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插小旗

準備插盤兩個,大小和顏色一致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小旗若幹。

大人把小旗混亂放置,並告訴孩子,這些小旗形狀是不相同的,有的(出示三角形小旗)是這樣的,有的(出示長方形小旗)是那樣的。要求孩子把一樣的小旗插入一個插盤裏,把和它們不一樣的另一些小旗插在另一個插盤裏。在遊戲過程中,成人先進行示範,並提問孩子,哪種小旗應當插在這個盤子裏,哪種小旗應當插在另一個盤子裏。待孩子明白後,給他們所有的小旗,讓他們自己完成。此時,如果孩子在辨別形狀上仍有困難,可以引導他們把一種形狀的旗疊在另一種形狀的小旗上比較,看看他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這一遊戲即可以由一個孩子進行,也可以讓幾個孩子同時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看誰插得又快又好。在這個遊戲中,小旗可以改成別的形狀(如正方形、長方形),也可用積木代替小旗來進行遊戲。

這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把形狀不同的同類物體分成兩組,掌握按形狀確定物體異同的簡單方式。

幼兒大小知覺能力的訓練

大小和顏色、形狀一樣,也是物體的重要屬性。對於1~2歲的幼兒,大小知覺的訓練目標是:能夠初步分辨物體的大小;能夠把同類物體按大小歸類;能夠按大小把同類物體歸入不同類的物體中。對於2~3歲的幼兒而言,其訓練目標則是:能根據形狀和大小兩種特征對比物體;能將兩種大小的物體交替排列。下麵我們略舉兩例來說明對幼兒的大小知覺如何進行訓練。

套環套到軸上

準備若幹大套環和小套環,帶底座的軸。

大人應當著孩子的麵把套環玩具取來,並告訴孩子這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的套環組成的。然後開始拆套環,一邊從軸上取一個又一個小套環,一邊說:“這是一個小套環,而這也是一個小套環……”把拆下的小套環依次排好,並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大的套環上,然後告訴孩子,這些套環和剛才的不同,它們是些大的套環,並把取下的大套環也依次排好。在所有的環都取下以後,成人可開始引導孩子做套環遊戲。成人先在軸上套上一個大的套環,並讓孩子也摹仿著套上一個大套環。在所有的大環套完以後,再指導孩子套小的套環,至所有的小套環均套上為止。

這一遊戲作業可以有難度更大一些的變式,如果套環的大小規格不隻兩種,而是每個套環的大小均不同,則可引導孩子學習按大小遞增的順序將環套到軸上。如果遊戲由套環改為大小不同的套盒,則可引導孩子在大盒子裏套上小盒子,在小盒子裏套上更小的盒子。

這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在擺弄玩具的過程中注意玩具的大小這一特性,能夠初步分辨物體的大小。

蓋蓋子

準備一隻杯子和大、中、小三隻蓋子,其中隻有一個蓋子是可以正好蓋在杯子上的。先教孩子蓋杯子的動作,然後再把三隻蓋子都給他,叫他“看用哪個蓋子能把杯子蓋好”。孩子在反複蓋上取下後,終於選中了合適的那個時,媽媽要給予表揚。

這是為了讓孩子掌握物體之間以及物體特性之間的最簡單的大小關係,發展最初的思維活動。

3~4歲的培養

從3歲開始,開始了幼兒感知覺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孩子逐漸掌握和運用感知標準。所謂的感知標準,就是人們通用的關於物體屬性的標準。如顏色的感知標準是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形狀感知的標準是幾何圖形等等。4歲的孩子已經能分清基本顏色,除基本顏色外,4歲的幼兒開始能夠辨別一種顏色裏的兩種色調(深一些、淺一些);在形狀和大小方麵,4歲的幼兒已能叫出5種幾何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和區分3~5個同類物體的大小關係,並能憑目測選出同樣大小的物體;在辨別方位方麵,4歲的孩子開始辨別前後方位,4歲的孩子基本上缺乏時間概念,隻有一小部分孩子以作息製度作為時間知覺的標尺。

分辨顏色

家長在遊戲前準備好不同顏色(紅、綠、黃、藍、紫)且不同形狀(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積木塊若幹,混在一起。

家長讓孩子把所有的紅色積木從堆裏撿出來,搭成一座紅色的房子。

家長讓孩子把所有的黃色積木都撿出來,再用它們搭成一座黃色的橋。

家長讓把所有的綠色積木都撿出來,再用它們搭成一座綠色的橋。

家長問孩子剩下的積木都是什麼顏色,孩子正確回答藍色和紫色後,再讓他隨便搭東西。

但要注意孩子由於年齡小,在按顏色選擇積木時,可能會受到積木形狀的影響,家長可稍加提醒。

家長還可用其他顏色的物品進行類似的訓練。

這是為了教孩子學會辨別顏色,在能辨別顏色的基礎上加強對幾種主要顏色的認識。

辨別圖形及大小

準備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圖形各一組,剪刀一把。

讓孩子仔細觀察下圖,孩子觀察了這三組圖形後,讓他回答下列問題:

哪個形最大?

