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油畫(2 / 2)

油畫的筆法

油畫的筆法包括著色方法,運筆,筆觸等。在油畫傳統中,著色方法大概可以分平塗、散塗、厚塗三種類型,平塗的筆法隱藏,筆劃與筆劃之間連接好,筆跡平滑均勻。油畫發展的早期大多采用這種方法。散塗法具有分散顯露的特點,筆劃富有變化和生動感。厚塗法則強調色層的覆蓋與突出,用色濃厚,顯示了畫麵肌理的作用。這三種方法在作畫中可靈活運用,互相結合;互相滲透。如荷蘭畫家倫勃朗將平塗法與厚塗法結合起來,采用前麵主體厚塗,背景平塗的技法,達到既透明又豐富的藝術效果。

運筆是油畫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具體方法很多,如勾、點、擺、皺、擦、描、堆、刷、掃、抹、塗等等。油畫運筆要有筆力,注意變化和統一,運筆得當可以加強畫麵的韻律與節奏。

油畫的筆觸是用筆設色的筆跡紋理,散塗和厚塗筆觸尤為明顯。筆觸是表現物象和畫麵所必需的藝術手法。

油畫的刀法

運用油畫刀作畫可以使色麵肌理變化多樣,產生畫筆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最早使用油畫刀作畫的是15世紀威尼斯畫家提香。自厚塗法產生後,畫刀的運用成了一種輔助性方法,不少畫家都把畫刀和筆結合在一塊使用。如舊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畫家庫爾貝在許多畫中大量地使用畫刀。使用刀要靈活多變,畫刀可大可小,顏色可厚可薄,用力可輕可重,用畫刀刮下部分顏色,可使畫麵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運用畫刀不可太濫,否則會造成畫麵的單調和粗糙。

油畫的肌理

油畫肌理主要是由油畫色層、筆觸(包括畫刀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對畫布(紙、板)的底子(包括織紋和塗料)的相結合的整體效果。畫肌既反映出畫家對物象形、色、神的特殊感,同時又是畫家塑造形象的一種重要手段。畫家通過材料的配列、組織等變化,而使人們得到視覺質感和觸覺質感。如畫布本身具有的粗細、直鈄、疏密紋理可適應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一幅畫布紋可以被厚塗的色層全部覆蓋,也可有意無意地保留布紋的質地特點,與色層、筆觸形成對比。筆法、筆觸的變化也產生不同的肌裏,摻入一些顆粒狀材料如砂子、鋸末、玻璃渣及纖維材料可造成一種特殊的肌理。油畫肌理的運用要“法隨意轉”,恰到好處,避免賣弄做作。

油畫的透明畫法

油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多次地覆加色層,使畫麵的色彩逐步地加厚和豐富。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是開始畫的色層是為後加的色層作準備。如在暖調子的底色上畫冷色,或在冷調子的底色上畫暖色,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漫射的原理,使底層的顏色透露隱現,造成持有的透明效果。透明畫法要注意色層的銜接。一般是待底層顏色幹透後再畫第二層顏色,接色方法可用大蒜頭或調色油擦試底層的顏色,以使畫麵的表層軟化,便於顏色的融合。透明畫法可與不透明的厚塗法結合運用,其畫法是在厚塗的底子上先用經過加工處理的白色和灰色浮雕式地塑造出物象的基本形體,等其幹透後,再用純淨亞麻紅油色,像水彩似地一遍一遍罩在畫麵上以獲得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油畫的綜合畫法

亦稱“單層畫法”,指用直接調顏色來表現物象的方法,其最大特點是色彩新鮮明朗,筆調生動流暢,能較好地發揮油畫的特長。它綜合平塗、散塗、厚塗、透明諸種畫法,對畫麵的各種造型因素以及色階的構成同時兼顧,一氣嗬成,開始上色時可用稀薄的顏色鋪出畫麵的色彩調子,接著用稠厚的顏色作畫,一次完成一個局部,一般暗部稍薄些,亮部可以厚些,中間階段要注意保持畫麵的統一和色澤的清新,畫得不理想時,應刮掉重畫,最後階段可用透明畫法進行修改、調整。綜合畫法較多地使用於短期的人物或風景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