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出生第2月
1、飲食與營養
加強聽力保護
許多幼兒長大後失聰,都是由於從小沒有注意保護引起的。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保護嬰兒的聽力。
謹慎用藥
由藥物所致的後天性耳聾占比例最大,所以,凡對聽力有影響的藥物要盡量避免使用,特別要杜絕濫用。常見對聽力有毒性的藥物有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速尿、阿司匹林和氯喹等。
防止外傷
人的聽覺是由聲波傳入耳內,引起鼓膜震動而產生的。鼓膜很薄,承受不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平時要避免外傷,不要用火柴頭、發夾等挖耳道。打耳光導致耳聾的已屢見不鮮。
避開強聲
生活在農村的老人聽力遠比生活在城市的老人聽力要好,這也與人從小接受強聲多少有關。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注意避開強聲,家用電器音量不要開得過大,近距離打雷要捂耳張嘴,放鞭炮要用塞子把耳朵塞住,少到喧鬧的地方去。
注意飲食
飲食與聽覺也有一定的關係。高脂肪飲食,會使超負荷膽固醇沉積在脈內,造成動脈硬化症,導致聽覺器官的血液供應障礙,從而引起聽力減退,所以,從兒童時代就要注意,不要過量攝入脂肪類食物,如肥肉、動物肝腎、魚和蛋黃等。
加強護理
發現聽力減退就要堅持按摩耳廓,每天搓外耳80~100次,將耳朵搓紅搓熱,堅持一段時間,聽力便會改善,發現耳部疾患要及時治療。
注意營養不良
小兒重度營養不良目前已減少,現在主要是喂養不當及疾病的影響造成的輕度和中度營養不良。預防的重點是加強嬰幼兒保健工作,進行營養指導和積極防治疾病。鼓勵母乳喂養,母乳不足者,應采取合理的混合喂養,補充動物乳類或豆漿等,不應單獨供給澱粉或煉乳、麥乳精等代乳。在嬰幼兒期,食物成分的正確搭配,除蛋白質類食物外,必須補充新鮮蔬菜;合理安排生活製度,培養良好的習慣,在患病期間要補充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素,如有先天性畸形,如唇、齶裂等,要及時矯治,在醫生指導下選購營養食品。
小兒最常見的營養障礙之一就是貧血症。乳類(指牛、羊乳)最主要的缺點是含鐵量少,維生素C含量受消毒(如煮沸)的影響含量減少,而影響鐵的吸收,因而用牛、羊奶作人工喂養的嬰兒易患貧血。配方奶粉由於強化了維生素C和鐵質,6個月內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的嬰兒適用配方奶Ⅱ,6個月後可選用配方奶Ⅰ。若買不到配方奶粉,則應早加含鐵和維生素C豐富的輔食,或果汁菜水及蛋黃、肝泥、肉泥等。羊奶喂養的嬰兒易患巨細胞貧血,應補充葉酸。
母乳喂養注意問題
喂奶時有一些問題要注意:
1在床上給嬰兒喂奶覺得暖和舒適。
2若是非常疲倦,就擠出足夠的乳汁作為晚間喂養用。把擠出的乳汁放入消毒瓶內,囑咐丈夫屆時給嬰兒喂奶。
3在臥室裏放一些尿布等替換用品,以便更方便給嬰兒授乳和換尿布。
4在床邊放些飲料,以備在授乳期間口渴時飲用。
5假如嬰兒睡在另一房間而你又害怕聽不到他的哭聲的話,可買一個能傳遞嬰兒任何聲音的嬰兒信號器。
6以輕鬆的心情喂奶。如果母親精神上有負擔或心情緊張,乳汁就會流不出來或流得不暢。
7掌握適宜的喂奶時間與間隙,並形成一定的規律性。
8喂奶前查看一下尿布是否濕了,如果尿布濕了,就要更換,否則嬰兒不能好好吃奶。
