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程中,胎心突然變快(每分鍾超過160次),或變慢(每分鍾不足110次),或時快時慢,時強時弱不規律,也應進行陰道檢查。未破膜者,同時行人工破水,以了解羊水有無胎便汙染(正常時,羊水清亮,胎兒宮內缺氧時,羊水混有胎便)及有無臍帶脫垂於官口或陰道內(臍帶脫垂時,由於臍帶被胎體擠壓,影響臍帶對胎兒的供血、供氧,胎兒可在數分鍾內死亡)。
分娩前會陰切開手術
會陰切開手術,是分娩時在產婦會陰處作一小切口,以便陰道口增寬。會陰切開術是婦女分娩時一種保護產婦或新生兒的措施,也是一種婦產科經常使用的方法,隻對產婦,胎兒有利而無害。
在分娩時,有以下原因的產婦需作會陰切開。
(1)為防止會陰造成分娩阻滯。
(2)在宮口還未來得及充分張開時,為防止會陰撕裂,使分娩速度過快。
(3)為防止陰道手術產引起損傷。
(4)對陰道口狹窄、會陰組織彈性差、胎兒較大、胎位不正等需作預防性切開的。
(5)為防止早產兒經陰道分娩時受阻引起顱內出血或窒息。
會陰切開手術,是在陰部神經麻醉或陰道口周圍的皮下浸潤麻醉下進行的。從陰道到會陰切開3厘米左右,當胎兒娩出再進行縫合,這種人為切開的傷口比分娩撕裂的傷口清潔而更容易愈合。
會陰切開手術後有些不舒服和疼痛是正常的,要注意傷口的清潔衛生,避免發生感染。一般傷口7天以內就會愈合。
分娩中定時聽胎心
胎心反應了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及生命健康的情況。分娩中,子宮收縮不斷加強,可致胎兒間歇缺氧,但可在子宮鬆弛時恢複。如果產程過長,滯產,胎兒受壓過久,或臍帶過短,臍帶繞頸、繞身,臍帶脫垂等,都可能引起胎兒缺氧,以致出現胎心變化。胎兒缺氧初期表現為胎心加快,繼而變慢且弱,甚至停跳。這意味著胎兒宮內死亡;即或不死,也有出現後遺症的可能。因此,必須定時聽胎心,如發現胎心異常,就應增加聽胎心的次數,查找原因,及時處理尚有機會挽救胎兒。
正常分娩時,在第一產程潛伏期可每隔1~2小時,於子宮收縮間歇期聽1次胎心,並做記錄;宮縮緊時每半小時聽1次胎心。第二產程中宮縮頻(1~2分鍾即宮縮1次),須注意胎兒有無急性缺氧情況,應勤聽胎心,一般每5~10分鍾聽1次。高危妊娠者,應在第一產程即用胎心電子監護儀連續監測胎心情況。如無胎心監護裝置,可用胎心聽診器勤聽胎心,一旦發現胎心的情況有異常變化時,就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處理,因此分娩時定時聽胎心,很有必要。
分娩中隨時做肛檢
觀察產程是接生中很重要的一環,特別是第一產程中的許多動態變化對分娩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肛檢是產程觀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了解子宮頸口開大情況;子宮頸成熟與否(宮頸鬆、軟、薄,宮頸管消失、位置居中是成熟宮頸);胎膜是否存在;胎位;胎兒先露部高低;胎頭與骨盆是否相稱;胎頭有無過分受擠壓等。
隨著產程的進展,要定時做肛查。如肛查有異常時,再在消毒情況下進行陰道檢查。如陰道出血較多,懷疑有前置胎盤者,禁止做肛查,避免觸及胎盤,造成流血不止。
分娩中隨時做陰道檢查
肛檢與陰道檢查是產程觀察中的重要手段,肛檢查可以了解宮頸口開大和胎頭下降情況,但當有下列症狀之一時,就需要檢查陰道。
(l)在肛查不清楚時改用陰道檢查;
(2)胎位異常需用手法轉胎頭;
(3)需要人工剝離胎膜或人工破膜以促進產程時;
(4)需要進行骨盆內測量;
(5)陰道出血需進一步查明原因(先配好血);
(6)第二產程進展較慢,需查清原因;
(7)第二產程需要施行陰道手術助產時。
陰道檢查前,須進行流水線。檢查的內容包括陰道結構,宮頸的性質(厚薄、軟硬、水腫)、位置、開大程度,胎兒的先露部分,胎位,先露部高低,胎頭有無水腫和血腫,有無顱骨重疊,胎膜是否破裂,羊水性狀,有無胎便汙染,有無臍帶脫垂,有無陰道出血等。
