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玩。什麼叫玩?玩不但包括體育和遊戲,科技、文藝、工藝勞動以及某些思想教育活動對孩子來說都可以稱作玩。隻不過後幾項在孩子稍大些才能較多地進行。玩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未滿月時,可以經常和他說話,哭的時候安慰他1個月時用有聲的玩具逗引他;兩個月時讓他握著你的手指,幫他坐起,或幫他做俯臥動作;3個月時,可用眼動來逗引他,在日光浴時幫他伸展手腳;4個月時,和他一塊玩有聲的玩具;5個月時,讓他自己找玩具玩;6~7個月時,幫他翻身,幫他練話;8~9個月時,幫他兩手交替拿東西,幫他站立,讓他用兩個手指拿東西;10~11個月時,讓他爬,讓他走;一歲時,經常帶他到戶外去玩;孩子以後慢慢長大了,可以適當加大活動量,和他一塊做力所能及的遊戲,如:看畫片、認識動物等。也有人利用摹畫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摹畫是手的技能,要求大腦對手腕、手指肌肉有相當精確的控製能力,要求視覺和觸覺的協調配合,要求中樞神經係統的整體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這要從一歲以後開始,從臨摹線條到簡單的圖,從幾何圖形到動物,對於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年輕夫婦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智商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為孩子布置一個整潔幹淨的房間外,還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提高智能應遵循的原則

0歲起步原則

在母親懷孕期施以胎教,從出生時起即進行教育和訓練。日本學者井深大在《幼兒園太晚了》一書中提出,人類的智力潛能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人的一生中學習潛力最大的時期不在大學也不在小學,而是嬰幼兒時期。

孩子心理年齡發展的教育原則

有學者主張,對孩子的教育項目可以比他的年齡水平略為超前l~2個年齡組開始進行,不要超越得太多。否則孩子的能力達不到,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激發孩子興趣的原則

興趣不論對大人、孩子都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大腦皮質才能產生優勢興奮灶,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大腦的工作效率才能大大提高。超常兒童的最大特點是從小有濃厚的認知興趣,愛追根究底,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嬰幼兒處於無選擇探求期,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幾乎都發生興趣,產生新鮮和好奇心,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機,父母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支持和提高他們的興趣,要把孩子興趣向正確的方向引導。

最大限度開發孩子潛能的原則

首先要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也就是促進孩子的軀體、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長發育;同時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父母老師一方麵要了解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能急於求成,揠苗助長;另一方麵要盡早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麵的超常表現並加以誘導和培養。

促進孩子全麵發展的原則

人才品質的全麵發展,不能單純培養以知識為中心的能力,而應從培養品德開始,重視樹人的教育,培養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麵得到發展。

心理品質的全麵培養就會形成較好的心理素質,社會生活能力較強,善於與人交往。

發揮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的功能。大多數人(右利手者)大腦左半球的語言優勢功能(即聽、說、讀、寫的功能)高度發展,能進行邏輯思維(包括數學運算),形成心理和意識。右半球的非語言優勢功能,即各種感知尤其是空間知覺高度發展,能進行形象思維(包括想像),富有創造力,亦能形成心理和意識。父母和老師要善於調動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使孩子的智力全麵發展。

家長對孩子要求要一致的原則

良好的習慣要多次反複才能形成。對待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取得一致並堅持始終;對無理要求要耐心說服,否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或說謊等不良習慣。在處理具體事情時,家長要言行一致。比如母親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但在分梨時,仍把大的梨給孩子吃,這就是言行不一致。

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原則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把孩子培養成有實際工作能力的人才。