最小的三角形是哪個?

哪兩個三角形一樣大?

讓孩子把圖形剪下來,分大、中、小排好,一樣大的排在一起,重新組合成三組圖形。

孩子在辨認一樣大的圖形時如有困難,家長可稍加引導。

家長在指導時,要讓孩子明白大小的相對性,即是通過比較得出大小結論的。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對物體大小的辨別及對簡單幾何圖形的觀察力。

學習繪畫

讓孩子摹仿畫十字、畫三角表、四邊形。

父母在紙上畫出鮮豔的幾何圖形,讓孩子鋪一張薄白紙描畫這些圖形。

在紙上貼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紙條,讓孩子在這些紙條上畫線段或塗色。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塗塗、抹抹、畫畫的能力,分辨圖形及大小。

學習補畫

家長自製下列三組圖片。

把圖形分別呈現給孩子,告訴他,上邊的圖形和下邊的圖形是一樣的,但是下邊的圖形少畫了幾筆,讓孩子把它們補畫出來。

讓孩子完成第一組圖形。如果孩子不能按順序完成,可將這一組作為示範組。然後,繼續讓孩子完成第二、三組圖形。

家長首先要注意讓孩子明白本課題的意圖,這樣才能互相配合。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觀察的比較能力和精確性。

觀察變形

準備哈哈鏡三麵,分別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有色硬紙做成。

告訴孩子,看到圓形鏡子時蹲下,並說:我變矮了;看到三角形鏡子時,就兩手上舉,腳起踵自轉三圈說:我變高了;看到正方形就原地半蹲,兩手放在身旁,身體左右搖擺地說:我變矮、變胖了。家長要不斷換鏡子,孩子按不同的鏡子變換動作;直到收起鏡子;遊戲結束。

出示哈哈鏡的速度,由慢至快,逐步培養孩子的靈敏性。

這是為了逐步培養孩子的觀察變形能力。

4~5歲的培養

孩子到了這一時期,自身的意識行為有了發展,在這之前,孩子的行為多為自己的情緒所左右,而這時則可以聽得進成人給的一些任務。4歲的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增強了,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生活,以增長知識和增強認識能力。孩子進入生活的第四個年頭以後,意識行為有了發展,所以應擴大他們的生活視野,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在觀察活動中可以不斷地增長見識,同時發展孩子的注意、記憶、思維、想像、語言等多種認識能力。可以從觀察家庭周圍的鄰居、店鋪、街道、馬路等開始。如家住樓房可要求孩子記下樓號房號及樓中心、周圍有什麼特征;住平房可記住周圍的鄰居,觀察馬路上的設施、車輛、各種職業人的勞動情景。周圍生活是幼兒進行體、智、德等教育的可用的好教材。這一切的培育都是從感知覺、觀察開始的。

認識液體流動現象

準備手提水壺一個、臉盆一個、小碗一個、茶杯一個、瓶子一個。家長向水壺內裝滿水,蓋上壺蓋,把小碗、茶杯和瓶子都放在臉盆裏。

讓孩子在一旁觀察,家長提起水壺,分別倒在臉盆裏的小碗、茶杯和瓶子裏,並提示孩子仔細觀察水流現象。

碗、茶杯、瓶子裝滿水後,家長繼續倒水,讓水溢出來,流到臉盆裏,再讓孩子觀察水流現象。

觀察完後,家長讓孩子自己動手重複剛才的程序。

使孩子認識往容器裏盛水不可太滿以免溢出,造成浪費甚至發生事故。

但要注意在訓練之前,家長要向孩子講解有關水的特性,如水是一種液體可以流動,水滿則溢等。

平時家長可帶孩子去河邊觀察水的流動現象。使孩子了解水是從高處向低處流。

在生活中,孩子會經常接觸到水,這時期,應讓孩子觀察水的流動現象,以便培養孩子留心觀察液體的流動現象。

認識圖形變幻現象

準備一些顏色大小、形狀各異的三角形、圓形、半圓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紙片,每種形狀不少於三張。讓孩子對上述紙片進行分類,即把顏色、大小、形狀都不同的紙片放在一堆,把顏色、大小都不同的圓形放在另一堆;把大小、顏色都不同的半圓形放在第三堆;把顏色、大小和形狀都不同的長方形放在第四堆;把顏色、大小都不同的正方形放在第五堆。

讓孩子在分類過程中總結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當孩子能完成上述觀察任務後,再讓他觀察上圖。

可以提出下列問題讓孩子回答:

上圖中右麵的圖形屬於哪種圖?