分娩中隨時陰道粘液栓檢查
在第一產程中,子宮收縮力度逐漸加大,子宮頸口也漸漸開大。由於宮頸口開大,宮頸局部的毛細血管和小血管破裂,陰道可有少量出血,同時宮頸的粘液栓也隨子宮頸口開大而排出。因此,產程開始後陰道有少許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流出(叫作“血先露”,即“見紅”),隨著產程的進展,可有中等量陰道血性粘液栓排出,這屬於正常情況。此時配合肛診,宮頸口至少開大約5厘米或以上,如宮縮強,估計2~3小時內子宮頸口即可開全,第一產程將結束。但是,如果陰道出血量多、活躍、有大血塊,應考慮產間異常出血,這可能是胎盤病變所致,如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等,要引起高度重視。
分娩中隨時觀察羊水性狀
羊水是胎兒生存的空間,在它的保護下,胎兒才能正常生長、發育,避免外界的創傷與不良刺激。正常羊水呈半透明、清亮水性,可見少許白色的胎脂及胎毛。胎膜未破時,從陰道內通過羊膜鏡可觀察到羊水的顏色和性狀。
多數產婦在臨產後宮口開大到一定程度時,胎膜自然破裂,但約有10%的產婦尚未臨產胎膜即破。其羊水的性狀可有如下意義:
(1)羊水被胎便汙染,其汙染的程度可分為三度。
Ⅰ度:羊水呈淡綠色,質薄。
Ⅱ度:羊水呈深綠色,質較厚,可汙染胎兒皮膚、胎膜和臍帶,即羊水中度胎糞汙染。
Ⅲ度:羊水呈褐綠色,質厚,呈糊狀,可汙染胎膜、臍帶、胎盤,甚至被胎兒吸入呼吸道。
(2)胎兒宮內缺氧的程度往往與羊水汙染的程度成正比。
(3)胎兒吸入汙染的羊水,生後有新生兒窒息的可能。如果呼吸道被汙染的羊水堵塞,胎兒生後易發生重度窒息,預後很差。
發現羊水汙染,應立即聽胎心。胎心異常,但宮口已開全,應即刻進行陰道手術助產。如短期內不能陰道分娩者,應急行剖宮產,同時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
分娩中可用鎮痛藥或麻醉藥
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一般不需用麻醉藥。但因每個產婦對宮縮痛的耐受力不同,尤其是初產婦對分娩有恐懼和緊張情緒,對官縮耐受力差。針對這些現象,除做好孕期宣教外,臨產後可於合適的時間用些鎮靜、鎮痛藥,以協助產程的正常進展。可選擇的藥物如下:
安定:其作用在於使大腦對官縮刺激的電反應減弱,以減輕恐懼,使精神放鬆,有較強的肌肉鬆弛作用,又能止痛,加快宮頸擴張,促進產程。用法為10毫克,靜脈注射。
度冷丁:是強鎮痛藥,可使產婦精神放鬆。用法為當宮頸口開大3~4厘米時肌注100毫克,若估計在4小時內能結束分娩者勿用;度冷丁50毫克加異丙咦25毫克肌肉注射,止痛、鎮靜效果更好。
其他:國外有采用快速全麻止痛方法,如氯胺酮、氧化亞氮氣體吸人麻醉、連續硬膜外麻醉等。以上方法,我國均不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隻作為剖宮產手術時采用。
使用鎮靜、鎮痛藥需由醫生掌握。用藥後,須嚴密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呼吸、胎心、宮縮,以及產程進展。分娩異常
臍帶脫垂的危害與預防
臍帶在胎先露之前脫出於子宮頸口或陰道口之外受壓迫,使胎盤循環障礙,稱為臍帶脫垂。要及時進行處理,否則很容易致胎兒死亡。臍帶脫垂致胎兒死亡,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三類。
隱性脫垂
胎膜未破,臍帶位於胎頭或麵部與骨盆之間。
臍帶先露
胎膜未破,臍帶位於胎先露以下時。
臍帶脫垂
胎膜已破,臍帶脫出於宮頸口外或陰道口外時,亦稱完全(或顯性)臍帶脫垂。
由於胎先露尚未與骨盆入口銜接,或銜接不良,留有空隙,臍帶均可先於胎先露脫出,成為臍帶先露或臍帶脫垂。最常見的原因有胎位異常、早產、多胎妊娠、羊水過多、臍帶過長或其他諸如頭盆不稱等。
