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出生第3月
1、飲食與營養
製作嬰兒輔食
嬰兒在滿了3個月之後,就不能單純隻是母乳喂養了,為了保證嬰兒的營養,就應適當增加一些輔助食品,以促進嬰兒消化係統的不斷完善。
下麵列舉一些常見輔食的製作方法:
蔬菜泥
將菜葉洗淨,去莖撕碎,放入沸水中煮開即撈起。用小勺將菜葉研成泥,去除粗纖維,再用少許植物油與鹽旺火急炒即成。
蘋果泥
將蘋果洗淨後,切成兩半,用小勺輕輕刮取果肉部分,即可得到蘋果泥。
香蕉泥
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後放入碗中,用不鏽鋼小勺背用力擠壓、攪爛即為香蕉泥。
魚泥
將鮮魚去內髒洗淨,放入鍋內蒸熟或加水煮熟,去淨骨刺,加入調味品,擠壓成泥,可調入米糊(奶糕)中食用。
菜泥
將新鮮深色蔬菜(如菠菜、青菜、油菜等)洗淨,細剁成泥,在碗中蓋上蓋子蒸熟;胡蘿卜、土豆、紅薯等塊狀蔬菜宜用文火煮爛或蒸熟後擠成泥狀,菜泥中加調味品和少許素油,以急火快炒即成。
豆腐
將煮熟的嫩豆腐稍加鹽攪碎,加入粥或蛋黃中喂食。
蛋羹
將整蛋攪勻,加入溫水半小杯、醬油1茶匙,鹽少許,待鍋內水開後再上鍋蒸8~10分鍾即成,應在正餐中喂,不要在兩餐之間喂食。
肝泥與肉末
將煮熟的瘦肉或肝在幹淨的刀背和砧板上剁成泥,加調料和水少許蒸成肉餅或肝糕,直接喂食或放在粥或爛麵裏喂食。
紅棗小米粥或玉米麵粥
將紅棗洗淨,煮爛去皮去核,壓成棗泥,放在煮好的小米粥或玉米麵粥中再煮沸即可。
肉末菜粥
瘦豬肉50克,青菜2小棵,植物油10克,醬油、精鹽、蔥薑末各少許。1將豬肉洗淨去筋、剁成細末,青菜洗淨切碎。2鍋內加入植物油,油熱後下入肉末不斷煸炒,放入蔥薑末,再加入少許醬油炒至全熟即成肉末。3將炒好的肉末及碎菜加入熬好的米粥內煮沸。待溫後即可喂食。
水煎蛋
雞蛋1個,香菜1棵,澱粉少許,食鹽、香油適量,雞湯或肉湯100克。1將雞蛋打入碗內,用筷子調勻。香菜洗淨切成細碎末,澱粉溶於少量水中。2將100克雞湯(清水亦可)放入鍋中旺火燒開,倒入水澱粉收汁,待再次開鍋後將雞蛋液倒入,並加入鹽、香油和香菜末,不停地翻炒,使之成熟,待其形狀很像攪碎的豆腐,質地軟嫩,即可出鍋。
烹調時應注意將雞蛋炒熟就立即出鍋,若炒製過老,水分從雞蛋中溢出,嬰兒就不宜食用了。
蘋果藕粉
藕粉30克,蘋果1個,白糖20克。1將蘋果洗淨去皮,去核,切成細末待用,藕粉加少量清水調勻。2將蘋果碎末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旺火煮開後,再用微火煮5分鍾左右,然後將藕粉慢慢倒入鍋中,邊熬邊攪拌,直至熬透明為止。3加入少許白糖,拌勻,稍涼後,即可喂食。
炸饅頭片
饅頭半個,雞蛋1個,植物油50克,澱粉、食鹽少許。1將饅頭切成約05厘米的薄片。2將雞蛋打入碗中,用筷子調勻,加入少量澱粉、精鹽調成細糊狀。3植物油入鍋加熱,然後將饅頭片入雞蛋糊中兩麵塗抹均勻,放入油鍋內煎炸,待成金黃色時即可撈取,待涼後即可食用。
炸饅頭片香脆稍硬,可以鍛煉咀嚼功能。
點心
對於那些食欲旺盛的嬰兒,如果每天吃2餐輔食和3次奶還覺得不夠的話,可再喂些嬰兒餅幹、薄脆餅、水果、乳製品等點心,也不是不夠就非喂不可,特別是喂了甜食後就不願吃正餐的就不能喂,沒有食欲的也不能喂。
大腦發育營養
嬰兒從第3個月起腦細胞發育逐漸趨向高峰。為促進腦發育,除了保證足量的母乳外,還需要給母親添加健腦食品,以保證母乳能為寶寶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
常用的益智健腦食品有:
1動物腦、肝、血、魚肉、雞蛋、牛奶;
2大豆及豆製品;
3核桃、芝麻、花生、鬆子、各種瓜子;
4金針菇、黃花菜、菠菜、胡蘿卜;
5桔子、香蕉、蘋果;
6紅糖、小米、玉米。
正確使用奶粉
近年來,調製嬰兒食品的方法開始簡化,因為市售的嬰兒奶粉已
