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協調性子宮收縮
是指子宮部分肌肉呈不協調痙攣性收縮,而在局部形成狹窄環,即子宮痙攣性狹窄環。此現象由於局部痙攣性狹窄環的形成,卡緊胎體,使胎兒先露部不但不能下降,反而上升,宮頸口縮小,產程停滯。胎兒受壓時間過長,會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痙攣性狹窄環形成後,如短時間內不能分娩者應給予子宮鬆弛藥,使狹窄環消失。但是如果收不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則應考慮采取剖宮手術。
臍帶脫垂的危害
臍帶在胎先露之前脫出於子宮頸口或陰道口之外受壓迫,使胎盤循環障礙,稱為臍帶脫垂。要及時進行處理,否則很容易致胎兒死亡。臍帶脫垂致胎兒死亡,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三類。
隱性脫垂
胎膜未破,臍帶位於胎頭或麵部與骨盆之間。
臍帶先露
胎膜未破,臍帶位於胎先露以下時。
臍帶脫垂
胎膜已破,臍帶脫出於宮頸口外或陰道口外時,亦稱完全(或顯性)臍帶脫垂。
由於胎先露尚未與骨盆入口銜接,或銜接不良,留有空隙,臍帶均可先於胎先露脫出,成為臍帶先露或臍帶脫垂。最常見的原因有胎位異常、早產、多胎妊娠、羊水過多、臍帶過長或其他諸如頭盆不稱等。
由於臍帶在胎先露與產道之間受壓,使胎盤循環障礙,因而對胎兒的生命有很大威脅。近年來盡管采用了剖宮產術以搶救胎兒,但圍生兒死亡率仍可高達20%~30%。胎兒存活及窒息嚴重程度取決於臍帶受壓到娩出的時間,一般小於5分鍾者,預後較佳,在10分鍾內娩出者死亡率為55%。
在產科病房中,一般對臍帶脫垂都能在短時間內采取措施,及時搶救。患兒的智力發育和正常嬰兒可無任何差異;但對早產兒或小樣兒伴有臍帶脫垂時,其智力發育往往受到一定影響,以後的智商可能較正常者低。
對產婦可能造成的創傷是由於在還納臍帶等的操作中,使母體產褥受到感染,還有可能造成產道撕裂或出血。
臍帶脫垂的預防
臍帶脫垂的危害性極大,一方麵,它不易還納,另一方麵可因臍帶受壓,血流受阻,致胎兒發生窘迫甚至死亡,故預防臍帶脫垂十分重要。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l)對高危妊娠如雙胎,或足先露等胎位不正的患者,應及早住院,不可等待到臨產或規則宮縮時才入院,以免失去早期處理的時機。在產程開始時,產婦就應臥床待產,此時,少做肛門或陰道檢查,以防胎膜早破。
(2)對於胎膜早破、胎頭高浮或胎位不正者,應常規進行胎心監護,如胎心變慢、連續2~3次均在100次/分左右時,應立即更換產婦臥位、吸氧並積極檢查,及早發現臍帶受壓,及早診治。
(3)胎先露尚未入盆而羊膜已破者,必須平臥或將臀部抬高,切忌起床活動,並應及時進行肛診或陰道檢查,以爭取早期診斷。
(4)醫師在進行人工破膜時,須保持羊水緩慢流出,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臍帶被羊水帶出。
胎盤滯留及其危害
胎盤滯留是指胎兒娩出30分鍾後,胎盤仍沒有娩出的現象。它往往引起產婦大出血,所以一定要謹慎處理。
根據第三產程胎盤剝離、排出不暢,以及胎盤著床與子宮壁的關係,胎盤滯留可分為以下幾種:
胎盤剝離不全
多見於子宮收縮乏力,當胎盤尚未剝離時,接生者過早、過度地幹預,揉擠子宮,牽拉臍帶,致使部分胎盤與子宮蛻膜層分離,另一部分則尚未剝離。這樣,胎盤剝離麵的血竇開放,出血不止。
胎盤剝離後未排出
胎盤已全部從子宮壁剝離,但因宮縮或腹肌收縮無力、膀胱充盈等,使胎盤滯留於子宮腔內未排出,從而影響子宮收縮,使出血量增多。
胎盤嵌頓
由於某種原因使子宮呈痙攣性收縮,子宮內口縮緊,將胎盤嵌頓在子宮內,有時血也積存於子宮內,呈隱性出血,但產婦有失血的表現,如心慌、麵色發白、惡心等。
胎盤粘連
是指胎盤部分或全部與子宮壁粘連,不能自行剝離。全部粘連時不易出血;部分粘連時,已剝離的部分因血竇不閉而出血多。粘連的原因多為子宮內膜炎或子宮內膜損傷。後者多為屢次人工流產。
植入胎盤
是指因子宮蛻膜受損傷或發育不良,使胎盤植入子宮肌層所致。由於植入程度的深淺分胎盤與子宮肌層接觸、深入肌層中或穿透子宮漿膜層三種。完全植入可不出血,部分植入則可大出血。
胎盤殘留
是指大部分胎盤已娩出,有胎盤小葉或副葉胎盤殘留於子宮壁上,影響子宮正常收縮而出血。
遇有以上情況,應及時、分別用人工剝離胎盤、手取胎盤或用刮匙清理宮腔;如仍出血不止或為植入性胎盤,應考慮實行子宮切除術,避免產後大出血的發生。
一般正常情況下,在胎兒娩出後5~10分鍾,胎盤由子宮內排出,出血量200~300毫升。胎盤娩出後宮縮強而硬,胎盤剝離麵上的血竇被子宮肌的縮複所關閉,會有少量出血。
胎盤滯留時,由於剝離部分的子宮壁血竇不能關閉而造成出血。出血量等於或多於400毫升即稱為“產後出血”;出血量等於或多於1000毫升為“產後大出血”。急性失血會使產婦出現心慌、頭暈、麵色蒼白、大汗、惡心、嘔吐、血壓降低、脈搏弱等嚴重休克狀態。這不但近期對產婦的健康有所影響,如貧血、身體恢複慢,影響泌乳和授乳,而且遠期可有患席漢綜合征的可能(閉經、無力、脫發等)。
還要注意的是,由於胎盤滯留,陰道和宮腔內操作多,容易感染,應注意無菌操作,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總之,有胎盤滯留的處理上,要本著仔細認真的原則,檢看胎盤是否完整,免去產後流血。
分娩中出現尿瀦留
尿瀦留現象並不常見,分娩中發生尿瀦的原因是什麼呢?
