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孩子的生活樂趣,增加知識麵,培養他良好的個性,尤其是好奇精神。

裝套筒

套疊玩具中有套碗,套塔和套筒,都是這個年齡最好的玩具。套碗有圓形、方形、三角形和其他不同的形狀,每套有6~9個,按大小順序將碗打開,再依序套上;套塔的中央有柱、依大小順序將中央的圓孔套入柱中形成塔狀。這兩種比較容易,手巧的孩子在20~24個月時基本上會放得很好。

與套塔和套碗不同的是,套筒是由一係列筒狀的小盒子構成,並且每個有蓋,要將每個盒子螺旋蓋打開。先裝上最小的,依順序放入,最後放進最大的套筒內。由於有擰開和蓋上的過程,故較套碗和套塔略為難一些。孩子常常會漏放某一層,而重新將盒子打開,經過若幹次試放才能完全套好。為此這一玩具能吸引孩子玩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一些,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努力將每個小筒擺齊。套疊玩具的優點是它按大小秩序排列,使孩子從過去認識的大、中、小更進一步分成一個比一個大,然後再認識一個比一個小。在孩子依順序排列時漸漸認識了數序關係。如果家長常常教導孩子數數,將最小比作1,略大一些的比作2,每次套一個說出一個數,孩子就會很快理解數序的意義。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由學會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序,漸漸理解數序的意義。

寶寶吃飯

孩子1歲半時就能用勺子試著自己吃飯了,但那時常常不能將一頓飯自己吃完,往往吃去一半或大半,成人還要稍加幫助。經過將近一年的練習,多數孩子都在兩歲1~2個月時能自己將碗中的東西吃幹淨。但是有時孩子不愛吃某種食物,或家長要趕時間,不允許孩子自己慢慢吃飯,不知不覺剝奪了孩子自己練習的機會,而用喂來解決問題。結果本來會自己吃飯的孩子也變得依賴成人喂飯,而不自己獨立吃飯。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讓孩子自己吃飯是重要的起點,關鍵是父母的堅持,尤其是祖父母如果幫助照料孩子時也要堅持,隻要父母和祖父母重視這個問題,到了2歲半,孩子的確可以自己完全獨立吃飯,不需要成人幫忙。

這是為了培養獨立的性格。

認識天氣

孩子們都喜歡晴天,在有太陽的日子裏可以到戶外玩耍,寒冷的冬天有了太陽也會覺得溫暖。在北方孩子們非常喜歡下雪,地上一片雪白,雪掛滿了樹枝,空氣清新。大孩子們會在雪地裏打雪仗堆雪人,小的孩子也喜歡在一步一個坑的雪上走走,看看熱鬧。刮風和下雨天孩子們隻能在家中。陰天會影響人的情緒,不如晴天快樂。孩子自身有所感受,就會注意天氣,而且喜歡同成人一起聽電台和電視的天氣預報。有些孩子從此學會了跟隨廣播員預報天氣,會說“北京晴,風力1~2級,最高氣溫10度,最低氣溫零下1度”。也會背誦不少地名,如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連烏魯木齊、呼和浩特一串四個字的地名也會背誦。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如果家庭有放大的地圖,每當問到上海、南京、重慶等地時也會從地圖上指出正確位置。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認識氣候變化。

悄悄話

與說悄悄話一樣,先由媽媽附在孩子耳邊說一句話,讓孩子跑到爸爸身邊,告訴他媽媽剛才在說什麼,由爸爸將話再講出來,看看孩子是否將話聽懂了,並能正確地將話傳出去。耳語是一種特有的方式,它聲音低,不讓他人聽見,而且聽者隻能用聽覺去理解,不能同時看眼神和動作。孩子很喜歡耳語,因為它有一種不讓別人知道的神秘感。然而,由於孩子尚處於語言的學習階段,光靠聽覺,沒有其他輔助方法,要聽懂耳語有一定的難度。開始時可先說一個物名或兩三個字的短句,讓孩子第一次傳話成功,增強信心以後再漸漸加長句子,並增加難度。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聽懂耳語,傳話正確。

