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健康懷孕第一月(2 / 3)

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健康進行預測和監護,了解胎位是否正常,實現安全分娩。如發現胎兒具有遺傳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應提前決定是否終止妊娠,達到優生的目的。

孕期飲食指導

基本的營養物質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在營養學裏歸納為: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六大類。

蛋白質

食物蛋白質中的各種必需氨基酸的互相比例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合成人體的蛋白質,其營養價值就越高。動物性蛋白質在各種必需氨基酸組成的相互比例上接近人體蛋白質,又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是優質蛋白質,如:奶類、蛋類、肉類,孕晚期,母體子宮、乳房和胎盤增大,蛋白質約需貯留375克,是貯留最多的時期。胎兒體重由28周的1000克增至40周的3000克左右,其蛋白質貯留也是最多的時期。為此,孕晚期蛋白質供給量在原有基礎上每日增加25克。

脂質

脂質包括脂肪和類脂。

脂肪主要給人體以熱能,類脂由多種組織細胞組成,其中磷脂是嬰兒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

脂肪是人類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如吸收脂肪過少,會造成熱能的攝入不足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對胚胎、嬰兒發育及母體健康都有危害,而且還會因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造成維生素A、D、E、K的缺乏。

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油和動物油。植物油除菜籽油、茶油外,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比動物油含量高。如:葵花油、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均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油類,既能為孕產婦提供熱能,又能滿足母體和胎兒對脂肪酸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糖類)

碳水化合物也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按其結構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三大類。

食物中的單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有蔗糖、乳糖、麥芽糖;多糖則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組成,主要是澱粉,另一種是粗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和果膠類,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較多。

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對澱粉類的食物以吃飽為準,不宜過少,也不宜過多。按熱能計算,以占總熱能的60%為宜。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這是人體組織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保證,因此,人體每天必需攝入定量的水。孕婦對水的需要量多於一般婦女。

無機鹽

無機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主要的無機鹽有鈣、磷、鐵、鋅、鈉等。

鈣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材料,妊娠後鈣的需要量增加,胎兒所需的鈣從母體取得,即使母體缺鈣時,胎兒仍然要從母體吸收定量的鈣,母體缺鈣若沒能得到補充,嚴重時母體骨骼和牙齒就會脫落,造成難產。胎兒缺鈣導致胎兒骨骼發育不良,引起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婦必須在懷孕時就開始注意供給充分的鈣,以防止嬰兒軟骨病。

動物性食物中的鈣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奶類中的鈣含量大,吸收率也高。

鈣的供給量:成年人每日600毫克,孕婦每日1500毫克,乳婦每日2000毫克。

鐵主要與血液有關係,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因此缺鐵可直接引起血紅蛋白不足,從而造成缺鐵性貧血症。缺鐵性貧血可以影響細胞免疫和機體係統功能,降低機體的抵抗力,使感染率增高。

鐵的供給量:成人每日12~15毫克,孕婦、乳母每日18毫克。

鐵需要通過飲食來適當地補充,有一半以上的孕婦腹中的胎兒需要的鐵是通過這個途徑得到的。

鋅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被稱為“生命之素”。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鋅對生殖腺功能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攝取足量的鋅,分娩時就會很順利,嬰兒也非常健康;若孕婦嚴重缺鋅,可降低子宮肌的收縮能力,增加產婦的痛苦和出血量,增加分娩時婦產科疾病的並發症和分娩時母嬰的危險性。孕婦缺鋅還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體重減輕,甚至導致畸形。所以,孕婦在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含鋅元素多的食物,如各種肉類、動物內髒、魚類、海產品、豆類、核桃、栗子、芝麻、花生等。特別是動物內髒及海產品中含量豐富;植物中也含有鋅,但因纖維素、植物酸的存在而不易被人體吸收。

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特別是水分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孕、產婦的食物,調味要淡,最好少吃或不吃鹹菜、鹹魚等鹽分多的食品。

