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出生第2月(3 / 3)

1兩臂左右分開掌心向上。

2兩臂向身體前方平舉,拳心相對。

3兩臂上舉,掌心向上。

4還原。

注意事項:嬰兒兩臂前舉、上舉的時候,兩臂的距離應與肩同寬。動作要柔和,用力不要太大。

第三節:上肢伸屈運動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操作者用雙手握住嬰兒雙腕,把大拇指放在嬰兒掌心裏,使嬰兒握拳,兩臂放在嬰兒體側。

動作:

1彎曲嬰兒左臂肘關節後,還原。

2彎曲嬰兒右臂肘關節後,還原。

3再交換做。

注意事項:肘關節彎曲的時候,手要接觸嬰兒肩。嬰兒屈臂的時候,操作者要稍用力,伸直的時候,不要太用力。

第四節:肩部運動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操作者用雙手握住嬰兒雙腕,把大拇指放在嬰兒掌心裏,使嬰兒握拳,兩臂放在嬰兒體側。

動作:

1把嬰兒左臂拉向嬰兒胸前。

2左臂由嬰兒胸前向外側環繞。

3把嬰兒右臂拉向嬰兒胸前。

4右臂由嬰兒胸前向外側環繞。左右臂輪換做。

注意事項:嬰兒手臂回旋的時候,應以肩關節為軸心。轉動的時候,操作者的手不要用力太大。

第五節:下肢運動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兩腿伸直,操作者用兩手握嬰兒腳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緊。

動作:

1把嬰兒兩腿同時屈至腹部。

2還原。

注意事項:嬰兒的腿屈至腹部時,操作者要稍用力;伸直時不要太用力。

第六節:兩腿輪流屈伸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兩腿伸直,操作者用兩手握住嬰兒腳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緊。

動作:

1讓嬰兒左腿屈縮至腹部,還原。

2讓嬰兒右腿屈縮至腹部,還原。兩腿輪換做。

注意事項:嬰兒腿屈縮至腹部時,操作者要稍用力;伸直時不要太用力。

第七節:兩腿伸直上舉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兩腿伸直,操作者用兩手握嬰兒腳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緊。

動作:

1把嬰兒的兩腿上舉與腹部成直角。

2還原。

注意事項:嬰兒兩腿伸直上舉與腹部成直角時,臀部不要離開原位。

第八節:股關節活動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兩腿伸直,操作者用兩手握嬰兒腳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緊。

動作:

1把嬰兒左側的大腿與小腿屈縮成直角。

2再把嬰兒左腿屈縮至腰部。

3再把嬰兒左腿向體側轉動。

4還原。

5兩腿輪換做。

注意事項:嬰兒回旋的時候,應以嬰兒的股關節為軸心轉動。操作者的動作要柔和,不要用力太大。

訓練感官功能

2個月的嬰兒對周圍的環境更有興趣感了,他喜歡用目光追隨移動著的顏色鮮豔明亮的玩具,特別是紅色玩具。對暗淡的顏色冷漠、不感興趣,更喜歡立體感強的物體。

2個月嬰兒的視覺與聽覺比以前靈敏了許多,此時,可以在孩子床的上方25~50厘米處,懸掛色彩鮮豔的玩具,如各種彩色氣球、彩色布玩具、燈籠、嘩啦捧、花手帕等,但注意不要總將這些玩具掛在一起,要經常變換位置,以免引起孩子斜視。逗孩子玩時,可將玩具上下左右搖動,使孩子的目光隨著玩具移動的方向移動,左右可達45℃。這樣做是促進孩子視覺發育的好方法,但應注意不要讓強光直射孩子的眼睛。

為了促進孩子的聽覺發育,可以給孩子多聽音樂。當媽媽的也可以給孩子多哼唱一些歌曲,也可以用各種聲響玩具逗孩子。聲音要柔和、歡快,不要離孩子太近,也不要太響,以免刺激孩子引起驚嚇。劇烈的響聲,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刺激,而輕快悅耳的音樂,可使孩子精神愉快並得到安慰。每天給孩子做操時,可以給孩子播放適宜的樂曲,優美的旋律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十分有利。如果孩子經常自己躺在一邊沒人理睬,對他的要求不主動理解,沒有哄逗,就會影響其心理發育,表情會顯得呆板,反應相對遲鈍。

係列健身操

屈腿運動

兩手分別握住嬰兒的兩個腳腕,使嬰兒兩腿伸直;然後使嬰兒兩腿同時屈曲,使膝關節盡量靠近腹部。連續重複3次。

俯臥運動

使嬰兒呈俯臥姿態,兩手臂朝前,不要壓在身下,母親站在嬰兒前麵,用玩具逗引孩子,孩子自然將頭抬起。為了避免孩子勞累,開始一次隻練半分鍾,逐漸延長,1日1次即可。

俯臥不僅能鍛煉頸肌、胸背部肌肉,還可增大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呼吸道疾病的預防,並能擴大孩子視野範圍,從不同的角度視察到新的事物,有利於智力發育。

