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玩罐子

遊戲前,家長準備一個圓的和一個方的金屬罐子,並在裏麵裝上幾顆鈕扣或其它東西,用膠帶封住罐口。這樣兩個帶響聲的金屬筒就做好了。選擇一處較緩的坡地,讓孩子把罐子踢或推下坡去,家長問孩子:“哪個罐滾得遠?”當孩子指出來以後,家長說:“對,圓罐滾得遠,方罐滾得近。”再讓孩子重複兩次,看看結果如何。也可以和孩子在平地上踢著玩,每次問孩子“哪個罐滾得遠?”

盡管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說不出理由,但是,玩久了,哪個罐子好玩,哪個罐子不好玩,他還是能感覺出來的,這就是最初的思考,是思維力的最初表現。

在坡地玩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這是為了促進孩子的觀察力發展,以及初步的思維能力的發展。

培養直觀行動思維

嬰幼兒的思維是伴隨著行動進行的過程。兒童必須邊做邊想,手一停,思維也跟著停止。因此,培養兒童的直觀行動思維也就是培養兒童的各種有意識的行為動作,從而引導出思維。

孩子從出生起,就有各種各樣先天的動作。如哭、手亂抓、吮吸奶汁等,但這些隻是一些無條件反射。人類豐富複雜的行為動作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換句話說,從出生就可以開始訓練兒童的直覺行動思維。

嬰兒從出生就可以訓練抬頭、翻身、俯臥抬胸、手扶能坐、視覺追隨運動和對聲音的反應、抓握運動及回避反射等動作。

拉玩具

在玩具上係一根鮮豔的繩子,把玩具放到孩子夠不著的地方,繩子放在孩子的手附近。家長逗引孩子,把他的注意力引向玩具。開始,孩子會伸手去夠玩具,這時,家長可以把繩子塞到孩子手裏,握住他的小手輕輕地拉一下,教孩子把玩具拉向自己,並最終把玩具拉到身邊。

等孩子玩熟練了以後,家長就移動繩子和玩具,使之離孩子越來越遠,孩子必須爬著去抓繩子,才能將玩具拉過來。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孩子初步的思維能力。

敲小鼓

家長將兩隻小棒和一麵小鼓都放在孩子的麵前。先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直接用手敲小鼓,家長可將棒子拿起來敲給孩子看。然後再將小棒遞給孩子,教他學會用小棒敲小鼓。熟練後,可讓孩子用兩隻小棒來敲小鼓。

這是為了讓孩子通過手的探索活動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啟發孩子的行動思維。

玩球

家長給孩子一個塑料球,讓他一個人在小屋子裏踢著玩。孩子在抓球、找球、追球的過程中,會獲得許多的經驗。

孩子的思維、自我意識是在動作中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在反複地抓球、踢球中體會自己的動作帶來的力量,從而了解自己與物體的差異,把自己從物體中分離出來。這一過程是通過思維活動而達成的。一般來說,孩子在1歲前後才能認識到自己身體的獨立存在性。

這是為了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發展和自我意識的形成。

小棒遊戲

準備遊戲棒若幹根;也可將冰棍棍兒洗幹淨,晾幹,染上各種不同的顏色。

啟發孩子用遊戲棒擺出各種圖形。開始時先摹仿圖形擺,然後自己想像著擺,數一數能擺出多少種圖形。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啟發思維。

龜兔賽跑

準備乒乓球一隻半,圖畫紙、膠水、橡皮泥、蠟筆各備一些,鐵製汽水瓶蓋兩個,磁鐵兩塊,剪刀和塑料板各一件。

讓孩子先在紙上畫出兔子的耳朵和尾巴,然後剪下來,分別貼在乒乓球上,做成兔子身體;再將畫紙貼在兔子頭部,畫上嘴和眼睛;在乒乓球內放一個汽水瓶蓋子(可在乒乓球上剪出一條口子,塞進瓶蓋,再用紙封上口子),做成一隻兔子。

讓孩子用橡皮泥捏成龜頭、尾巴和四肢,裝在半隻乒乓球下麵,再在乒乓球上畫上龜殼花紋,將汽水瓶蓋子封在龜體內,做成烏龜。

將做好的龜、兔子都放在塑料墊板上,家長和孩子每人拿一塊磁鐵,分別操縱龜和兔。發令後,龜兔同時向前跑,看誰先到達終點。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發展孩子的思維。

培養具體形象思維

嬰幼兒的思維都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要進行具體形象思維,必須具備一定的表象材料。而這些材料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培養具體形象思維的能力,可以通過繪畫、模型製作、攝影、講故事、旅遊、舞蹈等手段來進行。下麵分別提供幾個遊戲,供父母親們用以培養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

通過繪畫訓練具體形象思維能力

找同樣物品

讓孩子看圖畫書,然後要求他找找看房間裏有沒有和書中相同的東西,例如電燈、沙發、杯子、桌子、椅子等。如果孩子一時還找不到或未完全理解家長的意思,媽媽可以指著該東西說:“這個跟這個是一樣的!”過不了多久孩子也會啊—、啊—地跟著媽媽用手指東西了。媽媽應該高興地對他說:“對,它們是一樣的,寶寶真聰明!”