由於臍帶在胎先露與產道之間受壓,使胎盤循環障礙,因而對胎兒的生命有很大威脅。近年來盡管采用了剖宮產術以搶救胎兒,但圍生兒死亡率仍可高達20%~30%。胎兒存活及窒息嚴重程度取決於臍帶受壓到娩出的時間,一般小於5分鍾者,預後較佳,在10分鍾內娩出者死亡率為55%。
在產科病房中,一般對臍帶脫垂都能在短時間內采取措施,及時搶救。患兒的智力發育和正常嬰兒可無任何差異;但對早產兒或小樣兒伴有臍帶脫垂時,其智力發育往往受到一定影響,以後的智商可能較正常者低。
對產婦可能造成的創傷是由於在還納臍帶等的操作中,使母體產褥受到感染,還有可能造成產道撕裂或出血。
臍帶脫垂預防
臍帶脫垂的危害性極大,一方麵,它不易還納,另一方麵可因臍帶受壓,血流受阻,致胎兒發生窘迫甚至死亡,故預防臍帶脫垂十分重要。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l)對高危妊娠如雙胎,或足先露等胎位不正的患者,應及早住院,不可等待到臨產或規則宮縮時才入院,以免失去早期處理的時機。在產程開始時,產婦就應臥床待產,此時,少做肛門或陰道檢查,以防胎膜早破。
(2)對於胎膜早破、胎頭高浮或胎位不正者,應常規進行胎心監護,如胎心變慢、連續2~3次均在100次/分左右時,應立即更換產婦臥位、吸氧並積極檢查,及早發現臍帶受壓,及早診治。
(3)胎先露尚未入盆而羊膜已破者,必須平臥或將臀部抬高,切忌起床活動,並應及時進行肛診或陰道檢查,以爭取早期診斷。
(4)醫師在進行人工破膜時,須保持羊水緩慢流出,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臍帶被羊水帶出。
胎盤滯留的危害與預防
胎盤滯留是指胎兒娩出30分鍾後,胎盤仍沒有娩出的現象。它往往引起產婦大出血,所以一定要謹慎處理。
根據第三產程胎盤剝離、排出不暢,以及胎盤著床與子宮壁的關係,胎盤滯留可分為以下幾種:
胎盤剝離不全
多見於子宮收縮乏力,當胎盤尚未剝離時,接生者過早、過度地幹預,揉擠子宮,牽拉臍帶,致使部分胎盤與子宮蛻膜層分離,另一部分則尚未剝離。這樣,胎盤剝離麵的血竇開放,出血不止。
胎盤剝離後未排出
胎盤已全部從子宮壁剝離,但因宮縮或腹肌收縮無力、膀胱充盈等,使胎盤滯留於子宮腔內未排出,從而影響子宮收縮,使出血量增多。
胎盤嵌頓
由於某種原因使子宮呈痙攣性收縮,子宮內口縮緊,將胎盤嵌頓在子宮內,有時血也積存於子宮內,呈隱性出血,但產婦有失血的表現,如心慌、麵色發白、惡心等。
胎盤粘連
是指胎盤部分或全部與子宮壁粘連,不能自行剝離。全部粘連時不易出血;部分粘連時,已剝離的部分因血竇不閉而出血多。粘連的原因多為子宮內膜炎或子宮內膜損傷。後者多為屢次人工流產。
植入胎盤
是指因子宮蛻膜受損傷或發育不良,使胎盤植入子宮肌層所致。由於植入程度的深淺分胎盤與子宮肌層接觸、深入肌層中或穿透子宮漿膜層三種。完全植入可不出血,部分植入則可大出血。
胎盤殘留
是指大部分胎盤已娩出,有胎盤小葉或副葉胎盤殘留於子宮壁上,影響子宮正常收縮而出血。
遇有以上情況,應及時、分別用人工剝離胎盤、手取胎盤或用刮匙清理宮腔;如仍出血不止或為植入性胎盤,應考慮實行子宮切除術,避免產後大出血的發生。
一般正常情況下,在胎兒娩出後5~10分鍾,胎盤由子宮內排出,出血量200~300毫升。胎盤娩出後宮縮強而硬,胎盤剝離麵上的血竇被子宮肌的縮複所關閉,會有少量出血。
胎盤滯留時,由於剝離部分的子宮壁血竇不能關閉而造成出血。出血量等於或多於400毫升即稱為“產後出血”;出血量等於或多於1000毫升為“產後大出血”。急性失血會使產婦出現心慌、頭暈、麵色蒼白、大汗、惡心、嘔吐、血壓降低、脈搏弱等嚴重休克狀態。這不但近期對產婦的健康有所影響,如貧血、身體恢複慢,影響泌乳和授乳,而且遠期可有患席漢綜合征的可能(閉經、無力、脫發等)。
還要注意的是,由於胎盤滯留,陰道和宮腔內操作多,容易感染,應注意無菌操作,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總之,有胎盤滯留的處理上,要本著仔細認真的原則,檢看胎盤是否完整,免去產後流血。
尿瀦留的危害與預防
尿瀦留現象並不常見,分娩中發生尿瀦的原因是什麼呢?