畫方形與寫漢字

隻要孩子會用蠟筆畫出十字形,那麼他就能很快學會畫正方形。正方形的要求是四個角都是直角。會畫正方形就可以開始學寫漢字了。先學寫容易的筆畫少的漢字,如一、二、三、十、上、下、中、人、大、天、土、工、王等漢字。孩子最喜歡變戲法,用小黑板或寫字板學習會使孩子在遊戲中學會許多字形相仿的漢字。如一,再添一橫又成二;人字加一劃變成大,再加一劃又變成天;先劃一個十字,在右上方加一點去掉上邊豎就成為下。一邊加一邊講,再讓孩子自己實踐,孩子在變戲法的活動中學會了邊認邊寫漢字。又如先畫一個小方形叫口,在當中加一劃成日,在上邊加一撇成白,在上麵加一橫又成百。相似的漢字在一起學習便於分辨,如人和八隻差在當中是否合攏。邊寫邊認易於忘記,要用小字卡寫出來再讓孩子多次認讀,看卡再學寫才能鞏固效果。

待孩子學會畫正方形,再教他將正方形拉長就成長方形,如同家中的冰箱。如果將圓形拉長就成橢圓形。將圓形切開一半就成半圓。如果將正方形斜線切開就成三角形,將正方形壓扁,上下角為銳角,兩對角為鈍角稱為菱形。將正方形或長方形左右兩邊略為移動,使上邊短,下邊長就成為梯形,如同建築師傅上房頂所用的梯子一樣,上小下大才能放穩。通過學習,兩歲半的孩子能學會4~5種形狀,甚至認識紅旗上的五角星。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學習辨別和書寫幾何圖形與漢字,練習書寫技巧。

7~8個月

爬攀登架

將三層攀登架固定好,每層之間距離為12厘米(不超過15厘米),家庭中可以利用廢板材或三個高度相差10~12厘米的大紙箱,兩麵靠牆讓孩子學習攀登。農村孩子利用低矮的樹木也可以學習攀登。攀登時手足要同時用力支撐體重,利用上肢的機會較多,可以鍛煉雙臂的肌肉支撐自己的體重。同時鍛煉用腳蹬住一個較細小的麵也能支撐全身的平衡。

攀登要有足夠的勇氣。當然事先要考慮到攀登架是否結實牢靠,支撐點會不會打滑等安全因素。而且家長要在一旁監護,同時鼓勵孩子敢於攀登。如果幾個孩子同時攀登,要防護彼此蹬踢的傷害,注意架子的支撐是否安全。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勇敢的性格,學習手腳協調、身體平衡。

背數和點數

孩子學會從1背到10,很容易就會再往上背數到20。但是點數就困難得多。口數得快,手跟不上;而且手常常隨意亂點,隻有開頭幾個數能對得上。所以這時不必急於讓孩子學點數,可以讓孩子學習按數取東西。如“給我1個”、“2個”、“3個”,看看能否拿對。如果能拿對3個就很不錯了,有些孩子會拿“4個”,偶然拿對1個也應該稱讚一番。經過多次表揚,孩子就漸漸學會點數到4,然後拿出4個來。

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擺飯桌是很好的練習,家中3或4口人,每人一個碗,先將碗擺好。每人一雙筷子,孩子僅能取一雙擺一雙,漸漸學會取兩雙擺兩雙,取兩次才能擺齊。飯後分水果和糖果時也讓孩子分配,讓他通過食物認識數。

孩子的玩具也是點數的目標,如有幾個娃娃,幾個動物,幾個盒子,幾輛車等。有時可以告訴他放幾塊積木在盒子中;或穿珠子時穿一個紅的,再穿兩個白的,一個黑的,讓孩子一麵穿一麵點數。拚圖時可以數現在已學會拚的幾塊圖了,使孩子在玩耍時學習點數和數數。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從背數過渡到點數。