這是為了建立孩子對實物與圖片的聯係,訓練孩子的再認能力,從而啟發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

配對子

家長可以自己畫一些簡單的圖,也可以找現成的圖剪成小卡片來讓孩子學習,找出兩張完全相同的圖讓孩子配對子。比如,孩子在一堆圖片中抓起一個小兔圖片,然後又在大堆圖當中找到另一個小兔圖片。當孩子開始認漢字和數字以後,可把字卡混入圖片當中,讓孩子玩字卡配對。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認圖的能力,培養孩子具有形象的思維能力。

拚桃子

找一張漂亮的桃子圖片,並把它粘在硬紙板上,幹了以後剪開成四五片,讓孩子重新拚起來,如果孩子一時還拚不起來。家長可先拚一遍給孩子看,然後再把它拆散,請孩子拚。

注意圖片上隻有一樣東西為好。

家長還可以選擇其它的水果或孩子熟悉的動物圖片等。

家長在剪圖片時,應注意將動物按頭、軀幹、尾等分成幾個部分,將植物分成樹幹、樹枝、樹葉等部分。讓孩子在拚合中加深對這些物品的認識。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圖形知覺以及形象思維力。

拍照

遊戲前家長準備畫有各種人物表情的小圖片若幹張,“小熊拍照”玩具一件。家長告訴孩子:“小熊今天來給你拍照了,請你配合它。”並出示小熊拍照用的玩具。拍照時家長根據孩子特點,提出富有生活情趣的表演動作。例如讓孩子“微笑”、“哈哈大笑”、“生氣”、“做出一副哭相”、“高興得跳起來”、“看書”、“拍皮球”等。這時家長應給孩子一張相應的照片。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聽講故事培養兒童形象思維能力

幫助兔媽媽找路

準備圖一張(上麵畫有一個小屋、很多彎曲、長短不一的小路。)、鉛筆一支。

出示圖片,並對孩子講:“一天兔媽媽去很遠的地方,給小兔子們找最好吃的菜,她很快采了滿滿一筐菜。兔媽媽心裏想:要快回家給小兔子們做飯吃;想著,想著,看到前邊出現了三條路……”請孩子幫助兔媽媽找一條回家最近的路,並用鉛筆畫出來。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

誰會遊泳

家長請孩子看圖,並告訴孩子:河岸上有7種小動物,有的會遊泳,準備參加遊泳比賽;有的不會遊泳,是來觀看比賽的。你能找出會遊泳的小動物嗎?請你幫助它們跳到小河裏去。7種小動物是:烏龜、猴子、小花貓、大公雞、小鴨子、白鵝、青蛙。

孩子必須已經認識這些小動物和了解它們的大概特性。

這是為了通過孩子的視覺活動來發展孩子的觀察力,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去動物園

家長對孩子說:“有個小朋友想去動物園,可是他不知道怎樣去動物園,你能幫幫他嗎?”孩子用手指著圖找路。如果孩子走到了岔路上,家長就問:“這條路能到動物園嗎?”並啟發孩子“走回來看看,試試走別的路”。當孩子走到動物園時,家長要誇獎他,並接著問:“小朋友在路上看見了什麼呢?”讓孩子說出來。

家長也可以找一些簡單的迷宮大遊戲來訓練孩子的思維和觀察力。

這是為了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觀察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手工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玩方盒

在方形空紙盒的六麵貼些好看的彩色畫,讓孩子任意地轉動、欣賞,媽媽和孩子坐在一起。孩子轉到一個畫麵時,媽媽告訴他:“這是爸爸。”“這是熊貓。”“這是大公雞。”等孩子比較熟悉畫麵後,讓孩子聽指示指出“爸爸在哪?”

畫麵的內容可以是孩子感興趣的任何東西,如動物、花草、交通工具等。還可以將家裏人的照片貼在上麵,讓孩子聽要求找出某一位親人,也是很好的遊戲。

擺盒子

家長為孩子準備一些大小不同的盒子。問孩子:“寶寶,這是什麼?”孩子回答以後,家長接著說:“對,這是盒子。哪個盒子最大?哪個盒子最小?”等孩子指出來以後,再讓孩子“把這些盒子從小到大排起來”。

在剛開始玩遊戲時,家長先給孩子三四個盒子讓他擺,等孩子熟練以後,再增加盒子的數目。

這是為了發展孩子的大小概念,促進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拚火柴

家長給孩子一些火柴棍或牙簽做遊戲。遊戲開始時,家長可先給孩子擺一些簡單的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小凳子等,讓孩子先摹仿,慢慢地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創造圖樣了。