排尿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尿路要通暢,其次是有尿意。膀胱需有足夠的尿充盈到一定的程度,刺激膀胱的感覺神經,膀胱肌肉收縮才能將尿經尿道排出體外。
臨產過程中,子宮收縮將子宮頸口逐漸拉開,胎兒先露部下降,正壓在膀胱及尿道的後壁,而膀胱及尿道前方緊挨著恥骨,膀胱本身組織軟,被壓在兩個硬物之間,勢必產生程度不同的水腫及淤血。產程時間不長尚不成問題,如果遇到產程不順利、滯產、宮縮及膀胱肌肉均乏力,而且又有胎頭壓迫,膀胱及尿道發生水腫,影響尿路通暢,則排尿困難,造成尿瀦留。所以,產程中的尿瀦留意味著宮縮乏力,產程進展不順利致滯產,排尿不暢。常同時合並腸脹氣及其他宮縮乏力的表現。對此應當及時導尿,必要時留置導尿管,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同時,還要查找一下使產程延長的原因,並針對原因采取防治措施。
腹脹的危害與預防
腹脹多數是由便秘或腸功能失調所致,俗稱腸脹氣。一般在臨產開始時要給產婦灌腸,腸內氣體可隨之排出;如果仍有腹脹,要考慮腸功能失調。臨產時腸功能失調多由於產婦精神緊張、疲勞、進食不足,產生子宮收縮乏力,才出現腸脹氣、膀胱脹滿等。腸脹氣是腸蠕動緩慢無力的表現。
產程中出現腹脹常伴有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進展不順利,應當查找宮縮乏力的原因加以處理。如因產婦進食不足,除鼓勵產婦進食外,可給予高滲葡萄糖或氨基酸靜脈點滴。當宮口開大在5厘米以下、胎先露在坐骨棘水平或以上時,可用10%溫肥皂水500毫升灌腸,以助腸內積氣排出,或采用針灸方法以助排氣。
會陰裂傷的危害與預防
會陰裂傷一般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胎兒大小與孕婦的軟產道不相適應;分娩時產婦用力過猛;手術中產鉗、胎頭吸引器等所致。
按會陰撕裂的程度,會陰裂傷可分為三度:I度裂傷涉及會陰粘膜;Ⅱ度裂傷涉及會陰肌肉;Ⅲ度裂傷很少見,裂傷可達到肛門括約肌,使大便失控。
一旦發生會陰裂傷,接生人員應在消毒及局麻情況下適層縫合撕裂處。I~Ⅱ度會陰裂傷,隻要縫合時將撕裂組織對合好,避免感染,大小便後衝洗,用消毒衛生巾,3~4天即愈合,拆線1周內行動要輕、慢,切勿邁大步或做劇烈動作。發生Ⅲ度會陰裂傷時,接生人員要按層次對好、縫合,要求產婦能很好地配合。產後4天內吃無渣流食(藕粉、米湯、牛奶、稀粥),避免排便。傷口愈合後,再服潤腸藥,使排便順利,以免傷口裂開。此外,應注意保持會陰清潔,用以消炎藥預防感染。產婦與醫護人員合作是Ⅲ度會陰撕裂愈長的關鍵。
預防會陰撕裂的秘訣在於產婦與接生人員的合作。接生人員既要保護好會陰,又要指導產婦用力。在胎頭即將娩出或胎肩娩出時尤應注意,產婦應張口哈氣,雙手鬆開產床扶手,勿再猛用力,這樣就可以避免會陰撕裂或隻有輕壓裂傷。此外,接生人員可結合胎兒大小與會陰鬆緊情況,適度地在局麻下施行會陰切開和縫合術。
子宮破裂的危害與預防
子宮破裂是產科中極嚴重的並發症之一,通常發生在妊娠晚期或分娩中,如不及時發現或處理,往往造成母子死亡。
致子宮破裂幾個原因
分娩時凡有使胎兒下降至骨盆受阻的因素,包括骨盆狹窄、兒頭與骨盆不相稱、胎位不正、巨大胎兒(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腦積水或盆腔內有腫瘤阻塞產道等,都可使胎兒受壓。一旦與分娩時強烈的子宮收縮力相對抗,便會使受力焦點的子宮下段肌肉變薄,甚至發生子宮壁破裂。
子宮體本身有病變或癲痕,再次妊娠或分娩時容易發生破裂。如有剖宮產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史;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以及人工流產次數過多或手術中發生穿孔;生育過多、過密等。