維生素

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其功用是促進成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維持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性腺和其他腺體的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康;促進眼球內視紫質的合成或再生,維持正常視力,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在動物性食物中如雞肝、魚肝、羊肝、豬肝、牛肝和蛋類等含豐富的維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如胡蘿卜、菠菜、西紅柿、南瓜、韭菜、薺菜、雪裏蕻、萵筍葉、黃花菜等均含有維生素A。

維生素D又稱鈣化醇,是脂溶性維生素。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骨骼和牙齒的成長;增加鈣質在小腸的吸收;調節鈣和磷的正常代謝。

日常食物中絕大多數不含維生素D,含量較多的食物有:幹蘑、白蘿卜幹、幹魚、黃油,蛋類和奶類中也有含量極少的維生素D。人體皮膚在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因此通過日光浴也可產生維生素D。

維生素E也就是生育酚,是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內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脂褐質的蓄積;還有促進胎兒發育良好,預防流產、早產的作用。

維生素E的缺乏,容易引起大細胞性溶血性貧血,還會引起流產、早產。

含維生素E較為豐富的食物有萵苣、油菜、菜花、玉米等。

維生素K是脂溶性維生素。其作用是保持血液的凝固性。維生素K的缺乏會導致新生兒黑糞症。

含維生素K較多的食物有卷心菜、紫菜、菠菜、排骨等。

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是水溶性維生素。生理功能主要是參與人體的多種代謝過程。B族維生素中重要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B6及維生素B12等。

維生素B1是構成脫氫輔酶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是促進糖質代謝,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吸收、通便。維生素B1缺乏時,容易引起浮腫、腳氣、多發性神經炎、流產、早產等。

維生素B1的供給量,兒童每日06毫克;孕婦和哺喂嬰兒的母親每日18毫克。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有穀類(尤其是糙米)、標準粉、豆類、動物內髒、大豆、蕎麥麵、酵母、排骨、山芋及蛋類。

維生素B2是構成脫氫酶的主要成分,其生理作用是促進生長發育、促進乳汁分泌,還有益於肝功能。缺乏維生素B2可引起口角潰瘍、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角膜炎、陰囊炎、視力下降和白內障,可導致胎兒發育不良。

維生素B2的供給量為每4186千焦熱量供給05毫克,兒童每日06毫克;孕婦和哺喂嬰兒的母親每日18毫克。

動物性食品如肝髒、肉類、牛奶、奶酪、豆豉、蛋類、青菜、排骨、各種乳類的維生素B2含量豐富,豆類的含量也較多。

維生素PP具有維持皮膚和神經健康、防止癩皮病、促進消化係統的功能。缺乏可導致舌炎、皮炎、癩皮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頭疼、目眩、記憶力減退、癲狂、癡呆等疾病。

維生素PP酸的供給量為每4186千焦熱量供給5毫克,青少年及小兒為每日6毫克,在動物髒腑及乳類中含量較多,花生中含量豐富,肉類中含量雖多,但其中的維生素PP呈結合形式,人體不容易吸收利用。玉米類食品在製作中加適量的堿,可使結合型維生素PP分解、遊離而提高其利用率。

B族維生素均溶於水,大多不耐高溫及堿,在食物製作中應注意其特點,減少B族維生素的流失。

維生素C(抗壞血酸)

維生素C在人體代謝中具有多種功能,參與許多生化反應。與血液的再生、凝固有關,促進身體細胞活力。長期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齒齦發腫、流血、腐爛、牙齒鬆動、骨骼脆弱、壞死、毛細血管脆弱、皮下出血、傷口愈合緩慢、對疾病的抵抗力及解毒機能減低。孕婦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分娩時出血等症。

維生素C的供給量,不分男女老幼與勞動強度,每日為60毫克,孕婦每日為80毫克,哺喂嬰兒的母親每日為100毫克。桔、檸檬、西紅柿、綠茶、綠葉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豐富。維生素C不耐高溫和堿,在製作中,忌用旺火長時間煎炒。