認識不同職業

外出時,孩子會遇到多種不同職業的人,如乘公共汽車時,認識售票員和司機;到醫院看病時認識醫生和護士;跟媽媽去商場時會認識售貨員和經理;也會遇到給家裏送信的郵遞員;同大人在餐館裏用餐時會認識服務員或者炊事員;到郊區或親屬家中會看到種地的農民伯伯;在工地會看到建築或修路的工人;早晨在馬路上會看到清掃街道的清潔工等。家長要隨時給孩子介紹不同的職業所做的工作和作用,使孩子學會尊敬做不同工作的人,與各種人積極配合。如不隨地扔東西,以免掃地阿姨辛苦;把碗盤中食物吃幹淨,以表示尊敬做飯的人;看病時不哭,使醫生快把病看清楚才能治得好等等。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認識不同的職業。

小貓吃魚

畫好幾條魚,塗色剪下,分別擺在兩層以上的台階上,讓孩子扮作小貓,家長一邊說兒歌:“小花貓,上高台,吃完魚,走下來。”一邊教孩子自己走上台階去拿小魚(可蹲下,也可站在低層彎腰取高層的小魚),再從台階上自己走下來。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練習攀登及蹲下的動作,培養動作的協調性。

配對與接龍

孩子在2歲時就能玩配對遊戲。如圖片配對,在眾多圖片中找出相同的動物、水果、日用品等。顏色配對要在2歲半前後,當孩子已學認4~6種顏色時,用顏色相同的圖卡配對,或用顏色相同的物品配對都是很好的遊戲。兩歲半前後,孩子已認識若幹漢字,可以做字卡配對,用白紙剪成小塊,每個漢字寫兩塊,將字卡混在一起,讓孩子找出相同的配對漢字。還可以做數字配對,以促進孩子學認數字和分辨形狀近似的數字,如3和8,6和9,2和5也有時容易混淆,可以通過配對使孩子學會正確辨認。

此配對更深一層的遊戲是接龍,拿一付好的骨牌或紙牌。也可以用自己寫成的漢字和數字卡片,在每張卡片的兩端各寫不同的漢字或數字。玩時將卡片前端與桌上卡片後端配對;再選卡片與其後端接上,擺成長排。可以兩三個人一起玩,看誰最先把手中的卡片接完。每次可加入1~2個新的字卡,使孩子認識新的漢字和數字。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的觀察力,鞏固所學物名、顏色、數字和漢字。

幫助購物

有條件要帶孩子一同去超市和自由市場購物,並且不要讓他被動地坐在小推車裏,要牽著孩子讓孩子當助手。例如,去超市,在取包裹中的商品時,可以抱著孩子去夠取,告訴他包裹中的是糖、奶粉、麥片,是做早點用的。當孩子對買到的東西感興趣時,要逐一介紹,使他認識更多的東西。出門口時,讓他看看計算器如何顯示,如果他認識數字,不妨讓他念出來以促進他認數字的興趣,讓他看著付錢和找錢。

在自由市場購物時,可以給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菜的權利並介紹孩子不認識的菜一二種,購買一點點讓孩子回家嚐嚐。讓他聽到賣菜人的介紹,怎樣討價還價,怎樣用秤來量菜的多少。孩子對於這些都很感興趣,回到家來常常將所見所聞在遊戲中扮演。

這是為了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商品和掌握購物的程序。

9~10個月

敲擊節拍

在背誦兒歌和有韻律的唐詩時,成人和孩子都會不約而不同地拍手或做一些動作來打節拍。在孩子唱歌時成人也會同他一起按節拍拍手和做動作。節拍是學習音樂、文學、藝術的必修課,孩子在剛接觸時就不自覺地喜歡上了。家長不妨再進一步讓孩子學習敲擊來應和音樂中的節拍。如果家中有一些打擊樂器也可以隨時應用。家庭中的日用品,如筷子、盤子、金屬器皿、盒子等都可以作為敲擊樂器。例如用筷子來敲擊一個紙盒,在四三拍子的音樂中,先擊盒子中央一拍作為強拍,再擊盒子邊上兩拍作為弱拍。在四二拍子的音樂中,先擊盒子中央一下,再擊盒子邊上一下。在四四拍子的音樂中,先擊盒子中央一下,盒子邊上三下;或者在盒子中央一下,邊上一下,中央輕輕擊一下,邊上更輕一下,以表達強、弱、次強、最弱的節拍。