因產科手術或操作不恰當而造成子宮破裂。如在子宮口未開全的情況下做產鉗或臀位牽引術等,可撕裂子宮頸或子宮下段。難產時施行其他陰道手術,機械性損傷波及子宮壁發生子宮破裂。
不恰當地使用催產素。合理的使用催產素可以使子宮肌肉收縮、子宮口開大,常用於引產或促進分娩。但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切忌濫用,在先露部不能入盆的情況下切忌使用。
子宮破裂一般的表現
先兆子宮破裂多見子縮頻繁且強或強直性宮縮。一般產程長、下腹痛重、焦躁不安、呼吸急促、膀胱受壓後產生血尿。宮縮時子宮下段很薄、隆起,臍部有病理縮複環而致使子宮呈葫蘆形。
子宮剛破裂時,產婦突然感覺撕裂性劇烈腹痛,隨後宮縮停止,疼痛暫時緩解,但片刻過後,麵色轉為蒼白,並伴隨出冷汗,出現休克症狀。胎心消失,胎體表淺,子宮縮小且偏在腹部一側,全腹壓痛,板樣硬。陰道檢查摸到子宮破口與腹腔相連,為完全性子宮破裂;腹痛較輕,下腹部局部有明顯壓痛,子宮未縮小的,為不完全破裂。
子宮破裂的預防
預防子宮破裂的措施有下麵幾項:
(1)切實做好計劃生育。減少妊娠次數,減少人工流產的次數,以免發生子宮穿孔、胎盤粘連。
(2)做好孕期保健。及時發現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等,對其分娩方式應事先做好適當的安排;有胎位不正的孕婦應由醫生及時糾正。
(3)對子宮上有疤痕、胎盤有過粘連或屢次刮宮史的孕婦,應提前入院待產。
(4)分娩時要嚴密觀察產程,運用好產程圖。如果發現圖中有不正常現象,嚴格掌握催產素應用的指征和方法;凡發現有子宮先兆破裂時,應立即爭取時間做剖宮產以挽救母、兒,避免任何陰道操作,以防子宮破裂。
羊水栓塞的危害與預防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血液循環之中,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所致的難以控製的出血等一係列嚴重症狀的綜合征,它發病迅速,威害大,對母、子生命都有所威脅。
本病多發生於第一、二產程中,由於宮縮過緊,子宮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竇開放或在中期引產分娩的過程中,因羊水進入血循環引起肺心、功能衰竭,腦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礙綜合征。病人自覺煩躁不安、寒戰、嘔吐,隨之嗆咳、胸悶、呼吸困難,口唇、皮膚發紫,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抽搐、昏迷等,休克短時間後可出現大量持續子宮出血,血液不凝,甚至全身皮膚、粘膜、傷口、泌尿係出血。隨之出現少尿、無尿。
下列幾種情況可致羊水進入血液循環:
①經產婦較初產婦易發生;
②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
③常有使用催產素引產或加強宮縮史;
④急產或宮縮過緊;
⑤胎盤早剝;
⑥胎兒宮內死亡;
⑦早產或過期產者;
⑧子宮破裂和手術產;
⑨羊水混濁有胎糞者;
⑩30歲以上的產婦等。在臨床上尤以胎膜早破、羊膜腔內壓過高、子宮體或子宮頸彈力纖維發育不良或損傷等因素尤為重要。
羊水栓塞比較罕見,但其死亡率高,所以應盡力預防其發生。對分娩時宮縮過強,醫生應給予抑製子宮收縮藥;人工破膜要在宮縮間歇時;正確使用催產素;避免重度妊高征的發生;正確處理胎盤異常;行剖宮手術以預防子宮破裂等。
在分娩前有胸悶、寒戰及心煩等症狀時,需及時告訴醫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產婦休克的危害與急救
絨毛滋養葉細胞、異物顆粒以及脫落的血栓等均可導致血流阻塞性休克。
