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營養2
母乳喂養中常見問題
嬰兒拒絕吸奶
嬰兒在哺乳時出現此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呼吸困難。如不能夠通過他的鼻子呼吸的同時進行吞咽,這時就必須注意乳房是否蓋住了他的鼻孔。嬰兒不能正常呼吸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鼻塞或鼻子不通暢。請醫生開些滴鼻藥,以便在每次哺乳前給他滴鼻以暢通鼻道。
如果嬰兒出生後沒有及時開始用母乳喂養,他就可能不願意吸吮乳房了。為了母親和嬰兒,越早開始用母乳喂養越好。嬰兒在最初48小時內很快就能學會吸吮乳房,如果延誤了開始的時間,則他就難以學會吸吮乳房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嬰兒將永遠不吸吮乳房。
這僅僅意味著母親必須耐心和堅持下去。例如,如果嬰兒是早產兒,母親可以要求用自己擠出來的乳汁喂他,當自己回家時便可直接用乳房授乳。
嬰兒拒絕吸吮乳房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煩躁不安。如果他醒來,很想吃奶,但卻發現他不理不睬、煩躁不安或動來動去,那麼也許嬰兒是由於太累而不吸吮乳房。在這種情況下,應把他緊抱懷中,輕輕說話加以安慰,而不要試圖授乳,直到他安靜下來。
嬰兒吸吮運動
對許多的嬰兒來說,吸吮他們母親的乳房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時刻。母親也很快就學會辨別他的吸吮有時是為了吃奶,有時則是為了覺得舒服。在喂哺過程中可能發現和感覺到,嬰兒雖在進行強有力的和有節奏的吸吮運動,細心觀察一下,卻發現他並沒有吞咽。但是,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不讓嬰兒吸吮,除非乳頭酸痛。
嬰兒哺乳睡覺
分娩頭幾天,嬰兒可能對喂哺完全沒有興趣,請不要灰心,仍要試著給嬰兒喂哺,每一次喂5分鍾左右。如果他在喂哺時睡覺,這是嬰兒滿足的一個很好現象。如果他在喂哺時一直睡覺,這並沒有什麼害處,可以在下一次喂哺時補足。
嬰兒喂哺驚跳
當抱起嬰兒喂哺時,一定要把他緊抱在懷裏並不斷地和他輕聲講話。把頭低垂朝向嬰兒,使他看得見和注視著媽媽的臉和眼睛。要做到在母親周圍沒有噪音的幹擾。如可能,在他饑餓而開始啼哭之前就把他抱起來。
嬰兒咬乳頭的處理方法
嬰兒咬乳頭是一種自然的行為,嬰兒甚至在長牙前都可能著實地咬媽媽的乳頭。這時,媽媽會情不自禁猛然後縮並叫出聲來。嬰兒則會被你的叫聲驚嚇住。如果母親能沉住氣不叫出聲來,僅說“不要這樣”,他甚至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很快學會不這樣做了。
嬰兒吐奶
掌握好喂奶的時間間隔,一般說來,乳汁在胃內排空時間約為2~3小時,所以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比較合理。如喂奶過於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裏,這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者引起胃部飽脹,以致吐奶。
母乳喂養不足
母乳喂養嬰兒有可能出現喂養不足的現象。喂養不足,首先表現為,嬰兒雖然已經從兩側乳房哺乳完畢但仍想繼續吸吮。但上述現象並不一定表示饑餓;它也可能表示口渴或僅是喜歡吸吮。這是一個難題。如果他是口渴,喂哺以後試著給他一茶匙涼開水(茶匙預先消毒)。如果他仍煩躁不安或哭得很厲害,就把他帶到診所檢查一下體重,如果嬰兒沒有按預期那樣快地增加體重,就會知道一直沒有產生足夠的乳量。如果工作太多、太累和體力消耗太大的話,乳汁是會減少的。乳汁的供應是可以恢複的,但要經過幾個星期才能完全恢複乳汁的產量,這期間必須給嬰兒補充奶粉喂養。
嬰兒喂食過量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會喂食過量,因為他能自己調節他需要的乳量,他的體重正常。除非在給他喂食母乳以外還補充了其它食品(例如,用奶瓶喂給配製不好的補充奶等)才會過量。因此,不要輕易給嬰兒補充其它食品,否則會喂食過量或消化不良,打亂了哺乳規律。
新生兒的“乳頭錯覺”