上圖中右麵的圖形能否在左麵圖形中找出來?

說出上圖左圖中有多少三角形、長方形和半圓形。

讓孩子用不同的顏色將上圖左圖中的不同圖形按上圖右圖所示,分別塗上相應的顏色。

但要注意在訓練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上圖左圖中不同圖形的位置變化、重疊等情況,以免出現錯誤。

家長應讓孩子自己獨立找出上圖左圖和上圖右圖中的相同圖形,並數出其數量。

此項活動訓練孩子對圖形的認識能力,家長可視訓練情況逐步深入。

讓孩子辨別組合圖形中的各種形狀,訓練孩子的圖形認識能力及圖形的變幻現象。

認識時間增加現象

準備一塊手表或一個鍾。讓孩子觀察表的形狀和結構(如表帶、表盤及表殼)。

讓孩子重點觀察表盤,說出表盤的結構(刻度和各種指針),告訴孩子各種指針的名稱。

觀察指針的運動情況及關係。

大人在這項活動中,要教會孩子對鍾表的認識,這包括鍾表的走勢及運動著的指針(秒針與分針、分針與時針)的關係。

通過觀察鍾表,讓孩子發現鍾表中指針一刻度的關係以及大小指針的區別和聯係,這樣可培養孩子觀察物體的整體性,訓練孩子在事物運動變化之中把握各部分的區別和聯係的能力。認識時間增加現象。

認識大小的相對現象

準備4個高度分別為20、15、10、5個單位,而直徑相應為8、12、6、10個單位的圓柱體。

成人首先提醒孩子注意圓柱體具有不同的高度,並要求孩子按“個子高矮”將圓柱從最高的排列到最矮的。然後成人把圓柱體打亂,再讓孩子把圓柱體按照從粗到細來進行排列。最後成人要讓孩子提出最高的圓柱體現在在什麼位置,最矮的又在什麼位置。接著再次打亂,讓孩子由高到矮排列,並詢問孩子剛才最粗的現在在什麼位置,剛才最細的現在又在什麼位置。

如果遊戲材料改為長方體,則既可按高度順序排列,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也可按長度順序排列,指出最長的和最短的;還可以根據寬度排序,尋出最寬的和最窄的。並讓孩子說出最高的和最矮的在長度排序和寬度排列中的位置,最長的和最短的在高度排序和寬度排序中的位置,以及最寬的和最窄的在高度排序和長度排序中的位置,從而使孩子初步明確物體間大小關係的相對現象,從而明白世間沒有絕對的大和小的概念。注意事項

父母常犯的錯誤

無論原來是否接觸過撫育兒童的訓練,有沒有教養子女的經驗,為人父母的仍常常會犯錯誤。隨之而來的又常常是悔恨和失望,而且渴望能夠給子女一些補償。

不過,隻要父母下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些錯誤一定可以變成建設性的教訓。

以下列舉了父母常常犯的五個錯誤。

孩子不乖

通常認為孩子不乖是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促成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孩子需要知道,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使孩子認為他們不乖是由於客觀原因造成的。

了解孩子說的話

父母通常認為應該時刻了解孩子說的話。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父母親能夠常常了解孩子說的話當然很好,但是卻不合實際。父母親不可能隨時都了解孩子們說的話,因為,有時候連他們自己也不了解。

中途免罰

有些父母親認為,處罰一個孩子麵壁五分鍾的時候,如果他答應以後不再犯錯,就可以中途免罰。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在到時間以前不要改變罰則。惟一的例外是你在盛怒之下處罰,或罰得太重。罰站五分鍾不算太重。如果孩子答應不再犯錯,你可以這樣說:“站過五分鍾以後,我們再看你應不應該罰。”

