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複流產應檢查
在經曆反複流產後,夫婦雙方應認真查找一下原因,並且有必要去醫院做一下係統檢查,並配合醫生做好有關的家族史及環境因素調查,以找出流產原因並對症治療。一般來說,應做下列檢查:
全身性疾病檢查。甲狀腺病、糖尿病、貧血、慢性腎炎、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疾病,均可導致孕婦流產。
染色體檢查。夫婦一方染色體異常是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和自發性流產的重要原因。
婦科檢查。子宮有無畸形,如雙子宮、單角子宮等,均可影響早期胚胎植入發生流產;有無子宮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卵巢功能測定,如陰道塗片測定激素水平,測定基礎體溫。
男方精液常規檢查。
血型檢查。查夫婦雙方血型,排除ABO、Rh血型不合。
周圍環境因素調查。藥物接觸、環境汙染及病毒感染,均可造成流產。放射線引起流產的敏感期在月經之前或緊接其後。
流產原因已查明的,須遵醫囑治療;流產原因不明的,可在月經稍有延期、基礎體溫不降、疑有妊娠可能時,停止性生活,臥床休息,補充維生素E、C、B,這樣可提高胎兒存活率。
早期流產不要盲目保胎
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的流產稱為早期流產。孕婦在出現陰道流血、腹痛等流產先兆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弄清流產發生的原因,不應盲目“保胎”。一些原因不明的自發性流產,是人類自身的一種重要的自然生殖選擇,優勝劣汰的自我保護。妊娠早期流產特別是妊娠8周內的流產中,有80%是胚胎發育不正常引起,而人體生殖機能對於發育不正常的胚胎,又具有一種自然排斥反應,因而出現流產,即使少數異常胚胎得以在母體內繼續存活下去,其發育也將很不順利,常常不是發生死胎就是生出畸形胎兒或有染色體病的後代。因此,為了能夠優生優育,盲目保胎無疑是有害的。對大多數有流產反應的妊娠應及早終止;對少數確實由外因素(如跌打損傷、感染疾病、藥物影響等)或孕婦機體內在原因(如內分泌功能失調、精神情緒因素等)引起的流產,應由醫生詳細檢查後,根據孕婦及其丈夫的健康疾病情況,全麵衡量利弊,然後決定是否保胎。
檢查血紅蛋白的時間
血紅蛋白對人體非常重要,紅細胞輸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主要就是通過它實現的。
血紅蛋白由鐵和蛋白結合而成,是紅細胞重要組成部分。孕期血容量約增加50%,紅細胞約增加30%,血液相對稀釋,稱之為“生理性貧血”,即以血紅蛋白低於100克/升以下為準。現在世界衛生組織製定血紅蛋白低於110克/升為貧血,而我國孕婦半數以上有貧血,這是值得重視的。
血紅蛋白產前檢查應每1~2個月複查一次;妊娠後半期除了膳食供給蛋白和鐵,還需要補充鐵劑,以防貧血;對貧血孕婦要積極治療。
要檢查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由胎兒肝髒及卵巢囊中產生的一種蛋白質。隻在胎兒期出現,分娩以後,含量逐漸降低,至消滅不見,成人體內就不存在甲胎蛋白。隨妊娠周數的逐漸增加,從妊娠12周,孕婦的血中也逐漸出現一定水平的甲胎蛋白。
從受孕的第29天,胚胎的肝髒即合成甲胎蛋白。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較胎兒體液中的低。妊娠13~16周,羊水內的甲胎蛋白可達2000~3000毫微克/毫升,此後即急速下降,足月胎兒羊水中甲胎蛋白在20~30毫微克/毫升。
血液中的甲胎蛋白一般在妊娠16周時可測出,32周達高峰,為300~400毫微克/毫升,以後逐漸下降。但甲胎蛋白含量因人而異,且差別很大。
當胎兒發生先天異常,如無腦兒、開放性脊柱裂、內髒外翻等,胎兒體內的甲胎蛋白溢入羊水,使羊水中的甲胎蛋白增多,所以進入母血中的甲胎蛋白也增多,因此甲胎蛋白可以作為胎兒某些先天畸形的篩查診斷之用。
測定有關凝血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血細胞,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當血管損傷時,血小板迅速粘著、聚集在破傷處,並釋放促凝血物質,與血液中其他凝血因子共同作用形成血塊,達到止血目的。當血小板減少或小血管功能不正常時,出血就不易自行中止。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如嚴重肝炎使凝血因子生成障礙,羊水栓塞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都可引起不凝的出血,這通常都會給孕產婦造成生命威脅。
