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出生第3月(3 / 3)

在腰部扣緊腰帶。如果感覺不合適,可在前麵扣緊再轉回腰部。再抱起嬰兒,讓他靠住你的肩膀,然後一隻手托住他的頭後部。坐下來,身體向後傾,讓你的胸腹部支撐著嬰兒,再向上拉起兜袋,讓嬰兒的腿穿過兜袋的洞(但不要用手去拉),用一隻手托住嬰兒,再用另一隻手把肩帶拉到你的肩膀上,當你坐直身體時,嬰兒的重量就逐漸落到背帶上。當你需要把身體向前傾時,你要用一隻手把嬰兒的頭托住,以免嬰兒因自己不能支撐而頭部後仰。

脫背帶的方法與穿背帶的方法相同,隻是反著做而已,但需要非常注意嬰兒的安全,千萬別把嬰兒摔著或者嚇著。

保護眼睛和耳朵

保護嬰兒的眼睛

嬰兒的眼睛十分嬌嫩、敏感,極易受到各種物質侵襲,因此需小心保護,讓孩子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

講究眼部清潔,防止疾患感染

嬰兒的洗臉用品,應有專用的毛巾和臉盆,並且經常保持清潔。每次洗臉時,可先擦洗眼睛,如果眼屎過多,應用棉簽或毛巾沾溫開水給輕輕擦掉。嬰兒毛巾洗後要放在太陽下曬幹,不要隨意用他人的毛巾或手帕擦拭嬰兒眼睛。嬰兒的手要經常保持清潔,不要讓孩子用手去揉眼睛,發現嬰兒患眼病,要及時治療,按時點眼藥。

防止強烈陽光或燈光直射嬰兒眼睛

嬰兒室內的燈光不宜過亮,到室外曬太陽時,要戴遮陽帽以免陽光直射眼睛。平時還要注意不帶嬰兒到有電焊或氣焊的地方,免得刺傷眼睛,引起眩目。

防止銳利物刺傷眼睛及異物入眼

嬰兒的玩具要沒有尖銳棱角的,不能給嬰兒小棍類或帶長把的玩具。要預防塵沙、小蟲等進入眼睛。一旦發生異物入眼,別用手揉,可滴幾滴眼藥水刺激眼睛流淚,將異物衝出來。

成人患急性結膜炎時,要避免接觸嬰兒

眼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嬰兒去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如果父母患上眼病,那麼應及早為嬰兒預防。

保護嬰兒的耳朵

聽覺功能,是語言發展前提。如果耳朵聽不到聲音,就無法模仿語音,因而也就無法學會語言,這就會成為聾子,這對嬰兒的智力發育極為不利。因此,保護好嬰兒聽力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為此,必須對下列方麵加以注意:

1慎用鏈黴素、青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能夠引起聽神經中毒的抗菌素,這些藥物可以導致耳聾,即使非用不可,也應少用。

2防止疾病發生。麻疹、流腦、乙腦、中耳炎等疾病都可能損傷嬰兒的聽覺器官,造成聽力障礙。因此,要按時接種預防這些傳染病的疫苗,積極治療急性呼吸道疾病。

3避免噪聲。嬰兒聽覺器官發育還沒有完善,外耳道短、窄,耳膜很薄,不宜接受過強的聲音刺激。各種噪聲對嬰兒不利,會損傷嬰兒柔嫩的聽覺器官,降低聽力,甚至引起噪聲性耳聾。

4不要給嬰兒挖耳朵,不要讓嬰兒耳朵進水,以免引起耳部疾患。

5防止嬰兒將細小物品如豆類、小珠子等塞入耳朵,這些異物容易造成外耳道粘膜的損傷,如果出現此類問題,應該去醫院診治,千萬別掏挖,以免損傷耳膜耳鼓,引起感染。

3、身心與培養

訓練手指

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手不僅是運動器官,也是智能器官。俗話說“心靈手巧”,要鍛煉孩子的智力,就要讓他盡量多觸摸各種不同質地、形狀的玩具。如小鈴鐺、積木塊、塑料球等東西,還可以給他看一些顏色豔麗的圖畫,以豐富他的視覺發展。這種手眼協調活動是一種特殊的技能,需要寶寶大腦皮層中的感覺中樞與運動中樞協調配合。

將色彩鮮豔、有響聲、稍大一些的玩具,固定在他床的上方,寶寶稍用力就可以觸摸到的位置。每次吊放2~3個,隔幾天再換幾個新鮮的玩具。這樣孩子不但能注視玩具,還能夠取到玩具,增加了孩子的興趣。也可以用鏡子逗引他,這樣可鍛煉他抬頭挺胸,來觀賞鏡中的自己。鍛煉孩子努力用上臂支持身體的能力。

