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臨產的事項(3 / 3)

產道刺激促進胎兒腦部成長

胎兒通過產道時,手腳緊縮,頭部極靠近腳部,背部彎曲。胎兒利用這個姿勢在產道中回旋而出,全身與產道密切接觸,尤其是背部摩擦著產道而下降的時候,脊椎及其周圍的神經受到強烈的刺激,並傳達到腦部。

皮膚又被稱為“薄的腦”或“第二個腦”,與腦部的關係密切。嬰兒的腦部發育,從胎兒時代即不斷進行,如果生產過程不順利,可能對腦部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目前許多醫院推崇的無痛分娩,即為對母體施行麻醉幫助生產,縱使胎兒毫無問題地生下來,對胎兒的腦部也沒有好處。

美國學者溫德爾先生,曾經以猴子在醫院生產做實驗,讓猴子與人類一樣服藥,麻醉之後分娩。結果發現,在醫院中分娩的幼猴,出生後連抓緊母猴的力量都沒有。檢查幼猴的腦部,發現似乎因為缺氧而引起腦部受損。而自然生產,靠自己出生的幼猴,出生後卻能用力抓緊母猴。

可見,耗費時間在產道中奮鬥,不僅是為了腦部發育,而且,嬰兒可以在出生之後立即靠自己呼吸。胎兒在推出產道的過程中,由於皮膚受到刺激,促使腦部的呼吸中樞覺醒。

人類以外的許多哺乳動物,會在嬰兒出生之後馬上舔弄全身。這個動作具有三個重要的目的,使嬰兒的皮膚幹燥;防止體溫下降、增加皮膚接觸;清除覆蓋在身上的羊膜幫助呼吸。

人類的胎兒在通過產道時回旋前進,猶如動物的母親為孩子舔弄全身的作用。主要是因為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的哺乳動物都是四肢著地,不僅產道較短,產程也較為短暫,因此,在通過產道時,皮膚無法受到充分的刺激,呼吸中樞也無法啟動,所以必須以舔的方式來幫助。

在母親的舔撫之下,胎兒腦部受到刺激,開始可以呼吸。如果不舔胎兒的話,胎兒馬上會死掉。

胎頭入盆意義

兒頭的雙頂徑達到骨盆入口以下,稱之為胎頭入盆。胎頭入盆說明胎頭與骨盆相稱,有陰道分娩的可能,而且已經完成分娩機轉的第一步。初產婦一般在預產期前1個月(妊娠36周)胎頭入盆,凡妊娠36周胎頭尚未入盆的,就叫作“初產頭浮”。

大約10%妊娠婦女會發生“初產頭浮”,而這其中1/3是頭盆不稱所致。如羊水過多、腹壁鬆弛、前置胎盤、臍帶過短、雙子宮、子宮肌瘤等;還有相當一部分初產頭浮找不到明顯的原因。臨產後由於子宮收縮推動胎頭入盆,其中小部分可發生胎位不正,胎頭浮發生胎膜早破時,有臍帶脫垂的可能。所以初產婦在妊娠末1個月胎頭尚未入盆時,應引起重視,有條件者可於預產期前1周入院待產,醫護人員應查找原因,酌情處理;在試產中嚴密觀察,直至胎頭入盆;如經試產胎頭仍未入盆,應改變分娩方式。

經產婦胎頭浮,多由於腹壁較鬆弛,以致臨產前胎頭未入骨盆。

陰道出血的原因

這裏的妊娠晚期特指妊娠28周後,此時陰道出血多是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所致。

妊娠晚期,無原因、無腹痛、反複發生的陰道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特征。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胎盤才能從宮壁剝離而排出,在胎兒娩出前胎盤已發生了剝離,這種情況就叫做胎盤早剝。胎盤早剝有腹痛,以及因剝離部位不同而表現出陰道出血或不伴有陰道出血。若胎盤先從邊緣剝離,血液沿胎膜與子宮壁之間經陰道流出,叫顯性出血(流出的血肉眼能看到);如果胎盤從中央剝離,胎盤周邊宮壁附著,此時出血在胎盤與宮壁之間,肉眼看不到的陰道出血,叫隱性出血(因為血未從陰道流出)。如果繼續出血,胎盤後與宮壁間血腫逐漸增大,胎盤剝離麵越來越大,血液將胎盤邊緣、胎膜宮壁分開,血從陰道流出,稱混合型出血。所以,胎盤早剝嚴重時,常出現惡心、嘔吐、冷汗、麵色蒼白、脈細、血壓下降、子宮增大、胎位胎心不清,情形很是危害。