在孩子學會擊節拍之後,家庭可以組織音樂會。如果有一位家長會演奏某種樂器可以作主題演奏,另一位家長和孩子各用不同的器皿敲擊節拍。也可以讓錄音機播放主題音樂,家庭成員各取不同的器皿,輕輕敲擊,使主題突出,節拍鮮明。在敲擊節拍的基礎上,孩子可以用手指揮,家庭成員敲擊,讓孩子練習當個小指揮。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的節奏感,學會簡單的節拍。

穿珠比賽

此時孩子的手已經很靈活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進行穿珠子比賽。爸爸媽媽有時要故意穿得慢一點,讓孩子取勝。經過幾次練習過後,可以計時,看看孩子在月初每分鍾穿上幾個,月中每分鍾穿上幾個,月末時每分鍾穿上幾個。

除了速度之外,穿珠子還可以按顏色、形狀、大小來做間隔。爸爸、媽媽、孩子各按自己的設計穿珠子,看誰穿出來的項鏈最漂亮。最後再做比賽,要用速度、漂亮兩項指標各占一半來評分,看看在1分鍾內誰穿的項鏈最長、最漂亮。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手的小肌肉動作,發展思維能力。

用刀分割物體

平時孩子如果要吃半塊餅或半個饅頭,總是媽媽用刀將饅頭分開,現在輪到孩子自己來做。先準備一把圓頭的餐刀。右手握刀時先看清鋒口向下,左手固定要切的饅頭,留出要切開的部位將刀的鋒口朝下,使勁將饅頭切開。學習使用刀子應從容易切的食品開始,如切開豆腐、橙子等。學會用刀子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許多家長都害怕孩子會傷害自己,樣樣代勞,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孩子在玩過家家時經常用玩具刀摹仿媽媽切菜,一旦真的會自己使用刀子,看到自己會將東西切開,心情是十分激動的。練習時家長要注意保護。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學會用刀子做簡單的分割。

看相冊

家長可把孩子從小到大各個時期的照片排列好,並注上日期和必要的注釋。孩子是很喜歡看自己相冊的。孩子的每一張照片都非常珍貴,因為孩子每個月都在成長,過去的形象永不再出現,家長和孩子自己都會十分珍惜它。

當孩子在看自己小時候的表情動作時,也會感到十分留戀,幾乎在聽父母講一遍之後就全都記住了。父母可以經常讓孩子去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由於他很理解這些照片的內容,所以他會講述得十分順利,還帶著表情和動作去回憶往事。鼓勵孩子向他的小朋友介紹,向他喜歡的人介紹,可以擴大他的詞彙量和敘述表達能力。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數數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掰手指頭,父母示範讓孩子跟著讀1、2、3、4、5。也可以用5個蘋果、5個梨等作教具數。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練習數字的發音;會數1~5。

學作客

周末,全家準備到爺爺家做客,或者正好是奶奶的生日,這時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來祝賀,就應該事先做一些指導,使孩子表現有禮貌,讓奶奶高興。進家門口,先問爺爺奶奶好,特別要祝過生日的奶奶生日快樂。當爸爸媽媽給奶奶送禮物時,千萬不要爭著打開盒子和包裹,要完整地交給爺爺或奶奶。當老人遞來吃的東西時,要先拿最小的,並且馬上說:“謝謝。”如果表兄弟和堂姊妹們都已經先到,應當主動打招呼,同他們一起玩樂。但不能翻開爺爺的抽屜和櫃子取東西,需要用具時要“請”奶奶拿。特別注意愛護爺爺家的古董和收藏物如字畫、瓷器及裝飾物,千萬不要弄碎。如果有大人一起吃飯要懂規矩,所有人都坐齊之後才開始吃。孩子應當讓爺爺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能完全自己吃飯,不用大人喂也能吃得很好。桌上的好東西先讓給老人,自己要小的。要給老人留下好印象。離開奶奶家時一定要說“再見”。回家後父母對當天孩子的表現要做評語,表揚好的,提出下次要改正的地方,或者讓孩子自己做評定找出優點和不足之處。