妊娠合並血液病,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疲、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會出現出血、凝血時間延長和血小板減少,而且大多有皮膚、粘膜出血和貧血症狀,如不警惕,容易誤認為缺鐵性貧血或維生素C缺乏而延誤診治。產前常規檢查出血、凝血時間、血小板,有助於發現凝血障礙,及早進行處理。
要定期做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主要檢查的是尿液顏色、透明度、酸堿性、比重、蛋白質、糖,以及顯微鏡下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等。產前查尿主要檢查的是後5項。正常孕婦尿液不應有或僅有微量蛋白,不含糖,顯微鏡高倍視野下,不得超過5個白細胞,不應有紅細胞及管型。
首次產前檢查,除詳細詢問有無腎炎、泌尿係統感染病史外,還應常規查尿。如尿液中出現較多白細胞、紅細胞、管型或多量的蛋白並伴有血壓高及腎功能減退時,則中止妊娠。
蛋白尿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三個主要征象之一,為了預防及掌握病情變化,產前檢查蛋白尿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尿蛋白的出現,表示腎髒有組織和功能上的損害。根據尿蛋白多少分為-(正常)、±(微量)、+、++、+++、++++。凡尿蛋白等於或大於++,應住院觀察、治療。尿蛋白在+++以上,說明病情嚴重,應綜合臨床、化驗、B超、胎心監護等考慮中止妊娠,以免胎死宮內。
出現尿糖,可能是妊娠期腎髒排糖閾降低或糖尿病,需結合血糖、葡萄糖耐量曲線的檢查給予診治。
胎兒的血型檢查與推算
血型檢查
為輸血做準備
有些產婦分娩時會大量出血,以致使孕婦出現休克現象,嚴重時危及生命,這時就必須對孕婦進行輸血。若事先已測好血型,就可即刻配血、輸血。否則臨時查血型會延誤搶救時機。
預防新生兒溶血症
孩子的血型取決於父母血型,既決定於母親,也決定於父親,所以說胎兒的血型不一定與孕婦的血型一致。絕大多數情況下,母胎血型不同不會造成什麼危害,因為母胎的血循環實際上是不直接相通的,而隔著所謂“胎盤屏障”,但偶爾也有例外情況,胎兒的紅細胞通過有細小裂隙的胎盤進入了母體,或者在病理情況下,如上一次妊娠時曾有胎盤損傷、剖宮產、人工流產等,也能使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這都可能激發母體產生一種叫做IgC的抗體,這種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和胎兒紅細胞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紅細胞破壞,產生溶血,嚴重的可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或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症對新生兒的危害較大,孩子在出生後短時間內出現黃疸、貧血、肝脾腫大、水腫,累及神經係統可出現軀體強直痙攣,甚至呼吸衰竭死亡。即使存活亦影響智力發育及神經功能。
母兒血型不合溶血症大致有兩種。一種是ABO血型不合。一般隻見於母親是O型血,而胎兒是A或B型血的情況,第一胎就可發病,但病情往往相對較輕,危害性較小。另一種是RH血型不合。漢族人一般RH陽性,僅034%為陰性,如母親RH陰性,胎兒為陽性就可能發病,多見於第二胎,病情一般較重。
對懷疑有可能發生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症的孕婦,如過去有過死胎、死產或生育過溶血症患兒的孕婦,再次妊娠時夫婦雙方都應到醫院作血型血清學檢測和有關抗體檢查,並預測發生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症的可能性,這樣可以及早采取預防措施,還可以設計出搶救方案,對已患上溶血症的患兒,可行換血、光療法,這對降低中樞神經係統並發症極為有利。
推算胎兒血型
依照血型遺傳規律,知道父母血型,則可以推算其子女血型的可能性。
雙親和子女之間的血型遺傳關係
