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挖掘孩子的智能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智力豐富的寶藏,關鍵就在於你怎樣發掘孩子的潛能。孩子們具有6種智能,如果受到應有的鼓勵,那麼絕大部分孩子都有可能去發展其中至少一種智能。

語言智能

有這種智能的孩子往往都很愛說話,他們一般都很容易學會一些外來的詞語,或者電視上、書中出現的妙言警句。一旦他自己也能夠閱讀了,就應該給他提供更大量的書籍,還可以給他買一本好字典,對他正在寫和背誦的東西都給予鼓勵。

音樂智能

有這一智能的孩子則會對聲音很著迷,往往還很愛聽音樂,不僅如此,還能分辨出他自己熟悉的歌是否被人唱走了調,以及各種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應該經常讓他聽音樂,讓他多參加一些以音樂為中心的有益的活動。

邏輯數學智能

有這一智能的孩子大都會喜愛抽象的東西,一般說來,也能很快掌握等量的知識。他常常去思考某些建築材料有何不同及有何相似這類看似無聊的問題。家長應該多同他玩富有創造性的、能豐富他的想像力的一些遊戲,讓他得到發展。

空間想像智能

一般說來,有這一智能的孩子的想像力都極豐富。對這樣的孩子,應該給他提供一些繪畫的顏料,各種粘土,一些做摹型要用的材料和工具。應經常帶他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去遊玩,還要學著鼓勵他繪出所到的地方的地圖,最好也教給他繪畫的本領。

身體動覺智能

大多數有造詣的運動員和舞蹈演員都會具有這種智能,而且許多工程師也是這樣的。

這種孩子可能會覺得翻筋鬥、遊泳很容易,他們往往善於掌握一些運動技巧和使用各種不同工具來組裝鍾表等。可以帶他去參觀各種手工製作和科技展覽,或者鼓勵他去參加各種體育訓練和舞蹈組的一些活動。

人際智能

這種智能一般來講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善於洞察自身的能力。天生具有這種智能的孩子,心中知道應該如何計劃以及怎樣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能量。另一類是了解別人的能力。往往那些具有這一智能的孩子善於發現別人的各種特征,他能夠很快識別出在小說中影視中出現的人物是不是反麵角色,對那些具有以上兩種人際方麵智能的孩子,最好應該支持他演短劇和小品,在看完了一場電視劇後,要同他討論劇中的各個人物角色。

要求他以自己家中的每個人為題寫一篇比較生動的文章。這樣做的結果,或許會使家長吃驚的。

每個家長最好對照一下,你的孩子可能會更具有哪些潛在的智能呢?

在學校裏那些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並不是都能夠成為千裏馬;相反,那些在學校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也並非都是庸才。

嬰幼兒智力家庭測驗

一般說來,智力測驗要由專家進行,否則難以做出正確評定或給予恰當分數。不過,如父母想大致了解一下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可以運用家庭智力測驗。

1歲幼兒的智力測驗方法

抓取實物

把小球、積木等玩具放在床上,讓孩子坐在中間。當孩子正要伸手去抓某個實物時,立即擋住他的眼睛,然後改變實物的位置。這樣反複五六次。如果有一半以上次數抓同一實物,就說明智力測驗合格。

抓取第二個台階上的玩具

把孩子喜愛的玩具放在第二個台階上,讓孩子麵向玩具坐在距台階約30厘米遠的地方。如果孩子能往上爬或者撐起身體去設法抓取並把玩具抓到手,就說明智力測驗合格。

15歲幼兒的智力測驗方法

上樓梯

如果孩子能獨立上3個台階,就說明測驗合格。

從木箱上下來

把15厘米高的木箱倒扣在地上,讓孩子坐在上麵,如果他不是偶然掉下來,而是設法自己下來,說明測驗合格。

理解語言

成人向孩子提出簡單要求,如果孩子能根據家長的指示去做簡單的動作,如聽到“把勺拿來”,能照著做;聽到“不要動”就能停止自己的動作,就算測驗合格。

在測驗時,即使孩子失誤,也不要立即斷定他的智力有缺陷。可以反複進行測驗,並經常對孩子進行智能教育與訓練。

2歲幼兒的測驗方法

搭積木

準備12塊積木,約2~3厘米1塊,放在孩子麵前,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當著孩子麵用4塊積木搭一座塔。啟發孩子學著搭。如果孩子用4塊以上的積木搭的塔能豎立就算合格。

下台階

把玩具放在地上,讓孩子從一級台階走下來。隻要幼兒能不扶東西自己走下來就算合格。

摹仿簡單動作

讓孩子隨母親做,兩臂伸直上舉,拍手,把手放在頭上,用手畫圈等,隻要孩子在4個動作中能摹仿3個就算合格。

指出畫中之物

讓孩子看著畫冊,提問:“哪是狗?”“哪是小貓?”,提8個問題能答對5個就算合格。

25歲孩子的智力測驗

說出物體名稱

把玩具汽車、盒子、鑰匙、娃娃等放在孩子麵前,讓他邊看邊說出名稱。5個中說對4個就算合格。

辨認身體部位

準備一個大布娃娃,問他哪是頭發、嘴、耳朵和手,全答對為合格。

踩線走

在地上用粉筆畫出間隔20厘米的通道,讓孩子從中間走,如果能不踩線走25~3米就算合格。

在測驗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因孩子不會而動手相助,也不能強迫,要鼓勵他試試看,以遊戲玩耍的方式進行。