這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禮貌做客。

11~12個月

記住父母單位及自己的住址

自從孩子會作自我介紹以來,漸漸認識的事物增加,介紹就會更詳細,他通過家庭相冊知道爸爸媽媽在什麼單位做什麼工作。平時這種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萬一遇到走失、拐騙、火警、水災等意外情況時,孩子能自己說清楚父母姓名、單位和家庭住址。可以幫助找到失散的親人和家庭。隻要孩子學會了背誦兒歌和唐詩,就有能力背誦父母姓名、單位和家庭住址。會複述3~4位數的2歲半以後的兒童就應當經常接受這種教育。由於地址不容易背誦,或者父母職業孩子不懂得,所以要經常重複才能記住。

這是為了讓孩子能詳細地介紹自己。

區分冬天和夏天

為孩子準備一些特征明顯的季節圖片或掛曆讓孩子區分哪張是冬天哪張是夏天。冬天人們都穿得很厚,有棉衣、羽絨服、厚毛衣、棉鞋、帽子、手套等。夏天人們穿得很單薄,女孩子都穿裙子,男孩子隻穿背心和褲衩,腳上穿涼鞋。冬天北方下雪刮大風。夏天常常有雷雨,晴天天氣炎熱,人們常常吃冰棍吃西瓜。冬天在北方家家都包餃子,吃火鍋涮羊肉等等。

孩子們僅能分出兩種差別最大的季節。待冬天過後,河裏的冰化開,樹長出葉子,桃樹開花時是春天。到夏末,天氣開始涼爽,穿上毛衣,看到山上有了紅葉或者樹葉發黃時才是秋天。在3歲之前,孩子基本上隻能區分兩個季節。可以通過食物如水果、蔬菜出現的季節和穿的衣服來區分季節。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通過衣服和自然現象及食品等區分兩大季節。

介紹要去的地方

在帶領孩子去一處新地方或接觸新事物時,去之前要事先向孩子做一些必要的介紹,使孩子有了精神準備,才能順利合作。例如,接到通知明天要帶孩子去打預防針,就要同孩子講清楚,打針可以預防疾病,所有同你一樣大的孩子都要去。好孩子表現勇敢,阿姨給打針時不哭不鬧。經過這種簡單介紹,孩子自然會表現勇敢,打針時不哭不動,打針順利了,就能減少痛苦。

如果要帶孩子去看病,要告訴他醫生看病時不準哭鬧,醫生讓張開口時應張開,很快會看完病。如果要化驗取血,也要講明醫生隻紮一針,取一點血檢查。如果哭鬧醫生打針不準就會紮好幾針。可以叫孩子進去,站在近旁叫他不必害怕。

每次孩子有了新的經曆都要請他複述。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給娃娃打針,看病透視,讓孩子去告訴娃娃應當怎樣合作,既鞏固了知識,也發展了語言。

這是為了讓孩子有精神準備,能積極配合。

學折紙

裁出兩張方形紙,媽媽先做示範,讓孩子跟隨學習。先將紙對邊折,兩個角完全對正,用左手將兩個角固定,放在桌麵上,右手將紙壓平,就成為一個長方形。再將長方形的兩個短邊相對折,變成小的正方形。

將方形紙打開,兩個對角相折,成為三角形,再將兩邊銳角相折,形成小三角形。3歲孩子學折紙可以學習兩種到三種折法。例如將方形紙對角折,形成大三角形之後,將兩個銳角當作狗頭的兩個耳朵向前折,留出中間當作狗的臉部,用筆在臉部畫上兩個眼睛,中央一個鼻子和一個嘴,將紙折3次變出一個玩具。此時還可以學折飛機,即對折成大三角形之後,將兩邊各折兩次,做成一個手投能向前方飛幾步的飛標式飛機。

