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前的預防
有一些遺傳性疾病,要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病,比如,蠶豆黃(即G6PD缺乏症)患者在服用了抗瘧藥、解熱止痛劑或進食蠶豆等之後才發生溶血。對於這樣的遺傳病,如能在症狀出現前盡早檢出,讓患者禁服上述藥和不吃蠶豆等就會終生正常,無病症出現,因此某些有遺傳病家庭史(包括丈夫)的孕婦一定要及早請教醫生,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疾病
顧名思義,先天性疾病就是指那些生來就有病的。它的致病因既包括某些遺傳病,也包括懷孕期孕婦所患的某些病毒感染病。
遺傳病則指這些疾病的發病需要一種或多種遺傳基因,並按一定方式將它傳給後代,如果缺少這種遺傳基因就不會發病,一旦存在則會發生遺傳病。顯然,先天性疾病涉及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而遺傳僅涉及遺傳因素。兩者既有聯係又有區別。二者的關係分幾種情況:
是先天性又是遺傳性疾病。
是先天性,但非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是由於環境因素或者母體條件的變化,如放射線、缺氧、病毒感染所引起,如先天性白內障。
非先天性但是是遺傳性。這是因為遺傳病隻有在個體發育到一定年齡時才表現出症狀來,而出生時不會出現病症。如遺傳性小腦性運動失調,一般在35歲左右發病,實際上是一種遺傳病。
先天性疾病有先天性和終生性,遺傳病通常具有先天性、終生性、家族性。
7外傷性殘疾不會導致遺傳
遺傳病的三大特征是:
遺傳物質基礎隻能是生殖細胞的遺傳物質,如精子、卵子,以及受精卵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垂直傳遞;
終生存在。外科手術、藥物、飲食治療隻能改變患者的表現型,而不能實際地糾正其基因型。
外傷造成的殘疾是不會遺傳給後代的,因為遺傳基礎並沒有發生變化。二、遺傳疾病種類的特點與預防
1“鴨行鵝步”遺傳病的特點與預防
“鴨行鵝步”是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的一種外在表現,屬一種嚴重遺傳性肌病,特征為肌無力和肌萎縮。多數患兒一直不會跑、跳、爬樓梯,學說話的時間也比正常兒遲。肌無力始於下肢,但小腿外形反較正常兒粗大,故稱“假肥大”,肩胛肌也常同時受累。若令患兒從仰臥位直立起來,必須先翻身俯臥,以手撐地,再撐住下肢,慢慢站起,這一試驗對診斷此病很有幫助。不少患兒有輕度智能障礙。肌無力不斷加重,到10歲一般已站不起來,且很難活過20歲。化驗診斷中,目前仍以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活力測定最有價值,患者的這一酶活力較正常兒高30~300倍。這是由於肌細胞通透性改變,使此酶從肌組織逸出所致。肌活組織檢查可見到肌細胞破壞和結締組織增生。
早期診斷是防治本病的關鍵問題。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都應作為可疑對象而加以篩查。
到1歲半還不會走路;
原因不明的運動或言語功能發育延遲;
到2歲還不能跑、跳。
具有以上症狀的對象加起來占男孩總數5%左右。篩查方法以血清CPK活力測定為佳。發現患兒後還應進一步檢查家族中其他成員,以發現其他患者和致病基因“攜帶者”。本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屬X連鎖隱性遺傳病,故患者多為男孩。隨著基因技術的極速發展,為基因技術診斷此病帶來了希望。
2遺傳性白化病的特點與預防
遺傳性白化病的致病因是黑色素缺乏,俗稱“白毛翁”、“白頭翁”。其主要特點:皮膚無色素,呈白色或粉紅色,因無色素保護,經日光一曬即發紅;全身毛發亦都是白色;眼睛無色素,呈紅色,很像兔子的眼睛,怕光、羞光,日光下不敢睜眼,視力較差(特別是白天,夜間相對好些);嚴重者合並有發育不良、身體矮小、智力較差,有時亦會合並先天性聾啞症。
有研究統計近親結婚所生白化病患兒幾率要高出非近親結婚33倍,另一報道揭示,如果夫婦隻有一方攜帶一個致病基因,所生第二代的1/2為本病的攜帶者(表現有黑色素),另1/2為正常兒;如夫婦雙方均為攜帶者,則其第二代1/4為病兒,1/4為正常兒,1/2為攜帶者。為了預防白化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禁止近親結婚。
生過白化病兒的夫婦最好不要再度妊娠。
選擇配偶時,最好做婚前檢查。
對有白化病家族史又想生育的夫婦,必須做好產前診斷。
