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臥綜合征的發生不僅影響孕婦生理功能,對胎兒也有危害。心排血量減少,腹主動脈受壓引起的子宮動脈壓力減小,都直接關係著胎盤血液供應,對胎兒供氧不足,很快就會出現胎心或快或慢或不規律,胎心監護可顯示胎心率異常的圖形,以及羊水汙染、胎兒血有酸中毒變化等宮內窘迫的表現,甚至帶來不幸後果。
迅速改變體位是最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應教育孕婦避免平臥,采取左側臥位,需要平臥位做檢查時,也要警惕仰臥綜合征的發生。
孕期腹部增長小於孕月的處理
孕婦的腹部是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增大的,且與孕月成正比,但是孕腹增長的幅度卻不一樣,因人而異。孕腹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宮內胎兒的大小與體重。此外,羊水量的多少,腹壁脂肪的厚薄也影響腹部的大小。
孕腹小於孕月,比如妊娠足月,孕婦腹部的增長卻似懷孕七八個月大。最常見的原因是胎兒宮內生長遲緩,醫學上稱之為IU-GR。
作為萬物之尊的人類,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的足月新生兒,醫學上叫做“宮內生長遲緩”,這種瘦小的新生兒叫做“小於胎齡兒”。
羊水過少、腹壁脂肪過薄、畸形小胎兒及胎死宮內等均可致子宮增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即導致孕腹小於孕月。
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一種偏見,諸如“孕婦的肚子越小越好生”、“有骨頭、不愁肉”等等,這些觀念有一種傾向:無論新生兒多小多瘦,均一樣能長大成人。
實際上,小體重兒抵抗力低,耐受分娩負荷的能力差,在分娩過程中,容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低血糖、胎兒或新生兒死亡等意外,圍產期死亡率也明顯高於正常體重的新生兒。
妊娠期間通過測量腹圍、宮高及B型超聲波對胎頭雙頂徑、腹周徑等的測量,可間接地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情況。若發現胎兒宮內生長遲緩,應查找原因,針對病因進行處理。
染色體基因先天異常是引起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的最常見原因,可致胎兒畸形或發育受阻;孕期宮腔內感染,孕婦患肝炎、結核等慢性傳染性或消耗性疾病、貧血、營養不良、慢性腎炎等均可導致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孕婦合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慢性高血壓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胎盤發育不良,胎盤有效麵積小;或胎盤變性,胎盤鈣化或梗塞,致使胎盤血流量減少,胎盤功能不良,供應胎兒生長的營養物質及氧氣不足,均可誘發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一旦得知胎兒出現宮內生長遲緩,應采取下列措施補救。
首先,應明確病因。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和羊水穿刺化驗,確定胎兒有無先天畸形。若胎兒有畸形,應盡早終止妊娠;對無畸形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孕婦應進行積極治療。
最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體位與營養療法。孕婦采取持續性左側臥位,對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的治療有重要價值。仰臥位時,孕婦增大的子宮壓迫腹主動脈,使供應子宮、胎盤的血液減少;左側臥位,可緩解妊娠子宮的右旋,增加子宮、胎盤血液灌流量、改善胎兒的營養和氧氣供應狀況。
孕婦以進食富於蛋白質、糖和維生素的飲食為宜。適當增加瘦肉、雞蛋、牛奶、糖果及各種水果、蔬菜的攝入量。每日口服多維葡萄糖水(含500克多維葡萄糖的糖水在一周內分次飲入),經口攝入葡萄糖和維生素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代替靜脈輸注葡萄糖和維生素。
也可選用蜂乳、肝血寧(多種氨基酸製劑),葉酸、肌酥、三磷酸腺苷,維生素B1等滋補藥物內服。
孕婦糾正偏食、忌酒、戒煙等對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的治療有輔佐作用。
孕婦應每日作一些吸氧活動,一天二次,一次半小時,吸氧活動有助於胎盤供氧量的提高。
藥膳4則
山藥薏米粥
功效為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肢體無力等。
山藥30克,薏米30克,蓮子去心15克,大棗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少許,共煮熟,空腹食。
赤小豆煲鯉魚