這是為了鍛煉孩子學習手的技巧和有秩序做事的習慣。

認地圖

準備一張中國地圖,本市地圖和地球儀,先讓孩子在中國地圖中找到經常在天氣預報時聽到的地名。重點是多次在不同的地圖和地球儀上找到自己住的地方。也可以找出爸爸出差去的地方,家庭成員居住的地方等。

讓孩子認識本市地圖,找出自己家住的街道位置和自己家的位置。也可以在本市地圖中找出爺爺家及姥爺家的位置,坐幾路車可以去到他們家。

孩子學習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自己居住的街道門牌和從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是一種安全教育,這樣臨時出現一些意外和災難時能提供線索,幫助找到自己的家。3歲的孩子受過這種教育是可以記得住的,如果家中有電話也要讓孩子記住家電話號碼和爺爺,姥爺家中的電話號碼,以便有急事時得到幫助。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找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和街道,這也是安全教育之一。

表情歌

我快樂,我快樂,我把手兒輕輕拍(拍手)。拍拍手(拍手),拍拍手(拍手),大家都來拍拍手。

我著急,我著急,我就急得跺跺地(跺腳),跺跺地(跺地),跺跺地(跺地)跺得到處哧哧哧。

我快樂,你快樂,我們大聲笑哈哈(哈哈笑),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大家都是好朋友。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增進孩子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注意事項

幼兒智力開發要適度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因此惟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英國的教育學家最近指出,父母對孩子進行過度智力開發,反而不利於其成長。

英國“0~3歲”公司總裁馬修·梅爾梅德說,很多父母熱衷於讓孩子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孩子進行各種“開發智力”的活動,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語言、認知等能力。如果學習壓力過重,孩子的大腦會不堪重負。這樣,孩子長大後易對事情缺乏興趣和好奇心,競爭力弱,不善為人處事。梅爾梅德建議,父母與幼兒相處時,不應將所有的時間都安排“智力開發”的內容,經常製造一種輕鬆相處的環境,更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父母要對孩子的生活給以充分的關注,這對他們以後的生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良好的營養、關心、心智激發、交流等,是孩子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學習和發展產生於孩子在其生長環境中與人或事物的接觸。這說明我們應當為孩子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從而達到促進孩子學習和發展的目的。這包括建立健康的環境,提供活動的空間、物體和機會,幫助他們通過活動進行學習。

通過實踐,孩子積累了一些經驗。將學習得更好。因此,必須提供相關的設施,精心設計有意義的活動,為孩子參與活動、進行摹仿和探索提供條件。身體、心智、社會交流以及情感的學習和發展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方麵的進步促進其他方麵的進步。因此,我們需要同時關注孩子的健康和營養,關注心智的發展(教育和激發),關注社會交流和情感的發展(關心和愛護,提供社會活動的機會),還要關注精神和道德的發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包括家庭、社區、文化。支持家庭和社區可以幫助孩子,而支持孩子的發展可以幫助家庭和社區。

智力開發應注意幾個問題

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水平。好的家庭教育,可以開發兒童智力,為更好地掌握知識奠定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命運幾乎取決於家庭環境和教育。

破除天才論

遺傳因素對人的智慧發展是有影響的,但不是起著決定性作用。“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是靠後天教育影響形成的。

不要揠苗助長

應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遵循兒童智力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因勢利導,不可超越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

要有毅力

人才的培養周期性長,不可一勞永逸,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培養不出人才來的,必須持之以恒。同時,注意方法多樣化和靈活性,不管多麼好的方法,沒有好形式絕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智力發展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是不能分開的