3歲孩子的智力測驗

讓孩子回答算術題

放兩塊相同形狀的積木,問他有幾塊;放兩塊不同形狀的積木,問他有幾塊;要他把4塊積木分成兩份,每份2塊,全都答對才算合格。

說出名稱

指著畫片上的汽車、眼鏡、鞋、剪刀、鍋、帽子、電視機、椅子、桌子、鍾表等,問他:“這叫什麼名字?”17樣東西答對15樣就算合格。

問物品的用法

從日常用具中選出3件,如椅子、帽子、碗,讓他說出是幹什麼用的,說對了算合格。

4歲孩子的智力測驗

讓孩子摹仿說幾句話

“魚兒遊過來了;我有兩隻眼睛;你家裏有個大娃娃”。能一字不錯地說出兩句就算合格。

讓孩子按物點數

給他3塊積木讓他分成兩份,一份2塊、一塊1塊。按物點數,數對了即合格。

複述數字

父母口述下列數字,讓孩子跟著複述數字:5、8、2、1,6、3、9、4,9、5、1、8,讓孩子複述。能準確地複述出一句即合格。

進行測驗時要以遊戲的方式,與孩子邊玩邊進行,一次做對即算合格。

常常會聽到家長談論孩子的智力,比如說:“這個孩子聰明”、“那個孩子笨”等等。有的家長還要求醫生給他的孩子做智力測驗,以便知道孩子智商的高低。

智商是智力水平與年齡的比例關係,智力符合同年齡兒童的平均水平時智商是100。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把智商程度分為九類:智商140以上,近乎天才或天才;120~140,極優秀智力;110~120,優秀智力;90~110,正常或普通智力;80~90,遲鈍;70~80,低能;50~70,朦朧;20~50,愚笨;0~20,白癡。據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辨別孩子的智力水平。

但是,不能把智商看成是絕對的。首先,技術上會有一些誤差,如果智商相差10分以內,可能不反映真實的智力差別。其次,一個人的智商也可能隨年齡而改變。有些孩子智商較低是因健康欠佳、環境不良、教育不當所造成,如果進行必要的診治,改善環境,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們的智商便有可能提高。

對孩子進行智力測驗

智力測驗是一種比較好的衡量一個人智力發展水平的方法。但兒童有其身心發展的規律性,在對他們進行測驗時應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嚴格按照測驗題的要求及指導進行,不應有任何形式的提示、暗示、引導性的提問等。

兒童有意注意的能力比較差,集中注意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測驗的時間應適宜,而且要有多種花樣。一次測驗1~2歲的孩子應在15分鍾以內,3~6歲的孩子也不應超過半小時。

測驗應在孩子心情愉快時進行。如發怒、不安、憂慮、身體狀況不佳可暫時停止測驗。

對孩子提問應盡量用常用的詞彙,讓孩子聽清楚並正確理解。

測驗中的記憶題不要重複。如果想重複一套測驗,至少要等半年以後。另外可以從多次智力測驗中選出結果最滿意的那次,作為測驗的最終結果。其餘的權當是一係列智力遊戲。

為家長實踐方便,現提供一套4~7歲兒童智力測驗題,共四組,供參考。家長不妨結合上麵談到的各要點,親自操作一下。

計算孩子智力測驗

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多少年來人們試圖探索出一種類似尺或秤的度量衡來測定一個人的智力,這個過程充滿了曲折。直到1911年法國的比納和西蒙兩人合作,經過多年探索創立了智力量表,才使這一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後來經過許多人的修訂和實踐,心理學家提出了比較數量化的測量智力的標準——智力商數,即IQ。其計算公式為:“智力年齡除以實際年齡,再乘以100。(智力商數=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一般認為智力商數(IQ)大於140為天才、神童;120~140為智力最優秀;110~120為智力優秀;90~100為智力正常;70~90為輕度弱智;50~70為愚笨;25~50為癡愚;25以下為白癡。

具體計算的方法是這樣的。首先計算被測者的實際年齡。一般按月計算,測驗的當天也算入。15天以上(包括15天)算作一個月,15天以下不計。如一個孩子4歲3個月,那麼他的實際年齡為4×12+3=51個月。接著進行智力年齡的計算。這裏要用智力量表來測驗,一般測驗題每個年齡組設6個題,每題代表智力年齡2個月。計算方法如下:如有一實際年齡為5歲的兒童,完全通過了5歲組的測驗題,那麼5歲組以下各組的測題便全部算作通過,不必再測了。接著測驗6歲組以上的題目,若通過了6歲組的5個試題,7歲組的4個試題;8歲組測題全不通過,那麼8歲組以上各題都算不通過。這個孩子的智力年齡為5×12+5×2+2×4=78個月。以求出的智力年齡和實際年齡計算這個孩子的智商為:IQ為78÷60×100=130。注意一點,有的測題,每個年齡測題的個數不一,那麼每個測題代表的月齡便為12除以題目的個數。如一份測驗3歲組的測題隻有4個,那麼每個題代表3個月智齡。