更接近母乳的成分。衝泡嬰兒奶粉的首要原則,是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說明,各家公司生產的奶粉濃度不同,不可混淆。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吃過母乳,可以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酪,以利寶寶腸內有益細菌的繁殖。多數銷售的嬰兒奶粉都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然而,弗烈德·克蘭納博士用不同的實驗測定之後,認為需要更多。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應用維生素C的效果非常好,向小兒科醫生請教如何逐漸將維生素C加入牛奶中。
煉乳和麥乳精的喂養
煉乳也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的,但它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體積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製成的,它的甜度遠遠高於奶粉的甜度。如把250毫升鮮牛奶濃縮至100毫升,再加相應的糖,就製成了100毫升煉乳。如果加15倍水稀釋,其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與250毫升鮮牛奶一樣,但甜度太大,難於入口,於是就要再稀釋4倍左右,也就說,100毫升甜煉乳要變成650毫升的奶,此時顯然甜度適合小兒口味了,但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的含量仍相當於250毫升的鮮奶,可見,這個數量的營養素是遠遠滿足不了小兒生長發育需要的,因為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太少了。因此,煉乳雖然與奶粉都是由鮮牛奶加工而成,但對小兒來講是完全不同的食品。煉乳不能作為小兒的主食,而且對孩子百弊而無一益;奶粉則是小兒重要的乳品,特別是沒有母乳的孩子,奶粉則為母乳的替身,是小兒的主食,它的營養成分完全能滿足小兒的需求。
麥乳精是不能代替奶粉的。
把麥乳精的營養成分與奶粉的營養成分作一比較。其中,麥乳精蛋白質占12%~15%,脂肪占10%~12%,糖類占65%~70%;而全脂奶粉中,蛋白質占25%~28%,脂肪占25%~28%,糖類占32%。由此可見,麥乳精中主要成分是糖類,而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大量蛋白質、大量產生能量的脂肪均含量太少,滿足不了小兒的需要,因此麥乳精不能用來代替奶粉。
麥乳精既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蛋白質需要,也不能滿足能量需要,同時屬於比較甜的食物,易破壞食欲,吃其他東西就沒有胃口。因此,無論是以乳類為主食的嬰兒,還是不以乳類為主食的較大嬰兒,都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價格較貴的麥乳精,而用物美價廉的米湯、麵包、奶粉、餅幹等食品搭配。
配製嬰兒奶食品
鮮牛(羊)奶
沒有冰箱的家庭,應現製現吃,即將牛(羊)奶加糖煮沸後,倒入消毒的奶瓶。備有冰箱的家庭,可買奶瓶5個或6個,每日將牛(羊)奶全部調配好,煮沸後分裝瓶中,置於冰箱內,喂時用水溫熱即可。
全脂奶粉
奶粉1份,加水4份,合成嬰兒一次用量,煮沸裝入奶瓶備用。
蒸發乳
無糖蒸發乳較鮮牛乳濃約一倍多。可將1份蒸發乳加15份水,加糖後煮沸備用。
蛋白奶
取鮮奶1000毫升,加乳酸鈣4克,加熱到80℃左右,使奶渣和奶清分離開來,將奶渣過濾至能通過奶頭為準;所得奶渣加500毫升脫脂奶,調勻過濾,再加水到1000毫升,加糖,煮沸後即得蛋白奶。每100毫升蛋白奶含蛋白質45克。蛋白奶適用於腹瀉嬰兒。