提高智能的途徑

孩子早期智力開發應當采取何種方式?可供選擇的有以下幾個途徑。

早期刺激

嬰兒一出生就具有最初的運動能力,如手足亂動、手的抓握反射、哭喊等。他們的嗅覺、聽覺、視覺各種感官開始活動,各種感覺能力開始發展,新生兒也正是從感知覺開始來認識周圍的環境,並和外界取得聯係的。因此,從繈褓和搖籃時期開始,就要給孩子提供及時和適當的早期刺激,這種刺激是鍛煉各種感官和促進大腦動力形成和發育最重要的推動力。早期刺激的途徑和方式是多樣的,例如豐富適當的環境刺激,明亮和適度的光線,搖籃上懸吊的彩球和搖籃邊的響鈴,睡眠時母親哼唱的催眠曲和輕柔、舒適的音樂,讓嬰兒的眼睛跟蹤發亮和移動的物體等。還有運動刺激,例如:不斷移動嬰兒的臥向,在嬰兒抓住父母的手指,父母握住嬰兒的雙手或雙腳,定時和適量地給他們做上肢或下肢的被動運動等。再如言語刺激:同嬰兒做自言自語式的講話,鍛煉他們的言語聽覺;讓嬰兒摹仿成人的口型和聲音,發出各種音響等。

遊戲

幼兒的主導活動就是遊戲,剝奪了遊戲,就剝奪了童年的歡樂。幼兒是在遊戲中認識周圍環境,適應生活、學習知識、發展體魄的。他們在遊戲中得到快樂,好奇心得到滿足,想像得以實現。因此,父母應盡可能地把各方麵早期教育的內容和要求,貫穿到遊戲中進行,要關懷和支持幼兒做遊戲,要正確組織和引導他們做遊戲,有時候應當和他們一同做遊戲。

孩子的遊戲是需要家長適當指導和引導的。完全放任自由地讓孩子自己去玩,遊戲就很難持續進行下去,也很難充分發揮遊戲作為教育手段的作用。

此外,家長還要了解學齡前兒童遊戲的內容、形式。時間和參加的成員是隨著嬰幼兒心理發展的不同水平而發生變化的,應當根據嬰幼兒不同時期的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開展各種遊戲。

玩具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必須有許多玩的東西來幫助,才能玩得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欲望。

玩具是由於各種遊戲的需要而被創造出來的,但是幼小的孩子常常是看到玩具才想起遊戲。日本學者把遊戲和玩具的關係概括得很好。他們認為,0~14個月的孩子被玩具引導著遊戲;14~30個月的孩子是被玩具啟發著遊戲;30~54個月的孩子和玩具一起遊戲;54~72個月的孩子有效地利用玩具來遊戲。

玩具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形狀。顏色、聲音,製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使用玩具遊戲時,促使嬰幼兒看、聽、觸摸、抓握、擺弄,刺激他們的各種感官,發展他們的各種感知覺,同時也發展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因此,玩具是教育嬰幼兒認識現實世界的極好工具,也是人生的第一部“教科書”。

圖書閱讀

嬰幼兒的圖形和顏色知覺發展得很早,他們從小就喜愛看色彩豔麗、圖形鮮明、情節生動的圖書,更喜歡家長按圖書的內容給他們邊看邊講。閱讀圖書可以豐富嬰幼兒的知識,陶冶道德情操,促進語言、思維和想像能力的發展。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彼此溝通感情,密切相互之間的心理聯係。所以,閱讀圖書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手段之一。

圖書的種類很多,有認識自然現象的讀物,認識事物名稱的圖書,傳統故事,兒童生活,童話故事等等。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同時期身心發展水平,精心挑選孩子們所喜愛的、可以接受的優秀讀物,為他們的成長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早期學習

幼兒特別是幼兒晚期,已經具備學習文化知識的初步能力。抓好幼兒的早期學習,可以為他們進入小學後的正規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學習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要點燃求知欲的火焰。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家長要鼓勵他們多想、多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興趣。

要發展幼兒語言,提高表達能力。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掌握語言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幼兒思維的發展。

要發展幼兒數字的概念,這對促進思維的發展有重要關係。

在內容和方法上要形象化和多樣化。

發展智力的途徑

通俗地說,智力是指聰明、伶俐的程度。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如何能如願呢?關鍵在教育。如果以前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就必須查明原因,努力完成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經驗