休克是十分危險的病症,病人及家屬萬不可大意,要積極就醫密切配合,爭取時間,以免發生腎、肺、心、腦等髒氣衰竭,導致死亡。以下是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
一旦出現休克即應分秒必爭,緊急搶救,密切觀察病人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心肺功能、宮縮、陰道流血量、皮溫、皮色等變化。
使病人平臥位。既往主張頭低位,目前認為此種體位有害。頭低足高位時隔上升,影響肺擴張,不利於氣體交換,對腦供氧也無明顯改善。故主張平臥位為宜。
給病人及時吸氧。正壓給氧,使不張肺泡重新擴張,改善血氧飽和。嚴重休克、昏迷者應予氣管切開,注意保持呼吸通暢。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可予化痰藥霧化吸入和人工吸出。呼吸困難者給予呼吸興奮藥物。
休克並伴有體溫低下者應注意保溫。皮溫降低是一種保護性應激反應,以保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不提倡應用熱水袋提高體表溫度,因此法可增加病人耗氧量,對病情不利。
以補充血容量為主的擴容治療是抗休克最基本的急救措施。補充血容量的目的在於維持正常循環血量和組織灌注量。補液越早,休克的預後越好。出血性休克應適當補充全血。大量失血,尤其有消耗性凝血障礙者應輸新鮮血。感染性休克有血濃縮者可給予平衡液等靜脈輸注。
休克者均有酸中毒,補充堿性液,糾正酸中毒,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恢複血管正常的舒縮功能。
在補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後血壓仍不能理想地回升時,要改用血管活性藥物,以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
選用高效、速效、足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氟美鬆等)以增強機體反應性,改善微循環灌注量,促進細胞對氧和營養物質攝取,促進乳酸轉化為糖原等。
休克晚期由於供應心肌的冠狀動脈循環障礙,酸中毒及毒素等對心肌影響,可致心肌收縮乏力,脈搏細弱。應給以加強心肌收縮力的藥物改善心功能。
觀察每小時尿量。尿量反應腎功能及腎毛細血管灌流量,是衡量內髒血液灌注量的重要指標。為防止腎衰,休克時應保留病人尿管,觀察如每小時尿量少於20毫升,說明腎髒血管痙攣,或血容量不足,或腎功能受損,應鑒別治療。
休克者免疫能力下降,易繼發感染,應選用無毒或毒性較低的抗生素預防感染。
根據休克病因進行治療。失血性休克以補血為主;感染中毒性休克可根據患者血、尿及宮頸分泌物細菌培養,藥物敏感度測定,選擇有效抗生素產後血液循環衰竭以補充生理鹽水為主;體位休克應采取側臥位;空氣栓塞所致的血流阻塞性休克,一經確診,應立即取左側頭低臥位,使右心居高位,氣泡集中於右室心尖部,避免氣栓阻塞肺動脈和大腦,同時加壓給氧,高壓氧可使血中氣泡變小,較快溶於血中,或自胸骨左緣第四肋下緣向後上穿刺抽取右心室內空氣。
胎死宮內原因與判斷
胎兒死在母體子宮內稱之為胎死宮內,妊娠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發生此事。
造成胎死宮內的原因很多。臍帶因素有臍帶病變、打結、繞頸過緊;胎兒原因有先天性胎兒畸形,胎兒發育異常;胎盤病變有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老化;也可因妊娠合並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髒病、腎髒疾病、糖尿病、傳染病、血液病等。
胎死宮內判斷
絕大部分孕婦都比較敏感在胎死宮內不久就感覺異常,而去醫院檢查處理。但也有少部分孕婦,雖胎死宮內已多日而不能發現,直到後期出現了凝血障礙的嚴重後果才引起注意。究竟如何判斷胎死宮內呢?
