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營養3(1 / 3)

乳母不宜喂奶的疾病

我國在創建“愛嬰醫院、愛嬰縣”的過程中,大力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但也有些母親是不能用自己的奶喂孩子的。有下列病症的母親不宜喂奶。

門)結核病。尤其是結核活動期,痰中可找到結核杆菌,如果照看孩子和喂奶,既會把病菌傳播給孩子,也不利於自己的康複。

(2)心髒病。特別是心力衰竭的重症心髒病患者,不宜母乳喂養,以免加重心髒負擔。

(3)癲癇症。不宜喂奶。因為癲病發作時可能傷及嬰兒,而因喂養孩子過度勞累也易引起癲癇發作。若母親長期服用魯米那、苯妥英鈉、安定等藥,這些藥可通過乳汁而影響嬰兒,引起嬰兒嗜睡、虛脫等不良反應。

(4)肝炎。特別是轉氨酶升高,HBSAg陽性者不宜自己喂養,因為HBSAg可能通過乳汁傳播給小兒。這種母親也不要親吻孩子,更不要用嘴咀嚼食物後喂孩子,要特別注意手的清潔衛生,母親的食具應與嬰兒分開。

(5)糖尿病。特別是胰島素依賴型患者,自己喂奶,易誘發糖尿病酮症昏迷,勞累也會使病情加重。

(6)甲狀腺機能亢進。服藥期間不宜喂奶,因為抗甲狀腺藥物進入乳汁可引起嬰兒甲狀腺腫大與功能減退。

(7)各種急性感染而使用某些抗生素治療的母親,應暫停母乳喂養。如磺胺藥、異煙肼、紅黴素、氯黴素等在乳汁中濃度較高,對嬰兒有不良影響。

乳母患乙肝或乳腺炎的喂奶

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已為人們所重視,資料表明,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有10%的胎兒有宮內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當嬰兒出生3個月後,嬰兒的感染率可達30%,5年後則可能達80%以上。由此可見,宮內垂直傳播乙肝病毒的機率並不像一般預測的危險度那麼高,反而是出生後的水平傳播機率很高;提示人們要重視乙肝病毒攜帶者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要做好這方麵的預防,基本措施應放在三個方麵:一是給予新生兒以乙肝疫苗或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增強新生兒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二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最好不要哺乳。報道表明,乙肝血清標誌物陽性母親,其初乳中總排毒率達42%,而且初乳排毒率與傳染性、感染率呈正相關,對新生兒威脅極大。所以,凡是母親血清HBSAg,HBCAb陽性者,最好以人工喂養為宜;三是要對嬰兒采取適當的隔離措施,如乙肝攜帶者的母親應與嬰兒分床而睡,講究衛生,衣物用品分開洗。

盡管從原則上講乙肝病毒攜帶之母親不宜哺乳,但如有條件能夠確定母親血清標誌物水平僅抗體陽性而抗原陰性,以及HBV-DNA陰性的話,則表明不存在傳染性。這種情況可以予以母乳喂養,無須要隔離,應注意的是要及時予以新生兒乙肝疫苗注射,作好提前預防。

乳腺炎通常因為有乳頭損傷或出現乳腺管阻塞和奶脹而引起的,是乳腺管外的結締組織炎症,並非乳腺管內的炎症,所以繼續哺乳是安全的,如突然斷奶或中斷喂哺可延緩療程或導致並發症的發生。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在消炎止痛的同時采取喂奶前和喂奶時濕熱敷,首先讓嬰兒吸吮病側乳房,以更頻繁的喂奶等方法排空乳房,促進炎症的好轉。

母親生病的新生兒喂養

如果用母乳喂養嬰兒,母親哪怕是生病住院了,也應該繼續這樣母乳喂養。母親必需和護理人員製定特別的安排,既然這是母親所想要做的,就應該為此堅定地說服他們,不要聽取任何勸阻。然而,如果必須接受麻醉劑的話,就不可能進行母乳喂養了,因為事後不但有頭昏眼花的現象,而且所必須采用的麻醉劑會傳到乳汁中去,若預先得到手術通知的話,應把擠出的乳汁冷藏起來。采取這種方法,即使嬰兒失去了給他喂時的愉快感,也不會吃不到乳汁。一旦病得太重甚至不能擠出乳汁時,嬰兒就不得不人工配乳奶粉或小匙喂養,一開始時他大概會拒絕吸吮,但當他越來越饑餓時就會老老實實地吸吮起來。