擴胸運動

嬰兒仰臥,母親握嬰兒手腕,大拇指放在嬰兒手心裏,讓嬰兒握住。

首先讓嬰兒兩臂左右分開,手心向上,然後兩臂在胸前交叉,最後還原到開始姿勢。連續做3次。

4、疾病與預防

及時預防接種

孩子滿2個月的時候,應該服用第一丸小兒麻痹糖丸了,這種糖丸是用來預防小兒麻痹疾病的,若不服用這種糖丸,孩子患小兒麻痹病的危險很大。

小兒麻痹這種病,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質炎”,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經口進入胃腸,可侵犯脊髓前角,引起肢體癱瘓,致終生殘疾。

脊髓灰質炎疫苗即小兒麻痹糖丸,是由減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製成的。小兒口服糖丸後,身體內就會形成抵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體,而免於此病的發生。因此每個小兒都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服用。

根據免疫預防接種程序,滿2個月的嬰兒開始第1次服用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滿3~4個月時分別服第2次和第3次,4歲時再服1次。這樣就可以獲得較強的抵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免疫力,不患小兒麻痹症了。

糖丸要立即給孩子服用,不要放置,以免失效。服用的方法是:將糖丸研碎,用涼水溶化,千萬不要用熱水溶,以免把糖丸病毒燙死而失去免疫作用,然後用小勺給孩子喂下。服藥後1小時內,不能喂熱開水。

什麼情況下不能服用糖丸呢?近期發燒、腹瀉或有先天免疫缺陷及其他嚴重疾病的嬰兒均不能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或加重病情。

維生素A需要量

維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生長發育,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結構與視覺功能,當嬰幼兒的膳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時,會使嬰兒患夜盲症、幹眼病。

胎兒在出生前所需的維生素A均由母親供給,孕婦應注意攝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脂肪的供給量,以確保胎兒對維生素A的需要。母乳喂養也應注意這一問題,以便嬰兒由母乳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A。我國膳食調查表明,維生素A供給量不足的嬰幼兒很多,應注意補充。

我國嬰幼兒食物中供給乳類、蛋類和肝等高維生素A的食品不多,但人乳中含量相對多些。主要靠各種有色蔬菜中的胡蘿卜素供給。動物食物如肝、腎、蛋類、奶油含量較多。胡蘿卜、紅薯、南瓜、番茄、柿子椒、菠菜、覓菜、橘子、香蕉等,含量都比較豐富。一般的補充方法是:2~3個月以上的嬰兒還可補充胡蘿卜水、番茄汁和菠菜水等。4個月以上的嬰兒在喂養時應增加蛋黃、奶油、肝類和含胡蘿卜素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預防嬰幼兒維生素A缺乏。

B族維生素需要量

維生素B族中比較重要的是硫胺素(B1)和核黃素(B2),它們能促進生長發育,增進食欲。每攝入4180千焦熱能應供給維生素B106毫克,B206毫克和尼克酸6毫克;嬰幼兒可按熱能供給量計算。

當嬰幼兒膳食中維生素B1含量不足,或因消耗過多,吸收障礙等原因,會使小兒產生維生素B1缺乏。患兒初期出現消化紊亂,如胃口不好、嘔吐、輕瀉或便秘,糞便呈綠黃色。麵色蠟樣蒼白,性情煩躁,愛哭鬧,小便短少,手足麵部微腫,嚴重者手足冰冷,甚至可發生昏迷、驚厥及心力衰竭。

維生素B2也是最易缺乏的一種營養素。較典型的維生素B2的缺乏表現為角膜充血、臉緣炎、舌炎、脂溢性皮炎和陰囊皮炎等。

維生素B1在穀類、豆類及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較為豐富。

維生素B2在動物肝髒、蛋黃、瘦肉、黃豆及發酵製品中含量尤為豐富,各種綠葉蔬菜也是維生素B2的良好來源。

預防維生素B缺乏要從母嬰兩方麵入手。對於嬰兒期輕症患兒,如果母乳量充足,可繼續用母乳喂養。但母親的膳食內,應補充大豆、紅小豆、蠶豆、花生、麥鼓、酵母等維生素B1含量較高的食物,以滿足嬰兒對維生素B1的需要,同時要增加輔食,以擴大維生素B1的來源。對於幼兒期的患兒,應供給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豆類、肝髒、瘦肉、蛋類等。要講究烹調方法,盡量吃蒸飯或燜飯,而不吃撈飯,吃麵條或餃子時,應喝些麵湯。

導致維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缺少動物性食物、豆類和綠葉蔬菜,特別是缺少含維生素B2較高的動物肝、腎、心等內髒和奶類食物,同時嬰兒由於生長發育迅速,機體需要量較大,也容易引起缺乏。