排尿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尿路要通暢,其次是有尿意。膀胱需有足夠的尿充盈到一定的程度,刺激膀胱的感覺神經,膀胱肌肉收縮才能將尿經尿道排出體外。
臨產過程中,子宮收縮將子宮頸口逐漸拉開,胎兒先露部下降,正壓在膀胱及尿道的後壁,而膀胱及尿道前方緊挨著恥骨,膀胱本身組織軟,被壓在兩個硬物之間,勢必產生程度不同的水腫及淤血。產程時間不長尚不成問題,如果遇到產程不順利、滯產、宮縮及膀胱肌肉均乏力,而且又有胎頭壓迫,膀胱及尿道發生水腫,影響尿路通暢,則排尿困難,造成尿瀦留。所以,產程中的尿瀦留意味著宮縮乏力,產程進展不順利致滯產,排尿不暢。常同時合並腸脹氣及其他宮縮乏力的表現。對此應當及時導尿,必要時留置導尿管,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同時,還要查找一下使產程延長的原因,並針對原因采取防治措施。
分娩中出現腹脹
腹脹多數是由便秘或腸功能失調所致,俗稱腸脹氣。一般在臨產開始時要給產婦灌腸,腸內氣體可隨之排出;如果仍有腹脹,要考慮腸功能失調。臨產時腸功能失調多由於產婦精神緊張、疲勞、進食不足,產生子宮收縮乏力,才出現腸脹氣、膀胱脹滿等。腸脹氣是腸蠕動緩慢無力的表現。
產程中出現腹脹常伴有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進展不順利,應當查找宮縮乏力的原因加以處理。如因產婦進食不足,除鼓勵產婦進食外,可給予高滲葡萄糖或氨基酸靜脈點滴。當宮口開大在5厘米以下、胎先露在坐骨棘水平或以上時,可用10%溫肥皂水500毫升灌腸,以助腸內積氣排出,或采用針灸方法以助排氣。
分娩預防會陰裂傷
會陰裂傷一般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胎兒大小與孕婦的軟產道不相適應;分娩時產婦用力過猛;手術中產鉗、胎頭吸引器等所致。
按會陰撕裂的程度,會陰裂傷可分為三度:I度裂傷涉及會陰粘膜;Ⅱ度裂傷涉及會陰肌肉;Ⅲ度裂傷很少見,裂傷可達到肛門括約肌,使大便失控。
一旦發生會陰裂傷,接生人員應在消毒及局麻情況下適層縫合撕裂處。I~Ⅱ度會陰裂傷,隻要縫合時將撕裂組織對合好,避免感染,大小便後衝洗,用消毒衛生巾,3~4天即愈合,拆線1周內行動要輕、慢,切勿邁大步或做劇烈動作。發生Ⅲ度會陰裂傷時,接生人員要按層次對好、縫合,要求產婦能很好地配合。產後4天內吃無渣流食(藕粉、米湯、牛奶、稀粥),避免排便。傷口愈合後,再服潤腸藥,使排便順利,以免傷口裂開。此外,應注意保持會陰清潔,用以消炎藥預防感染。產婦與醫護人員合作是Ⅲ度會陰撕裂愈長的關鍵。
預防會陰撕裂的秘訣在於產婦與接生人員的合作。接生人員既要保護好會陰,又要指導產婦用力。在胎頭即將娩出或胎肩娩出時尤應注意,產婦應張口哈氣,雙手鬆開產床扶手,勿再猛用力,這樣就可以避免會陰撕裂或隻有輕壓裂傷。此外,接生人員可結合胎兒大小與會陰鬆緊情況,適度地在局麻下施行會陰切開和縫合術。
子宮破裂的發生與表現
子宮破裂是產科中極嚴重的並發症之一,通常發生在妊娠晚期或分娩中,如不及時發現或處理,往往造成母子死亡。
致子宮破裂幾個原因
分娩時凡有使胎兒下降至骨盆受阻的因素,包括骨盆狹窄、兒頭與骨盆不相稱、胎位不正、巨大胎兒(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腦積水或盆腔內有腫瘤阻塞產道等,都可使胎兒受壓。一旦與分娩時強烈的子宮收縮力相對抗,便會使受力焦點的子宮下段肌肉變薄,甚至發生子宮壁破裂。
子宮體本身有病變或癲痕,再次妊娠或分娩時容易發生破裂。如有剖宮產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史;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以及人工流產次數過多或手術中發生穿孔;生育過多、過密等。
因產科手術或操作不恰當而造成子宮破裂。如在子宮口未開全的情況下做產鉗或臀位牽引術等,可撕裂子宮頸或子宮下段。難產時施行其他陰道手術,機械性損傷波及子宮壁發生子宮破裂。
不恰當地使用催產素。合理的使用催產素可以使子宮肌肉收縮、子宮口開大,常用於引產或促進分娩。但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切忌濫用,在先露部不能入盆的情況下切忌使用。
子宮破裂一般的表現
先兆子宮破裂多見子縮頻繁且強或強直性宮縮。一般產程長、下腹痛重、焦躁不安、呼吸急促、膀胱受壓後產生血尿。宮縮時子宮下段很薄、隆起,臍部有病理縮複環而致使子宮呈葫蘆形。
子宮剛破裂時,產婦突然感覺撕裂性劇烈腹痛,隨後宮縮停止,疼痛暫時緩解,但片刻過後,麵色轉為蒼白,並伴隨出冷汗,出現休克症狀。胎心消失,胎體表淺,子宮縮小且偏在腹部一側,全腹壓痛,板樣硬。陰道檢查摸到子宮破口與腹腔相連,為完全性子宮破裂;腹痛較輕,下腹部局部有明顯壓痛,子宮未縮小的,為不完全破裂。
子宮破裂的預防措施
預防子宮破裂的措施有下麵幾項:
(1)切實做好計劃生育。減少妊娠次數,減少人工流產的次數,以免發生子宮穿孔、胎盤粘連。
(2)做好孕期保健。及時發現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等,對其分娩方式應事先做好適當的安排;有胎位不正的孕婦應由醫生及時糾正。
(3)對子宮上有疤痕、胎盤有過粘連或屢次刮宮史的孕婦,應提前入院待產。
(4)分娩時要嚴密觀察產程,運用好產程圖。如果發現圖中有不正常現象,嚴格掌握催產素應用的指征和方法;凡發現有子宮先兆破裂時,應立即爭取時間做剖宮產以挽救母、兒,避免任何陰道操作,以防子宮破裂。
羊水栓塞的情況與預防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血液循環之中,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所致的難以控製的出血等一係列嚴重症狀的綜合征,它發病迅速,威害大,對母、子生命都有所威脅。