除了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致陰道流血外,還有一些宮頸病變,如子宮頸癌、宮頸息肉、糜爛都可致妊娠晚期陰道流血。

發生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後,需立即去醫院作檢查、治療,必要時手術搶救,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子宮收縮的過程

相對而言,宮縮過強不如宮縮乏力發生率高,它同樣也有兩類。

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

是指單純子宮收縮過強(宮腔內壓力大於63kPa),其他特性都正常(節律性、對稱性等)。如頭盆相稱,子宮頸口可迅速開大,胎兒可在短期內分娩。總產程少於3小時稱為急產,經產婦易發生此現象。

不協調性子宮收縮

是指子宮部分肌肉呈不協調痙攣性收縮,而在局部形成狹窄環,即子宮痙攣性狹窄環。此現象由於局部痙攣性狹窄環的形成,卡緊胎體,使胎兒先露部不但不能下降,反而上升,宮頸口縮小,產程停滯。胎兒受壓時間過長,會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痙攣性狹窄環形成後,如短時間內不能分娩者應給予子宮鬆弛藥,使狹窄環消失。但是如果收不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則應考慮采取剖宮手術。

預產要查肛

孕婦分娩時的“宮口”大小對胎兒能否順利娩出起著決定性作用。當骨產道狹窄,骨盆腔的容積不足以通過變形的胎頭時,即出現難產。為了了解產程進展中宮口開大的情況,估計骨盆大小,及時發現兒頭下降梗阻及宮口擴張停滯,確定有無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常需進行“肛門指診檢查”,簡稱“肛查”。

肛查時,檢查者應帶無菌手套,或手指帶指套,套外沾少許潤滑油(花生油或液體石蠟等),示指經肛門插入直腸內,隔直腸前壁這層薄組織觸摸宮口。被檢者可有些肛門憋脹感和輕微不適。

進行肛查時,產婦仰臥於待產床上,脫光下身,兩髓關節及膝關節屈曲,兩腿立於床麵,並盡量分開,露出陰部,臀部下方最好墊上衛生紙。受檢的孕婦應盡量放鬆,不要亂動和收縮肛門,當檢查者的手指通過肛門時,孕婦應輕輕地咳嗽一聲,使肛門括約肌鬆弛,減輕不適感。被檢查者若能很好地配合,肛查可在幾分鍾內完成,檢查的結果也比較清楚、準確。

查肛的間限由產程進展階段所決定。宮口開大2厘米以前,每3~4小時查一次;宮口開大4~9厘米時,l~2小時查一次,宮口開全(1厘米)後,05~l小時查一次。整個產程中累計肛查次數不得超過11次。因過多的肛查有可能將肛門的糞渣帶入產道,增加孕婦宮腔及胎兒感染的幾率,故不宜多做。臨產異常

足月胎兒未入盆

在妊娠最後一個月,初孕婦的胎兒頭部應進入孕婦骨盆銜接固定而不浮動。但有少數初孕婦至妊娠足月時,胎頭仍未進入骨盆而浮動於恥骨聯合之上,造成頭浮。原因有下列三種:

(1)部分孕婦是由於胎頭與骨盆不相稱,即由於孕婦骨盆入口狹窄,致使正常大小的胎頭不能進入骨盆。

(2)胎兒過大或有胎位異常、前置胎盤;

(3)羊水過多、胎兒畸形(如腦積水)。

檢查為頭浮的孕婦應首先了解骨盆及胎兒情況是否正常,臨產時由於宮縮擠壓胎頭逐漸變形而入盆,多數可自陰道順利分娩。若檢查為頭浮是難以糾正的病理因素,應提前住院,並做好手術產準備,孕晚期仍頭浮的孕婦要注意由於胎頭未入,使胎頭與骨盆之間存在空隙,如果發生胎膜早破,極易出現臍帶脫垂,使胎兒發生意外。因此孕婦一旦發現陰道有水流出應臥床,抬高臀部,立即送往醫院。

