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有人認為,有的藝術成就是輕而易舉得來的。這是錯誤的。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莫紮特

經典故事

小小作曲家

莫紮特很小就學會了自己作曲,在他童年的時候曾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

一天,父親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他要小莫紮特把這個樂譜送到劇院院長處去,並說明這是專為院長女兒創作的。

不料,路上一陣大風,把莫紮特手裏的樂譜刮跑了。他一麵哭著,一麵追趕著到處飄蕩的樂譜。樂譜沒有全找回來,怎麼辦呀?

莫紮特跑到小夥伴家裏,借來筆紙,自己寫了首樂譜送去。第二天,院長帶著女兒來拜謝,說莫紮特父親的舞曲寫得太妙了,他還讓女兒把舞曲彈了一遍。

莫紮特的父親聽後驚呆了,他說:“這不是我作的舞曲。”

他轉身問小莫紮特:“這首樂曲是誰寫的?”

莫紮特隻好說出原委,父親聽後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一下子把兒子抱在懷裏。

此後,父親就開始教莫紮特難度較大的作曲練習。聰明加勤奮的莫紮特,在家裏不是彈琴就是作曲,五六歲的孩子像大人一樣整日埋頭於音樂之中。

驚人的演出

莫紮特的爸爸看到兒子和女兒都有著驚人的音樂才華,於是就更加嚴格地要求他們。除了音樂和演奏技能外,還教他們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曆史等。爸爸想讓全世界人都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的才能,所以,他帶著11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開始了旅行演出。

莫紮特一家來到了當時歐洲最重要的音樂城市維也納。通過幾場演出後,人們對莫紮特姐弟倆的表演開始關注起來,就連國王和皇後也請他們進宮去表演。

莫紮特在皇宮表演時,所有在場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國王對神童莫紮特的表演表示懷疑,於是讓人拿來一本技巧十分複雜的琴譜,用布蒙住琴鍵,讓莫紮特立刻演奏。

大家知道,這有極高的難度,一般人是根本做不到的。大家都睜大眼睛盯著這個6歲的男孩,全場一片寂靜。

隻見莫紮特不慌不忙地坐在凳上,開始演奏起來,流水般的琴聲征服了現場每一個人。當最後一個音落下時,人們還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沒來得及緩過神呢。突然間,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誰都沒想到,這麼難的曲子在一個6歲的孩子手上竟然能演奏得這麼輕鬆,而且一個錯誤也沒有!

皇後決定再考考莫紮特,她隨手彈了幾個音,讓莫紮特在鋼琴上即興發揮,繼續往下彈。

這可嚇壞了莫紮特的爸爸,得罪了皇後可不是鬧著玩的,莫紮特做得到嗎?

爸爸手心裏捏著一把汗。隻見莫紮特閉上眼睛想了想,隨後皇宮裏流淌出了一串動聽的音樂。皇後高興地抱起莫紮特,親吻他的小臉。人們徹底被這位小神童給征服了。

不畏權勢

莫紮特16歲時,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下半輩子的事:薩爾茨堡仁慈的大主教西吉斯蒙德突然去世了,新任的大主教專橫跋扈,為人歹毒,視莫紮特如奴仆,任意驅使。

隨著年齡增長,莫紮特受啟蒙革命運動思想的影響,終於忍無可忍,於1781年向大主教提出辭職。

從此,為期8年的奴隸生涯結束了。25歲的莫紮特義無反顧地離開故鄉,隻身前往維也納,開始了他一生中音樂成就最輝煌的10年。

為成為獨立的作曲家,莫紮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他畢生為謀生奔命,與窮困相伴,但盡管如此,為了自由,他從來沒有後悔過。

特殊的功夫

莫紮特曾跟作曲家海頓學鋼琴。有一次,莫紮特和海頓打賭,他可以寫一個譜,是海頓彈不了的。

莫紮特花了5分鍾,寫了一段譜,遞給海頓。海頓彈了幾個音符,叫了起來:“你這個樂譜有一段兩手正好彈到鋼琴兩端後有一個在中央鍵盤的音,沒法彈。”

莫紮特笑了笑,坐在鋼琴凳上便開始演奏,當他演奏到樂譜的那個位置後,他用鼻子彈出了那個音,運用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