9母親的手要用肥皂洗淨,指甲要剪掉,免得劃著嬰兒。
10乳房要全露出來,不要讓衣服擋住,更別讓衣服遮住嬰兒的頭和嘴。
11用消毒棉或煮沸棉擦淨乳頭及周圍。將嬰兒嘴的周圍也擦一擦,但不要擦嘴裏麵,隨時注意清潔衛生。
12輕輕按摩乳頭和乳房,特別是扁平乳頭要向外拉一拉。
13母親要以正確的姿勢喂奶。坐在椅子或床上,用一隻手抱嬰兒,另一隻手可自由活動。首先,將嬰兒的頭放在手腕的內側,嬰兒後背貼著手腕,手托著嬰兒屁股,角度呈45°左右較適當。嬰兒的屁股放在母親的膝蓋上,手腕和肩膀不用太使勁,適當放鬆一些。
14盡量把乳頭深入嬰兒嘴中,讓嬰兒的舌頭含住乳頭。嬰兒充分吸吮乳頭時,乳房會堵住嬰兒的鼻子,容易造成嬰兒窒息或者嗆奶,隻要用手指按著乳房就沒問題了。
15左右乳房輪換著喂。如果中途嬰兒停止吃奶,或睡著了,可輕輕地碰一下嬰兒臉頰,刺激他又開始吃起來,但不要過於勉強。
16喂完後用消毒棉好好擦擦乳頭和乳頭周圍,嬰兒的嘴周圍也要擦擦,免得奶液形成垢。
17喂完奶後,要讓嬰兒打嗝(排氣)。嬰兒吃奶時也會吃進空氣,所以,必須排除空氣。否則,放在床上躺下會吐奶。
18將嬰兒的上身直立起,靠在母親的肩上,輕輕地撫摩。在喂奶中途,嬰兒被嗆著或者看樣子很難受時,可以離開乳頭一會兒,打了嗝以後再喂。
19喂完奶後,嬰兒睡著了,要過15分鍾左右,再放在床上側身躺下。過10~30分鍾看看尿布是否濕了,如濕了應及時換掉。
20如有乳汁殘留,要擠出扔掉。剩下的乳汁如不處理的話,會造成出奶不暢,還有可能得乳腺炎,所以必須注意這些問題,形成好的喂奶習慣。
不宜哺乳時的處理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品,當寶寶有病而不能直接吮奶或因母親奶頭內陷而不能直接喂奶時,可將乳汁擠出,用小勺或箔管喂給寶寶吃。
當乳母患有急性甲型肝炎,血清中HBsAg、HBeAg、抗HBc陽性(大三陽)或HBsAg、抗HBc陽性(雙陽)、嚴重的心髒病、中至重度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合並心髒病、腎髒疾病、眼底病變、高血壓、癲癇、精神病、單純瘡疹、乳腺膿腫等疾病時,暫不宜哺乳;當乳母因病而服用某些藥物,如:苯巴比妥、可待因、嗎啡、淇隱亭、撲癇酮、氯黴素、四環素等,這些藥物中有一些成分可隨乳汁被新生兒吸收,使新生兒受到傷害。所以,這種情況下亦暫停哺乳。但這些暫不能哺乳的母親每天應擠奶6~8次或更多,以防病好後乳汁也不分泌了。
不宜吮空奶頭
當嬰幼兒啼哭不止時,爸爸媽媽會心疼孩子,把空奶頭塞到孩子嘴裏,這千萬要不得,因吮空奶頭有以下幾點壞處:
1因孩子長時間吮空奶頭,使上下前牙變形,牙齒排列不齊。
2吮空奶頭會引起條件反射,促進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等到真正吃奶時,消化液卻供應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會影響食欲。
3吮空奶頭亦會將大量空氣吸入胃腸道內,引起腹脹、食欲差等一係列消化不良的症狀。
4吮空奶頭往往由於不衛生會引起一些口腔疾病,如鵝口瘡等。
所以應避免讓嬰幼兒吮吸空奶頭。
嬰兒腹瀉時的喂乳
嬰兒腹瀉以夏、秋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對嬰兒腹瀉,除了要注意衣著,用藥物治療外,飲食條件也非常重要。用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必停止喂奶,隻需適當減少喂奶量,即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隻乳房喂10分鍾,改為5~7分鍾,並將剩餘奶汁擠去,因為這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此外,腹瀉時應停止添加輔食,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恢複喂奶量和各種已食用過的輔助食品。