本病多發生於第一、二產程中,由於宮縮過緊,子宮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竇開放或在中期引產分娩的過程中,因羊水進入血循環引起肺心、功能衰竭,腦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礙綜合征。病人自覺煩躁不安、寒戰、嘔吐,隨之嗆咳、胸悶、呼吸困難,口唇、皮膚發紫,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抽搐、昏迷等,休克短時間後可出現大量持續子宮出血,血液不凝,甚至全身皮膚、粘膜、傷口、泌尿係出血。隨之出現少尿、無尿。
下列幾種情況可致羊水進入血液循環:
①經產婦較初產婦易發生;
②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
③常有使用催產素引產或加強宮縮史;
④急產或宮縮過緊;
⑤胎盤早剝;
⑥胎兒宮內死亡;
⑦早產或過期產者;
⑧子宮破裂和手術產;
⑨羊水混濁有胎糞者;
⑩30歲以上的產婦等。在臨床上尤以胎膜早破、羊膜腔內壓過高、子宮體或子宮頸彈力纖維發育不良或損傷等因素尤為重要。
羊水栓塞比較罕見,但其死亡率高,所以應盡力預防其發生。對分娩時宮縮過強,醫生應給予抑製子宮收縮藥;人工破膜要在宮縮間歇時;正確使用催產素;避免重度妊高征的發生;正確處理胎盤異常;行剖宮手術以預防子宮破裂等。
在分娩前有胸悶、寒戰及心煩等症狀時,需及時告訴醫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產婦休克的危險與急救
絨毛滋養葉細胞、異物顆粒以及脫落的血栓等均可導致血流阻塞性休克。
休克是十分危險的病症,病人及家屬萬不可大意,要積極就醫密切配合,爭取時間,以免發生腎、肺、心、腦等髒氣衰竭,導致死亡。以下是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
一旦出現休克即應分秒必爭,緊急搶救,密切觀察病人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心肺功能、宮縮、陰道流血量、皮溫、皮色等變化。
使病人平臥位。既往主張頭低位,目前認為此種體位有害。頭低足高位時隔上升,影響肺擴張,不利於氣體交換,對腦供氧也無明顯改善。故主張平臥位為宜。
給病人及時吸氧。正壓給氧,使不張肺泡重新擴張,改善血氧飽和。嚴重休克、昏迷者應予氣管切開,注意保持呼吸通暢。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可予化痰藥霧化吸入和人工吸出。呼吸困難者給予呼吸興奮藥物。
休克並伴有體溫低下者應注意保溫。皮溫降低是一種保護性應激反應,以保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不提倡應用熱水袋提高體表溫度,因此法可增加病人耗氧量,對病情不利。
以補充血容量為主的擴容治療是抗休克最基本的急救措施。補充血容量的目的在於維持正常循環血量和組織灌注量。補液越早,休克的預後越好。出血性休克應適當補充全血。大量失血,尤其有消耗性凝血障礙者應輸新鮮血。感染性休克有血濃縮者可給予平衡液等靜脈輸注。
休克者均有酸中毒,補充堿性液,糾正酸中毒,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恢複血管正常的舒縮功能。
在補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後血壓仍不能理想地回升時,要改用血管活性藥物,以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
選用高效、速效、足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氟美鬆等)以增強機體反應性,改善微循環灌注量,促進細胞對氧和營養物質攝取,促進乳酸轉化為糖原等。
休克晚期由於供應心肌的冠狀動脈循環障礙,酸中毒及毒素等對心肌影響,可致心肌收縮乏力,脈搏細弱。應給以加強心肌收縮力的藥物改善心功能。
觀察每小時尿量。尿量反應腎功能及腎毛細血管灌流量,是衡量內髒血液灌注量的重要指標。為防止腎衰,休克時應保留病人尿管,觀察如每小時尿量少於20毫升,說明腎髒血管痙攣,或血容量不足,或腎功能受損,應鑒別治療。
休克者免疫能力下降,易繼發感染,應選用無毒或毒性較低的抗生素預防感染。
根據休克病因進行治療。失血性休克以補血為主;感染中毒性休克可根據患者血、尿及宮頸分泌物細菌培養,藥物敏感度測定,選擇有效抗生素產後血液循環衰竭以補充生理鹽水為主;體位休克應采取側臥位;空氣栓塞所致的血流阻塞性休克,一經確診,應立即取左側頭低臥位,使右心居高位,氣泡集中於右室心尖部,避免氣栓阻塞肺動脈和大腦,同時加壓給氧,高壓氧可使血中氣泡變小,較快溶於血中,或自胸骨左緣第四肋下緣向後上穿刺抽取右心室內空氣。
胎死宮內的一般原因
胎兒死在母體子宮內稱之為胎死宮內,妊娠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發生此事。
造成胎死宮內的原因很多。臍帶因素有臍帶病變、打結、繞頸過緊;胎兒原因有先天性胎兒畸形,胎兒發育異常;胎盤病變有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老化;也可因妊娠合並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髒病、腎髒疾病、糖尿病、傳染病、血液病等。
胎死宮內的判斷與處理
絕大部分孕婦都比較敏感在胎死宮內不久就感覺異常,而去醫院檢查處理。但也有少部分孕婦,雖胎死宮內已多日而不能發現,直到後期出現了凝血障礙的嚴重後果才引起注意。究竟如何判斷胎死宮內呢?