給孩子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觸摸、多說、多動手,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通過實際觀察和體會,不斷豐富其各方麵知識和經曆。

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問題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家長都不應代替孩子思考,而要讓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當孩子想不出來或想得不對時,家長不要性急或粗暴地批評、指責孩子,應該啟發開導他,隻要有了細微的進步,就應給予表揚。

多參加運動

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運動能力的發展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多讓孩子與同伴交往、遊玩有利於其動作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從同伴身上學到許多東西。

充分保證營養和睡眠

這個階段非常好玩、精力消耗量極大,所以必須使孩子平衡地汲取各種營養,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證睡眠的時間。隻有這樣,才能保障智力的發展,為智力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依靠遊戲提高智力

感知動作遊戲

將一樣小玩意放到8~9個月的孩子手裏,他們看一看小玩意後就把它扔掉。如果你把它拾起來再放到他手心裏,他還會扔掉,如此反複,還哈哈大笑。孩子手舞足蹈,或反複地將一張報紙撕了又撕,或用手中的小棒反複敲打桌子、瓶子等。

動作摹仿遊戲

如摹仿成人用筷、匙吃飯,摹仿成人給娃娃吃飯、睡覺拍打,摹仿醫生給娃娃或小朋友聽診。

想像遊戲

孩子利用語言和表象,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做“角色遊戲”、“過家家”,如當“爸爸”、“媽媽”,“燒飯”、“洗衣”等,這樣可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將來應付成人社會所需要的一些技能。

創造性遊戲

孩子利用積木、沙、紙、粘土等種種材料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如用積木搭建各種建築物,用粘土塑造各種物品和形象等,對開發孩子的創造性有重要作用。

鑒賞遊戲

通過看連環畫、電視、聽音樂、聽故事來取樂的一種被動性遊戲。

不要幹涉孩子的遊戲

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各種物體的看法與大人不一樣,兒童的心靈裏自有新奇的選擇標準。新的玩具,往往並不照大人教的方法去玩,而是別出心裁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玩弄。有些大人認為不值得玩的東西,而孩子玩得眉開眼笑、興趣盎然。這同樣反映出孩子的獨特心理。有些孩子將父親買來的許多玩具置之一邊,聚精會神地玩一隻破鬧鍾,也許孩子在這拆拆卸卸的動作中,發展了未來的想像創造力。孩子的運動、感知能力以及許多高級思維能力都是這樣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萌發、發展起來的。

智力遊戲的特點

智力遊戲是根據一定的智訓任務設計的,以智力活動為基礎的一種有規則的遊戲。它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吸引兒童,使他們在積極愉快的活動中發展智力。

智力遊戲由遊戲的目的、構思、規則和結果四個部分組成。智力遊戲的目的是根據一定的智訓任務提出的。遊戲的構思也即玩法,它是根據遊戲目的和特點設計的,是對兒童在遊戲中的動作和活動的要求。智力遊戲的構思由多種多樣的與智力活動有關的動作組成,如看看、聽聽、擺擺、放放、找找、想想、猜猜等。智力遊戲的規則是對構思的要求和約束,它從屬於遊戲的任務,在遊戲中起指導、組織、調整兒童行為的作用,以保證遊戲目的的實現。恰當的遊戲規則可以提高遊戲的趣味性和刺激性,促使兒童在遊戲中積極努力。智力遊戲的結果是遊戲目的實現的程度。良好的遊戲結果,可使兒童獲得滿足和愉快,並能激發他們繼續遊戲。

新穎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智力遊戲,能使兒童的各種器官都活動起來,作出努力,從而提高了兒童的觀察、注意、記憶、思維、語言等能力,這對兒童智力的發展是有很大作用的。同時,智力遊戲要求兒童控製自己的行為,善於與別人合作,誠實地遵守遊戲規則,堅持完成遊戲任務,這對兒童意誌品質的培養有良好的作用。智力遊戲與嬰兒遊戲和傳統的教學遊戲有著密切的聯係,但它是嬰兒遊戲在更高階段的發展,而比起傳統的教學遊戲來它則更為豐富。