智力測驗作為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下的尺度,確實可為教育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據。但也應注意兒童期是生長發育比較旺盛的時期,還要正確對待智力測驗。應選取有權威性的題目,請專業人員施測,測驗重點應放在兒童的反應過程上,不拘泥於答案正誤。對智力測驗的結果應及時、準確地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孩子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在教育中揚長避短。另外,兒童期正是生長發育時期,發展的可能性是不可估量的,不應將一次測驗的結果作為遠期發展預測的惟一指標。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孩子的發展充滿信心。

訓練提高孩子智力

孩子從剛一出生大腦就開始發育,直至25歲大腦的各種功能才發育健全,並不是一生下來就不能改變了,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的智力發育有障礙時,不要失望和放棄,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心理訓練彌補,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智力水平。訓練方法並不是教孩子認多少字,背多少詩,而是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實施訓練。

要進行運動訓練

要訓練孩子學會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樓、拍球、跳繩、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長因為孩子爬行,就不管不教,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會跳繩,可以讓孩子先練手搖的動作,然後練腿跳的動作,再練協調在一起的動作。

訓練孩子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先訓練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離的東西,漸漸發展到能擺弄物品,最後能抓裝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去抓東西,家長可以用細繩拴住一個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學會去抓懸掛物。

要訓練孩子的感知覺

剛剛出生的嬰兒已經有了視覺、聽覺和觸覺反應,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看、注視,追蹤彩色的、運動的物體來訓練孩子的視覺;通過讓孩子尋找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聽音樂,給孩子讀故事等來訓練孩子的聽覺;通過和孩子擁抱,用粗毛巾擦身體,讓孩子翻跟頭、玩沙土、遊泳等來訓練孩子的觸覺。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味豐富的色彩、聲音、氣味的刺激。

要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

把生活日常用品一一介紹給孩子,讓其掌握它們的名稱,並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識,例如,一星期有幾天,太陽從哪邊出來和落下,一斤有幾兩,教孩子認識時間、認路和乘車等。

要訓練孩子的言語能力

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就要多和孩子說話和交流感情。讓孩子多聽音樂、對話、兒歌、故事等,在娛樂中教孩子發出簡單的聲音,直到教會孩子簡單的字詞句子。

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長要多擁抱、撫摸和逗引孩子,來促進孩子的交往能力。多讓孩子與他人接觸,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單單放在一邊不管不問。

要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吃飯、喝水、穿脫衣服、坐便盆、擦屁股、係鞋帶等,逐步訓練孩子獨立做家務的能力。

早期培養興趣的方法

興趣對於學問的增長、事業的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興趣是進行探索或進行某種活動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它能使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處於興奮、活躍狀態,而使其他區域相對淡化或受到抑製。於是,人的注意、思維、想像等心理活動集中指向了當前的某一對象,學習或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心理指向對象以外的事物以及大腦皮層優勢興奮中心以外的其他感受,例如,時間的消逝及疲勞、饑餓等感知覺,卻統統都可以被淡忘。孔子說他自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他的得意門生顏回能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就是因為他們對治學和修養有著濃厚的興趣,因而能潛心鑽研禮樂之道,不知疲倦,樂而忘憂。

人的各種興趣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並得到發展的。通過有目的地培養與激發,每個人都可以形成廣泛的、濃厚的、穩定的興趣。

首先可以通過情感來培養、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聯係的意識傾向,當一個人對某一事物懷有一定情感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產生關注它、探究它的興趣。例如,對於自己所學的專業或所從事的工作,因為曾經傾注精力於其中,與其朝夕相隨、苦樂與共,所以對其形成了一定的情感。因此,在翻資料、看報紙、聽廣播時,遇到與自己的專業或工作有關的部分,自然就會有仔細閱讀與認真傾聽的興趣。楊振寧博士多年來潛心研究高能物理,對其有著很深的感情,這種感情使他對鑽研高能物理中的有關問題,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有一篇文章說他終日“苦思冥算”,他對這個“苦”字很不以為然。他說,我搞物理是從來不覺得苦的。一個人如果覺得搞物理是苦事,那他何必非要搞物理而不去幹別的呢。

可以通過認識需要來培養、激發興趣。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生存的需要,使人對食物產生興趣;繁衍與發展的需要,使人對愛情、婚姻產生興趣;而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的需要,會使人對學習、研究與工作產生興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是在上高中時聽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講到哥德巴赫猜想這道數論中的著名難題的。“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自從1742年德國的中學教師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以來,許多數學家想證明它,但都沒有成功。難題需要解決,猜想需要證明。曾經在數學發展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人,需要在數學領域再次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的振興和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正是這種需要,使陳景潤對鑽研哥德巴赫猜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以驚人的毅力潛心思考、大量運算,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取得了使中外數學家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