意大利人認為,即使莫紮特寫出來了,也是給德國人看的歌劇。然而當莫紮特創作完成之後,音樂界中的一些忌妒者又反對歌劇上演,後來又反對讓莫紮特當樂隊指揮。最後這一切都沒能成功,他們就串通一氣,向擔任主角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巴納斯可尼發出警告:不準演唱莫紮特的作品,否則將會得到報複。
為了達到挖走主角的目的,他們甚至把巴納斯可尼調去別的劇組演出。但這些都沒能阻止巴納斯可尼參加莫紮特劇組的演出,因為她也喜歡莫紮特的這部歌劇。
莫紮特和父親都被搞得憂心忡忡,處境十分可憐。然而,帶有60人管弦樂隊的彩排一開始,搞陰謀破壞的人和大肆詆毀的家夥們就瞠目結舌了,他們一個字也說不出口。
這在意大利是一個好兆頭,負責記錄樂譜的抄寫員高興得合不攏嘴,因為一旦莫紮特的劇目獲得成功,來自各方的人士就會索要歌劇的樂譜,那麼抄寫員就得拚命地抄寫樂譜,然後是出賣、分送給各方人士,而他們所得的錢常常比樂隊指揮都要多。
不僅如此,看完彩排的菲爾米安伯爵也大膽地預言:“這部戲將轟動米蘭!”
公演在12月26日舉行。這天,舞台上的大追光燈亮起來了,首先照在飾有花紋的絳紅色幕布上;帷幕漸漸拉開,追光燈又慢慢地照向舞台的一側,一個矮小的身影向舞台中央走來,追光燈尾隨著追向舞台中央。當那個身影剛剛站定,舞台上萬盞燈火齊放光明。
14歲的莫紮特身穿一件蘋果綠的外衣,鑲著玫瑰色的飾邊和銀紐扣,緞子內衣領口上打著考究的網式前褶,頭上戴著銀辮假發套,英姿煥發地站立在那裏,指揮鼎鼎有名的意大利樂隊演奏自己的歌劇。
演出開始了,人們被劇情和音樂所陶醉,當演員每唱完一段時,台下就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人們狂喊著:“萬歲,大師!萬歲,大師!”
整個劇場沸騰了。
莫紮特的這部歌劇在米蘭連續上演了20多場,每次大廳裏都座無虛席這種盛況對整個意大利來說都是少有的。
莫紮特的處女作歌劇在意大利一炮打響,給了莫紮特父子極大的興奮。利奧波德想要把這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家鄉的親友們,同時,他這個薩爾茨堡宮廷樂隊的副指揮,也不能太久地待在外麵。
所以,當米蘭的歌劇順利地落下帷幕後,父子倆就急急地回到了家鄉薩爾茨堡。完成戲劇小夜曲
家鄉是美麗的、寧靜的,然而對於長期在外演出的莫紮特來說,回家讓他最高興的事仍然是見到他的寵物們。
這次,當莫紮特踏進家門時,金絲雀首先在籠子裏鳴叫著歡跳起來,然後小貓也“喵喵”地向莫紮特打招呼。
可是,家裏的那隻小哈巴狗卻已經被另外的一隻小狗所代替了。這隻小狗名叫賓派爾,它比所有的“前任”都更加認真地看門,認真地討取家人的歡心,所以它比任何“前任”都更得到大家的寵愛。
賓派爾是一隻世界著名的小型玩賞型博美犬,喜歡與人親近。莫紮特輕輕的撫摸,立刻“博得”了賓派爾的信任,不久,他們已經形影不離了。
吃飯的時候,母親不停地把最好的食物往兒子的盤子裏放。
莫紮特沒吃幾口就想要離開飯桌,母親安娜立即將兒子拉過來坐好,並嚴厲地要求:“沃爾夫岡,在你沒有吃到鬆開褲帶之前,絕不準離開餐桌。”
麵對母親的特別要求,莫紮特無可奈何地聳聳肩,隻好照辦了。要知道,他在外邊漂泊了這麼久,父親從來不會使勁逼他吃很多東西的,而關心他身體健康的母親則總是巴不得他多吃點。
莫紮特雖然在外麵有了很大的名氣,也得到了很多賞賜,但在薩爾茨堡,他們一家還是屬於社會地位低下的典型的中下層階級。盡管他們在外邊掙了些錢,但他們仍然成天為了普通的衣食住行而操心。
因為,薩爾茨堡的社會地位區分是十分嚴格的。
不管生活多麼嚴酷、多麼悲哀,莫紮特總能保持暢懷大笑的性格,這種天賦為日後的莫紮特生活解脫了不少苦惱。
回到家鄉不久,莫紮特和父親又很快返回了米蘭,原因是菲爾米安伯爵已經從奧地利皇後瑪麗婭·特蕾莎那裏得到了口諭,要莫紮特創作一部抒情夜曲式的歌劇,準備在一次即將舉行的婚禮慶典上演出。
原來,這位擁有16個孩子的皇後那難計其數的子孫中又有一位要結婚了,這一次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費爾丁南德公爵。
莫紮特在米蘭的一家旅館為公爵婚禮創作了戲劇小夜曲《阿爾巴的阿斯卡尼奧》。
這家旅館住滿了音樂家,在他的樓上、樓下都有小提琴家,隔壁是一位歌唱家,另一邊則是雙簧管演奏者。莫紮特覺得在這個地方作曲真是美妙極了,它給他帶來新的靈感。這就是莫紮特對嘈雜混亂的環境所抱的平靜態度。