訓練感官及體能

3個月的孩子由於神經係統的發育,雙手抓握東西已出現了隨意性的變化,去抓自己想要的東西。對顏色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視覺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視野範圍由原來的45°擴大到180°。在語言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根據這些特點,可以在孩子床上距離孩子能用手抓到的高度係上各種色彩鮮豔的小玩具,當嬰兒伸手去抓時,玩具被碰得來回擺動,發出聲響,孩子會很高興。由此鍛煉孩子的眼、耳、手的協調能力。另外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雙手可以支撐起上半部身體,頭部也能抬高,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的發育,也為以後的爬行打下了基礎。此時,還可以在孩子麵前放一些能引起他注意的玩具,讓他用手去抓,使頸部、胸部肌肉都在用力,從而鍛煉這兩部位的肌力。還可以鍛煉孩子坐在媽媽的懷中,但時間不能太長。孩子處在坐位時,頭還有點搖擺不定。但也有的嬰兒頸肌比較發達,立抱時,頭能很穩。為了鍛煉孩子的手勁,可以先把嘩啦棒放在他手裏,開始時,孩子握住的時間很短,以後逐漸能握很長時間。

要經常和孩子多說話,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也不理解語言的意思,但是反複地把一些語言輸送到孩子大腦皮層貯存起來,可以為以後的語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係列健身操

3個月的孩子要保證有室外活動的時間,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在室外活動10~30分鍾,家長要堅持給孩子做操,除了前麵學過的動作外,可以增加2個動作。

伸展運動

準備姿勢:嬰兒仰臥,母親雙手握住嬰兒手腕,把嬰兒兩臂放在體側。

拉嬰兒兩臂在胸前呈前平舉。掌心相對;然後使嬰兒兩臂向兩側斜上舉;再拉嬰兒兩臂在胸前呈平舉,掌心相對;最後還原。以上動作重複2遍。

兩腿上舉運動

嬰兒仰臥,母親拇指在下,其他4指在上,握住嬰兒小腿,使兩腿伸直。把嬰兒兩腿上舉,與腹部成直角,然後還原,連續做2遍。

4、疾病與預防

及時預防接種

孩子在2個月時已經服用了小兒麻痹糖丸(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的第一丸,3個月時要繼續服用第二丸。

從本月開始,要給孩子注射三聯針(百日咳菌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劑)。這種預防針要打3次,每次間隔30天,在3個月內連續注射完畢,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為什麼這種針要連續打3次呢?因為注射1次產生的抗體維持的時間較短,必須連續注射,才能使機體產生一定的抗體,達到足夠的抗病能力。注射三聯針後,大部分孩子都有輕度的發熱反應,這沒關係。如果體溫超過385℃,可服一次阿魯退熱藥,1~2日後體溫可恢複正常。什麼情況不能注射三聯針呢?孩子發熱不適的情況下暫時不能注射,待病愈後再注射。另外,有過敏體質的孩子、腦神經係統發育不正常的孩子、腦炎後遺症或癲癇的孩子均不能接種,以免發生抽風等意外情況。

預防眼病

紅眼病的治療

嬰兒的抵抗能力很弱,很容易被一些傳染病所感染,特別是紅眼病,嬰兒極易被感染。紅眼病是一種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結膜、角膜炎,多發生於7~8月份,發病快,傳染性強。發病後表現為眼紅、分泌物多、怕光、流淚、眼痛。紅眼病是通過接觸病人的手巾、洗臉水傳染的。病程從數日到2周。發病時應保持眼睛的清潔衛生,雙眼滴抗病毒眼藥水,即可治愈。

還有一種紅眼睛稱“暴發火眼”,是細菌感染的一種很容易傳染流行的眼病。多表現為眼睛發紅、怕光、流淚、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分泌物多時可使上下眼瞼粘在一起。病程1~2周。局部點抗生素眼藥水,如氯黴素眼藥水,每2小時滴1次,也可口服抗生素治療。

這兩種眼病,都是通過接觸傳染的。預防紅眼病主要應注意個人衛生,嬰兒應有單獨使用的毛巾、臉盆,不要與他人合用。不要與有紅眼病的人接觸。努力切斷嬰兒與病源接觸,就會預防紅眼病發生。

斜視眼的預防

嬰兒3個月左右,眼球轉動都是沒有目的的,嬰兒雙眼的運動是不一致的。隨著嬰兒年齡增長,視覺發育逐漸完善。寶寶在滿月後,眼前突然出現物體就會引起寶寶閉眼,即出現保護性瞬目,寶寶的眼睛是否斜視。可以采取下麵方法來判斷。

