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出生第1月(2 / 3)

不要讓寶寶含著奶頭睡覺

有些年輕的媽媽為了避免寶寶哭鬧影響自己的休息,就讓寶寶叼著奶頭睡覺,這樣會影響寶寶的睡眠,也不能讓寶寶養成良好的吃奶習慣,而且還有可能在母親睡熟後,乳房壓住寶寶的鼻孔,造成嬰兒窒息死亡。

保持坐姿喂奶

為了培養寶寶良好的吃奶習慣,避免發生意外,在夜間給寶寶喂奶時,也應像白天那樣坐起來抱著寶寶喂奶。

延長喂奶間隔時間

如果寶寶在夜間熟睡不醒,大可不必弄醒他,把喂奶的間隔時間延長。一般來說,新生兒期的寶寶,一夜喂2次奶就可以了。

嬰兒飲食限量與時間

完全牛奶喂養的孩子,原來吃稀釋奶的,現在可以喂全奶了,根據孩子的食欲情況而定奶量。一般全天奶量在500~750毫升,按每天喂6次計算,每次喂75~125毫升,孩子的活動量不同,每個孩子的食量也不同,這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確定,不能強求一致。

母親平時要注意孩子的大便情況,體重增長情況,孩子的精神狀態等。人工喂養的孩子每日喂奶的時間可以安排在早5∶00時,上午9∶00時,中午13∶00時,下午17∶00時,晚上21∶00時,夜間1∶00時。白天在兩次喂奶中間,應加喂蔬菜水、鮮果汁水,每次25~30毫升。

孩子一般從出生後第15天,開始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濃魚肝油滴劑每次1~2滴,每天3次;鈣片1~2片,每天3次。

蔬菜水和果汁水是給孩子增加維生素C的主要食品,由於各種乳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都不多,即便鮮牛奶,在煮沸過程中,所含的維生素C損耗也很大,所剩無幾,奶粉類食品更不必說了。所以菜水與鮮果汁就成了給嬰兒補充體內所需的維生素C的最好食品。

鮮果汁製作方法

如果家中有壓果汁機的話,可將橘子、廣柑等水果洗淨去皮,加工後去渣加水和少量白糖,放入奶瓶中喂孩子。

蕃茄汁製作方法

將熟透的蕃茄洗淨、放在開水中燙一下,去皮切碎,放在榨汁機中用力擠壓,使鮮汁流出,加少許白糖和水,放入奶瓶中喂孩子喝。

菜水製作方法

取少許新鮮蔬菜,如菠菜、油菜、胡蘿卜、白菜等,洗淨切碎,放入小鍋中,加少量水煮沸,再煮3~5分鍾,菠菜可少煮一會兒,胡蘿卜和白菜可多煮一會兒。放置不燙手時,將汁倒出,加少量白糖,放入奶瓶給孩子食用。

給孩子飲用果汁、菜汁時,開始時量要小,加水要多,孩子適應之後,逐漸增加濃度。

能不能用市售的鮮橘汁、椰子汁等代替家製的果汁、菜水給孩子飲用呢?回答是不行的。一是因為市售的飲料或多或少都含有食品添加劑,不宜嬰兒飲用;二是因為市售飲料大多並不是果子原汁,而是配製成的,不能為嬰兒補充所需的維生素,即使有些飲料含有少量原汁,但經過反複消毒加工後,維生素也所剩無幾。因此,給孩子喝果汁、菜水最好親自做,不能用市售的代替。

輔食的添加

無論母乳或牛乳,含維生素D均少。為滿足嬰兒需要,從出生後第3周起,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嬰兒每日即可添加維生素D10微克(420國際單位)。采用維生素AD製劑或純維生素D製劑均可,但以滴劑為宜。按配方中維生素D量,每日可服3~5滴即夠,不宜過量,避免發生維生素D中毒。如隻有普通魚肝油,每日1次或2次,每次1~2滴,1~3個月嬰兒每次增至6滴,以供給維生素A和維生素D1。夏季日照機會多,可推遲至滿月後開始添加。

1~3個月的嬰兒,可添加菜水或果汁,如山楂汁、橘汁、番茄汁、胡蘿卜汁、菠菜水等,以補充維生素C和礦物質。人工喂養的嬰兒,應從第2周開始添加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菜汁,或將維生素C片劑20~30毫克溶化於水中立即喂入,因牛(羊)奶含維生素C較母乳少,經煮沸後又有破壞,故應提早補充。

