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首都
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歡樂注入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感到歡樂。——莫紮特
再次墜入愛河
莫紮特從德國會館走出之後,借住在他初戀情人阿洛西婭的娘家韋貝爾太太家裏。
此時,阿洛西婭已經成了一個大明星,但她卻不僅拋棄了莫紮特,還與自己的家庭徹底脫離了關係。早在一年前,她的父親生病需要錢,而作為大明星的阿洛西婭居然沒有拿出一分錢來幫助父親,韋貝爾先生隻能在大病中又生氣了一場,最後含恨死去。
韋貝爾的妻子凱西莉妮帶著全家在莫紮特之前來到維也納定居。現在,她看到莫紮特有難,便邀請這位年輕人住在自己家裏。
莫紮特在韋貝爾太太家裏大病了一場,忽而說夢話,忽而陷入幾乎是完全虛脫的狀態。但是,他終於經受住了這一嚴重的生死考驗。通過這場考驗,他有自信將自己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在生病期間,韋貝爾太太的三女兒康施坦莎在莫紮特身邊細心地照顧他,得到了他的好感。
康施坦莎今年18歲,是一個長得並不難看,可也說不上漂亮的姑娘。她聰明、善良、儉樸,自願挑起了操持家務的擔子。她也已經懂得了怎樣才能吸引小夥子。
莫紮特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愛上了康施坦莎。每晚,琴聲成了他們喁喁的情語,他們情意綿綿地度過一個個美好的夜晚。
可是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傳到了他的父親耳朵裏時,他寄來一封信,狠狠地罵了莫紮特一頓。莫紮特盡管滿不在乎,還是搬出了韋貝爾太太家。但謠言仍然越傳越多,利奧波德接連給莫紮特寫了好幾封信,把每一個跟這件事有關的人都罵了個狗血淋頭,罵得令人心寒。
最後,莫紮特再也忍不住了。他坐下來,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如實地告訴了父親,並正大光明地講清了自己的打算。他在信中這樣寫道:
親愛的爸爸!您要我解釋我上封信末尾的幾句話,我想先保證有一些微薄的固定收入,因為在這兒臨時抓錢很容易。然後,我要結婚!
……首先,我有著很強的宗教信念;其次,我很愛我的鄰居,而且我非常正派、有良心,決不會去引誘一個純潔的少女;最後,我對妓女極厭惡,對髒病又厭惡又害怕,並且很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決不會去和妓女打交道。
因此,我可以向您發誓:我從來沒有和那種女人有過任何聯係;就算有過這種事,我也早就告訴您了。人免不了有錯,偶爾犯一次過錯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如果我走上了這條邪路,我也真不敢相信自己會失足一次就能自拔。我說的這些話全是真話,我可以拿我的生命擔保。
我很清楚,這個理由還不足以使您信服。不過,我認為,由於我的性格和我喜歡寧靜的家庭生活,不喜歡嬉笑吵鬧的習慣,目前我最需要的還是一個賢惠的妻子!
可誰是我愛的人呢?還是請您不要擔心,我求求您!不是韋貝爾小姐之一嗎?是的,是韋貝爾小姐,不過既不是約瑟法,也不是索菲,而是中間的那個康施坦莎。
我還從來沒見過哪一家人性格上的差異像她們這麼大的。最大的是個不中用的胖丫頭,背信棄義,根本靠不住。朗格夫人心眼很壞,假仁假義,而且老是賣弄風情。最小的那個,她還太小,什麼也算不上,是個熱情的小家夥,但很輕浮。
願上帝保佑她不受引誘!中間的那個,我親愛的好康施坦莎,和她們完全不一樣。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她才那麼善良、那麼聰明。總之,她是她們中間最好的一個。她自願挑起了管理全部家務的責任,可是她怎麼幹也聽不到好話!