大出血的原因

產前出血是特指在妊娠晚期的陰道出血,具體來說是在妊娠20周後。產前出血是產科嚴重並發症之一,占產婦死亡率的第三位。

造成產前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造成產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盤與胎盤早剝,占妊娠後期出血病例的1/3。

前置胎盤

胎盤的正常附著處在子宮體的後壁、前壁或側壁。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叫做前置胎盤。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子宮口擴張,而附著於子宮下段或子宮頸內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致前置部分的胎盤自其附著處剝離,使血竇破裂而引起出血。胎盤的位置越低,出血的時間就越早。反複無痛性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症狀。

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自子宮壁剝離,稱為正常位置的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一種嚴重並發症。有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易並發此症。由於胎盤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到底蛻膜層形成血腫,進而引起胎盤與子宮壁剝離。此外,由於腹部受撞擊或摔倒等外傷;或孕期合房擠壓腹部;或用洗衣板洗衣頂碰腹部等,均可引起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管破裂,發生胎盤早剝。

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可發生於妊娠期和分娩期。梗阻產引起的子宮破裂發生在分娩期:既往曾行剖宮產術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上有瘢痕者,妊娠期間瘢痕可發生自發破裂。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子宮破裂,均有陰道流血症狀。

早產

妊娠28~37周期間,出現腹墜、少量陰道流出(少於月經量)係早產症兆。若保胎治療無效,宮縮增強,宮口逐漸開大,則早產不可避免。

胎盤邊緣血管竇破裂

陰道出血多發生在臨產之後。胎盤往往種植較低,由於子宮收縮,宮頸擴張,使位於下緣的血竇被牽拉破裂出血。分娩後檢查胎盤,可發現與血塊連接的胎盤邊緣血管竇。

輪廓胎盤

胎盤周圍有一圈白色“邊”稱為輪廓胎盤,也屬於胎盤邊緣血管竇出血,便出血量較少,可發生早產。

帆狀胎盤

臍帶坐落於胎膜者,叫做帆狀胎盤。臍帶血管分支在羊膜與絨毛膜之間進入胎盤,胎膜內血管在宮口處,稱做“血管前置”。破膜傷及此血管時,可發生無痛性陰道流血(胎血),產婦無失血表現,但胎兒的胎心不規則(減弱或消失)。陰道流出的血液塗片,經檢查可發現胎兒有核紅細胞。

另外,造成產前出血的還有重度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粘膜下肌瘤、宮頸癌、陰道癌及陰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做陰道窺器檢查便能確診是哪種因素所致。

胎盤早剝與處理

正常情況下,胎盤是在分娩後從子宮壁上剝離的。當正常位置的胎盤於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正常位置的胎盤早期剝離,簡稱胎盤早期剝離或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的症狀表現是腹痛和陰道出血,剝離的大小與出血不一定成正比,剝離麵在胎盤邊緣,血可以流出陰道;剝離麵未達邊緣,則可形成胎盤後血腫。胎盤早剝多有妊娠高血壓病史或外傷、外倒轉史,腹部劇痛;由於子宮內出血,子宮可比妊娠月份大,胎兒雖可能成活,但不一定聽到胎心,胎位不清。出血多時可伴有失血的症狀,甚至失血性休克。

臨床觀察發現,胎盤早剝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高血壓和慢性腎炎有一定關係。因為全身小血管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及破裂、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與子宮壁分離。此外,外傷、腹部受撞擊、外倒轉術,臍帶過短或臍帶繞頸使臍帶相應過短,以及子宮內壓驟然下降,如羊水過多、破水,大量羊水短時間內流出,都可致胎盤與子宮壁分離。