4~6個月的嬰兒,可添加香蕉泥、蘋果泥、紅棗泥、胡蘿卜泥、土豆泥、豆腐糊、蛋黃泥、魚肉糊、牛肉粥、青菜粥、水果藕粉、米粉粥等,以補充能量、蛋白質、鈣、鐵和維生素A、C及纖維素等。菜泥可用胡蘿卜、菠菜或其他纖維較少的蔬菜,洗淨切成小塊,加適量水,將菜煮軟,用勺壓過濾篩,輕輕刮取篩下的菜泥,加入到米、麵糊或粥、麵中食用,也可用油少許炒後喂食。6個月開始出牙的嬰兒可喂食烤饅頭片、烤麵包或餅幹片,有利於嬰兒出牙。

7~9個月的嬰兒,可添加豬肝泥、蟹蝦肉泥、魚肉泥、牛肉末、什錦豬肉菜末、牛奶蛋、花豆腐、雞肉粥、爛麵條糊、牛奶蜂蜜餅幹、麵包幹等,以增加能量、動物蛋白質、鐵、鋅及維生素A、B等營養素。

10~12個月的嬰兒,可添加蘋果色拉、煎蕃茄、蝦末菜花、蒸肉豆腐、黃魚小餡餅、肉鬆飯、雞湯煮餃子、月亮小蛋糕、燕麥片粥等,以補充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纖維素。

添加輔食順序

無論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嬰兒,都應按時於一定月齡添加輔助食品。

從少到多:使嬰兒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添加蛋黃,由1/4個開始,如無不良反應,2~3天後增至1/3~1/2個,漸漸加到1個;

由稀至稠:如從米湯開始到稀粥,再漸增稠到軟飯;

從細到粗:如增添綠葉菜,從菜水至菜泥,乳牙萌出後可試食碎菜;

習慣一種食物後再加另一種,不能同時添加幾種;

應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

添加輔助食物的順序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況,按月齡順序增加各類輔食。因母乳和牛乳中缺乏維生素C、D和鐵,故可在1~2個月時加添果汁、綠色菜汁、魚肝油或維生素A、D製劑。4~5個月就可添加米、麵糊或稀粥,以增加能量,以先喂大米粥為好,因其極少引起過敏。第5個月起試食蛋黃、魚泥、菜泥、嫩豆腐。第7個月起可加食魚、肉末、碎菜及麵包餅並逐漸準備斷奶。對6~12個月嬰兒除仍哺一定量母乳外,應安排和計算輔食(斷奶期食品)供給的能量和營養素。我國小兒一般以穀類為主,必須另外供蛋白質的輔食,以豆類、蛋、奶類為優。禽肉及瘦豬、牛、羊肉和肝也供給優質蛋白質,但必須切碎煮爛。此外尚應供給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鈣、鐵等),可采用各類有色蔬菜及水果。能量不足應加用油脂類及糖類供給,每餐可增加5~10克植物油。要為嬰幼兒製備營養豐富、適合其消化吸收的各類輔助食物,不能采用成人飲食。

添加輔食禁忌

營養不良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1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尤高。除了先天因素(如早產、雙胎、大體重、先天畸形等)外,絕大部分營養不良是因後天的喂養有問題,尤其是輔食添加不合理所致。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過早

剛離開母體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如果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造成腹脹、便秘、厭食,就是增加腸蠕動,使大便量和次數增加,最後導致腹瀉。因此,出生4個月以內的嬰兒忌過早添加輔食。

過晚

有些家長怕寶寶消化不了,對添加輔食過於謹慎。寶寶早已過了4個月,還隻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殊不知寶寶已長大,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應合理添加輔食了。同時,寶寶的消化器官已逐漸健全,味覺器官也發育了,已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另外,此時寶寶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盡,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過增加營養來產生,此時若不及時添加輔食,寶寶不僅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缺乏抵抗力而導致疾病。因此,對出生4個月以後的寶寶要開始適當添加輔食。

過濫

寶寶雖能添加輔食了,但消化器官畢竟還很柔嫩,不能操之過急,應視其消化功能的情況逐漸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樣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或肥胖。讓寶寶隨心所欲,要吃什麼就給什麼,想吃多少就給多少,又會造成營養不平衡,並養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可見添加輔食過濫同樣也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