給點獎賞

有些父母認為,給點獎賞讓孩子安靜,是防止哭鬧的最好辦法。這是錯誤的觀念。買一瓶汽水給孩子喝,叫他不要哭鬧,是一種賄賂。賄賂隻能助長孩子哭鬧。因為孩子可能會認為,要想獲得賄賂必須哭鬧。如果你想用獎品來控製哭鬧,應該在孩子安靜幾分鍾以後再給,不要在剛停止哭鬧的時候給。這樣,獎品就能夠產生鼓勵的作用了。

說明理由

許多父母親認為,對孩子說“不成”以後,應該立即說明理由。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孩子(跟大人一樣)在不能得到所渴望的東西時會感到失望和沮喪。失望的孩子聽不進任何理由,說了等於白說,應該等到孩子心平氣和以後再解釋。

對年輕父母的忠告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發現你的孩子在哪方麵存在特長嗎?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孩子將來能否成才與能否發展孩子的特長有很大關係。

你是合格的父母嗎?合格的父母首先應該明確孩子對什麼最感興趣。

你可曾發現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異常之舉嗎?如果有,應注意觀察和驗證是否是智力超常的表現。

人的能力有多方麵的體現,很多能力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得益彰的關係。讓各種能力都有發展,本身也是孩子的智力之長。

你試過嗎?你孩子的思維有沒有創造性?如果你花一點時間試一下,也許會有非常令人驚喜的發現。

一般來說,孩子的智力大都具有一定的潛在性,所以要想找出孩子的智力之長,必須采用一些科學方法,細心觀察才行。

孩子智力是否正常或是否高人一等,細心的父母在孩子周歲內就能發現。

靠智力測驗判斷孩子智力高低有時是靠不住的,除了測驗之外,還應該有一些必要的觀察做補充。

天生是天才的孩子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表現出了天才,在某一方麵或幾方麵創造了奇跡;另一種是其天才被埋沒了,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你的孩子會不會是天才,看一看天才原理就知道了。

對一般父母來說,隻要孩子的智力發育正常,也就無甚他求了。但當孩子的智力發生滯後時,早期發現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你孩子的記憶力是否正常或略好?做父母的應該做到心裏有數,這對以後培養孩子成才很有必要。

孩子思維能力的強弱是可以檢驗出來的。做父母的花費精力檢驗一下,對開發孩子智力大有好處。

別以為凡是有兩隻眼睛就會觀察,“觀察”二字大有學問。通過一些方法可以檢測出你孩子觀察的能力。

觀察孩子是否具有較強創造力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注意成才者在創造力方麵能表現出來的某些特征,那就不難考證自己的孩子創造力的高低了。

學而致用謂之會。光會學不會應用的孩子把知識學死了,能活學活用才是聰明的表現。

你的孩子將來是否適合於做官,這從他(她)少年時期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沒有早期發現和早期培養,即便有一定音樂才能,也是不可能成才的。

你有讓孩子成為體育明星的願望嗎?如果有,在孩子小時候就應該看一看是否在運動方麵有足夠的潛能以供開發。

你的孩子能否成才和將在哪方麵成才,確實有些天才的成分起作用,這種天才成分主要體現在主腦的類型上。

應該從理性上認識孩子的性格,這對推測孩子未來成才趨向很有必要。

父母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在智力上比其他孩子強,這當然很好。如果孩子智力確實超常,還必須及早發現才會獲得長足發展的機會,否則就有被埋沒的可能。

父母對孩子的才能、性格、特長、興趣等方麵了解和掌握得越多越深,那麼孩子擁有的才能潛力就越大。

現在測量孩子智力的方法越來越科學了。年輕父母們隻要稍微花一點業餘時間,就能對孩子智力有一個大體上的了解,這對幫助孩子製定學習計劃和布置學習任務很有參考價值。

你打算培養孩子在音樂方麵獲得發展之前,最好根據專家們的測試題目把孩子的音樂素質測量一下再說。這也許會使你堅定信心或者幹脆放棄這種打算。

身體素質存在的自然優勢,也是非常難得的。如果孩子運動技能好,那就在運動方麵培養孩子,這豈不是孩子成才的捷徑嗎?