3染色體遺傳疾病的特點與預防
染色體病即是由染色體病變導致人體結構與功能異常的疾病。染色體病在人群中並不少見,目前已知的人類遺傳病中,因染色體不正常引起的疾病約300多種,這類患者的細胞染色體都具有一定的數目異常或結構異常。因此,通過實驗室的染色體檢查即可診斷。
通過顯微鏡對染色體進行分析就可以完成對染色體病的診斷。從事這項工作的醫務技術人員都經過專業培訓,因而有一定的經驗。他們不難在顯微鏡下把一個完整的染色體核型區分為:A、B、C、D、E、F、G?7個組,並根據染色體的結構特點及數目認真查對每一個核型。如果出現了任何一條染色體的結構異常,如易位、缺失、重複、倒位等,或者染色體數目有了改變,如多了一條染色體或少了一條染色體,立刻就能被發現,從而被診斷是否為染色體疾病。
常染色體遺傳病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有此病患兒的母親再度妊娠須遵循下列原則: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患兒如有患病的親代,即患者父母之一是患者,那麼再生育時每胎都有1/2機會發病,再發風險太高,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再育。
患兒無患病的親代,即父母正常,經過家係調查又無遺傳病發生史。這種情況下,患兒的出現多是突變產生的,一般突變率較低,可以生育第2胎。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患兒父母外表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因而再生育時每胎有1/4機會發病,再發風險高,不宜生第2胎。
對新生兒期可以防治的病種,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在有條件的地區允許生第2胎(必須在第1胎已造成了不可逆的智力低下等病理損害時),但出生後必須做實驗室檢查,如是患兒,須及時治療,終身用藥或控製飲食。
一般情況下,染色體異常攜帶者多數屬於易位攜帶者,該患者的體格與智力跟正常沒什麼二樣,但從以下情況可能發現其為染色體易位攜帶者:
生育多發性先天性畸形兒(有不平衡易位)。
婦女有習慣性流產史,原因經其他方法(非染色體檢查)檢查未能確定的。30%~40%的先天愚型是由第21對染色體的易位所引起。
此類患者的生育遵循下麵這條守則:
易位攜帶者生育下一代染色體不平衡易位小兒危險性的大小,根據易位的類型及攜帶者是父親還是母親而有變化,臨床上顯示平衡易位多於不平衡易位。
染色體異常者遺傳率
易位平衡易位攜帶者小兒發生不平衡易位的危險性13-1521母親
父親10%
5%2122母親
父親7%
<3%2121母親
父親100%
100%對易位攜帶者的直係親屬還需進行核型分析及隨訪。
4染色體先天愚型遺傳病的特點與預防
染色體先天愚型比較常見,也被稱為Down綜合征,發病率可高達1/600。這種患兒染色體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此病特點為特殊麵容,眼裂小,鼻根低平,舌常外伸,手小指內彎,肌張力低,關節過度屈曲,50%左右有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並轉成肺炎;男性有隱睾,常常不育;雙手常呈通貫掌,第5指隻有一條褶紋,足球區呈弓形紋。血染色體檢查可出現以下幾種核型:2一三體型;嵌合型;易位型。
在卵裂過程中,有的生殖細胞發生了病變,繼而該細胞受精結果便導致了染色體先天愚型。有調查表明,母親年齡對先天愚型發病有明顯影響。生育年齡在35歲以上者,其生育先天愚型兒機會隨年齡越高而越多。為此,對這類高齡孕婦及生育過先天愚型患兒的孕婦有必要做產前診斷。具體為在妊娠8周時,取絨毛做染色體檢查,或在妊娠4個月時抽取羊水做染色體檢查,這樣就可以避免先天愚型患兒的出生。
5苯丙酮尿症隱性遺傳病的特點與預防
此病屬一種氨基酸代謝異常疾病,患兒多表現為智力障礙。患兒因肝髒中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不能將乳汁中攝取來的苯丙氨酸氧化成酪氨酸,而是變為苯丙酮酸隨尿排出體外,故稱其為苯丙酮尿症。過多的苯丙氨酸及代謝產物在體內堆積可產生強烈的毒性,這些毒性將影響腦組織的正常代謝,致出現智力障礙、驚厥、腦電圖改變;過多的苯丙氨酸還影響黑色素的生成,使患兒皮膚、毛發色素缺乏,患兒表現為皮膚色白,毛發淡黃,尿和汗液有“發黴”臭味。診斷苯丙酮尿症可做三氯化鐵試驗,檢查尿內苯丙酮酸含量,如含量過高則會有藍綠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