妊娠中晚期胎兒死亡時,孕婦可自覺胎動停止,子宮不繼續增大,乳房漸漸變小,乳房脹感消失。若胎兒死亡時間較長,孕婦可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腹部下墜等症狀。如果有上述情況時,應引起注意,並立即去產科檢查確診。如有貽誤,死胎超過4周仍留在宮內,則有發生凝血障礙的可能。
胎死宮內經確診後,應盡快地將死胎清除宮外。清除死胎方法主要是引產,或采用其他清宮手術。
對死在宮內的胎兒存在僥幸心理,拖延等待,往往會失去清宮最佳時刻,並由此造成嚴重後果。因為死胎後超過4周仍未分娩,會因死胎而退行性變的胎盤組織釋放出凝血活素進入母體血循環,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導致產後大量出血,威脅到生命。四、異常的分娩
胎兒的異常分娩
分娩乏力的異常
陣痛太弱,胎兒被推出的力氣不充分時,分娩的時間將會持續很久。當產婦過度疲勞,或高齡產婦體力不足,或產婦疾病,無法用力繼續分娩時。
產道異常
骨盆狹窄、胎頭與骨盆不對稱、子宮出口或陰道硬等。
胎兒、胎兒附屬物異常
橫位等胎兒位置異常、胎頭回旋異常、前置胎盤、羊水過少症、臍帶纏繞(臍帶纏住胎兒等)。
母體的異常
最常見的是妊娠並發症,這是很嚴重的症狀;生產時胎兒會死亡或大量出血,使母子處於危險的狀態。
微弱陣痛
這是因陣痛微弱,分娩無法進行,而要花費長時間的狀態,陣痛有發作時和間歇時,微弱陣痛可能是發作力太弱或間歇時間太長,如果產婦非常疲勞,或無胎頭骨盆不對稱胎兒位置異常時,要使用子宮收縮劑加速分娩,或采用產鉗分娩、真空吸引器分娩等,協助娩出。
過強陣痛
陣痛過強。若是發作時間長,間歇時間短,劇烈陣痛便會不斷發生。
過強陣痛的起因是力量未與產道的阻力成正比,而隻是陣痛不斷加強的狀況。若發作不斷持續而分娩卻不進行,結果隻是讓產婦疲勞不堪,有時還會引起子宮破裂。
頭盒不稱
前麵提過,胎兒要經過的產道分為骨產道和軟產道,所謂“骨”產道是指骨盆的“骨”。隨著分娩的進行,骨產道會逐漸擴張,但若過於狹小,胎兒將無法通過。
臀位分娩不一定是難產,如果是第二次分娩,也可以如頭位一樣順利地娩出。
但有時胎頭進入骨產道會被牽製住,因為臍帶先出來,受到胎頭和骨盤的壓迫,以至氧的供應不充分而造成危險。
子宮破裂
分娩過程中子宮壁破裂,就稱為子宮破裂。子宮破裂前的緊急症狀是陣痛轉強,同時變成持續的痙攣性陣痛,產婦會有不安狀態;破裂瞬間有劇痛,並伴隨內出血,產婦的情形急速惡性化而呈休克狀態,胎兒不久也會死亡。
子宮頸管裂傷
分娩時多少會受傷。如果子宮動脈分枝斷裂,引起大的裂傷,將隨著弛緩出血,成為娩出後大出血的原因。
而若胎兒太大,或做產鉗分娩、吸引分娩快速娩出胎兒時,也有造成裂傷的危險性。須立即縫合傷口止血。
弛緩出血
胎兒、胎盤娩出後,一般情形下,子宮都會強力收縮,壓迫子宮壁血管止血;但若子宮呈弛緩狀態,不能充分收縮,就會大量出血。由於出血持續不斷,短時間內就可能失血過多;處理得太遲,母親的生命就會有危險。若有多胎、羊水過多、子宮壁異常延伸的情形或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就易發生弛緩出血。
臍帶異常
臍帶是維係母體和胎兒的命根,所以臍帶發生異常,胎兒生命立刻會有危險;有的胎兒會在假死狀態下娩出,急救太遲胎兒也會死亡。
剖宮產的一般情況
為了確保母子平安,在不能順利分娩或有危險指數時,實行的手術分娩,即是剖宮產、也叫剖腹產。
剖宮產的誤區和社會的原因造成剖宮產增多:
受所謂優生理論的影響
現在有一種貌似科學的說法,說是自然分娩的胎兒頭顱受產道擠壓易拉長而變形,對今後嬰兒智力有影響,而剖宮產則可避免這種情況。因此,剖宮產的兒童聰明等。
害怕疼痛
有些年輕的女子由於一貫受到父母的溺愛和嬌生慣養,從小到大很少吃苦。婚後一旦懷了孕更是了不得,家務不想做,班也不能好好上,然而,就算這些都還可以躲過去,但生孩子卻是非得她們自己“親自”不可的。於是,因為怕疼痛幹脆就去做剖宮產。
害怕難產
現在,因為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這就使得孕婦對生產格外重視。因為是第一次,她們會因經驗不足而害怕,又因為是最後一次,所以她們又擔心會顧此失彼而造成什麼終身遺憾。於是,對於有關懷孕、生產方麵的知識大多是“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所以除了上述怕影響智力、怕疼痛外,還有害怕難產的。
個別醫生心術不正
一些醫生醫德低下,借機收取錢物。如在一些情況的處理上,可“剖”可不“剖”的會盡力動員孕婦去“剖”,而且都能說出具體的理由來,讓你覺得隻有“剖”才能保證母嬰平安。而如果有些孕婦不想“剖”,便拋出一句“出了問題我們不包你”的話等。
而動手術的費用一般較自然生產高,而且還有人送禮送紅包,所以,不少孕婦在醫生的“指導”下同意剖腹。
其實分娩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胎兒經陰道順利分娩實屬正常的分娩規律。剖宮產不僅對嬰兒智力無明顯影響,而且還存在著弊端:一是手術時出血量大,住院時間比陰道分娩延長一倍,導致產婦家庭經濟和陪護負擔相應增加,並給醫院增加了負擔;二是產婦在麻醉藥效消失後,刀口則較疼痛,如果刀口發生感染化膿時,還會給產婦、孩子與家屬帶來更多的麻煩與痛苦;三是剖宮產的嬰兒因未經產道擠壓,對日後體質未必有益;四是孕周不足而“剖”,則嬰兒呼吸機製往往不健全等。而自然產則有如下好處:一是臨產後有節律的子宮收縮,能使胎兒肺髒得到鍛煉,為出生後的自主呼吸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陰道分娩時,胎頭的娩出可像遊戲時抬頭出水換氣一樣,可將胎內積貯在肺、鼻和口腔中的羊水及黏液擠出;三是陰道分娩時,最低處的胎頭因受子宮收縮的擠壓,頭部血液充沛,對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較多的物質基礎,而胎兒頭在通過產道時被拉長變形則是一種自然情況,不會影響智力。
其實,從醫學上講剖宮產有嚴格的適應證,這也是婦產科製度之一。根據規定,剖宮產的對象應為年齡35歲以上,身高150厘米以下,胎兒在孕婦腹內頭盆不稱、母體產道狹窄者,剖宮產率不應超過15%。可現在,許多不符合上述指征、完全可以經產道分娩者,卻都被推進手術室“切一刀”。
如此看來,剖宮產雖然有其獨特之處,但不是分娩的捷徑,除非確實不得已而為之,奉勸孕婦們還是不“剖”為好。
剖宮產前的準備
實施剖宮產之前的準備工作若充分,可促進手術進行與術後痊愈。
剖宮取子術包括急診手術與擇期手術。急診手術往往來不及做術前準備;選擇性剖宮產,擇期施術,應盡量做好術前準備。
術前準備工作如下:
首先,術前一日,應做好個人清潔,最好能洗淋浴,但要避免著涼。無條件洗澡者,可分段清洗腹部(手術野),陰部(安放尿管),腰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及四肢(靜脈輸液多在肢體穿刺)。