還有一件事必須告訴您,那就是在我辭職的時候,我還沒有愛上她。隻是當我住在她們家,受到她的親切照顧和幫助時,我才對她產生了愛情。
正因為如此,我隻希望能有一小筆固定收入,然後我將請求您允許我來拯救這個可憐的姑娘,也就是拯救與她休戚與共的我自己。我想還可以說,這樣能使我們大家都得到快樂。
有了和康施坦莎結婚組織成一個家庭的願望,莫紮特就開始拚命掙錢。他給一些貴婦和小姐們教授枯燥無味的音樂課。有時為了尋求雇主,他還不得不到處奔波。
他的身材矮小,體質很弱,但精力過人。他的勞動強度對任何一個體質稍差的人來講,都是很難堅持的。從清早起,他便寫東西,午前要去教課,晚上是演出,夜裏又要伏案創作,一直寫到手累得拿不起筆來為止。
一些音樂會倒成了他唯一休息的場所。在那裏他可以得到暫時的休息,可以不用絞盡腦汁去創作,也可以擺脫那些煩亂的生活瑣事和應酬。
父親知道他的這種情況後,寫信警告他說:“這樣緊張的工作,等於慢性自殺!”
但他必須開足馬力,與時間賽跑。他整天忙碌,收入卻很低微。他雖然擺脫了“奴仆”的處境,然而生活卻十分清苦。
成功革新歌劇
日子一天天過去,莫紮特通過先前結交的那位圖恩伯爵夫人,結識了幾位社會名流和音樂界的重要人物。
這裏有宮廷內侍羅森貝格伯爵、德國國家劇院經理小戈特利布·斯蒂凡尼,還有帝國副首相科伯茨爾伯爵,以及皇家圖書館館長馮·斯維登男爵等。在這些人中,對莫紮特後來的生活和創作有直接影響的是德國國家劇院經理斯蒂凡尼。
莫紮特與這位劇院經理簽訂了一年的創作和舉辦音樂會的合同,這不僅使他能擺脫眼前的困境,而且為他在維也納音樂界站住腳並施展其才華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生活有了著落,他可以自由地馳騁在那個以音符和旋律組成的奇妙的精神世界裏。他勤奮地創作,也精力充沛地活躍在音樂舞台上。他舉行的公開音樂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時他也出席露天的民眾音樂會,為普通的市民演奏。
為了能聽到他的歌曲,聽眾蜂擁而至。聽眾裏有各階層人士,其中有很多富裕的平民,他們喜歡莫紮特創作的歌曲,有些人不止一次地掏錢買票去欣賞他創作的美妙音樂。這使得莫紮特的音樂超越了貴族的圈子,而進入到廣大市民中間,莫紮特從中也獲得了新的更為豐富的藝術啟示和創作的靈感。
一次,在圖恩伯爵夫人家演出《克萊塔之王伊多曼諾》時,有人試探地向斯蒂凡尼談起了創作一部新歌劇的事。斯蒂凡尼不久就把這項任務交給了莫紮特,他明確邀請他譜寫這部德國歌劇。這部歌劇完成後將由德國劇團在國家歌劇院上演。
斯蒂凡尼打算利用最近在萊比錫上演的一部歌劇的腳本。他雖然不熟悉戲劇創作的知識,但他是真正的舞台實踐家,是一位天才的喜劇演員,他了解觀眾的趣味和愛好。
這部新歌劇名叫《後宮誘逃》,腳本是用德文寫的。劇情的大意是:西班牙貴公子貝爾蒙特探知他的未婚妻被囚禁在土耳其蘇丹宮中,於是他便設法營救,但未成功。仁慈的土耳其蘇丹赦免了他們,賜予他們以自由,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劇本人物的描繪和富有個性的對話,為莫紮特的音樂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由於故事的背景是土耳其,而土耳其和俄國以及奧匈帝國之間激烈爭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逐漸成了眾所矚目的對象,並被認為是個極富浪漫色彩的國家。
麵對這一題材,莫紮特馳騁想象,自由地發揮了他對新歌劇創作的藝術構想。歌劇寫得新穎、別致、活潑、抒情,既糅合了意大利滑稽歌劇中歡快、幽默的特點,又借鑒了法國歌劇的清新格調,但它同時又是一部能為德國人所喜聞樂見的真正德國式的歌劇作品。可以說它采擷眾華,自成一格。
莫紮特在這部歌劇中自由發揮他的戲劇思想的權利,甚至被允許將劇中的女主角定名為康施坦莎。但由於種種原因,歌劇首場演出一再推遲,直到1782年7月16日才正式上演。
在公演的那天,維也納國王約瑟夫二世還親臨劇場觀看演出。莫紮特心中忐忑不安,他一遍又一遍地想:這部新歌劇的命運將會如何呢?聽慣了意大利歌曲歌劇的維也納觀眾,會接受這部新作嗎?