“乳頭錯覺”是指嬰兒出生後早期用奶瓶喂養而出現了不肯吸吮母乳,造成了喂奶困難。這是因為奶瓶的橡皮奶嘴較長,嬰兒吸起來要比吸乳頭省力、方便。吸慣了奶嘴再去吸媽媽的奶頭,原來用於吸奶嘴習慣了的口腔運動已不適應於吃母奶,嬰兒就會覺得要含住母親的乳頭很困難、很費勁,便不願再去吸乳頭,表現出哭鬧、煩躁不安。母親也會因為孩子不會吸奶頭,含接不好而感到疼痛,這樣會造成母嬰雙方都拒絕哺喂,造成喂奶的困難,最終會失掉母乳喂養的機會。這是大家都不願意見到的結局。要避免“乳頭錯覺”就得拒絕用奶瓶來喂嬰兒,做到早開奶,勤吸吮,讓孩子早早適應母乳,保證母乳喂養的成功。
母乳喂養中常見錯誤
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其中有一些是嬰兒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因此我們提倡純母乳喂養。但年輕夫婦沒有經驗,在喂養中常出現以下錯誤,應引起注意。
開奶晚
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後即可以開始喂奶,最晚不宜超過2個小時。開奶晚不利於乳汁的分泌。
丟棄初乳
錯誤地認為初乳不衛生,把營養價值極高的初乳丟掉,實在可惜。
定時喂奶
每次喂奶的間隔時間不是按嬰兒的需要決定,按需喂奶,而錯誤地給嬰兒規定吃奶時間。
斷奶過早
母乳喂養嬰兒至少應在半年以上,最好是1年。斷奶過早不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母乳充足的判斷方法
當嬰兒吃母親奶時,可以聽到“咕嘟”“咕嘟”的咽奶聲音,吃奶後嬰兒表現愉快,較少哭鬧,大便的性狀是黃油油的軟便,很少發生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嬰兒體重按規律地增加,這都是母乳充足的表現。
如果發現嬰兒吸奶時很有勁,但咽得卻少,聽不到咽奶聲音;有時嬰兒正在吃奶時突然放掉奶頭,不停地哭鬧;或是喂奶時間不長,孩子就開始哭鬧。再詢問母親,沒有乳房脹的感覺;嬰兒大便量少,有時為綠色泡沫便;孩子睡眠不踏實,一天24小時的小便次數不足6次,體重增長得太慢,不夠醫學上所規定的標準,或是不增長甚至下降等等。遇到上述情況,都可說明母乳量不足。所以要求每個媽媽都要認真觀察孩子的一切情況。
母服不足現象與判斷
嬰兒的生長發育是需要有充足乳汁的,母親的乳汁是否充足是很難辨別的。一般的辨別方法有以下幾種:
1觀察孩子體重,這是判斷母乳是否充足的最簡單辦法。孩子出生後1周至10天為止的時間裏,體重減少屬生理性體重減少階段。這以後,體重會不斷增加。因此,10天以後起每周稱一次,將增長的體重除7而得到的值如在20克以下,則表明母乳不足。體重增長不快,必然是母乳不足所致。盡管如此,在滿月以前,尚不必過分神經質地憂慮重重,應該繼續觀察。如果過了1個月,體重增長情況依然不佳,再采取混合喂養的措施也還是時機,但再也不能拖延了。
2可以用哺乳時間的長短來判斷。正常的哺乳時間約為20分鍾。如果超過30分鍾,孩子吃奶時總是吃吃停停,而且吃到最後還不肯放奶頭,那麼就可以判斷母奶不足。
3如果出生兩周後,授乳間隔依然很短,嬰兒隔兩小時或個把小時就哭泣要奶吃。這種情況可在喂完奶後馬上喂牛奶試試,如果嬰兒一個勁兒地喝,而且精神很好的話,或者大便量少,有時則為綠色泡沫便,小便次數不足6次,肯定地說是母乳不足。
4如果嬰兒總是沒精神,睡不好覺,連續好幾天便秘或腹泄,那麼說明母乳不足。
5媽媽經驗判斷法:乳房是否發脹,脹得是否厲害?一般在產後2周左右就可知道。如果乳房總顯得幹癟,那麼說明缺乏奶水。
6如奶水充足時,當孩子吃奶時,可以聽到“咕嘟、咕嘟”的咽奶聲音。吃奶嬰兒表現愉快、舒暢、很少哭鬧、睡覺踏實、安穩、大便性狀是黃色的軟便,很少發生消化不良、嬰兒體重按規律增長,這說明乳母的乳汁充足。
7當奶水不足時,孩子吃奶時,聽不到連續的咽奶聲音,即使能聽見,但咽奶的聲音也很小;吮奶時總是吃吃停停,或吃奶中突然放掉奶頭哭啼,或吃到最後還不肯放奶頭,或剛喂奶不久,孩子就哭鬧起來,喂奶前母親也沒有奶脹的表現,在吸吮時也沒有噴奶的感覺,那麼說明母乳不足。
發生奶脹的處理方法