無論是對孕婦來說,還是對胎兒來說,胎盤早剝都不是一種好現象。為防止胎盤早剝的發生,孕婦應做好產前檢查,及時發現並治療合並症。此外孕婦在妊娠期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撞擊。對於羊水過多者或人工破水時,醫護人員要做到操作時細致、認真、動作舒緩,避免腹壓驟降發生。

胎盤早剝的處理

由於胎盤早剝可致妊娠中晚期的孕婦陰道流血,並伴有腹痛,因此,處在妊娠中晚期的孕婦如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即去醫院作診查。孕婦不要精神過度緊張,盡可能臥床或減少活動。對於陰道出血量多伴休克者,應首先搶救休克,快速輸血輸液,同時要及時終止妊娠。

終止妊娠的方法包括陰道分娩和剖宮產。陰道分娩多用於產婦一般情況好,宮口已開大,估計胎兒短時間能娩出者;對於嚴重的胎盤早剝,病人一般情況差,估計短時間不能自行陰道分娩者,應立即行剖宮產;如果曾估計可陰道分娩,但在產程中孕婦情況不斷惡化,也應立即剖宮結束分娩。

胎盤早剝患者產後或手術後易發生大出血,應密切觀察病人並做好一切應急準備。

胎盤的不良影響

如果胎盤早剝麵積不超過1/3,臨床一般可無症狀,胎兒存活率亦高,但若在臍帶的根部或附著的附近,便影響或阻斷了血液供應,在產程中可突然聽不到胎心音。

早剝麵積超過1/2,胎兒多因缺氧發生嚴重宮內窘迫而死亡。剝離的胎盤及胎兒不能及時娩出,胎盤附著處的血竇出血,同時子宮又不能有效收縮,可致產婦大出血,嚴重時可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危及孕婦生命。所以,早期發現、診治胎盤剝離時保護母、嬰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胎膜早破與期待療法

在產程開始之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稱之為胎膜早破。多見於經產婦、高齡初產婦、臀位、橫位等胎位異常,以及頭盆比例不稱、先露不能很好的銜接、前羊膜囊所承受的壓力不均,而導致胎膜早破。經產婦則多因子宮內口鬆馳、宮頸裂傷、宮頸炎使炎症上延至胎膜,而致胎膜早破。同時孕婦的全身情況如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C、胎膜發生退行性病變失去彈性而發生胎膜早破。如遇孕婦腹壓突然增加,如咳嗽、負重等亦可誘發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對母體和胎兒都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

首先,是給孕婦的精神帶來很大的壓力,因來到預產期,孕婦及家人都會被突然發生的情況搞得措手不及。

其次,是感染,這是對產婦最大的危害。胎膜一旦破裂,子宮頸管開放,堿性的羊水流出後,破壞了陰道的正常酸度,降低了其自然防病能力。胎膜破得越早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同時還會增加產後出血、產褥感染和羊水栓塞等現象。

第三,胎膜早破對胎兒的威協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胎位不正的臀先露、足先露或頭先露但未完全進入盆腔出口的胎兒。並且還可引起早產、胎兒宮內感染和宮內窒息等。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妊娠後期進行陰道檢查、引產、性交等。感染,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致使胎膜的堅韌性下降,脆性增加而發生破裂。此外,子宮頸內口機能不全、胎位異常等,也是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

出現了胎膜早破,應立即住院,並絕對臥床,並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檢查,如自己的情況、胎兒的情況和子宮的情況。先露未銜接者應抬高臀部,禁止灌腸,保持外陰清潔,勤聽胎兒心音。一般12~24小時內無需作其他特殊處理,超過24小時,需滴催產素引產,並抗炎治療。對距預產期尚早的未成熟胎兒,可用抗菌素及鎮靜劑,予以安胎治療。

預防胎膜早破的方法是:在懷孕前就應注意預防陰道及子宮頸的炎性病變;多胎妊娠或羊水過多的孕婦,要做個合適的腹兜使子宮上托,輔以臥床休息,以減輕重力對子宮頸內口的作用,同時注意不提重物和防止便秘,以免腹壓增加;對胎位不正者,可請醫生進行外倒轉術,及時矯正胎位;妊娠後期性交,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個人或家庭中發生過胎膜早破、早產、自然流產史者,做過人工流產手術、胎位異常、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孕婦,在懷孕後期,應絕對禁止性交,以免發生意外。同時,孕婦要注意營養,適當增加豆類、動物肝腎、貝類及富含銅、維生素C、E的食物,以增強胎膜的彈性,有利於預防胎膜的早破。