帷幕漸漸降下,觀眾席裏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喝彩聲。觀眾們如醉如癡,向這位傑出的年輕作曲家歡呼。
莫紮特在榮譽席裏,站在皇帝陛下的身旁,無比激動地向欣喜若狂的觀眾致意。約瑟夫二世陛下不顧自己尊貴的身份,也與觀眾一起,熱情地為莫紮特鼓掌,並大聲地發出感歎:“太棒了!太棒了!”
約瑟夫二世是一個有相當修養的藝術鑒賞家,他轉向莫紮特說:“《後宮誘逃》是一個成功的作品,我向您祝賀!不過,如果說有什麼要批評的,那便是你的樂譜中所用的音符實在過多了。”
莫紮特聽到皇帝陛下的讚譽,感到無比欣慰,但他對皇上的批評,卻不同意地回答說:“不,陛下,一個音符也不多。”從莫紮特的話可以看出他的自信和耿直、率真的天性。因為不論在什麼人麵前,他都保持著自己的本色,他覺得在精神上人與人是一律平等的。
歌劇《後宮誘逃》接連演出了18場,場場滿座。它的成功,使莫紮特名聲大噪,同時也遭到維也納戲劇界保守勢力的敵視和圍攻。
他們不僅在演出時組織人在劇場裏喝倒彩、起哄,還動用輿論對莫紮特加以攻擊和詆毀。他們嘲諷說:“莫紮特是一個出色的鋼琴演出家,僅此而已。他為一部德語劇本寫歌劇總譜,真是自不量力!”
他們指責說:“《後宮誘逃》土耳其式格調,德語歌詞,不倫不類,簡直是胡鬧!”
他們預言:莫紮特必將在維也納碰得頭破血流!
所有這一切都指向莫紮特的歌劇革新,一時間,是非不明、黑白顛倒的議論險些把莫紮特淹沒了。在這些反對派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人物,一個是意大利作曲家薩裏埃利,另一個是威名赫赫、令人敬畏的評論家欽岑多夫。
薩裏埃利為人世故,善於察言觀色,處政手段圓滑。他從意大利來到維也納不久,便能在陰謀四伏的帝國宮廷內應付自如,不僅站住了腳跟,並且十分得寵。他是橫在莫紮特事業發展上的一個極其陰險的小人。
當然,莫紮特的支持者也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他們理直氣壯地回答:“用德語唱歌劇,是革新,是進步,是愛國主義!”