如果家長給孩子的是火柴,玩完後一定要收回火柴,以免發生火災。

這是利用木棍做材料的一種結構遊戲。由於牙簽、火柴棍很好找,所以,家長可以經常教孩子做這個遊戲,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這是為了通過手指的精細動作來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形象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培養抽象邏輯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是最高級的思維,它要到五六歲以後才逐步得到充分發展,特別是進入小學後。盡管這樣,並不是說在學齡前就可以放任不管,未進學堂照樣可以進行訓練。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對物體進行分類,對某個事件、過程進行較簡單的判斷、推理來進行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小實驗、猜謎語、棋類活動來培養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下麵提供幾個小遊戲,供廣大家長用以培養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

通過小實驗培養抽象邏輯思維

聞一聞

家長將一個洗幹淨的桃子包在手帕裏,叫孩子:“寶寶,猜一猜,這是什麼好吃的?”孩子可能會想打開手帕,家長這時應該製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可以鼓勵他:“聞一聞,什麼味?”再告訴他:“摸一摸,告訴我,這是什麼好吃的?”如果孩子還沒有猜出來,家長可以讓手帕鬆開一點,露出水果皮,再讓孩子猜。最後,無論孩子是猜出,還是沒有猜出來,都要把水果剝開給孩子吃,以加強孩子的印象。

這是為了促進孩子綜合感知能力的發展以及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開商店

父母將玩具全放在桌上,假裝是一個玩具店,讓孩子來賣玩具,父母來買玩具。媽媽說:“我要一個紅色的皮球”,爸爸說:“我要綠色的火車”等,讓孩子來拿。也可以互換角色,讓父母來賣,孩子來買,要求孩子買玩具時說出玩具的名稱和顏色。

可以利用各種顏色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來反複練習。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辨認顏色的能力,從而促進孩子的抽象思維。

找相同點

家長將梨和桔子放在一起,對孩子說:“梨和桔子有許多相同的地方,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家長可以和孩子相互說或讓孩子自己單獨說“能吃”、“好吃”、“都有顏色”、“樹上結的”等。另外,還可舉出孩子所熟悉的動物、植物等,讓他找出相同點。也可以讓孩子說說家庭成員之間的相同點。

考慮兩種事物的相同點,可增長孩子的知識,提高分析、綜合的能力。

在找相同點時,不必局限於固定的觀念,要讓孩子從更廣泛的範圍上考慮。

在這個遊戲中,如果孩子覺得太難,經啟發仍不能找出相同點,則可改為找不同點。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發展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

色彩遊戲

家長為孩子準備各種色彩的顏料、紙、小盤子、水、筆等。讓孩子隨心所欲地玩。色彩混合在一起的變化,能給孩子帶來新鮮和驚奇。

此外,也可借著風車或陀螺的特性讓孩子體會色彩變化的快樂。還可用火柴棒、牙簽和厚紙板做出簡單的陀螺,旋轉時也同樣能了解色彩的變化。

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的創造力及觀察力,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

穿項鏈

家長準備一些紅、黃、綠、藍等彩色的珠子,一些硬一點的繩子。

做遊戲前,家長先用繩子把一些珠子按一定的規律穿起來,做成項鏈。讓孩子看“項鏈漂亮嗎?”並將它送給孩子,從而激發孩子的興趣,然後請孩子“給媽媽也做一條項鏈”。在孩子穿項鏈之前,媽媽先按一紅一綠、一紅一綠的順序穿上五六顆珠子後,讓孩子觀察並說說珠子是怎樣排列的。孩子說出“紅綠紅綠”的規律或在媽媽的提示下說出這一規律後,讓孩子親自接著媽媽穿了一段的穿下去,做成後送給媽媽。

這是為了發展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美感以及數概念,並且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通過猜謎語培養抽象邏輯思維

嗡嗡嗡

“小小蟲,嗡嗡嗡,飛來飛去花叢中,又傳花粉又采蜜,人人誇它愛勞動(蜜蜂)”。孩子若一時猜不出,家長可以問:“什麼蟲飛時是嗡嗡響呢?”孩子可能猜成蚊子,家長就問:“蚊子飛時是嗡嗡響的,但它會傳花粉會采蜜嗎?”針對孩子的回答把孩子一步一步地引向正確的答案。

猜謎遊戲

首先由家長說謎語,讓孩子猜。可以看圖猜。

謎語:

A、老大頭長兩隻角,耕田力氣真不小;

B、老二長得個兒高,乘騎拉車少不了;

C、老三身穿白皮襖,山坡上下忙吃草;

D、老四噘嘴眼睛小,渾身上下全是寶;

E、老五白天愛睡覺,黑夜捉鼠喵喵叫。

(A:牛,B:馬,C:羊,D豬,E:貓)

猜一猜

家長說謎語,讓孩子猜。

謎語:

嘴像小鏟子,

腳像小扇子,

走路晃膀子,

“嗄嗄”唱歌子。

(鴨子)

筆直一紅河,

風吹不起波,

隨著冷熱變,

水麵有漲落。

(溫度計)

圓肚子,緊繃繃,

肚子裏麵空又空,

不敲它,不吭聲,

敲它就喊“咚咚咚”。

(鼓)

滿天飛舞、輕輕飄下,

落到地上像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