如膳食中標準米、麵,維生素B1一般不易缺乏,但維生素B2則往往供應不足。膳食中應注意選用動物肝、腎髒等內髒,蛋類、花生與芝麻以及新鮮綠葉蔬菜搭配,以增加供給量。較大的嬰幼兒可在不同季節,在膳食中加入菠菜、番茄、橘子和蘋果。

治療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此病主要經口傳入,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染,脊髓灰質炎的潛伏期為5~14天。

脊髓灰質炎輕者可表現低熱、咽痛、流涕、咳嗽、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可不出現癱瘓。

重型起病緩急不一,主要症狀是發熱、嗜睡、頭痛,有的出現消化道症狀及上呼吸道症狀。早期一般為1~4日。退熱後,經過1~6日又發熱,麵紅出汗,咽痛,頸項強直,煩躁不安,哭鬧。這時如做腰椎穿刺,腦脊液有改變。3~4天後出現癱瘓,特點是分布不規則不對稱,多見於四肢,主要表現為肌力和肌張力減退。經過5~10天發熱減退,癱瘓也不再發展。癱瘓1~2周以後,病肢肌肉開始恢複功能,輕者1~3個月恢複,重者半年到1年半恢複。

對患兒要加強護理,按醫囑服藥。要使癱瘓的肢體避免外傷,給他做按摩,幫助患肢活動。在恢複期可采用針灸、推拿等療法,並加強患肢的被動活動。

預防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主要是指維生素D2、D3。人體皮膚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紫外線照射可形成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功用是調節體內鈣、磷的正常代謝,促進鈣吸收和加強鈣利用,因此對嬰兒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生長至關重要,缺乏時將導致佝僂病。

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甚少,嬰兒所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一是魚肝油,二是靠陽光紫外線照射,將皮下脂肪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動物肝髒、蛋黃中含量較多,夏季動物奶中含量也較豐富。嬰兒每日需維生素D10微克。

2歲以下嬰幼兒常因日光照射不足,或喂養不當,導致食物中維生素D供給不足,而使鈣磷的代謝失常,鈣鹽不能正常地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以致骨骼發生病變,使小兒罹患佝僂病。在3個月時,易發生顱骨軟化(乒乓頭),即頂骨與枕骨中內部分用手按壓時稍有凹陷,並且顱縫加寬;6個月時,可發生肋骨串珠和骨外翻;開始學走時,可有“O”型腿或“X”型腿出現。這些嬰幼兒,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滯以及出牙推遲,約在10個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僂病應從圍產期開始就注意預防,孕婦應多進行戶外活動,並吃些富含維生素D與鈣磷的食物。嬰幼兒應注意不可單純用乳類喂養,要適時、合理地添加輔助食品,在嬰兒喂養中,要堅持除供給魚肝油外,還要供給含維生素D1、鈣豐富的雞蛋、蛋黃、奶油、奶類、動物肝髒、小蝦、蝦皮、芝麻醬、豆製品、綠葉蔬菜等。嬰兒期,平時要多曬太陽,這也是補充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的好舉措。

預防佝僂病

我國華北、華中、華南是嬰幼兒佝僂病的高發地區。這些地區之所以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冬季日照時間短,寒冷,寶寶室外活動少,從而導致維生素D不足。所以寶寶這個年齡仍應在冬季裏服維生素D100國際單位(IU),魚肝油滴劑濃度為每毫升含維生素D5000IU,即滴魚肝油滴劑008毫升。夏季因為陽光充足,寶寶活動多,可停補魚肝油。

注意家庭用藥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生理機能尚未成熟,肝腎功能尚不完善,解毒功能較成年人弱,用藥不當易出現毒性反應。那麼小兒用藥應注意什麼呢?

注意抗生素的使用

常用抗生素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濫用抗生素會延誤診斷和治療,容易繼發二重感染。小兒一般不要用四環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氯黴素可抑製骨髓造血機能,新黴素可引起嬰兒高膽紅素血症和耳聾,小兒均不宜使用。

注意退熱劑的使用

小兒發熱的原因很複雜,在沒有明確的診斷前,使用退熱藥往往會掩蓋病情而延誤診治。尤其是幼兒在不適當地使用退熱藥後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導致虛脫。嬰兒所用小兒退熱片、APC片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嚴重不良反應。

不宜濫用維生素和其他補劑

盲目用維生素,不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可能發生副作用或毒性反應。如過多地服用維生素AD膠丸,會出現毛發幹枯、眼球突出、煩躁不安以及發熱等副作用。有些中藥補劑可引起兒童性早熟,因此,兒童應慎用補藥,如需進補,也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外用藥過量也中毒

小兒皮膚粘膜吸收能力強,外用藥過量使用也會出現毒副作用。如鼻眼淨、硼酸水、硼酸軟膏、酒精、紅汞、氫化可的鬆軟膏、高錳酸鉀等藥,過多使用均可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