但不管怎樣,莫紮特以自己的創作實踐,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莫紮特的勤奮與成功,使他在維也納的名聲與日俱增。歌劇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莫紮特,他開始考慮是否馬上結婚。於是莫紮特不停地去信哀求父親的同意,但是最後還是沒得到準信。
原來,從利奧波德先生6歲帶兒子到慕尼黑演出起,他就想讓兒子能夠步入上流社會,和貴族小姐聯姻。而現在兒子居然要選擇一個家境不如自己的小音樂家的女兒,他當然不能同意。
莫紮特不停地給父親寫信,但總是得不到父親的支持,失望透頂的他終於在這一年的8月3日與康施坦莎舉行了訂婚儀式。婚禮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4日,在維也納的斯蒂芬教堂裏舉行。
然後,莫紮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我就在上帝麵前和我心愛的人訂婚了。當時我想到您一定會同意的……正式宣布我們倆結為夫婦的時候,我們雙雙流下了眼淚……
我新認識的貴族朋友皇家圖書館館長馮·斯維登男爵請大家吃了一頓晚飯作為結婚宴會。這個宴會遠遠超過了一般男爵家的排場,簡直有王侯貴府的氣派了。
幾天後,莫紮特接到爸爸寄來的兩封信。一封信裏裝著他勉強表示同意結婚的證明,字裏行間充滿了怒氣;另一封信講得一清二楚,他和他的兒子以及新娘在以後的經濟上就此一刀兩斷。他沒有說他永遠不見他們,也沒有說不準兒子再給他寫信。但是,從信裏可以看出,這位老人對兒子簡直是失望極了,他意識到兒子終於掙脫了他的控製飛出去了,這令他痛苦萬分。
而莫紮特呢?他卻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對自己說:“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道路將是怎樣艱辛。
婚姻中的創作
莫紮特和自己的新婚妻子在維也納高橋路387號“綠林赤劍館”二樓租了一間房子。
十多年前,他和父親到維也納,來時曾在這裏住過。那一次他在這裏大病了一場,他的第一部歌劇《裝癡賣傻》也未能上演。
利奧波德在同意他們結婚的那封信裏大發了一通牢騷,還諷刺地表示希望莫紮特結婚後不要繼續跟自己的嶽母韋貝爾太太一起住,更不要搬來和他們一起住,免得自尋煩惱。
莫紮特立刻回信,請父親在住宿和錢的問題上都不必操心。然後,他也流露出了一些對父親不相信自己能夠獨自生活的怨氣。當然,莫紮特不知道,父親的擔心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本來,莫紮特有才能又有了些積蓄,康施坦莎性情開朗活潑,兩人共同生活,倒也很令人羨慕。然而,他們卻又有著同樣的弱點,有錢時大手大腳地花,辦事沒有條理,從不顧及將來,因此毫無積蓄。有錢上館子,無錢找當鋪,這便是莫紮特家庭生活的最真切的寫照。
婚後的莫紮特仍不斷地為人上課,還不斷地創作新曲子。他的一首協奏曲,一定是在6個金幣之上,因此,應該說,他掙得的錢並不算少。但是,莫紮特自幼不諳世事,因而每到生活中的難關他都束手無策。這樣一來,當他們結婚還不到一年,他便陷進了債務的泥坑,以後再也未能掙紮出來。
在莫紮特9年的婚後生活中,他搬了12次家。他還離開維也納出遊了幾次,因為別的地方成名的希望更大些。但每當他賺到錢時,他都喜歡將它們通通花掉。
人們時常把這些災禍的大部分責任都歸咎於康施坦莎身上。因為她是一個不會處理好家務事的妻子,她隻是一個愛好歌唱的人,至於家務事,她沒有一件能幹得像樣。
不過,一味地責備她的弱點也是不應該的,畢竟她和莫紮特一樣,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她和莫紮特結婚的9年間,其中有6年是在生孩子或是在產後療養中度過的。
康施坦莎雖然備受病魔摧殘,但她討厭吵架鬥嘴、喜歡開朗活潑的性情依然未變。莫紮特愛的正是這些品質。雖然有種種不如意的地方,但莫紮特的音樂創作在結婚前後卻發生了重大轉折,這就為他寫出最為不朽的作品奠定了基礎。
在1783年的前5個月裏,莫紮特寫下了不少作品,有獻給他從小就認識的一個滑稽大家、著名的圓號吹奏家洛伊蓋布的圓號協奏曲,還有獻給他初戀情人阿洛西婭的詠歎調,給男高音歌唱家阿達姆貝格爾的詠歎調,以及六首給海頓的四重奏中的第二首,還有D小調等作品。其中,莫紮特獻給海頓的D小調是在他的妻子第一次分娩的情形下完成的。