智力遊戲的指導

對智力遊戲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編選和設計合適的智力遊戲

智力遊戲的種類繁多,在編選時切忌拿來就用,一定要根據訓練的目的按類擇取或設計。在具體確定每一遊戲的任務時,應考慮到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接受能力。

智力遊戲的針對性很強,而適應麵較窄,因而編選智力遊戲時,既要符合兒童智力發展的水平,又要照顧到兒童智力發展的個體差異。應使盡可能多的兒童都能適應遊戲,或有適合的遊戲。遊戲設計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循序漸進,要將難度控製在兒童經過一定的努力能夠達到成功的程度。這樣可以激發兒童去積極地思考和探索。當兒童克服了一定的困難完成了一定的遊戲任務時,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鼓舞,遊戲的積極性會更高,智力訓練的效果也更顯著;反之,遊戲的任務對兒童來說能夠輕易完成或者十分困難,就會使他們不感興趣,失去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一個好的智力遊戲應該是:智力訓練的目的任務明確,玩法新穎,內容多變並逐步複雜化,規則簡單易行,能夠激起兒童積極的心理活動。

教會兒童正確地遊戲

智力遊戲教育任務的完成,是通過遊戲的玩法和規則加以保證的。家長要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示範,將遊戲的目的、要求、玩法及規則介紹給兒童。某些帶有操作練習的遊戲,家長應事先教會兒童一些有關的技能,難度較大和要求較高的遊戲應作分部練習和分階段練習。孩子們之間也可以互教互學。在遊戲中家長要督促兒童遵守遊戲規則,要求他們按既定的玩法和步驟去認真地完成任務,並對遊戲時機的掌握與遊戲方法的運用進行評價。

下麵結合幼兒園智力遊戲分階段提出建議,家長可據此考慮家庭智力遊戲的要求和把握好遊戲的難度進程。

小班兒童的智力遊戲多是利用玩具材料進行的。要求玩具和材料形象而正確(不必求精確),顏色鮮明,品種簡單。在遊戲時,教師應用自己的興趣影響兒童,講解力求生動、簡明和形象。有些遊戲的講解可與示範動作相結合。如“百寶箱”遊戲,教師應先摸給兒童看,邊摸邊講解。有的遊戲規則可在遊戲過程中提出。在遊戲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提醒兒童遵守規則。

中班的兒童,仍需教師示範和講解遊戲的玩法和規則。在遊戲進行中,教師應注意檢查他們對遊戲玩法的掌握與執行規則的情況。對遵守規則的兒童應給予鼓勵,使兒童明確隻有嚴格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才有趣味。要鼓勵兒童關心並努力爭取好的遊戲結果。一般說來,中班兒童應能獨立地玩熟悉的遊戲,教師隻在必要時給予指導。

大班兒童對智力活動強度高的遊戲(如棋類)更感興趣,也喜歡參加帶競賽性的智力遊戲。教師一般隻需用語言講解遊戲,而要求兒童能獨立地進行遊戲,嚴格遵守遊戲規則,爭取最好的遊戲結果,並能對遊戲的結果進行評價。

使每個兒童在參與遊戲中得到充分發展

智力遊戲簡便靈活,無論是在上課時間還是在自由活動時間均可進行,也不拘環境條件和時間的長短。教師在組織遊戲時可以采用集體、分組和個別遊戲相結合的方法,盡可能地考慮兒童的個別差異,適當區分不同的層次,提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兒童都能在參與遊戲中得到各自的發展。對於個別困難較多的兒童要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訓練,吸引他們多去參加適合的遊戲,並肯定他們的每一次成功和進步,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智力水平。對於能力強的兒童可適當增加遊戲難度,提高要求以滿足他們智力發展的需要。