別以為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就能知道孩子的全部。其實大多數父母們對孩子的了解都是不全麵的。譬如對孩子繪畫天賦的推測,如不滲入理性的內容,可能就是不謹慎的和盲目的。

隻是具備某方麵內在的能力還不夠,還應該具備表現才能。這樣才會使內在的能力產生社會效應。從小就能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表現才能,對孩子日後成為行業或學校的佼佼者實在太重要了。

運用專家設計的“加算測驗”材料表,在4分鍾之內就能測出孩子思維能力。盡早了解孩子的思維能力對日後培養孩子在哪方麵成才至關重要。

發現孩子的創造能力是第一步,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是第二步,沒有第一步的發現,那麼第二步也就是盲目性的培養了。

語言是一個立足社會的工具。你的孩子將來能否靈活使用這個工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推測出來。年輕父母必須關心孩子的語言發展。

“三歲看大”也並非全無道理,譬如在三歲以前,從孩子的肢體發育和活動上就能大體推測孩子是否具備運動潛能。

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孩子將受益終生。因為良好的習慣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形象。

在考察孩子的基本能力之前,先看看先輩們怎麼樣,也許會對培養後代大有啟發。

你曾用心測定過孩子的智商嗎?這不是遊戲,這是一種警示,是一種能否有信心把孩子培養成才的警示。

別隻一味關心孩子的智商,也應該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商,現在,人們越來越發現情商的作用並不亞於智商。

很多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德商建設。殊不知,孩子的德商高也是將來成才的綠色信號。

生孩子也應該講點科學,生育時間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已經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認識。

為了讓孩子成才,做父母的再別做任情和任性了。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一種良好的成才環境是父母們的天職。

一個人有些智力上的強項並不是天生的,而是日後培養和訓練出來的。這就是做父母的應該重視孩子早期家教的重要意義。

天才的孩子自有其成為天才的條件和特征,年輕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怪異超常之處,應該認真對待,也許這些怪異超常之處恰恰是天才的特征。

你的孩子能不能在美術上尋求發展?這可不能靠腦子一熱便給孩子聘請一位美術老師教起來就成功,事先應該考察一下孩子有沒有足夠的美術潛能。

人才學家對天才特征與描述各有千秋。但從本質上講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你的孩子有沒有天才?研讀一下本推測法,就知道了。

細心的父母不要小覷遊戲,誘導孩子做遊戲也能發現孩子的智力之長。

你不妨試一下,讓孩子鄭重其事地做幾次講演,也許你對孩子的才能會有新的發現。

要與孩子保持一種平等,一種做人的平等或保持人的尊嚴的平等,這樣做,有助於放鬆孩子交談的心情,有助於試驗孩子的交談能力。

你的孩子有沒有音樂才能,試驗一下也就知道了。對發現孩子才能來說,方法也就是眼睛。那麼,很顯然的,這裏的試驗法也就是洞察孩子音樂能力的眼睛。

通過試驗,也能測定孩子的繪畫能力。想讓孩子學繪畫的父母,最好事先試一試孩子的繪畫才能潛力,然後再做決定。

你有過讓孩子當舞蹈家的想法嗎?如果有,就應該先運用本方法試驗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舞蹈才能潛力。

這裏所提供的是了解和把握孩子記憶能力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父母們應該采用本法試驗一下孩子的記憶能力。

孩子學習好壞與思考能力強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運用試驗法了解一下孩子的思考能力,對預測孩子將來能否成才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多父母容易忽視孩子的閱讀能力,殊不知,所有學業有成的人,其閱讀能力都勝人一籌。要想知道你的孩子能否進駐書中這座黃金屋時首先應考察一下你孩子的閱讀能力。

如果以上這些方法還不足以使你明確預測出孩子將來的成才趨向,那麼,本方法則是非常必要的補充。語言能力

語言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孩子在1歲半以後,隨著發音器官的日趨成熟,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他能聽懂的詞也多了,一般在孩子18~21個月能掌握50多個詞語,到2歲時掌握130個左右。有時在遊戲、交流中,家長還能聽到孩子說出一個家長從未專門教過的詞。這個詞可能是他對大人說話的摹仿,也可能是從其他地方學來的。

孩子的語言能力從會說一個詞,逐漸出現兩個詞的疊加,甚至三個四個詞的組合,慢慢地發生著質的飛躍,如會說“寶寶要睡覺”“媽媽抱”等。孩子開始逐步從成人的語言習慣中來掌握語言的語法結構。逐步學會使用一些基本句型。但孩子這時說的詞句仍主要是一些簡短的不連貫的語言,大人需結合孩子的手勢、表情來判斷具體的意思。不僅詞彙量在增加,詞彙的種類也在增加。以前一般隻會說常見的名詞、動詞,現在逐步增加了形容詞、副詞,如“大的”,“不”等。此外在發音上,孩子也逐步準確,並且孩子這時喜歡摹仿大人發音,比如一首押韻的兒歌,你隻要給他唱幾遍,他就會跟隨你唱出最後押韻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