那天是1783年6月17日,莫紮特又像平時那樣到淩晨1時才睡下,可是剛過了迷迷糊糊的半個鍾點,他就被妻子叫醒。
康施坦莎第一次分娩的陣痛已經開始了,莫紮特不知怎麼回事,在妻子身邊忙亂著、安慰著,想盡一切辦法來照看她。
可是,到了4時,他不得不讓人去叫他的嶽母大人凱西莉妮·韋貝爾了。韋貝爾太太急急忙忙地趕到,立刻全權指揮起來。她叫莫紮特去請接生婆,接生婆一到,這裏就沒他的事了。
韋貝爾太太不準莫紮特老在床邊轉來轉去,他想在過道裏待一會兒,可當他聽到妻子一陣陣難忍的叫喊,他又轉到了屋裏。
後來,莫紮特幹脆拿起手稿,坐在妻子的身邊寫起曲譜來,那撕心欲裂的行板樂章,還有那一陣陣時起時伏的旋律,都隨著妻子的呻吟變成了莫紮特筆下的樂譜,這就是莫紮特D調四重奏中的旋律。
隨著音樂的結束,一個蠕動著的小紅肉球在韋貝爾太太的懷裏了。看著妻子那種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神情,莫紮特感到一種無可奈何,他想:這孩子我一直主張應該由母親的奶汁喂養的,可她那麼虛弱,再讓她喂養能行嗎?莫紮特是真心希望妻子能把自己照料好,平安地渡過坐月子這一關。然而,看著她乳房的情況,他有些擔心她會得產褥熱。
於是,他違反自己的本意,讓人請來了奶媽。不過,後來,他又覺得讓自己的孩子吃別人的奶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他便又打算讓孩子喝著清水長大。
可是,接生婆和他的丈母娘,以及身邊的大多數人都求他別這麼做,因為有很多的嬰兒死亡大多是飲水不當而引起的。
這樣,到最後,莫紮特仍然把喂養孩子的任務交給了虛弱的妻子。
他們為這個孩子取名為賴蒙德·利奧波德,莫紮特的房東成為孩子的教父。不幸的是,夫婦倆辛辛苦苦地喂養了孩子兩個月,到8月初的一天,這個孩子就一命歸天了。
當時的人們還不懂得如何喂養初生的孩子,因此,這個孩子也許是死於疾病,也許是死於不講衛生,或者是營養不良等其他原因。莫紮特的一生中經曆過多次喪子的痛苦,這是第一次。
孩子死後不久,這對年輕夫婦開始打點行李,準備實現他們早就許下的諾言,到薩爾茨堡去看望父親利奧波德。他們退掉了房子,托人看管家具什物,收拾好了行李就出發了。
家裏一切如舊,但莫紮特再也找不到兒時歡樂氣氛的痕跡了。姐姐瑪麗安妮此時還沒有出嫁,仍孤寂地陪伴著年老的父親。利奧波德迎接他們時態度並不怎麼熱情。他心裏本來就看不起康施坦莎,這使得莫紮特心裏感到很不是滋味。
他把希望寄托在姐姐瑪麗安妮身上,可她也學爸爸的樣對他們以禮相待,但全無姐弟之間的親熱感情。康施坦莎不會討人歡心,她不知道如何謀求這一家人的好感,也可能是她根本不在乎。
莫紮特還拜訪了原來同他共事的一些樂師們,但他們也因相處異地而顯得有些生疏和隔膜。大主教赫羅尼姆斯對莫紮特始終耿耿於懷,總想伺機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在薩爾茨堡期間,莫紮特寫了一首感恩彌撒曲,由康施坦莎擔任女高音獨唱,但由於大主教拒絕他使用大教堂,莫紮特隻好將演出換在了薩爾茨堡的彼得教堂。
康施坦莎有著和其二姐一樣的唱歌天賦,這是她唯一的一次在公共場合演出,她的嗓音受到了當地人們的稱讚。
盡管如此,莫紮特在家鄉碰到的每一件事,都讓他感到冷漠和悲涼。就這樣,3個月別別扭扭的時光過去了。臨別時,康施坦莎想把莫紮特幼時外出旅行的東西帶走,可父親利奧波德堅決不肯。這也許是這一次莫紮特父子相見中最不愉快的一幕。
1783年10月27日,小夫妻倆最終還是表示順從了,但當驛車啟動時,莫紮特夫婦對此事卻怨恨不已,並表示再也不回薩爾茨堡了。
在返回維也納的路上,莫紮特夫妻倆比度蜜月還要快活。到了林茨,舊地重遊,不禁勾起了莫紮特對童年時代的回憶。他們拜訪了老伯爵圖恩,受到他的熱情歡迎。
老伯爵圖恩告訴莫紮特,波希米亞傳來消息說,《後宮誘逃》在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格大獲成功。他請莫紮特在當地舉行一次音樂會。
這當然是件再好不過的事了,因為這時的莫紮特已經是不名一文了。隻是這次外出,他根本沒有演出的打算,所以也就沒帶交響曲的總譜。
老伯爵提醒莫紮特說:“那些譜子不都在你的腦子裏嗎?”