孕期飲食指導

孕期需要熱量較高,特別是懷孕中期以後,熱量應比平時高10%~25%。但是不宜吃過多的脂肪。

不偏食、挑食。

魚、肉、蛋、動物內髒、豆類,不但可以供給胎兒成長所需和母體自己消耗所需的蛋白質,還可以供給一部分礦物質、維生素和脂肪。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可供給維生素C、A和礦物質(鈣、磷)的需要,且新鮮蔬菜中含有纖維素,可增加腸蠕動,防止便秘。

糧食最好采用粗米麵或雜糧等

這不但可以供給熱能,還可以供給一部分礦物質、蛋白質和維生素B等。

盡量避免吃以下食物

油膩而又難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物,肥肉;太鹹的食物。太多的鹽能促進水分在體內滯留,增加心腎的負擔,造成水腫;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如甲殼動物食物、淡菜、蚌菜、河豚魚、發芽的土豆、毒磨菇、未熟的四季豆;發黴變質的食物,如發黴的花生、糧食,腐爛的水果、蔬菜等;被汙染的食物,如被農藥汙染的食品,被汙染的河魚;生肉或未燒熟的肉;任何含酒精的飲料;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補、大養身的補品,如人參、鹿茸等高級補品;咖啡、可可、紅茶等飲料,喝了會使人興奮而難以入睡,孕婦需要多休息,所以這些飲料不宜多喝。

孕婦食物供應量

孕婦每天吃些什麼、吃多少、計算起來比較麻煩,根據目前一般生活水平,現提供下表作為膳食計算參考。

孕婦每日各種食物供應量

種類品名每日供應量食糧大米、小米、小麥麵、玉米等500克瘦肉類雞、鴨、魚、蝦肉、豬肉等50~100克蛋類雞蛋、鴨蛋等1~2個蔬菜綠色蔬菜或其他蔬菜500克豆類豆腐、豆幹等豆製品、鮮豆、幹豆100~150克水果蘋果、桔子、番茄等1~2個乳品類牛乳或豆製代乳粉500克薯類土豆、白薯、芋頭、山藥等200~300克烹調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20~25克維生素的攝入必須適量,缺乏或攝入過量,均會幹擾孕婦體內的新陳代謝,甚至發生各種中毒症,從而妨礙胎兒的正常發育。為此,孕婦應盡量從食物中來攝取足量的維生素,切忌將各種維生素製劑作為補藥養身,過量地濫用會造成不良後果。

孕期營養原則

注意食物的熱量和營養

要慎選熱量來源,重質不重量。胎兒每天從營養豐富的2000卡食物中所得到的好處,要比從隻有熱量而沒什麼營養的4000卡食物中獲得的多。

為胎兒提供充足營養

孕婦不該讓胎兒在子宮內挨餓。不論母體的肌肉有多結實,胎兒也無法賴以生存得很好,而必須在固定的間隔時間裏提供定量的營養才行。即使大人不餓,胎兒也會餓。如果有經常性胃痛或持續性胃脹感覺,致使胃口不開的話,那就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把一天三大餐分成六小餐來進食。

用最有效的方式補充營養

舉例來說,與其吃六湯匙的花生油(如果吃得下的話),獲得600卡的熱量,得到每天需要的蛋白質25%,還不如隻吃99克的魷魚,得到125卡的熱量,因為後者的吃法更具有效果。

慎重攝取糖

單純的糖(如白麵包、白米飯、精製雜類食品、蛋糕、餅幹、糖)是沒什麼營養的,它們不但養分低,隻會產生熱量,而且還有害處——可能和糖尿病心髒、心髒病、胎兒窘迫和過動兒有關聯。可是,複合糖(全麥麵包、糙米、蔬菜、幹豆夾、幹豌豆,當然還包括熱土豆——尤其是帶皮的)和鮮水果能提供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B、微量礦物質、蛋白質和重要的纖維,不但對胎兒很有益,對孕婦本身也很有好處。不但有助於防止惡心,避免便秘,而且富含纖維,有飽食感而不會使人發胖,有利於體重的控製。食用複合糖還有另一項好處:攝取大量的纖維也許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選擇新鮮食品