妊娠中晚期胎兒死亡時,孕婦可自覺胎動停止,子宮不繼續增大,乳房漸漸變小,乳房脹感消失。若胎兒死亡時間較長,孕婦可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腹部下墜等症狀。如果有上述情況時,應引起注意,並立即去產科檢查確診。如有貽誤,死胎超過4周仍留在宮內,則有發生凝血障礙的可能。
胎死宮內經確診後,應盡快地將死胎清除宮外。清除死胎方法主要是引產,或采用其他清宮手術。
對死在宮內的胎兒存在僥幸心理,拖延等待,往往會失去清宮最佳時刻,並由此造成嚴重後果。因為死胎後超過4周仍未分娩,會因死胎而退行性變的胎盤組織釋放出凝血活素進入母體血循環,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導致產後大量出血,威脅到生命。
產婦死亡的一般情況
1)產科出血:包括流產、宮外孕、葡萄胎、胎盤異常出血、產後出血等。這些死亡多數是可以避免的。隻要定期做產前檢查,如有出血及早到醫院治療,出血是可以控製的。
2)妊娠合並心髒病:妊娠時心髒的負擔明顯增加,凡心髒病人其心髒有代償功能的才可以懷孕。因此,心髒病人懷孕前必須取得心髒科醫生的同意,在產科與心髒科醫生的共同監護下進行孕期保健,否則懷孕是危險的。
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重度妊高征尤其是子痛是危險的,但是隻要定期進行孕期保健,每次量血壓,查尿蛋白等,如有異常及時治療,重度妊高征及子病是可以避免的。
4)產褥感染:產褥感染多由於個人衛生欠佳或未做好孕期衛生或臨產、接生的無菌操作。異常分娩
異常分娩的種類
分娩乏力的異常
陣痛太弱,胎兒被推出的力氣不充分時,分娩的時間將會持續很久。當產婦過度疲勞,或高齡產婦體力不足,或產婦疾病,無法用力繼續分娩時。
產道異常
骨盆狹窄、胎頭與骨盆不對稱、子宮出口或陰道硬等。
胎兒、胎兒附屬物異常
橫位等胎兒位置異常、胎頭回旋異常、前置胎盤、羊水過少症、臍帶纏繞(臍帶纏住胎兒等)。
母體的異常
最常見的是妊娠並發症,這是很嚴重的症狀;生產時胎兒會死亡或大量出血,使母子處於危險的狀態。
微弱陣痛
這是因陣痛微弱,分娩無法進行,而要花費長時間的狀態,陣痛有發作時和間歇時,微弱陣痛可能是發作力太弱或間歇時間太長,如果產婦非常疲勞,或無胎頭骨盆不對稱胎兒位置異常時,要使用子宮收縮劑加速分娩,或采用產鉗分娩、真空吸引器分娩等,協助娩出。
過強陣痛
陣痛過強。若是發作時間長,間歇時間短,劇烈陣痛便會不斷發生。
過強陣痛的起因是力量未與產道的阻力成正比,而隻是陣痛不斷加強的狀況。若發作不斷持續而分娩卻不進行,結果隻是讓產婦疲勞不堪,有時還會引起子宮破裂。
頭盒不稱
前麵提過,胎兒要經過的產道分為骨產道和軟產道,所謂“骨”產道是指骨盆的“骨”。隨著分娩的進行,骨產道會逐漸擴張,但若過於狹小,胎兒將無法通過。
臀位分娩不一定是難產,如果是第二次分娩,也可以如頭位一樣順利地娩出。
但有時胎頭進入骨產道會被牽製住,因為臍帶先出來,受到胎頭和骨盤的壓迫,以至氧的供應不充分而造成危險。
子宮破裂
分娩過程中子宮壁破裂,就稱為子宮破裂。子宮破裂前的緊急症狀是陣痛轉強,同時變成持續的痙攣性陣痛,產婦會有不安狀態;破裂瞬間有劇痛,並伴隨內出血,產婦的情形急速惡性化而呈休克狀態,胎兒不久也會死亡。
子宮頸管裂傷
分娩時多少會受傷。如果子宮動脈分枝斷裂,引起大的裂傷,將隨著弛緩出血,成為娩出後大出血的原因。
而若胎兒太大,或做產鉗分娩、吸引分娩快速娩出胎兒時,也有造成裂傷的危險性。須立即縫合傷口止血。
弛緩出血
胎兒、胎盤娩出後,一般情形下,子宮都會強力收縮,壓迫子宮壁血管止血;但若子宮呈弛緩狀態,不能充分收縮,就會大量出血。由於出血持續不斷,短時間內就可能失血過多;處理得太遲,母親的生命就會有危險。若有多胎、羊水過多、子宮壁異常延伸的情形或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就易發生弛緩出血。
臍帶異常
臍帶是維係母體和胎兒的命根,所以臍帶發生異常,胎兒生命立刻會有危險;有的胎兒會在假死狀態下娩出,急救太遲胎兒也會死亡。
剖宮產的情況
為了確保母子平安,在不能順利分娩或有危險指數時,實行的手術分娩,即是剖宮產、也叫剖腹產。
剖宮產的誤區和社會的原因造成剖宮產增多:
受所謂優生理論的影響
現在有一種貌似科學的說法,說是自然分娩的胎兒頭顱受產道擠壓易拉長而變形,對今後嬰兒智力有影響,而剖宮產則可避免這種情況。因此,剖宮產的兒童聰明等。
害怕疼痛
有些年輕的女子由於一貫受到父母的溺愛和嬌生慣養,從小到大很少吃苦。婚後一旦懷了孕更是了不得,家務不想做,班也不能好好上,然而,就算這些都還可以躲過去,但生孩子卻是非得她們自己“親自”不可的。於是,因為怕疼痛幹脆就去做剖宮產。
害怕難產