脫脂奶
將鮮奶靜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內6小時以上,倒出上部大半,將餘下的奶煮沸再連續除去浮膜,2次或3次即成。每1毫升脫脂奶約含脂肪10~15克。
酸奶
取鮮奶1000毫升,加乳酸1茶匙,或檸檬酸4茶匙,或橘子汁12茶匙。製備時先將鮮奶消毒、冷卻,盛入容器,左手慢慢滴入乳酸或果子汁,右手迅速攪拌、調和,調和後,盛入奶瓶,置冰箱內備用。飲用時用水溫熱,不可煮沸,以免結成凝塊。
脫脂酸奶
鮮奶按上述方法脫脂後,製法同酸奶,脫脂奶和脫脂酸奶適用於患腸胃道功能紊亂的嬰幼兒,但因脂肪含量過低,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故不宜久用。
厚奶
厚奶有3%、5%、10%3種製法。用鮮奶或稀釋好的奶粉液100毫升(約奶瓶3大格),加入米粉或麵粉3克,煮沸調和,即成3%厚奶,加5克或10克米粉或麵粉,即成5%或10%厚奶。厚奶適用於反芻(指喂哺後將乳液回至口內咀嚼,然後咽下)嬰兒。
特製豆漿
取黃豆250克,略磨去外皮,用清水2000毫升浸泡8小時後,用石磨磨細,所得豆漿約為1500毫升,在每1000毫升豆漿中加入食鹽1克、乳酸鈣3克、澱粉20克、糖60克,煮20分鍾後即成。
促使增高的營養
人的一生中,身高的增長有兩個高峰時期,即嬰兒期和青春期。一般小兒出生時平均身高為50厘米,1周歲後長到75厘米左右,以後每年平均增長5厘米。到了青春期,每年身高的增長上升到8厘米左右。在此之後,身高的增長日趨緩慢直至停止。因此,排除遺傳等因素,要想在成人後達到應有的身高,就需要在這兩個高峰期及其前後注意人體的保健和營養,尤其是嬰兒期的營養更應該引起重視。
俗話說:10月懷胎。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裏靠的是母體的營養供應,孕婦營養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對胎兒發育至關重要。倘若在懷孕期缺乏營養,胎兒的發育程度達不到正常的要求,就會影響將來的身高,所以孕婦應十分重視這一時期的營養攝取量。
小兒在哺乳期時,如果用牛乳或其他食物喂養,這要比用母乳喂養的效果差一些,前者小兒身高往往低於正常值。另外,喂養嬰兒的一些輔助食品中,如果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較低,嬰兒會顯得虛胖、肌肉鬆軟、身材矮小。因此,這一時期,首先要保證嬰兒有足夠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人體細胞增生和修複必不可少的物質,是骨骼、肌肉發育的基本成分,也是製造激素、紅細胞和酶的原料。其次,要有足夠的鈣、磷、鋅、鐵、銅等礦物質,鈣和磷是小兒骨骼發育的主要物質;鐵和銅是造血的原料,而鋅能促進核酸代謝,參與人體70種酶的合成,所以缺鋅會使小兒食欲減退,並影響性發育成熟,直接導致生長緩慢。
這裏應該特別強調的是,嬰兒的骨骼處在迅速發育之時必須有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才能使骨骼向縱的方向發展,如果缺鈣就會影響骨骼發育。而讓嬰兒多在戶外曬曬太陽,日光通過皮膚合成維生素D,就能促進小兒骨骼對鈣質的吸收。
由此可見,嬰兒期的飲食營養直接影響到成年後的身體健康,作為父母或幼教人員應掌握嬰兒的這一特點,合理調配小兒的飲食,使其攝入足量平衡的營養,才能讓孩子的肌體得到健康的發育。
給嬰兒多喂水