選取蔬菜時應以新鮮為第一優先,若不當時令,則以快速冷凍蔬菜替代。烹煮的時候,要用蒸或稍加炒炒,這樣維生素和礦物質才不會流失。水果也一樣,應該吃新鮮的,並且不要加糖。避免吃加工過的食物,因為那些食物添加了化學物質、糖和鹽,營養價值很低。選購新鮮的雞胸肉,不要買雞卷;挑新鮮的麵條,而不要脫水的菜肉綜合焙盤;購買原味的烤蘋果,而不要切片的蘋果派。

不要破壞飲食規則

有三種物質會對成長中的下一代造成潛在危險,那就是煙、酒和咖啡因。產前媽媽要是不以為意,那麼,就算是全世界最好的產前飲食規則也會遭到破壞。

孕期應攝取的主要食品

水果

多吃水果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的好處。水果洗淨後生吃,避免了維生素因加熱而大部分損失的現象,所以,經常食用水果的人,體內是不會缺乏維生素的。

小米、玉米

每100克小米和玉米中蛋白質、脂肪、鈣、胡蘿卜素、維生素B1及維生素B2的含量,均是大米、麵粉所不及的,小米和玉米是健腦、補腦的有益主食。

鵪鶉

鵪鶉的藥用價值很顯著,食用這種食物,可以使人變得聰明。枸杞、肉與鵪鶉同時燉熟服用,具有健腦養神益智的功效。

海產品

海產品可為人體提供易被吸收利用的鈣、碘、磷、鐵等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對於大腦的生長、發育、健康地防治神經衰弱症,有著極高的效用,紫菜可以燒製各種配料的湯,海帶則可以燒、炒、煮,以及與各種肉食、蔬菜同時烹調,味道鮮美。

芝麻

芝麻,特別是黑芝麻,可通腸胃,疏血脈,潤肌肉。具有“補氣、強筋、健腦”的效果。芝麻的食用方式較多,炒熟後研末,加入鹽和焙過的花椒粉後可夾饃、調麵條,還可拌在涼菜裏或蒸成花卷,製成芝麻醬。經常食用,具有補血、養發、潤腸、生津、通乳等功效。

核桃

核桃的營養豐富,一斤核桃仁相當於5斤雞蛋或9斤半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對大腦神經細胞有益,鈣、磷、鐵和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含量比較高,可以去皮後生吃;也可以研碎與紅糖拌合蒸包子吃,也可以炒熟後壓碎和其他調料一起蒸花卷吃;還可以煮粥,或做成桃酥吃,如果孕婦每天堅持吃幾個核桃,對自己身體的保養和對胎兒的發育,均有很大的好處。

大棗

大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達540毫克/百克。除了煮粥食外,還可製成棗餡、棗糕、棗餅、棗饃,或包在粽子裏食用。

黑木耳

每100克含糖量高達655克,含鈣量高於紫菜,含鐵量高於海帶。所含膠質可以把殘留在消化係統的灰塵和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還具有幫助消化纖維一類物質的特殊功能。木耳還具有滋補、益氣、養血、健胃、止血、潤燥、清肺、強智等療效,用於滋補大腦和強身,還可以和其他菜肴配合烹調。黑木耳燉紅棗,具有止血、養血之功效,是孕、產婦的補養品,木耳和黃花菜共炒,可收到補上加補之效。

桂圓

維生素C的含量僅次於紅棗,是防治神經衰弱的良藥,同時兼有食療的效果。

花生

花生素有“植物肉”的美稱,和大豆一樣,富含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的優質蛋白。生食、炸、煮、醃、醬均可,營養成分基本不變。孕婦可經常食用花生仁(其紅衣可治療貧血,不可拋棄),與大棗、桂圓肉、糯米煮食。

荔枝

將荔枝幹與大米適量煮食,可健腎補脾。荔枝幹與大棗各10個,水煎服。可治孕、產婦貧血、體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