胎膜早破期待療法

胎膜早期期待療法是指妊娠不足月而發生胎膜破裂時,為了提高新生兒的成活率,在保證胎兒安全的前提下,延遲胎兒分娩的療法。一般妊娠28~32周者,應力爭保胎治療,以維持妊娠到33周或以後而分娩;妊娠33~35周者,尤其在妊娠33~34周患者,則應在保持外陰清潔情況下等待48~72小時,如無感染征象可期待至35周,經過以上措施,胎兒的死亡率會大幅度降低。

期待療法的具體措施是:患者應臥床,抬高臀部,保持外陰清潔,采取保胎措施。如胎膜破口不大、位置較高,胎膜尚有可能愈合,可直等到足月時分娩;如破口較大、位置低,往往能引起宮縮而發生早產,所以可先用子宮鬆弛劑、鎮靜劑和預防感染藥物,再用地塞米鬆等加速胎兒肺成熟,使胎兒的呼吸功能進一步加強,提高嬰兒成活率。

早破水的防治與診斷

妊娠期間陰道流水極有可能是某種病變的反應,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視。流水的量少、時間短,陰道有中等量或大量液體外流,需要去醫院檢查,此時孕婦應保持臀高臥位,以免臍帶脫垂,並保持會陰部清潔。

凡足月妊娠在臨產前持續或陣發大量陰道流水,要用試紙診斷法診斷,如試紙變暗綠色,則可確診為早破水,需要入院處理。如果破水12小時尚未自然臨產者,應行引產,同時給予抗感染藥,以預防感染。產程中要注意觀察先露部分是否已定,有無胎兒缺氧或感染可能,如發現臍帶脫垂、胎兒宮內窘迫,需緊急做剖宮產,結束分娩。

妊娠尚未足月即發生破水時,可采用期待療法,但要注意加強監護措施,即保證安全有效地保胎護孕。

早破水診斷

羊水是通過胎膜起到保護胎兒作用的,也正是有了胎膜,胎兒才能在子宮內舒展自如,免受擠壓;以及保持宮內恒溫、避免早產等功能。

胎膜由羊膜和絨毛膜組成,前者在內,後者在外。胎膜隨妊娠的進展而擴大,一直維持到分娩時子宮頸口開大。由於宮口開大處的胎膜承受不了較大的壓力而破裂,胎膜破裂後羊水從陰道流出,產婦常以為是小便濕了內褲。

羊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內有白色小塊的胎脂和胎毛。由於破膜的部位和大小不同,陰道流出的羊水量也不同,高位破膜水量少,低位破膜水量多。有時絨毛膜破而羊膜仍存,也會流出少量的水,經臥床休息,破裂的絨毛膜可修複。

當胎膜破裂難以鑒別時,可將化學試紙放入陰道,堿性的羊水可使橘黃色的試紙變成深綠色;顯微鏡下可看見羊水內的小脂肪塊和胎毛;肛門指診覺胎膜由鼓脹而變癟,胎頭也隨之下降。

診斷胎膜破裂,可使醫生及早改變產程處理方法,以避免感染和出現臍帶脫垂等並發症。

有些病例引起早破水的原因尚不明,但一般認為與以下情況有關。

(1)宮頸口鬆弛、胎膜發育不良易感染,如羊膜、絨毛膜炎等,可發生胎膜早破。

(2)胎位不正、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羊膜腔內壓力不均或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均可使羊膜腔內壓力過高而發生胎膜早破。

(3)性生活可引起絨毛、羊膜感染,特別是精液內的前列腺素可誘發子宮收縮,從而使羊膜腔內壓力改變而造成早破水。

(4)另外,諸如劇烈的咳嗽、重體力勞動、突然大笑、大怒等,使腹壓突然急劇增加,亦可造成胎膜破裂。

胎兒要靠胎膜來保護,若胎膜早破,胎兒將失去保護,而使羊水外流,致子宮變小,刺激子宮產生收縮;如果破水時妊娠尚不足月,就會發生早產。早產兒體重輕,各器官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成活率低,對胎兒很不利。