老伯爵的話使莫紮特大受啟發。接下來,他一個人躲到清靜的地方,4天就寫出了C大調《林茨》交響曲。
11月3日,他親自指揮演出,受到圖恩伯爵和全鎮居民的熱烈歡迎。演完以後,莫紮特夫婦立即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現在,他們更覺得維也納是他們的家了!
聖誕節前,他們又回到了心愛的維也納。這一次,他們住的是格拉本街的特拉納旅館三樓。回家後莫紮特寫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他所有典雅的鋼琴曲中最柔美的一首,即由兩架鋼琴合奏的C小調賦格曲。
這首樂曲的主旋律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於連他自己都始終不能忘懷,4年後他又把它改編成了一首弦樂四重奏。貝多芬曾經抄過這首樂曲的譜子。
這首賦格曲和感恩彌撒曲標誌著莫紮特已經大大地提高了他的作品的感染力和優美典雅的風格。他的天才迸發出無比絢麗的火花的幾年短暫而神奇的歲月很快就要到來了。
可是眼下,他還在忙於教課、編排即將到來的四旬齋音樂會的計劃。他的妻子康施坦莎又懷孕了,他必須賺更多的錢先養家糊口。
演奏會上的奇跡
回到維也納讓莫紮特最高興的事就是,皇帝約瑟夫對自己的德國歌劇團感到厭煩,他敕令大使在意大利為他組建一個第一流的永久性民族劇團。他要以這個劇團來取代維也納宮廷劇院的德國劇團,為此,這位帝王不惜一切代價雇傭最傑出的藝術家。
這樣做對作曲家的影響是,意大利和德國作曲家中的佼佼者暗中結幫,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一直對莫紮特心懷不軌的薩裏埃利,除了他本人擔任民族歌劇院首席指揮以外,在宮廷中任職的還有迪特斯·馮·迪特斯道夫、深受約瑟夫賞識的西班牙人馬爾蒂尼,以及平庸之輩裏吉尼等。
盡管本國作曲家的陣營裏人才濟濟,但卻沒有能引起約瑟夫的重視。他們中間有霍夫麥斯特、阿爾雷希茲貝格和汪霍爾。那位著名的 “法國”作曲家格魯克即將退休;海頓則隱居鄉下,躲在艾森施塔特的埃斯特黑澤親王府裏,隻偶爾到首都來住上幾天。除此之外,當然還有為了博取功名而勤奮工作的莫紮特。
然而,莫紮特的競爭者們總覺得他的威脅最大,因為他的天分實在太高了,他創作的樂曲中大膽創新的和聲也太難以匹敵。他們怎麼也聽不懂他的音樂,總覺得其中有一種強烈的陰鬱感。他們憎恨、害怕一切他們聽不懂的東西。他的音樂的情調使他們感到不能對他等閑視之,他的旋律配合技巧叫他們聽了發怵。
莫紮特希望此時的約瑟夫能夠想起自己,但在薩裏埃利的破壞下,他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這個民族劇團中的一員。
莫紮特隻好以教學生彈奏和作曲謀生。為了賺更多的錢,他想要為大公爵的夫人伊麗莎白當音樂教師,然而薩裏埃利再次從中作梗,使莫紮特沒有得到這個職務。
薩裏埃利非常忌妒莫紮特,以後不斷使用各種詭計來阻止莫紮特成名。他一心想奪掉莫紮特的飯碗,又想搶走莫紮特為歌劇譜曲的生意。幸好,莫紮特還在給其他的權貴們介紹來的學生上課,使他整天都忙忙碌碌的。