一定的玩具和材料是智力遊戲必要的物質保證。教師應重視每個兒童參加遊戲獲得鍛煉的機會,盡量設法使所有兒童都有遊戲材料。可以根據遊戲的內容,發動兒童共同收集遊戲材料,或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玩具,如自己畫棋盤等,這樣能使兒童感到更親切,並能提高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在玩具材料不夠時,應鼓勵兒童輪流使用玩具和材料,或共同遊戲。

在智力遊戲中,教師應根據遊戲的教育任務,不斷地向兒童提出新的課題,啟發他們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大、中班兒童,還可要求他們在遊戲後介紹自己達到遊戲結果所用的方法,並對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討論和總結,從而促使兒童的思路更開闊,想法更獨特,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本書後麵舉出了很多的遊戲實例,請廣大家長注意有選擇地使用,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具體情況。

構成智力的五種因素

智力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和一些相關的因素共同構成的綜合體。這些最基本的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五種,而相關因素則包括人的情感、興趣、意識、理想、性格等。

觀察力

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中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孩子的觀察力,可以通過遊戲的形式來訓練,如丟手絹、找朋友等。

注意力

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如孩子全神貫注地看圖畫書,而忘卻了做遊戲和吃東西,這就是注意力的體現。

記憶力

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如幾個月的嬰兒就能記住媽媽的形象,一旦媽媽變換發型,就會出現嬰兒不認識媽媽的情況。

思維力

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當寶寶學會觀察事物之後,他逐漸會把各種不同的物品分類歸納,如吃、穿、用、玩和大、小、長、短等,不同的類型他都能通過思維進行概括。直觀動作思維是0~3歲孩子的特點,他還不會用語言來完整地回答,隻能用動作來回答。而3~6歲的孩子主要采用的則是抽象邏輯思維了,這時孩子已經能用語言來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了。

想像力

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給孩子講故事時,他可以聯想到小白兔吃蘿卜,雙腳跳著走等等,當然,這是在孩子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完成的。

智力是一個人許多能力的總稱,人在某一方麵有特殊能力或專長並不等於智力,例如有的人記憶力特別好,但邏輯思維差;有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好,但想像力、實踐能力差。這隻能說某人在某一方麵發展不錯,並不等於智力好。隻有智力的各個方麵都得到發展,才能稱得上智力發展好。

值得注意的是,智力的五種基本因素不是孤立地、單獨地構成智力,也不是機械地、累積地構成智力,而是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這些因素互相影響,互相製約,但每一種因素又發揮著自己的獨立作用。培養方法

發現孩子的天賦

通常人們往往用一些智力測驗的方法來測定兒童天賦的高低。這種測試對一個孩子的評價是缺乏全麵性和準確性的。年輕的父母要想知道孩子是否聰明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觀察:

孩子對外界事物是否表現出了廣泛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催化劑,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時,興趣也逐漸廣泛,進而表現出對一些事物主動地傾注追求。如:經常要大人講故事,經常把玩具拆壞等。他們總是有著無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迷戀某種事物,表現出高度的注意力,往往顯示出孩子有特定方麵的天賦。

口齒伶俐,語言流暢,常能運用新詞彙的孩子聰明。語言和思維是分割不開的,因此隻有思維反應敏捷的孩子,語言交談中才與別的孩子不同。

經常問為什麼,異想天開,提出些“怪”問題的孩子聰明。如:為什麼月亮和我一起走,為什麼春天過了是夏天等。說明他對大自然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視覺、聽覺方麵有較高知覺的孩子天賦高。如:在觀察米字格圖和迷宮圖時,他比別的孩子觀察得更細、更快、更準確。

事事留意,記憶力強的孩子天賦高。如:一同與父母上街遇到一件事,後來父母都不記得了,孩子卻津津樂道地講給別人聽。

我們從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獨特表現中,都可以發現孩子的天資程度,同時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加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