術前一日或術日晨起,剔除腹部術野、腰部麻醉穿刺區域汗毛及下身陰毛。
提前抽取肢體靜脈血2毫升左右,配血,以備術中輸血用。
術前晚應充分休息,入睡困難者可服安寧等安眠藥,保證翌日精力充沛地迎接手術。
術日晨起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以免術中發生嘔吐及術後腹脹。
取耳血,查血常規、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並留尿樣做常規化驗。
進手術室前,安放尿管;腹部術野用碘酒、酒精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覆蓋;滯產、產前感染、早破水者應注射抗生素,以預防和治療感染。
術前,家屬需在病曆上簽字同意手術。術後家屬應安排人護理3日。
正確認識剖宮產
現在,剖宮產越來越被臨床廣泛應用,主要是得益於圍生醫不斷的發展和輸血條件及手術操作的改進。其優缺點如下:
優點
凡有因產道、產力、胎兒出現異常,或高危妊娠、高危胎兒中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因素不能經陰道分娩者,剖宮產可挽救母、嬰的生命;
某些妊娠合並症情況需行選擇性剖宮產,可避免宮縮痛加重病情;
剖宮產同時可根據病情需要行漿膜下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切除術或同時做絕育術。
缺點
剖宮產後身體恢複比陰道分娩者慢;
有手術麻醉意外及術中髒器損傷可能;
有可能出現並發症,如腸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腹壁子宮疹等。
產婦配合剖宮產方法
愕麻和硬膜外麻醉是剖宮產時常用的兩種減輕孕婦疼痛的手段。
局麻係由手術大夫在腹壁術野區域注射麻藥而達到止痛的目的。硬膜外麻醉則是由麻醉大夫在腰部穿刺,將麻藥注至硬脊膜外腔,使肚臍以下半身痛覺消失,肌肉鬆弛,以利手術進行。不過,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與設備。偶有可能發生麻醉平麵過高,造成呼吸肌麻痹而導致死亡等意外。
有麻醉劑過敏史的孕婦,一定要提前告知醫生,以便更換合適的麻醉劑。
施剖宮產術時,腹壁術野一般用碘酒、酒精消毒。對這兩種藥液有過敏史者也要提前聲明,更換其它消毒液。
剖宮產手術程序主要分五步:切開腹壁,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胎盤,縫合子宮切口,縫合腹壁切口。
麻醉後逐層切開腹壁皮膚、皮下脂肪、筋膜,分開腹直肌,打開腹膜,進入腹腔。
行子宮下段切口時,打開膀胱腹膜反折部,下推膀胱,暴露出子宮下段,然後在子宮下段上切開10厘米左右的切口;欲施宮體部剖宮產者,可直接切開體部。繼之,刺破羊膜囊,依次取出胎兒、胎盤。縫合子宮體或下段切口,以及膀胱腹膜切口。最後,分別逐層將腹膜、筋膜、皮下脂肪及皮膚切口縫合(共縫4層)。縫合後的腹壁傷口用酒精紗布及幹紗布覆蓋密封。皮膚縫合絲線在術後6~7日後拆除。
當胎兒離開母體時,孕婦有牽扯疼痛感。此時,產婦應大口哈氣,千萬不能使勁屏氣。否則,腸管可突露於腹壁切口,一方麵影響胎兒娩出,且易於匆忙中易傷及腸管。產婦更不可以大呼小叫,扭動身軀,或四肢亂動,或抓撓術野,以免打亂醫生的思路,影響手術程序,甚至汙染手術野,引起感染,影響傷口愈合,並且有可能將肢體靜脈內的針頭弄斷。
因此,剖宮產術中,產婦應密切配合醫生,共同順利完成手術。
足月臀位的剖宮產
並不是每位臀位孕婦都需要進行剖宮產。
近年來,由於圍生保健的實施,對胎兒的大小、頭盆關係、胎位都有確切的測量方法,臀位接生方法也有所改進,除胎兒體重在35千克以上、母體骨盆狹窄、胎位為足先露者應有計劃地做剖宮產外,對於胎位為混合臀位、單臀位,胎兒大小一般,骨盆正常的孕婦,可行陰道分娩。在接生過程中采取堵臀的方法,使陰道充分擴張,用恰當的手法娩頭,即可順利娩出胎兒。因此,臀位不一定非要做剖宮產。
患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孕婦的剖宮產
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的孕婦,其體內的抗體同樣會破壞胎兒體內的血小板。這種胎兒分娩出來的最初幾天內,可因為外界各種誘因導致嚴重的出血性疾病,其中最為凶險的是顱內出血,可以直接威脅到新生兒的生命,還可因為顱內出血留下各種各樣的後遺症。對於這類胎兒,誘發他(她)們嚴重顱內出血的主要外界因素來自於分娩過程,尤其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因胎兒頭部受到產道的擠壓,可誘發顱內出血。所以,對於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癜病的孕婦,最好選用剖宮產,以避免產道對胎頭的壓迫造成損傷。
剖宮產後促進腹避傷口愈合
進行完剖宮產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剖宮產腹壁傷口能否如期愈合。
剖宮產後腹避傷口愈合,與術後調養是否得當,關係極為密切。
防止感染,糾正貧血是促進腹壁傷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進食高蛋白、糾正貧血是促進腹壁傷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是保證傷口愈合的物質基礎。
腹壁傷口未愈合前不要喝魚湯,因其內含影響傷口愈合的成分。排氣後每日可進食3~4個雞蛋,並適當攝入瘦肉、新鮮蔬菜和水果。
應持續紮緊腹帶,最好準備兩個腹帶交替換洗。腹帶固定,除可壓迫止血、減輕疼痛外,還可避免腹壁傷口錯位,促進愈合。
術後勤翻身,促進腸蠕動,爭取盡早排氣,避免腹脹,有利於腹壁傷口愈合。
注意冷暖,即避免受涼而引起感冒、發燒,尤其是咳嗽,不利於傷口愈合。產婦也應忌捂蓋過多,整日汗水不斷,汗水可浸淹傷口,引起感染,影響愈合。這與日常手指割傷,沾水化膿的道理相同。
腹部傷口拆線後,一旦發現傷口未能愈合,千萬不要緊張。腹壁傷口在“皮裏肉外”,即使感染,也不致影響生命。隻需依醫囑,急力配合,認真去做,即可早日愈合,慷複。
剖宮產手術後再妊娠具有危險
婦女在實施剖宮產手術後再次妊娠時,由於第一次剖宮產後子宮切口處已形成疤痕,而疤痕組織缺乏彈性及擴張性,影響了子宮的堅固性,如宮內壓力超過了疤痕所能承受的力量,容易發生子宮破裂,造成胎兒死亡,危及母親的生命。