用安有聚光燈泡的手電,放在距離寶寶臉前約30厘米處,照在寶寶兩眼間的鼻梁根部,同時逗引寶寶注視手電。這就會在寶寶的兩眼珠上出現很小的反光點。沒有斜視的寶寶反光點分別位於兩個瞳孔(黑眼球)中央。如一隻眼睛的反光點還在瞳孔中央,另一隻眼睛的反光點偏向耳朵一側,可能是內斜視;如一隻反光點還在瞳孔中央,另一隻眼睛反光點偏向鼻子一側,可能是外斜視。這種檢查可多做幾次,如果每次反光點都不在瞳孔中央,就應到醫院眼科就診了。

斜視不僅影響孩子的容貌,而且導致寶寶視功能發育異常。一旦確診斜視,應及時預防,並認真做好治療。嬰兒的眼肌處於發育狀態,一些不適當的護理可導致斜視發生。如有的媽媽喜歡在寶寶的睡床上中間係一根繩,懸掛寶寶喜歡的玩具,逗著讓寶寶經常看,時間長了,就可能導致內斜視。

預防方法是應將玩具懸掛在床欄周圍,並將寶寶特別喜歡的玩具經常更換位置;如果寶寶床一側是窗戶,那麼寶寶頭的方向要經常變換,因為寶寶喜歡看亮的地方,以免長時間向一側方向看亮處引起斜視眼。

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百日咳是一種兒童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典型症狀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並帶有吸氣性尾聲或伴有嘔吐,並發症多且嚴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症狀為在咽、喉、鼻部等處形成白色假膜,白喉杆菌產生強烈外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全身中毒症狀;破傷風為破傷風杆菌所致。當機體受到創傷時,或產婦分娩時使用不潔用具剪斷臍帶,破傷風杆菌可侵入傷口,在缺氧的條件下生長繁殖,分泌外毒素,引起以肌肉強直及陣發性痙攣症狀為特征的神經係統中毒症狀,病死率較高。目前使用百日咳疫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劑即百白破三聯疫苗來預防以上3種疾病,免疫效果好,使發病率明顯下降。接種對象:出生3個月~6歲的兒童作全程免疫。嬰兒出生後3個月注射第一針,連續打3針,每次間隔1個月。第3針後,間隔10~14月注射第四針。北京地區,在小學一年級接種白破二聯(白喉、破傷風類毒素),初中一年級、高中三年級接種白類(白喉類毒素疫苗)均為加強免疫提高機體的免疫水平。百白破三聯疫苗在接種後,局部可有紅腫、疼痛或硬結,嬰兒可哭鬧不安,伴有發熱。發熱程度不一,但一般持續1~2天。若發熱超過38℃可服退熱藥。個別嬰兒局部硬結不能吸收而形成膿腫,這種膿腫為無菌性膿腫,需到醫院診治。

預防早期肥胖症

在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各種營養品不斷誕生的今天,一些家長往往不注意孩子營養的均衡,因而造成“小胖子”也越來越多。這些肥胖的小兒到成年後各種疾病的隱患也就越多。

什麼樣程度才叫肥胖呢?醫學上通常把超過同齡同身高正常體重20%的兒童稱為肥胖症兒童。過多的脂肪不僅對機體是一個沉重負擔,對心理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

肥胖的小兒不愛戶外活動,在小兒群體中易成為同伴們取笑的對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容易在心理上產生壓力,出現自卑感,形成孤僻的不良性格特征。到成年後還會給生理健康帶來許多隱患。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肝膽疾患及其一係列與之密切相關的疾患。

肥胖小兒由於脂肪組織過多,皮膚皺褶加深,若護理不當容易因局部潮濕引起皮膚糜爛或產生癤腫。

小兒肥胖並不是健康的表征。在嬰兒期尤其是從胎兒第30周至出生後1歲末,是脂肪細胞增殖活躍期,若此時營養過盛,可使過多脂肪細胞一直留在體內,因為這些脂肪細胞體積大,基數過大,引起的肥胖症難以治愈。因此肥胖症應早期預防。

此外,小兒肥胖與遺傳有關。父母中1人肥胖,孩子出現肥胖率約為40%。若父母雙方均為肥胖者,小兒肥胖可達70%。預防肥胖對有肥胖家族史的孩子尤其重要。

預防方法主要有:

1堅持母乳喂養至少4個月。

2最好6個月前不喂固體食物。

3合理喂養。營養品種多樣化,均衡熱量攝入應按照月齡需要喂養,保證正常生長發育為好。

41~3歲期間飲食需要有規律,不要用哺喂的方法製止非饑餓性的哭鬧。

5小兒生長發育階段需要大量蛋白質供應,對於肥胖孩子要控製其動物性脂肪和糖類的攝入,注意及早鍛煉身體,多活動。第4個月的嬰兒有的已開始萌牙,在語言發育和感情交流上也進步較快了,對周圍的事物也有較大的興趣,所以要加以保護和引導。在喂養方麵可添加固體食物,這標誌著孩子的成長邁上了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