母乳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密切相關,當嬰兒腹瀉時,母親應少食用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喂奶前,母親應飲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嬰兒腹瀉症狀。目前,有一些家長因嬰兒腹瀉,母乳全部停用,換喂米湯,這是不恰當的。單吃米湯不能滿足蛋白質需要的。
以上處理是針對腹瀉不嚴重的,隻需飲食調整即可得到治療的情況。如果腹瀉次數較多,大便性質改變,或嬰兒兩眼凹陷有脫水現象時,應立即送醫院診治。根據醫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時也需要暫停母乳。
添加蔬菜汁和水果汁
對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的孩子,應適量添加蔬菜和新鮮的果汁,用以補充牛奶在加工過程中損失的維生素C。一般每日2次,在喂奶間隙喂入。
嬰兒吐奶的處理
有的孩子出生後就有吐奶的毛病,到第2個月還是經常吐奶,有的吃完奶一會兒就吐,有的吃完奶20分鍾左右吐。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人的胃有兩個口,上口叫賁門,下口叫幽門。賁門和食管相連接,幽門和十二指腸相連接。小兒在生長中,賁門肌發育較鬆弛,而幽門肌容易痙攣。孩子吐出的奶呈豆腐腦狀,這是奶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形成乳塊的結果。
對常常吐奶的孩子要少喂一些,喂奶以後要多抱一會兒。抱的姿勢是使嬰兒上半身立直,趴在大人肩上,然後用手輕輕拍打孩子背部,直到孩子打嗝將胃內所含空氣排出為止。這時輕輕把孩子放在床上,枕部高一些,向右側臥,這樣可以減少吐奶。吐奶是生理現象,不必管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斷發育會自行緩解。
如果吐奶頻繁且呈噴射狀,吐出的除了乳塊還伴有黃綠色液體及其他東西,一定不可忽視,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增加母乳量的方法
中藥發奶的方法
屬於氣血不足,如麵色蒼白、氣短倦怠、周身無力、食少便瀉者,可用下麵方法:
當歸補血蔥白湯
當歸10克、黃芪15克、蔥白2節,水煎服。
人參當歸湯
人參10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熟地10克、生麥芽60克、路路通10克、甘草8克,水煎服。
黃芪當歸湯
黃芪15克、常用參12克、當歸12克、麥冬12克、桔梗9克、通草9克,水煎服。
屬於心情抑鬱的,表現為乳房脹滿、疼痛或有腫塊、胸悶、便幹、食少者。可用下麵方法:
湧泉散
王不留行、當歸、製山甲各20克,川芎12克,研成細末,每次3克,每日2~3次。
當歸川芎湯
當歸10克、川芎6克、生麥芽30克、漏蘆10克、王不留行15克、瓜蔞10克、通草10克、陳皮7克,水煎服。
黃芪黨參湯