現在,因為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這就使得孕婦對生產格外重視。因為是第一次,她們會因經驗不足而害怕,又因為是最後一次,所以她們又擔心會顧此失彼而造成什麼終身遺憾。於是,對於有關懷孕、生產方麵的知識大多是“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所以除了上述怕影響智力、怕疼痛外,還有害怕難產的。
個別醫生心術不正
一些醫生醫德低下,借機收取錢物。如在一些情況的處理上,可“剖”可不“剖”的會盡力動員孕婦去“剖”,而且都能說出具體的理由來,讓你覺得隻有“剖”才能保證母嬰平安。而如果有些孕婦不想“剖”,便拋出一句“出了問題我們不包你”的話等。
而動手術的費用一般較自然生產高,而且還有人送禮送紅包,所以,不少孕婦在醫生的“指導”下同意剖腹。
其實分娩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胎兒經陰道順利分娩實屬正常的分娩規律。剖宮產不僅對嬰兒智力無明顯影響,而且還存在著弊端:一是手術時出血量大,住院時間比陰道分娩延長一倍,導致產婦家庭經濟和陪護負擔相應增加,並給醫院增加了負擔;二是產婦在麻醉藥效消失後,刀口則較疼痛,如果刀口發生感染化膿時,還會給產婦、孩子與家屬帶來更多的麻煩與痛苦;三是剖宮產的嬰兒因未經產道擠壓,對日後體質未必有益;四是孕周不足而“剖”,則嬰兒呼吸機製往往不健全等。而自然產則有如下好處:一是臨產後有節律的子宮收縮,能使胎兒肺髒得到鍛煉,為出生後的自主呼吸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陰道分娩時,胎頭的娩出可像遊戲時抬頭出水換氣一樣,可將胎內積貯在肺、鼻和口腔中的羊水及黏液擠出;三是陰道分娩時,最低處的胎頭因受子宮收縮的擠壓,頭部血液充沛,對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較多的物質基礎,而胎兒頭在通過產道時被拉長變形則是一種自然情況,不會影響智力。
其實,從醫學上講剖宮產有嚴格的適應證,這也是婦產科製度之一。根據規定,剖宮產的對象應為年齡35歲以上,身高150厘米以下,胎兒在孕婦腹內頭盆不稱、母體產道狹窄者,剖宮產率不應超過15%。可現在,許多不符合上述指征、完全可以經產道分娩者,卻都被推進手術室“切一刀”。
如此看來,剖宮產雖然有其獨特之處,但不是分娩的捷徑,除非確實不得已而為之,奉勸孕婦們還是不“剖”為好。
剖宮產前的準備
實施剖宮產之前的準備工作若充分,可促進手術進行與術後痊愈。
剖宮取子術包括急診手術與擇期手術。急診手術往往來不及做術前準備;選擇性剖宮產,擇期施術,應盡量做好術前準備。
術前準備工作如下:
首先,術前一日,應做好個人清潔,最好能洗淋浴,但要避免著涼。無條件洗澡者,可分段清洗腹部(手術野),陰部(安放尿管),腰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及四肢(靜脈輸液多在肢體穿刺)。
術前一日或術日晨起,剔除腹部術野、腰部麻醉穿刺區域汗毛及下身陰毛。
提前抽取肢體靜脈血2毫升左右,配血,以備術中輸血用。
術前晚應充分休息,入睡困難者可服安寧等安眠藥,保證翌日精力充沛地迎接手術。
術日晨起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以免術中發生嘔吐及術後腹脹。
取耳血,查血常規、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並留尿樣做常規化驗。
進手術室前,安放尿管;腹部術野用碘酒、酒精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覆蓋;滯產、產前感染、早破水者應注射抗生素,以預防和治療感染。
術前,家屬需在病曆上簽字同意手術。術後家屬應安排人護理3日。
剖宮產的正確認識
現在,剖宮產越來越被臨床廣泛應用,主要是得益於圍生醫不斷的發展和輸血條件及手術操作的改進。其優缺點如下:
優點
凡有因產道、產力、胎兒出現異常,或高危妊娠、高危胎兒中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因素不能經陰道分娩者,剖宮產可挽救母、嬰的生命;
某些妊娠合並症情況需行選擇性剖宮產,可避免宮縮痛加重病情;
剖宮產同時可根據病情需要行漿膜下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切除術或同時做絕育術。
缺點
剖宮產後身體恢複比陰道分娩者慢;
有手術麻醉意外及術中髒器損傷可能;
有可能出現並發症,如腸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腹壁子宮疹等。
剖宮產的配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