奶脹是由於乳房內血液、體液和乳汁積聚,這是由於不適當和不經常哺乳所致。通常在24-48小時內進行有效護理可減輕症狀。奶脹時,在哺乳前先熱濕敷乳房3-5分鍾,隨後柔和地按摩,拍打和抖動乳房,起到疏通乳腺管作用,然後用手或奶泵擠出乳汁使乳暈變軟,以便嬰兒能順利地含吮乳頭和大部分乳暈。每次哺乳要將乳汁排空,使乳腺管通暢,乳汁排空後,既可避免乳汁瘀積,又可減輕乳房脹痛。哺乳後,要配帶支持胸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哺乳婦女,尤其是產婦,常常發生乳腺內硬塊,伴有疼痛,其原因主要是乳汁淤積。形成乳汁淤積主要原因是:乳頭發育不良,妨礙嬰兒吸乳,乳汁不能吸出;乳汁過多,嬰兒吸乳少,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完,尤其是習慣於從右乳開始喂奶,待右乳吸空時,嬰兒基本上已吃飽了,再給左乳,嬰兒常常吸幾口就不吸了。若下次哺乳還是從右乳開始,則易使左乳乳汁淤積,故臨床上左側乳腺炎較多見。
乳腺內有了積乳,一旦有細菌進入,就可在裏邊生長繁殖,造成急性乳腺炎。預防乳腺炎首先要避免積乳,哺乳時要平均分配左右乳。若哺乳後乳腺內仍有乳汁,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母的內衣要用軟質衣料,若乳頭內陷可在孕期經常擠捏、提拉加以矯正,不要養成嬰兒含乳頭睡覺的習慣,要經常用溫水清洗乳頭,尤其是哺乳後,要勤換內衣,經常清洗蓋乳頭的毛巾。
一旦乳腺內出現疼痛硬塊則為乳腺炎,應及時處理,可用手擠或吸奶器吸奶。如這些方法收效不佳,可用中藥牙皂,也稱眉皂、豬牙皂,取100克,研成細粉,用一層紗布包一鼻孔大小的藥包,先在酒精或白酒內蘸一下(不要浸泡),塞在患乳同側的鼻孔內12小時。若為雙側,均須塞藥。一般塞一次就能使硬塊消失。若消失不完全,12小時後可再塞一次,用此法後,一般三天內全都可以消失。若硬塊已超過3天,仍可反複用牙皂塞鼻,多數可以治好。如果一時弄不到牙皂粉,可將蔥白搗爛,也用一層紗布包紮塞鼻,但效果不如牙皂好。
對炎症性腫塊,可用熱敷或理療,也可用中藥金黃散醋調外敷,結合抗菌素治療。若形成膿腫,必須手術切開排膿,以防病變範圍擴大而使更多的乳腺組織受到破壞。
保證母乳充足的方法
為了保證母乳充足,須掌握以下促使奶水增加的方法:
全方位母乳增多的方法
作為母親要有用母乳喂養嬰兒的決心。嬰兒出生以後,要經常讓嬰兒吮奶頭,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這是保證母乳充足極為重要的精神動力。
通常,開始幾天乳汁都不會很多,到四五天後,乳汁就會大量分泌出來,因此,開始幾天千萬不要因為乳汁少而失去信心。不要隨便補充奶粉。在第1周內,即使母乳很少,也盡量不要隨便使用奶粉補充。因為嬰兒一吃上奶粉,吸奶力就會減弱,結果母奶會越來越少。
嬰兒吃奶因吸吮乳頭,可刺激引起反射性乳汁分泌。隻要堅持喂奶、勤喂奶,乳汁就會源源而來。乳母攝入全麵和充足的營養,是保證乳汁充足的重要物質條件。因此,在哺乳期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物。
在哺乳期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家庭和睦。避免生氣、焦慮和急躁,這也是保證乳汁充足的重要的精神條件。
在喂乳期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千萬不要過度疲勞。每天睡眠時間不得少於8小時、午間休息1~2小時。
中藥發奶的方法
我國古代醫學認為,乳汁缺乏屬於氣血不足,如麵色蒼白、氣短倦怠,周身無力,食少便瀉。可用下麵方法:
(1)當歸補血蔥白湯:當歸10克、黃芪15克、蔥白2節,水煎服。
(2)人參10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熟地10克、生麥芽60克、路路通10克、甘草8克,水煎服。
(3)黃芪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麥冬12克、桔梗9克、通草9克,水煎服。
屬於心情抑鬱的,表現為乳房脹滿,疼痛或有腫塊、胸悶、便幹、食少。可用下麵方法:
(1)湧泉散:王不留行、當歸、製山甲各20克,川芎12克,研成細末,每次3克,每日2~3次。
(2)當歸10克、川芎6克、生麥芽30克、漏蘆10克、王不留行15克、瓜蔞10克、通草10克、陳皮7克,水煎服。
(3)黃芪30克、黨參15克、當歸15克、白芷6克、製山甲9克、王不留行6克、川芎6克、花粉9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