在創作中,那位歌劇劇本的創作者拖了幾天才完成劇目,害得莫紮特必須在12天內寫完全部總譜。莫紮特終於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了這部作品。這是用當時寓言體裁的牧歌伴隨著芭蕾舞場麵寫成的,曲調新穎、優美。意大利人又一次被征服了。
莫紮特的歌劇《海洋之王,萊·第·邦托》和戲劇小夜曲《阿爾巴的阿斯卡尼奧》雖然和他以後的作品比較還不成熟,但是與當時許多優秀作曲家的作品相比,卻毫不遜色,其中有不少精彩之處,令人折服。
向他訂購小夜曲的皇後除去付給報酬以外,還送給他了很多的珠寶,這在當時是最寵愛的表示。
小夜曲的成功,使莫紮特更加相信自己的力量,他開始了對一種新的、更加宏偉的音樂體裁的探索,這為他後來在歌劇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鋪下了一條堅實而又寬廣的路。
小夜曲完成後,父子倆又回到了家鄉薩爾茨堡,但利奧波德先生不想讓兒子隻在家鄉做個職位低微的宮廷樂隊指揮,他還希望兒子可以通過自己的本事幹一番事業。
父親明白為了拯救兒子就必須盡一切力量在薩爾茨堡以外為他找職位。為此,他們雖然回到了薩爾茨堡,但每當國外有貴族要莫紮特寫作或是有了值得一寫的題材時,莫紮特父子總是不願放棄機會,欣然應命。
1771年,米蘭的菲爾米安伯爵又邀請莫紮特創作歌劇《路齊奧·西拉》,父子倆再次離開家鄉。莫紮特非常用心地寫這部歌劇。這出歌劇細節安排巧妙,樂曲配器豐富飽滿,成為莫紮特歌劇創作中的一個裏程碑。
父親看見了兒子的才氣以怎樣的力量施展開來。以前一直是模仿使他迷戀的意大利典範的少年,在這部歌劇裏已經顯示出鮮明的創作個性。
然而,《路齊奧·西拉》的演出雖有很大成就,莫紮特舉行的音樂會也獲得成功,但父親想保證兒子在意大利一個宮廷裏經常工作的企圖終於失敗了。他每次遇到那些慷慨讚揚莫紮特的意大利音樂保護者們那種小心翼翼和支吾搪塞的態度就感到非常的憤慨。
盡管如此,利奧波德先生還是不願意輕易就放棄了這次的求職旅程,這年8月,他們又一次地來到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利奧波德清楚地記得,兒子6歲時去維也納,皇後曾親吻過他的額頭,還送給他和姐姐每人一套禮服,並把一隻鑲有自己肖像的金表贈給了他,這是皇後贈給她最愛的人的禮品啊!
不久前,兒子在意大利獲得成功的時候,皇後還向他訂購婚禮小夜曲,贈給了他豐厚的禮品。這個時期,他們先前見到的維也納皇帝弗蘭西斯一世已經去世,皇後瑪麗婭·特蕾莎的兒子約瑟夫繼承了皇位。利奧波德帶著兒子直接麵見了這位年輕的新皇帝約瑟夫。
“哦,歡迎,當年的神童。”約瑟夫對過去的事情仿佛記憶猶新,他接著又問利奧波德,“怎麼,你們又有什麼大作來這裏演出嗎?”
利奧波德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意思:“當然,國王殿下,如果您或者皇後需要的話,我們可以隨時效勞。”
約瑟夫殿下沉默了一會兒,拍拍莫紮特的肩膀說:“好吧,先在我這裏住下。我這兒正好有個交響樂的譜子,請你幫助改一改。”
幾天後,約瑟夫殿下命人為莫紮特舉辦私人音樂會,王公貴族、親朋好友的掌聲、讚歎聲充滿了莫紮特的耳鼓。但音樂會結束後,對於要莫紮特父子留下的事,約瑟夫陛下卻隻字未提。
終於有一天,利奧波德在一個房間的抽屜裏,無意中瞥見了這樣的幾行字:
難道你竟讓像乞丐似的在世界到處遊蕩的人敗壞宮廷的風氣嗎?做母親的為你感到羞恥。
利奧波德頓時覺得腦袋像要炸裂一樣的劇痛。
原來,約瑟夫殿下本來是很想聘請莫紮特為宮廷作曲家的,為此,他寫信請教在異地的母後。但瑪麗婭·特蕾莎皇後卻很耿直,她對四處宣傳小神童的莫紮特的父親利奧波德先生的做法非常反感,她痛恨那種四處攀結貴族的商賈作風和那種把兒子當作商品推銷給各王侯的做法,因此她堅決不同意這一提議,便為兒子書寫了這樣一封信。
特蕾莎王後給兒子的信使莫紮特錯過了一次直接為宮廷服務的好機會。不過,此事對年輕的莫紮特來說並不在意,因為,在這個階段,他唯一追求的還是創作,他還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的人生該怎樣走。
當他再次回到故鄉的時候,他已經16歲了,他在意大利的輝煌,是他早期榮耀的最後閃光。緊接著,迎接他的又將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