另外,子宮疤痕處常容易被胎盤附著,而發生胎盤粘連甚至植入,使胎盤不能自然從宮壁剝離,這便易引起產時或產後大出血,需要手術剝離,甚至進行全子宮切除術。還有剖宮產後人工流產亦易造成子宮損傷,特別是剖宮產術後半年內懷孕,手術處被損傷的機會將更多。剖宮產後子宮可能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又可改變了子宮正常的位置及屈曲程度,會增加人工流產手術的難度,更易造成子宮損傷。因此,有過剖宮產手術經曆的婦女應避免再次妊娠。
引產的一般情況
這裏所指的引產俗稱催生,它與妊娠中期的引產是有區別的。中期引產指在孕12~28周間,因各種原因不能繼續妊娠時,使用宮腔內或陰道內用藥或引產工具引發子宮收縮,排出無存活能力的胎兒。而現在所說的引產是指妊娠28周後,利用人工方法使子宮收縮,而結束妊娠。臨近產期,孕婦和胎兒變化均很大,尤其是高危孕婦的母胎風險較大,如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情得不到控製,會引起孕婦抽風、胎死宮內、胎盤早剝等;妊娠過期不處理、胎盤老化,可致胎兒宮內缺氧。為此,適時的引產可結束妊娠,保護母親,使胎兒在宮外得到比宮內更好的生存環境。目前,臨床的各種引產方法都考慮到母胎安全,所以引產本身是安全的。
(1)過期妊娠:超過預產期2周時,胎盤功能衰退,胎兒可缺氧、窒息,甚至死亡。故主張孕婦必需於孕41周就入院做引產準備,孕42周前結束妊娠。
(2)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孕晚期常見的並發症之一。病情發展嚴重時可發生抽搐、心腎損害、胎盤早剝、胎死宮內等,對母胎影響很大。當病情得不到控製時,適時引產結束妊娠是最根本的治療。
(3)胎膜早破:破膜距臨產及分娩時間越長,感染機會越大。妊娠36周後胎膜早破者大部分可在12~24小時內臨產,如超過24小時仍未臨產,應予引產。
(4)心髒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病情控製不理想,或有胎盤功能減退,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缺氧時,應考慮引產。
(5)胎兒嚴重畸形或胎死宮內,確診後須立即實施引產手術。
(6)羊水過多。尤其是急性羊水過多,腹部過度膨脹出現壓迫症狀,宜行人工破膜引產。
(7)羊水過少。子宮緊裹胎體,胎體聚集,可致使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需及時引產。
引產的一般方法
靜脈點滴催產素
是當前最常用的方法。因每個人對催產素的敏感程度有很大差異,所以使用時要本著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則調配好濃度,密切注意宮縮及胎心變化。要注意的是不宜使用肌肉或穴位注射方法給藥。
人工破膜
人工破膜後羊水流出,子宮體積縮小,使胎頭緊貼子宮頸內口,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常能很快進入產程。
刺激乳頭
在胎兒電子監護儀監護下,按摩、揉動單側或雙側乳頭,使感覺神經受刺激,反射性引起下丘腦——垂體分泌催產素引起子宮收縮。
前列腺素
口服或陰道用藥簡便、有效。
服用引產中藥、蓖麻油炒雞蛋
口服蓖麻油後行熱肥皂水灌腸,都很安全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切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剝膜引產方法
剝膜是引產方法的一種,過期妊娠,宮頸成熟、胎頭已固定(銜接入盆),且盆頭相稱的,多利用此法進行引產。
孕婦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依次用肥皂、清水、新潔爾滅塗擦外陰)、陰道及宮頸,也可用碘酒、酒精消毒。用碘酒、酒精消毒時,孕婦陰道粘膜有“灼痛”感。
剝膜時,醫生僅食指、中二指入陰道,用手指將宮頸輕輕擴張後,再沿宮頸與胎囊間剝膜,使水囊形成,突出的羊水囊可擴張宮頸,誘發子宮收縮,以引產。此時,孕婦可有輕微的痛感,當用手指擴張宮口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時,可有腰酸、腹墜不適及陰道少許粘液血性分泌物(宮頸粘液及剝離麵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混合而成),少於月經的血量。
若孕婦合並羊水過多;或胎兒畸形;或胎盤早剝離;或經產婦部分性前置胎盤,陰道出血不多等,在剝膜胎胞形成後,可行人工破膜引產。
剝膜後12~24小時,仍無規律宮縮;或人工破膜6~12小時仍無規律宮縮時,可給予靜脈點滴催產素,誘發宮縮,促進分娩。
在實施剝膜引產過程中,孕婦或多或少有一些不適感,但隻要加強與醫生的配合,這些不適感很就會過去。
催產素引產方法
催產素是一種可引起子宮規律性收縮的藥物。在中期或晚期妊娠引產或催產時常使用它。催產素引產方法則是正式臨產後,宮縮乏力,用催產素等藥物刺激、加強宮縮的方法。
催產素作用於子宮肌肉,使之出現間歇性收縮,催產素引起的理想的宮縮是每次宮縮持續30~50秒,宮縮之間歇為2~4分鍾。若每次宮縮持續的時間短於30秒,宮縮之間隔超過5分鍾,則其促使宮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的作用極其微弱。然而,若宮縮持續的時間超過60秒(強直性宮縮),則由於宮縮時子宮肌壁缺血,宮內胎兒缺氧,可發生胎兒宮內窘迫。強直性宮縮持續時間過長,反複出現時,可誘發子宮破裂。所以,靜脈點滴催產素時,應嚴格控製輸入的速度,即控製單位時間滴入的催產素量。使宮縮維持在既有效,又對母子無害的程度。
靜點催產素常用5%~10%葡萄糖液稀釋。一般用葡萄糖200毫升內加入催產素l~2單位,即配成05%~1%的濃度滴入。初起,每分鍾靜脈點滴十幾滴,後逐漸增至每分鍾30滴左右。
催產素滴入靜脈前,孕婦應做好下述準備:
(1)排淨大、小便;
(2)洗淨靜脈穿刺輸液的肢體(多用左上肢);
(3)鋪平床麵,枕頭高低適度;
脫掉靜脈穿刺肢體的衣袖。若僅將緊口衣袖上推,肢體有被“勒”得太緊的可能,以致影響血運及催產素的靜脈滴入。
輸液肢體的位置,常可影響滴入的速度,故應使肢體持續保持在適當位置。切不可隨意移動肢體,以防針尖刺破血管壁,使藥液滲到血管周圍組織中,引起肢體腫脹。若輸液過程中,發現肢體腫脹、疼痛,應及時報告醫生,以便隨時調整,必要時重新穿刺。
輸液時,孕婦最佳的體位是左側臥位,聽胎心時,可暫取仰臥位。以免由於妊娠大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引起回心血量減少,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靜點催產素誘發規律宮縮時,即使在宮縮期間也要保持不動,尤其靜點的肢體。此時應配合做深呼吸動作,或用未輸液側肢體輕輕按摩下腹部及後腰部,以緩解不適。