比如,學習興趣、意誌、性格是智力發展的動力,並能彌補智力的不足,改善大腦的工作狀態。

訓練孩子智能應注意

促進子女智力的發展,除了教育其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為智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之外,還可以采用一些專門的方法進行智力訓練,如猜謎語、續故事的方法訓練想像力,通過反複的訓練可以鞏固和加強孩子的某些智力因素,這在前麵已經分別作過介紹。對兒童進行智能訓練是一種比較細致的工作,不能盲目進行,弄得不好會適得其反。下麵,從提高子女智力總體水平的角度,說明訓練子女智能應注意的問題:

著眼於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智力,

提出能為其接受的訓練任務和方式智能訓練的方式很多,專業人員對兒童訓練通常要用特製的器械和專門的文字材料,程序繁瑣,要求過嚴。家長訓練孩子智能要從生活實際出發,隨時隨地提出問題,鼓勵孩子觀察、記憶、思考和想像,如有位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要求孩子仔細觀察自行車並回答如下問題:1自行車上有多少三角形;2自行車上能轉動的部分有哪些;3自行車的車把像什麼;4車輪上的輻條有什麼用途;5車行時輪胎上沾著的水往哪個方向甩;6在冰雪路麵上騎車時,氣打得足還是不足好。孩子們樂意接受這樣的訓練,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心智就得到了訓練。

指導孩子做智力遊戲,使其在歡快的

活動中發展智力智力遊戲是激發人們心智的有趣活動,它有巧連數字、巧填文字、智剪巧拚、找出隱物、找出差錯、走出迷宮等種類,娛樂性的下棋、玩撲克、打橋牌等也可以被看作是智力遊戲。各種各樣輕鬆愉快的遊戲,不僅可以使孩子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夠鍛煉他的智力。

指導孩子做益智體操,使其通過身體

活動來促進智力發展身體是腦的載體,是智力活動的生理基礎。身體的活動必然影響到神經活動。身體的特定部位和腦神經細胞的某些區域關係密切,有規律地活動這些部位就會使大腦受到良性刺激,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如做簡單的“動嘴操”,它的基本動作有說話、咀嚼、朗讀、大笑、漱口等;“梳頭操”的基本要領是每天早晨、晚上各一次,從前到後,再由後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反複梳理,直到頭皮有發熱和發脹感為止。家長要指導孩子學會上述兩操,並養成習慣。

同孩子對話,激發孩子的思考和想像

通常由父母提出問題,讓孩子來回答。提問的語氣大體有三種: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顯然,前兩種情況是具體的,後一種問題是抽象的。“是什麼”和“怎麼樣”代表認識問題的啟蒙階段,而“為什麼”則是問題的提高和升華。對話,疏通了兩代人的情感脈絡;對話,使子女向父母敞開心扉;對話,也點燃了孩子智慧的火花。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年齡大一點、智商比較高的孩子,對上述三種形式的問題,都能作出滿意的回答。而年齡小、智商較低的孩子,則對“為什麼”的問題往往張口結舌,難於作答。家長隻有根據子女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提問形式進行對話,才能獲得最佳效果。一般在孩子4周歲以後,就要有意識地多問他“為什麼”的問題,這樣,可以引發孩子探究因果聯係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抽象思維的能力。

在探討問題時,對話是由未知推到可知的一條捷徑,也是啟迪孩子求知欲的一個重要手段。事實證明,凡是善於向孩子提問的父母,他們的子女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強烈的好奇心,大都喜歡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要十分珍視這種好奇心,更要保護孩子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任何冷漠和訓斥的態度,都是不明智的。孩子產生的疑問越多,問話越頻繁,獲取的知識也就越豐富。說不定是一顆璀燦的新星,將在質疑和對話的過程中冉冉升起,這也是每一位家長所渴盼和追求的。

智力障礙兒童的培養

弱智兒童與正常同齡兒童相比,其心理發展有起點低、速度慢、達到水平低的特點。但是,他們發展的規律與正常兒童是相同的,而且教育和訓練對他們心理的發展也能起到促進作用。對6歲以前的弱智兒童進行教育和訓練有明顯的效果,家長切忌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