黃芪30克、黨參15克、當歸15克、白芷6克、通草10克、製山甲9克、王不留行6克、川芎6克、花粉9克,水煎服。
飲食發奶的方法
乳汁分泌不足,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可選用以下方法增加奶量。
1花生米60克,黃酒半兩,紅糖半兩。先將花生米煮熟,再加黃酒、紅糖略煮一下,連湯全食;或花生米煮粥吃;或花生米燉豬肚(或豬蹄)連湯全食。
2鮮鯽魚500克左右,清燉,加黃酒半兩,吃魚喝湯。
3活鯽魚1條(約500克左右),去鱗及腸雜,洗淨,煮半熟加黃酒半兩,清燉,吃魚喝湯,每日1鎰。或活鯽魚1條,加通草10克,煎濃湯不用鹽,每日服1次。
4鮮大蝦100克,剪去須足,煮湯加黃酒半兩,吃蝦喝湯;或將蝦仁炒熟,黃酒拌食,每日3次。
5黨參、黃芪各30克、通草10克,裝紗布袋中。豬蹄2隻,蝦仁50克,與藥同燉。明火煨至肉爛,去藥。吃肉喝湯,加食鹽少許調味。
6豬蹄1隻、蔥白2節、豆腐100克,加水適量,文火煮30分鍾,再加入黃酒半兩,食鹽少許,煮熟後食之。
其它發奶的方法
服用大量的維生素B類(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E。
用紫外線或紅外線照射乳房。
哺乳母親禁用藥物
以下藥物在哺乳期最好不用,如必須用時,就要考慮停止哺乳:
金鋼烷胺、抗癌藥物、溴化物、水滴錄、放射性同位素等。
2、日常與護理
整理清潔衛生
嬰兒來到人間,身上還帶有母腹中一些汙穢,特別是嬰兒分泌出許多東西,因此要特別注意嬰兒衛生。
理發
剛出生1~2個月的嬰兒,頭發一般長得慢,腦袋後麵的頭發好像被磨掉似的,顯得光禿禿的,但有的孩子頭發長得很快,亂蓬蓬的,就可將長的部分剪掉。因為寶寶還小,皮膚很嫩,還不能用剃刀,弄不好剃傷皮膚,會造成細菌感染,所以隻用剪刀剪短就行,免得積聚灰塵、汗垢和溢脂。
修剪指甲
由於出生後的嬰兒正是骨骼發育成長的高峰階段,指甲長得特別快。1~2個月的嬰兒的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長,10天就能長1毫米,1個月能長3毫米。而且嬰兒喜歡用指甲搔臉部及身上其他癢癢部位,往往會抓破皮,因此要常給寶寶修剪指甲。由於嬰兒指甲很小,很難剪,所以每次剪的不要太多,以免剪傷。最好在寶寶洗完澡睡覺的時候用小指甲刀剪,指甲刀要鋒利,別損傷寶寶的肌膚。
清洗眼屎
嬰兒在1~2個月期間分泌物很多,很容易長眼屎、流鼻涕等,而且由於生理上的原因,許多孩子會倒長睫毛。如果倒長睫毛,因受刺激眼屎會更多。洗完澡後或眼屎多時,可用脫脂棉花沾一點水,由內眼角往眼梢方向輕輕擦,但千萬別劃著了眼膜、眼球。如果眼屎太多,怎麼擦也擦不幹淨,或出現眼白充血等異常情況時,就應到醫院檢查,看有無異常情況。
減少鼻塞
嬰兒1~2個月,鼻涕分泌較多,由於嬰兒鼻孔很小,往往造成鼻塞,呼吸困難,這樣寶寶就會不好好吃奶,同時情緒變壞。如果鼻子堵塞厲害,可用棉簽輕輕弄掉。用棉簽隻能去掉較外麵的鼻屎,裏麵一點,棉簽就無能為力了。倘若鼻子堵塞得實在厲害,妨礙呼吸,用棉簽又不弄出來的話,可用吸引器吸掉。1~2個月的嬰兒不能濫用滴鼻藥,實在非用不可時,一天最多隻能滴1~2兩次。經常把孩子抱到室外進行空氣浴和日光浴,孩子的皮膚和鼻腔粘膜會得到鍛煉,鼻塞現象就會減少,隻要呼吸趨於正常,自然鼻塞就少了。
清除耳屎
嬰兒的耳屎一般會自行移到外耳道,因此沒有必要特地用挖耳勺來掏,否則會損害正在形成中的耳膜和耳鼓,對今後的聽覺有很大的影響,可以在洗完澡後用棉簽在耳道口抹抹即可,切不可太進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