不過,一個作曲家是無法單靠教課為生的,而且莫紮特也不願意隻為學生們教課。他一麵等待皇帝賜給他一個好職位,一麵忙於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和創作樂曲。莫紮特每次演出都要寫幾首新的奏鳴曲和協奏曲,因而他的鋼琴曲大量產生的時期也就是他經常進行鋼琴演奏的時期。
由於他的作品很多,但他又沒有辦法防止自己的作品被竊,因此,每當他外出旅行演出需要樂隊伴奏時,他就得把樂隊的全部總譜都帶上;但他自己卻隻帶一份極簡要的鋼琴曲譜,簡略得誰也看不懂。憑著這有限的幾個高、低音部分的音符,他就能靠記憶彈出整個協奏曲。當然,在演奏的時候,他總要加上一些突然閃現在腦子裏的旋律,讓音樂更加生動。
在這段日子裏,莫紮特要在5個星期之內參加21場音樂會。為了這些音樂會,他還得寫出一連串的作品。而每天隻有24個小時,它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但是,超人的才智幫了莫紮特的大忙。
一次,在莫紮特的演奏會上,曾出現過這樣的奇跡。莫紮特端坐在鋼琴前,演奏一首降B調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這部奏鳴曲曲調很美,是他新近專為曼圖亞的著名小提琴家雷吉娜·施特琳娜薩齊夫人創作的。
這兩位大演奏家一個手持小提琴,一個駕馭鋼琴鍵盤,他們用各自樂器的美妙語言奏出了一首動人的心曲,它時而激昂歡樂,時而悲愴惆悵,時而情意綿綿。兩種樂器發出的樂聲絲絲入扣,完美和諧,渾然一體。
台下,包括約瑟夫二世陛下在內的所有聽眾,都在凝神諦聽,如醉如癡。莫紮特的手指靈巧地在琴鍵上彈跳,但從不看一眼端正地放在鋼琴上的樂譜。誰也沒有想到,在他麵前的樂譜竟是一張空白的五線譜紙。
原來,直到演出前,莫紮特還沒有來得及寫完奏鳴曲的鋼琴部分的樂曲。為此,莫紮特憑借超群的聰明睿智和爐火純青的技巧,泰然自若地即席演奏著,並與著名小提琴家合奏得如此天衣無縫。
在這天的演奏會上,國王約瑟夫二世陛下首先發現了莫紮特的這個小秘密,他在演出結束時,故意讓莫紮特拿來樂譜讓他看。
當他看到莫紮特的空白紙時,他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大聲地嚷道:“哼,你怎麼又來這一套了?”
從小習慣於宮廷生活的莫紮特一點也不緊張,他鞠了一躬說:“陛下,幸運的是,我沒有漏掉一個音符,而且還彈出了幾個變調。”
這一來,皇帝反而不說什麼了。
約瑟夫由於死掉了兩個妻子,所以對女人很少來往了,他隻是很愛好音樂。那個假麵舞會大廳裏,除了水晶吊燈、四麵裝飾著巨大的鏡子之外,錦緞窗簾和雅致的樂池也是人們所從未見過的。他每天隻吃一個主菜:煮鹹豬肉。
因為他特別喜歡這個菜,所以宮中便把這個菜稱為“皇帝肉”。由於連續地喪妻,使得這位皇帝反而變得體察民情,甚至還願意幫老百姓解決些困難。正是皇帝的這一情況,使莫紮特對著白紙演奏,他也沒有怪罪。
不過,對於如此有才華的莫紮特,約瑟夫依然沒有給他一個不錯的職務,這令莫紮特非常失望。
辛苦養家糊口
1784年8月,莫紮特聽說姐姐瑪麗安妮將要和貝爾歇托德男爵結婚了,並將跟著他到離薩爾茨堡不遠的聖爾吉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