母體患了相當消耗體力的病,如因妊娠中毒嚴重而引起的腎功能障礙,或心髒障礙,以及結核病等,這些情況一般不能用母乳喂養孩子。而麻藥中毒、酒精中毒、精神病患者,以及性病治療期間,則更不能用母乳喂養孩子。

母親上班時的哺乳方法

若是母親工作,不便按時哺乳,需進行混合喂養,這種哺乳方法叫作代授法。一般是在兩次母乳之間加喂一次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最好母親仍按哺乳時間將乳汁擠出,或用吸乳器將乳汁吸空,以保持下次乳房充分泌乳。吸出的乳汁在可能的情況下,放置冰箱或涼地方,但須保持清潔,溫水煮熱後仍可喂哺。每天用母乳喂寶寶最好不要少於3次,因為如果隻喂一次、二次,乳房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母乳分泌量就會越來越少,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

母乳稀少或沒有的喂養

如果母乳少,不能滿足嬰兒需要時,可以加用代乳品,如牛奶、奶粉、米粉等補足營養,此種喂養方法稱混合喂養。其方法有兩種:一是代授法,即一次完全喂母乳,下一次完全喂代乳品,母乳與代乳品交替喂養。二是補授法,先吃母乳,不夠時再添加代乳品。兩種方法以補授法較優,具體選擇視母親情況決定。混合喂養的哺喂次數及量與母乳喂養相同。混合喂養時,應根據嬰兒的年齡添加輔食,如蛋黃、菜汁、維生素等,以保證嬰兒營養全麵、平衡。母乳少的乳母,應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喂養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不挑食偏食。增加嬰兒吸奶次數,母乳會逐漸增多,切忌因母乳少幹脆斷奶而喂牛奶等代乳品。

如果想盡辦法母親仍沒有奶,或由於特殊原因,如母親患病(急性肝炎、活動性結核)必須斷奶時,就需用代乳品喂養,這種喂養方法稱為人工喂養。

代乳品很多,通常有獸乳及其製品、豆製品、其他代乳食品。獸乳中最常用的是牛乳,其次是羊乳,用牛奶製成的製品即奶粉是最理想的代乳品。豆製代乳品有豆漿、寶寶樂等。其他代乳食品如米粉,米粉含蛋白質、脂肪極少,長期喂養嬰兒,嬰兒看上去很胖,但肌肉鬆弛、體質差、抵抗力低、易患病,因此,米粉不宜作代乳品,尤其是小嬰兒。

人工喂養時,次數與母乳喂養基本相同,以嬰兒的需要而定,一般3小時吃1次,晚上可減少1~2次。

即使母乳喂養的嬰兒,到4-6個月時就應添加輔食,混合及人工喂養的嬰兒,添加輔食的時間還要更早些,不然嬰兒會發生營養缺乏症,如貧血、佝僂病等。

如何給嬰兒添加輔食呢?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精到粗、由一種到多種。添加輔食應避開嬰兒的患病期,應在身體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開始。每添加一種輔食,待嬰兒適應後再添加另一種食品。如若嬰兒不適應,出現腹瀉等症狀,應暫停幾天,待嬰兒恢複正常後再加,這樣添加就可能成功。如孩子不願吃,就不能強求,過幾天再試。添加輔食的量應逐漸增加,如添加蛋黃,可以從1/4個到1/2個,再從1/2個到1個。

新生兒腹瀉時的喂乳

嬰兒腹瀉以夏、秋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對嬰兒腹瀉,除了要注意衣著,用藥物治療外,飲食條件也非常重要。用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必停止喂奶,隻需適當減少喂奶量,既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隻乳房喂10分鍾,改為5~7分鍾,並將剩餘奶汁擠去,因為這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此外,腹瀉時應停止添加輔食,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恢複喂奶量和各種已食用過的輔助食品。

母乳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密切相關,當嬰兒腹瀉時,母親應少食用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喂奶前,母親飲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嬰兒腹瀉症狀。目前,有一些家長因嬰兒腹瀉,母乳全部停用,換喂米湯,這是不恰當的。單吃米湯不能滿足蛋白質需要的。

以上處理是針對腹瀉不嚴重的,隻需飲食調整即可得到治療的情況。如果腹瀉次數較多,大便性質改變,或嬰兒兩眼凹陷有脫水現象時,應立即送醫院診治。根據醫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時也需要暫停母乳。