水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組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的新陳代謝,如營養物質的輸送、廢物的排泄、體溫的調節、呼吸等都離不開水。水被攝入人體後,約有1%~2%存在體內供組織生長的需要,其餘經過腎髒、皮膚、呼吸道、腸道等器官排出體外。水的需要量與人體的代謝和飲食成分相關,小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需水量也就相對要多。3個月以內的嬰兒腎髒濃縮尿的能力差,如攝入食鹽過多時,就會隨尿排出,因此需水量就要增多。母乳中含鹽量較低,但牛奶中含蛋白質和鹽較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小兒需要多喂一些水,來補充代謝的需要。總之孩子年齡越小,水的需要量就相對越多。一般嬰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約120~150毫升水,如5千克重的孩子,每日需水量是600~750毫升,這裏包括喂奶量在內。
補充微量元素
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
嬰兒出生3~4個月後,體內貯存的微量元素基本消耗殆盡了,特別是鐵已基本耗盡,僅喂母乳或牛奶已滿足不了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添加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雞蛋黃是比較理想的食品之一,它不僅含鐵多,還含有小兒需要的其他各種營養素,比較容易消化,添加起來也十分方便。
一般可采用下麵幾種方法給孩子添加蛋黃:
1取熟雞蛋黃1/4~1/2個,用小勺碾碎,直接加入煮沸的牛奶中,反複攪拌,牛奶稍涼後喂哺嬰兒。
2取1/4~1/2個生雞蛋黃,加入牛奶和肉湯各一大勺,混合均勻後,用小火蒸至凝固,稍涼後用小勺喂給嬰兒。
給嬰兒添加雞蛋黃要循序漸進,注意觀察嬰兒食用後的表現,可先試喂1/4個蛋黃。3~4天後,如果孩子消化很好,大便正常,無過敏現象,可加喂到1/2個,再觀察一段時間無不適情況,即可增加到1個。
攝取氨基酸和維生素
所有天然食物,幾乎沒有一種單純的食物能充分滿足人體全麵營養需求,不是缺少這種維生素就是缺少那種礦物質或氨基酸,因此合理的飲食應包括各種食物混合的食用,使各種食物互相補充,取長補短,但是限於種種條件無法達到目的,尤其是嬰兒的食物品種比較單調,更難達到這個目的。如果長期食用某一種或幾種食物,容易造成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影響健康,於是隻能根據營養的需要在食物中額外加入某一些營養素,以補充生理的需要。嬰兒強化食物就是哪些營養素普遍缺乏,就采取缺什麼補什麼的辦法製成的。在嬰兒常用的適宜的食物中添加所缺營養素予以強化,從而改善食物營養價值,這是現在常用的科學製品方法。例如大米中賴氨酸缺乏,在大米中強化03%賴氨酸後,可使大米中可利用的蛋白質由30%提高到51%。目前嬰兒食物中多數缺乏鐵、鈣和維生素A、D,所以就有鐵強化食物和鈣強化食物以及維生素A、D強化食物三種產品。這些常缺的營養素多數強化在嬰兒常用的食物如奶粉、米粉、麵粉或食鹽中,嬰兒通過食用強化食品,獲得了需要的營養素,所以強化食物對嬰兒是有好處的。但是,各種營養素都有一定適宜的需要量,任何營養素過量都會產生副作用,例如鐵、鈣、維生素A、D等過量都有毒性作用,所以不是任何食物都要強化,強化食品中的劑量也有一定的限製,各地間標準也不一樣。當然能夠盡可能地采用不同品種的天然食物進行合理搭配,互補有無,同樣能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例如大米缺乏賴氨酸,如果把米粉加入富含賴氨酸的牛奶中煮食,營養價值就大幅度提高了,同樣達到了強化食品的作用,達到合理調配生理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