在未臨產時破水,就失去了前胎膜對胎兒的保護作用。如果妊娠已足月,胎先露已定,破水24小時內臨產,多不影響產程進展;如胎先露部未定,臍帶可隨羊水流出而脫垂,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羊水流出過多,子宮緊貼胎兒可引起不協調宮縮,從而影響產程進展和胎盤血循環,引起滯產和胎兒缺氧;胎膜破裂的時間越長,宮內感染機會增高,胎兒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產婦也容易發生產時感染或產褥感染。

預防出現陣縮

臨產時正常的宮縮即是陣縮,陣縮是臨產的主要標誌。它具有以下特點:

節律性

臨產時兩次宮縮間隔5~6分鍾,宮縮持續約30秒後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間歇時子宮肌肉鬆弛。隨產程的進展,宮縮持續時間漸長,但不超過1分鍾,間歇時間可縮短至1~2分鍾,宮縮強度逐漸增加。

對稱性、極性

正常宮縮由兩側子宮角開始,先向子宮底中部集中,再向子宮下段擴散,收縮力以子宮底部為最強,是子宮下段的2倍。

子宮縮複作用

每當宮縮時子宮的肌纖維變短而寬,間歇期肌肉鬆弛,又變長,但不能完全恢複至收縮前的長度而略短,即縮複作用。隨產程進展,子宮上段越發變短而下段被拉長、變薄,子宮頸口開大,子宮容積越來越小,致先露部不斷下降,這一變化一直到胎兒娩出才算結束。

預防不協調宮縮

不協調宮縮分不協調宮縮乏力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兩種情況。

不協調宮縮乏力

不協調宮縮乏力是指宮縮的極性倒置,宮縮不是由雙宮角對稱的開始及傳導,而是興奮點可能各自在某一處或多處呈不協調節律,宮底部宮縮不強而中段及下段強。宮縮間歇時子宮不全放鬆,這樣不能使宮頸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而產生滯產、胎兒宮內窘迫,手術創傷的機會也增加,產婦可因滯產引起局部組織(子宮、膀胱、尿道)壓迫性壞死。

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

此種情況是指子宮某部分肌肉呈痙攣性、不協調收縮,形成環狀狹窄,將胎兒身體的某部卡緊,使胎兒不能下降,宮頸口也不能開大及縮小,使產程停滯,若解決不力則會產生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的悲劇。

預防宮縮乏力

宮縮乏力有兩類:一類是協調性乏力;另一類是不協調性乏力。下麵是影響宮縮乏力的常見因素。

頭盆不稱、胎位不正

多因骨盆小、胎兒大或胎位不正,使胎兒先露部不能與子宮下段貼緊產生強有力的宮縮。

精神緊張

產婦高度緊張,使大腦皮質處於抑製狀態,從而使宮縮乏力。

子宮因素

子宮發育畸形(雙子宮等)、子宮過度擴張(雙胎、羊水過多等),都易使宮縮乏力。

其他

服用鎮靜劑,內分泌不協調,臨產時產婦睡眠不佳、進食差,第一產程過早用力等,都可影響宮縮力。

預防宮縮乏力

宮縮力受多種因素影響,但隻要把下列幾項內容做好了,宮縮乏力現象就不會出現。

(1)做好孕期保健。根據產前檢查與鑒定,可以初步安排糾正。

(2)正確分娩態度。了解分娩過程,克服恐懼心理,精神不緊張,大腦才能正確支配子宮收縮。

(3)產程中要安排好日常生活。臨產後仍要按時吃飯、喝水、大小便和睡眠。宮縮時體力消耗大,應及時補充能量,隻有這樣做才能勝任分娩這一重體力勞動。

(4)產程中產婦要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按照醫護人員的要求去做是有益無害的。醫護人員要嚴密觀察、正確處理產程,每一步驟和操作都要仔細、認真無誤,務必做到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