通常,在靜點催產素時,有醫務人員在旁專護,觀察產程進展情況。一般,每10~15分鍾聽一次胎心,半個小時左右記錄一次宮縮。檢查者把手置於子宮體上,就可感知宮縮的持續與間隔時間,根據宮縮情況隨時調整催產素滴速和濃度。每隔1小時左右測一次血壓,每間隔2~4小時查一次肛門(了解宮口開大程度)。在靜點催產素過程中,若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眼花、惡心、嘔吐、腹部劇烈疼痛、陰道流水以及胎動異常等情況,要馬上把這些情況詳細告之醫生,使醫生及早采取措施,預防意外發生。
必須采取引產的情況
引產包括中期和晚期引產兩大類。妊娠3-6個月的引產叫中期引產,使妊娠終止。妊娠28周以後借助藥物誘導的分娩方式為晚期引產。引產可使胎兒及早脫離不良環境,提高新生兒成活率。
中期引產主要用於治療疾病或計劃生育,如孕婦患有高血壓、腎炎、結核等疾病,繼續妊娠對母體不利,或計劃外懷孕。未婚先孕等。
晚期引產主要應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過期妊娠。超過預產期2周,B超提示胎盤功能不良,繼續妊娠對胎兒不利。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已達37周,無論治療有效與否均應引產。妊娠未滿37周,但經治療病情無明顯好轉者也應引產。
妊娠合並心髒病、慢性腎炎、糖尿病。腫瘤。
胎膜早破,自動破膜24小時未臨產。破膜距分娩時間越長,繼發宮內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羊水流盡時子宮緊裹胎體,可致產程延長。
羊水過多。尤其是急性羊水過多,腹部過度膨脹出現壓迫症狀,宜行人工破膜引產。
羊水過少。子宮緊裹胎體,胎體聚集,容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
過期產的情況
孕前月經周期正常的孕婦,超過預產期兩周以上尚未分娩即為過期妊娠。此時倘若胎盤功能是正常的,則可產出巨大胎兒。但由於胎兒在子宮內發育過熟,對缺氧的耐受性差,臨產後子宮收縮,胎兒就有在宮內發生窒息的危險。此外,胎兒過熟還可造成顱骨過硬、囟門小、顱縫窄,在分娩過程中胎頭不易變形,以致不能很好地通過產道,造成產程延長及難產。如果妊娠過期,胎盤衰老,功能減退,血流量減少,母體輸送給胎兒的營養和氧氣減少,使胎兒處於饑餓、營養不良和慢性缺氧狀態,可使胎兒生長發育受阻,出現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減少,皮膚有皺褶,形態酷似“小老頭”等情況,這樣的嬰兒機體抵抗力低,且死亡率比足月兒高出7倍以上。因此,孕婦必須定期做好產前檢查,超過預產期應及早住院,必要時進行引產術。
過期產的處理
正常情況下,妊娠期為40周,280天,如妊娠達到42周的則屬於過期產,如胎兒在這42周發育正常,分娩時往往會因胎兒過大而發生難產。如能順利娩出,一般沒什麼影響。若胎盤功能減退,則常有衰老現象,過期越長,衰老就愈劇烈,使得營養物質和氧氣通過受限,影響胎兒腦組織的發育,以及心、肝的發育。
患兒娩出以後,明顯體重輕,營養不足。過期時間愈長,患兒預後愈差,有的遺留神經係統損害。大多數過期產兒,出生初期雖然顯著營養不良,如果神經係統無損害,生後喂養得好,症狀可能很快改善,因此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
急產的一般情況
從規律性宮縮開始到分娩結束,總產程初產婦不超過三小時,經產婦不超過兩小時,稱之為急產。多數急產發生在經產婦,少數為初產婦。急產的發生,給母嬰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應謹慎處理急產。
對母體的影響
由於子宮收縮過強過頻,軟產道不能充分擴張,所以容易發生會陰、陰道及宮頸的裂傷,而導致嚴重的產後出血。由於宮縮過強,而容易導致胎盤剝離不全,或子宮的縮複力差而造成產後出血。由於消毒不及時發生產褥感染,由於發生急產時,體位的不妥,而引起臍帶脫垂、斷裂或子宮的翻出等。
對胎兒的影響
由於宮縮過強、過頻,胎盤的血循環受阻,供血不足,而發生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過強的宮縮,使胎頭未能適應產道而變形,過快的娩出而致顱內出血,如新生兒落地則易發外傷,更易感染破傷風等。
滯產的一般情況
總產程超過24小時者叫滯產。其發生的原因有:
(1)產婦對分娩過程缺乏了解,恐懼,精神緊張,大腦皮質過度疲勞,而影響正常宮縮。
(2)頭盆不稱,胎位異常,盆腔腫瘤阻塞等。
(3)雙胎,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等使子宮肌壁過度伸展。經產婦子宮肌纖維變性,子官肌瘤,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或子宮畸形等,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
(4)產程中應用大劑量的鎮靜劑,抑製了正常的子宮收縮。
(5)孕晚期保胎,應用過多的孕激素,產時易宮縮乏力。
(6)長期慢性疾病,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影響了正常宮縮。
(7)產時膀胱過度膨脹,可反射性抑製宮縮。
滯產對母子的影響
分娩時的總產程初產婦超過24小時或經產婦超過16小時都稱為滯產。造成滯產的直接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但造成子宮收縮乏力的原因有胎頭與骨盆不相稱、胎位異常、子宮發育畸形(雙角子宮)、子宮肌瘤、精神緊張、疲勞、進食不足、用藥不當等。
由於臨產時間過長,子宮收縮乏力,產婦疲勞,體力消耗,以致腸脹氣、排尿困難、脫水,甚至酸中毒,容易造成產後出血及感染。胎兒長時間承受子宮收縮的壓力,可造成胎兒缺氧、新生兒窒息,由此增加了手術分娩機會(剖宮產、產鉗、胎頭吸引術),從而使胎兒產傷、宮內感染的機會也隨之增加,出生後容易發生並發症。
滯產的預防措施
預防滯產首要的是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孕產婦了解懷孕、生孩子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了解產程的實際過程及自我感覺,以及如何對待的具體措施,從而使孕產婦對分娩有信心,打消顧慮,主動參與分娩。
臨產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嚴密觀察產程,關心產婦的情緒及吃、喝、拉、撒、睡等。產程中注意宮縮、胎位與骨盆關係的動態變化,及時發現並加以處理,如確有必要也可以轉換分娩方式。滯產是可以避免的。