雙親血型子女可能的血型子女不可能的血型A×AA×OB、ABA×OA、OB、ABA×BA、B、AB、OA×ABAB、A、BOB×BB、OA、ABB×OB、OA、ABAB×OA、BAB、OB×ABA、B、ABOAB×ABA、B、ABOO×OOA、B、AB影響胎兒發育的藥物
西藥
抗菌素類
如四環素類藥,可導致骨骼發育障礙,牙齒變黃,先天性白內障等;鏈黴素及卡那黴素,可導致先天性耳聾,並損害腎髒;氯黴素可使骨髓機能受抑製、新生兒肺出血;磺胺(特別是長效磺胺),可導致新生兒黃疸。
解熱鎮痛藥
阿斯匹林或非那西汀,可導致骨骼畸形,神經係統或腎髒畸形。
鎮靜藥
眠爾通,導致發育遲緩、先天性心髒病;安寧片造成發育遲緩;巴比妥類可導致指(趾)短小,鼻孔通聯。
激素
雌激素,造成上肢短缺(海豹樣)、女嬰陰道腺病、男嬰女性化;孕激素,女嬰男性化、男嬰尿道下裂;可地鬆,無腦兒、兔唇齶裂、低體重畸形;甲狀腺素也會引起畸形。
抗腫瘤藥
環磷酰胺,四肢短缺、外耳缺損、胯裂;6-硫嘌呤,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唇裂、齶裂。
中藥
麝香、斑蟊、水蛭、虻蟲、商陸、巴豆、牽牛、三棱、莪術,致畸、流產、死胎。鑒於藥物有時能致畸,因此,懷孕初期最好不要有一點小病就服藥。當然,也不是說得了什麼病都不服藥,切記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應選擇對胎兒無害的藥物。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須服用某種藥物,又是在致畸的敏感期使用有害藥物,為了胎兒的健康、聰明,最好先給孕婦治病,然後再做人工流產,為將來懷孕保護身體。
千萬不要盲目保胎,也不要聽信什麼“偏方”、“秘方”,以免對胎兒造成更大的危害。另外,如需服用中藥時,可遵醫囑或按藥品服用說明來執行。
其他藥物
對於那些已出現停經,但因故未去檢查是否妊娠,並堅持吃避孕藥的婦女來說,如果醫生診斷已確定懷孕,就應該做流產手術。因在妊娠初期仍服避孕藥而自然流產的胎兒中,染色體不正常的占總數的48%。同時,那些自然流產的胎兒還帶有某種缺陷,如先天性心髒病及肢體短缺。若要再次懷孕必須等停藥(人工流產或自然流產)滿6個月後。有一些藥物雖然不是通過口服進入體內,但長期在農藥庫工作或在有毒的化工車間工作的婦女,孕期一定要調離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的環境,避免藥物中毒而對胎兒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傷。另外,煤氣中毒也會危害胎兒。
注意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對孕婦與胎兒的危害
對孕婦的危害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對孕婦的影響,取決於高血壓的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血壓越高,發生越早,持續時間越長,對孕婦的威脅越大。
妊高征主要病理變化為全身小血管痙攣,血液濃縮,使髒器血液供給減少,造成髒器、組織缺血缺氧的變化,特別是腦、心、腎、肝和胎盤的缺血,可產生髒器的病理變化。如腦部缺血,孕婦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和抽搐等症狀,重者可出現腦血管栓塞或腦出血,使病人昏迷;腎髒缺血、缺氧,可致腎功能受損,出現少尿,重者可發生腎功能衰竭;心肌缺血缺氧可導致左心衰竭;肝髒缺血缺氧可致肝實質壞死,嚴重者肝髒出現血腫,甚至破裂而致腹腔大出血死亡;眼底因小動脈痙攣,出現視力模糊、眼花,重者可引起視網膜剝離或暫時性失明;胎盤可因缺血出現胎盤組織壞死、梗塞,胎盤血管破裂可致胎盤早剝;胎盤廣泛梗死,可釋放出某些組織凝血活酶,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引起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使血液不凝而發生大出血,危及孕婦的生命。
對胎兒的危害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時,全身小動脈痙攣,胎盤也相應供血不足,這將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致胎兒體重減輕,生長遲緩。重度妊高征時,胎盤在功能減退的基礎上再發生血管內栓塞或胎盤早剝,則使胎兒宮內窘迫,甚至死胎、死產、新生兒死亡。母親病情嚴重時,為了控製病情需提前終止妊娠,因而早產兒發生率較高,早產兒生活能力差,加之妊高症兒體質較弱,故死亡率也較高。