可治療孕婦水腫,達到安胎的作用,亦可用於治療產後乳汁不足。
赤小豆具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鯉魚能利小便、去水,又能安胎,治懷孕後身腫。
每次用赤小豆約90克,鯉魚300~500克,用砂鍋煲爛後食用。
芹菜粥
有去伏熱,利大小腸的功效,用於口幹喜飲,小便不利,大便幹燥。
鮮芹菜100克,粳米100克,先煮粳米粥,臨熟下芹菜,再煮片刻,任意食用。
柏子仁燉豬心
有養心、安神、補血、潤腸的功效,產後血虛等引起腸燥便秘可服。
柏子仁是柏科常綠喬木側柏的種仁,味甘辛,性平,入心、肝、腎經。能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本草綱目》認為它“養心氣,潤腎燥,益智寧神”。豬心味甘鹹,性溫,功能治虛悸,《千食·食治》認為它“主虛悸氣逆,婦人產後中風,聚血氣驚恐”。
可用柏子仁10~15克,豬心1個,將柏子仁放豬心內,隔水燉熟服食。3天吃1個,一般2~3次顯效。三、雙胎與多胎
懷上雙胞胎不必擔憂
一次受孕時有兩個胎兒稱為雙胎妊娠。雙胎妊娠一次可有兩個可愛的小寶寶,但對母體也有早孕反應較重、持續時間較長、下肢水腫及靜脈曲張、羊水過多、貧血等影響。分娩時可導致產程延長、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出血、新生兒死亡率高、胎位異常、臍帶脫垂、難產。雙胎妊娠要注意:加強營養及休息,雙胎兒所需要營養較單胎多,血容量較單胎者明顯增加。所以極易發生貧血,孕婦應盡可能多吃營養食品,特別是含鐵劑的食物,適當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還要特別注意飲食調節和睡眠充足,以保證身體健康。定期產前檢查,加強產前監測,有利於醫生及早發現異常,並給予適當處理。雙胎易發生早產,所以應提前住院待產,以免發生意外。
雙胎一般可經陰道分娩,少數情況下由於子宮過度膨脹引起收縮力差,發生產後出血、胎位異常時,需剖宮分娩。
雙胞胎屬於高危妊娠
雙胞胎妊娠應該屬於一種高危妊娠,這是因為從懷孕到分娩,雙胎較單胎容易出現以下的異常情況:
(1)子宮增長迅速,對蛋白質、維生素、鈣、鐵的需求增加,膳食中營養成分供應不足時很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缺鈣,對孕婦健康、胎兒發育均有很大影響。
(2)妊娠晚期脹大的子宮向上推擠橫隔,減少肺活量,使呼吸急促、費力,向下阻礙下半身靜脈回流,引起下肢和腹壁水腫,小腿、外陰靜脈曲張,以及痔瘡。
(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率為40%~50%,羊水過多為5%~10%,而單胎分別為10%及05%~1%。由於雙胎的胎盤麵積增大,附著部位常接近子宮內口,容易發生胎盤低位、胎盤早期剝離而引起產前出血。
(4)過度伸展的子宮很難維持妊娠到足月,約80%在孕37周前早產,半數新生兒體重不足2500克,出生後存活幾率不大。
(5)雙胎的胎位常有異常,如兩胎均臀位,或先頭後臀,或先臀後頭,或橫位,雙頭位者僅占45%,臨產後因子宮過大,收縮力差,產程常延長,增加手術產機會。
(6)子宮過度伸展,使產後子宮收縮無力,引起產後出血,胎盤附著麵積大也常引起胎盤滯留。產褥期常易貧血和感染。
因此,雙胞胎孕婦在孕期要加強保健護理,並要定期去醫院接受檢查,分娩時要極力配合醫生。
雙胞胎妊娠合並症的預防
為了減少多胎妊娠的並發症及圍生期死亡率和患病率,必須加強孕期保健,預防早產,分娩期減少胎兒的產傷,胎兒出生後與兒科醫生共同照顧好新生兒。為達到此目的,首先要早期診斷,以爭取盡早盡可能地給胎兒最好的宮內環境。
孕期應給孕婦更多的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必需的脂肪酸。同時應補充鐵劑及葉酸。臥床休息能預防早產、增加胎兒體重和減少胎兒死亡率。一般在妊娠末3個月期間住院最佳。此外,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並發症並及時治療,同時加強對胎兒宮內情況的監測。雙胎妊娠不應超過預產期,否則可能由於胎盤功能不全而致胎兒死亡,在必要的時候可行雙胎引產。
由於雙胎妊娠在分娩期有很多並發症,包括子宮收縮功能不良、胎產式異常、臍帶脫垂、胎盤早剝、產後出血等,因此所有雙胎分娩均應住院在產科醫生監護下進行。
懷雙胞胎、多胞胎的處理
孕婦一次妊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胎兒,稱為多胎妊娠,其中以雙胎妊娠最多見。
孕婦多胎妊娠有異於單胎妊娠。多胎妊娠加重了母體的負擔,使孕婦的並發症增多,胎兒圍產期死亡率也較高,所以應該引起重視。首先應注意加強營養;其次,在生活的各個環節上都應加倍小心;再次,懷孕期應多注意休息。四、胎位的種類
胎位的種類與測知
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稱為胎位。胎位是以母體骨盆與胎兒的先露部(先露出母體的部分)的關係為指示點而命名的,如胎兒頭後部的枕骨位於母體骨盆的左前方,其胎位叫作枕左前位;胎兒枕骨位於母體骨盆的右前方,胎位即是枕右前位,以此類推。在母體骨盆前方的枕左前位和枕右前位為正常胎位,這種胎位進骨盆後所占的體積最少,容易順利分娩。枕橫位在臨產早期尚屬正常;如為持續性枕橫位,則為胎位異常。其他胎位均屬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