難產的一般情況
分娩時間拖長,出血過多、母體和胎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叫做難產。
孕婦通過產前和臨產檢查,分娩之前就能夠知道是否難產,並能夠采取對策。因此,難產已相當少了,因難產而死的母嬰則更少了。但也有到分娩時候才知道是難產的,所以,要估計到一切可能性,預防危險發生。
有時候產婦認為的難產與站在醫生立場上看的難產,多少有些不同。其分歧是:產婦因分娩的時間拖長,感覺宮縮非常痛苦,就認為是難產;但醫生因為沒有發現母體和胎兒有任何異常,不管拖延多少時間,也不認為是難產。
造成難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骨盆狹窄和頭盆不稱
指骨盆狹小,妨礙胎兒通過的情況。當然即使骨盆狹小,如果胎兒也小,就不會造成難產。相反,骨盆正常,但胎兒過大,就不能通過,這些情況都屬頭盆不稱。
骨盆如果隻有些許狹窄的話,隻要沒有其他異常也可以自然分娩。如被懷疑是頭盆不稱時,應在產前做X射線檢查,確認是不稱的,要施行剖腹產。因此因頭盆不稱的難產,實際上是沒有的。
軟產道堅韌
軟產道指的是指子宮口、陰道和外陰部。軟產道堅韌,指的是分娩時間很長,子宮頸管始終沒有進一步開大的情況。因為胎兒難以通過,就得用產鉗分娩或吸引分娩,但現在已經有了宮頸管部軟化的藥。
宮縮乏力和宮縮過強
推出胎兒的力量太弱,叫做宮縮乏力。有的從一開始就弱,有的是在分娩過程中變弱。在分娩過程中變弱的,是由於分娩時間拖長、或用勁方法不當,致使產婦疲勞造成的。這時可用宮縮促進劑,或使身體休息解除疲勞後再分娩。但在情況嚴重時,應施行剖腹產。這在高齡初產婦中較多見。
子宮收縮過分強烈,叫做宮縮過強。多是由於亂用宮縮促進劑、早期破膜、胎位異常、軟產道堅韌、狹小骨盆、子宮或卵巢的肌瘤等造成的。
在產道的阻力不大時發生過強宮縮,分娩將迅速進行,有時就在路上或廁所裏分娩,這叫做急產。像這樣突然生產的情況,容易引起母體產道裂傷、神誌昏迷、子宮翻出、馳緩性出血;嬰兒則容易發生頭骨骨折、臍帶斷裂等,因此必須注意。
還有,在產道的阻力強大時發生宮縮,產婦將遭受劇烈的疼痛,還有出現子宮破裂的危險。由於血液循環不暢,胎兒處於窘迫狀態或者死亡的事例也不少。
因而有急產習慣的人,從分娩一開始就應讓其在床上側臥,疼痛劇烈時使用鎮痛劑、麻醉劑。
胎頭回轉異常
通常情況,胎兒從狹窄的骨盆內通過,一邊轉換方向一邊像下鑽似地出來了。若不是這樣順利進行的叫胎頭回轉異常。這種情況多半要用產鉗分娩或吸引分娩。
胎兒的位置異常
如橫位、兩腿先出來的全足位等。這些情況易造成破膜後,臍帶脫出,或分娩進行緩慢,對母子都是危險的。
再有,雖然是頭位,但卻是仰著臉的麵先露,這些都是胎位異常,或是抬著下頜的額先露,或前囟先露等,都會給自然分娩造成困難。
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在懷孕期用超聲波斷層法可以診斷。有這種情況可以施行剖腹產,所以不會在生產中帶來異常。程度輕的,有時也可能自然分娩。
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是胎兒娩出前胎盤即已剝離的情況。這時,如不及時娩出,胎兒會因斷氧而死亡。而且母體也會由於出血過多而發生危險。因而如果發現胎盤早剝的症狀,要立即施行剖腹產,因為搶救母親比搶救胎兒更重要。
早期破膜
在臨產開始前發生破膜,則子宮口難開,胎兒不能順利通過產道,也會成為難產。
合並症
有重症妊娠中毒症時,會引起胎盤早剝,或在分娩過程中引起子癇,所以有必要稍微注意一下。
除此之外,有心髒病和腎髒疾病的產婦,必須在嚴格的監視下,與各專科醫生取得聯係。
難產的對策
根據X射線檢查和醫生的經驗,是能夠預測出難產的。如臀位、頭盆不稱、高齡初產等。有這些情況時,要停止自然分娩,做剖腹產手術。
難產的對策是由醫生決定的,做為產婦,在懷孕期間應努力防止難產。也就是說,不要得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即使得了,也要努力在懷孕期治愈;多做孕婦體操和適度的運動;必須接受產前檢查;掌握分娩的輔助動作。這樣做是可以預防難產的。
精神緊張會引起難產
分娩的順利與否主要由產力、產道及胎兒三方麵綜合決定,其中後二者較固定,隻有產力在臨產時才開始。產力的主要來源是子宮收縮,其次是腹肌和骨盆底的肌肉。有效的子宮收縮,必須是有極性、對稱性和節律性的,有收縮期和間歇期。收縮期隨產程的進展而延長,波動在30~60秒之間,間歇期在1~2分鍾之間。子宮收縮除由子宮肌肉本身的主動活動外,還受大腦皮質的支配,而中樞係統又受喜、怒、哀、樂、驚、恐、悲等情緒變化的影響。
如果產婦對分娩抱有驚恐的情緒,就可能刺激中樞神經失去正常的控製,使子宮失去正常有效的強有力的收縮和縮複,從而產生子宮收縮乏力或不協調、強直的收縮,使子宮頸口不能順利地開大、開全,致使產程延長,造成滯產、手術產、產道撕裂、產後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及產傷、顱內出血、腦癱等一係列的並發症,這些都屬於難產的一種。
孕婦隻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與醫生密切配合,參加孕婦學校和孕期宣教門診、鑒定門診,充分了解分娩的生理過程,做好對各種可能突發事情的心裏準備,保持心態平和,即可避免精神緊張。
預防難產的措施
分娩主要由產力、產道及胎兒三方麵所限,這三方麵不論哪一方麵出了問題,都易導致難產的發生。產道是固定的先天因素,其他兩個因素都是可變的、可控製的,也是相對的。如骨盆不夠寬大的孕婦,孕期不要過食甜食等,以免胎兒過大造成分娩困難;妊娠中晚期發現胎位異常者,應及時堅持胸膝臥位等措施,使胎位轉至正常,以避免剖宮術分娩;骨盆入口稍小,而中骨盆和出口尚正常者,於臨產後可試產,一旦胎兒頭通過入口,其自然分娩問題不大,如若出現異常,需及時糾正分娩方式或采取其他處理。
產力是這三方麵中最複雜的一個。產力又受產婦的情緒、食量及體力等多種因素影響。對孕婦進行無痛分娩的宣教,讓她們掌握有關知識,從而能在宮縮痛時鎮定自若,不無端消耗體力,並及時補充能量,便能達到順產目的。由此可見,難產是可以預防並避免的。
手術助產的情況
手術助產就是在第二產程宮口開全後,對不能自然從陰道分娩,或有妊娠合並症需要縮短第二產程者,運用產科器械協助產婦把胎兒娩出。
常用陰道分娩的手術助產有兩種:一種是胎頭吸引器助產,它是利用負壓吸引原理,在子宮收縮,產婦使用腹壓的時候,再用吸引器的力量把胎兒吸出來。另一方法是用產鉗助產,把胎兒輕輕牽引娩出。哪些情況下需要手術助產呢?
子宮收縮無力
子宮收縮強度不夠,可能是由於沒有很好地注意休息和補充營養,宮口開全後發生了子宮收縮乏力,胎頭已達陰道口,產婦盡力屏氣仍不能使胎兒自然分娩出時,需要手術助產。
骨盆輕度狹小、胎兒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