注意子宮肌瘤對孕婦與胎兒的影響
子宮肌瘤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於中年婦女,30歲以下者較少見,常可導致婦女不孕。
子宮肌瘤可生長於子宮的任何部位,對妊娠的影響也各有特點。粘膜下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最內層,肌瘤伸入宮腔,表麵不易觸及,但由於肌瘤改變了宮腔的形狀,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從而導致不孕或流產;肌壁間肌瘤較多見,小肌瘤僅表現為子宮增長,較大肌瘤可有結節不平感,妊娠期子宮血運豐富,肌瘤在良好的營養狀況下隨子宮增長而迅速增大,易出現紅色變性,病人表現為劇烈下腹痛、惡心嘔吐,體溫及白細胞升高;漿膜下子宮肌瘤在子宮最表層,表麵易觸及,對妊娠影響不大,但較大的漿膜下肌瘤及子宮頸部、峽部、闊韌帶部肌瘤可阻礙先露下降,造成梗阻性難產。子宮肌瘤一般為多發,多發性子宮肌瘤可影響子宮收縮,增加難產度,使產後出血量增多。
孕婦鼻出血的防治
婦女懷孕後,因體內雌激素的增加,使鼻粘膜擴張、血管充血。容易發生鼻出血。
如果發生鼻出血,不必害怕。靜坐下來,將頭仰起,然後用手指將出血側的鼻翼向鼻中部緊壓;雙側出血時,則用拇指及食指分別將兩側鼻翼壓向中部;如有幹淨棉球塞入鼻孔中再壓更好,一般壓迫幾分鍾後就可止血。在額部用毛巾冷敷,可以幫助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加速止血。將頭部仰起時,鼻內滲出的血液可自鼻後孔流入咽喉,應吐出。如經壓迫仍不能止血,或反複發生鼻出血,應到醫院診治。
妊娠期牙病的防治
相當多的孕婦在妊娠期產生多種牙疾,這是因為全身免疫力降低所致,此時用藥怕影響胎兒,拔牙又怕引起流產或早產,不治又會使孕婦痛苦萬分,所以要重視牙病的防治。
妊娠期牙齦炎
是孕期最常見的牙病,為牙周疾病中的一類,表現為牙齦腫痛,刷牙、進食時出血。防治的方法是去除牙結石,早晚刷牙飯後嗽口,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可適當服用多種維生素片。
智齒冠周炎
孕婦年齡多處於第三磨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智齒)萌出期,加上免疫能力較正常人低下,若發生阻生更容易感染。由於此時用藥會影響胎兒,拔牙又可能引起早產或流產,故一般建議在孕前即拔除阻生牙以除後患。如孕期發生感染,則主要是局部用藥,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局部交替衝洗,之後用2%碘甘油塗搽,另外飯後可用稀釋了的雙氧水漱口。症狀較重時還需全身治療,一般選用對胎兒無害的青黴素等抗生素。症狀控製後一般在懷孕3~7個月的這段時間內拔除阻生牙,此時對胎兒的影響較小。
齲齒
俗稱“蟲牙”。由於孕期唾液成分、齒齦血流循環的改變,加上受增多的孕激素的影響,此時齲齒有好發傾向,且原先較淺的病灶有可能向深層發展而引起疼痛、發炎等。故孕婦要定期去醫院作口腔檢查,對齲齒及時治療,並且要注意口腔衛生、加強營養,攝入足夠的動植物蛋白、維生素和鈣。
牙齦出血
婦女妊娠期間,常有牙齦水腫,顯得肥厚而鬆軟,牙齦的顏色由淡紅色變為深紅色或紫紅色,而且容易出血,嘴裏經常黏糊糊的,刷牙的時候出血更多,這就是妊娠性牙齦炎。如果妊娠性牙齦炎急性發作,除有上述表現外,還可出現牙齦疼痛給孕婦帶來精神負擔。妊娠期的第二、三個月和產前兩個月炎症的發展比較厲害,出血現象也比較嚴重。
妊娠期牙齦出血多由於陰虛胎火上炎,灼傷齒齦血絡,迫血外滲所致。可用滋陰清火、護養齒齦的方法治療。方用:生地12克,丹皮6克,黃芩9克,知母6克,菊花6克,麥冬9克,蘆根30克。一般連服7劑,牙齦出血即會明顯減少或消失。
妊娠性牙齦瘤
妊娠性牙齡瘤是指在孕婦牙齦的某個部位上長出一個小瘤子樣的東西,不痛也不癢,有的容易出血,有的則什麼感覺也沒有,但都有一個細小的蒂連在牙齦上。這種牙齦瘤的發生和妊娠有關,多發生在兩個牙之間的牙齦乳頭部位,有的顏色特別紅,容易出血,也比較軟,有的顏色和正常牙齦差不多,不容易出血,也比較硬,並隨妊娠期的發展而逐漸增大,但長到直徑15厘米左右時,就停止了生長。
妊娠性牙齦瘤並不是一種真性腫瘤,而是屬於炎症性的增長。在產後,當內分泌逐漸恢複正常狀態時,它也會隨之漸漸變小,甚至於消失不見,所以不必急於手術切除。隻要早一點去醫院治療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妊娠性牙齦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