新生兒吐奶時的喂乳

有的孩子出生後就有吐奶的毛病,到第二個月還是經常吐奶,有的吃完奶一會兒就吐,有的吃完奶20分鍾左右吐。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人的胃有兩個口,上口叫賁門,下口叫幽門。賁門和食管相連接,幽門和十二指腸相連接。小兒在生長中,賁門肌發育較鬆弛,而幽門肌容易痙攣。孩子吐出的奶呈豆腐腦狀,這是奶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形成乳塊的結果。

對常常吐奶的孩子要少喂一些,喂奶以後要多抱一會兒。抱的姿勢是使嬰兒上半身立直,趴在大人肩上,然後用手輕輕拍打孩子背部,直到孩子打嗝將胃內所含空氣排出為止。這時輕輕把孩子放在床上,枕部高一些,向右側臥,這樣可以減少吐奶。吐奶是生理現象,不必管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斷發育會自行緩解。

如果吐奶頻繁且呈噴射狀,吐出的除了乳塊還伴有黃綠色液體及其他東西,一定不可忽視,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新生雙胞胎喂養方法

雙胞胎兒的特點是早產多,據統計,大約有80%雙胞胎兒是早產兒;雙胞胎兒出生體重低,約有一半的雙胞胎體重低於2500克;雙胞胎兒備器官尤其是消化係統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生長速度特別快,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素。

由於雙胞胎兒的上述特點,喂養雙胞胎兒應采取特殊方法。母乳仍應是雙胞胎兒最理想的營養品。雙胞胎兒胃容量小,胃腸消化能力差,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哺喂方法。一般說來,隻要產婦有足夠的營養和充分休息,她的乳汁是能夠滿足雙胞胎兒的需要。如果乳汁不足,應保證兩個嬰兒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先喂體質較弱的孩子,每人再加喂牛奶或奶粉。萬一產婦無乳汁,就采取人工喂養。

雙胞胎兒常是早產,體重又輕,體內貯備的營養素少,生長發育又特快,奶量需要量大,因此輔食的添加應早於單胎足月兒,宜從生後2周起逐漸加魚肝油、菜汁、鮮橘汁,第8周可加蛋黃、肝泥、魚泥等。否則,雙胞胎兒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等。

新生兒吃別人奶的問題

母親乳汁充足的越來越少,想要別人的奶來喂孩子也找不到這樣的對象了。因此,應該進一步提倡讓那些乳汁非常充足的母親把多餘的奶提供給非常需要母乳的新生兒。如果可能,就應該讓所有的新生兒都至少吃三個月的母乳。這是因為新生兒在過了3個月後,就具備了能夠同化人奶以外的奶的能力。

也有的國家把富餘的母乳收集起來送到產院裏喂那些母乳不足的嬰兒。現在這種得天獨厚的“供奶者”之所以很少,是因為醫學上的手續大繁瑣所致。如果做為奶母被雇用的話,就要有證明血清的梅毒反應是陰性的證明書,或者是證明沒有肺結核的X線照片診斷書等等。誠心誠意來供乳,當被人問到有沒有梅毒,有沒有結核病時,就會非常不高興而離去。但是由於大多數的供奶者,在母子手冊上都記有血清的梅毒反應呈陰性,無肺結核等證明,想要奶的話,還是可以供乳的。

實際上用別人的奶來喂嬰幼兒的大都是自己的姐姐或妹妹,而且住得很近。這時,不必顧慮她們的新生兒與自己的新生兒差多少時間,不管差多少都沒有關係,母乳都具備共同的優點。

當居住距離較遠,一天兩次帶新生兒去吃奶不方便時,可以用擠出來的乳汁。把擠出來的奶裝在幹淨的敞口瓶裏帶回來後立即連瓶一道加熱消毒。然後放到冰箱裏,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熱熱就可喂新生兒了。即使維生素被破壞了也不要緊。

對於未成熟兒,在三個月以內最好喂人奶。

新生低體重兒的母乳喂養

凡出生時體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兒統稱為低體重兒,此也包括胎齡不足37周的早產兒及滿37周的足月兒。早產兒自34周起就有吸吮和吞咽能力,但體重不足1800克的早產兒吸吮力差,常不能滿足自身的需要;體重不足1500克的早產兒叫作極低體重兒,完全沒有吸吮能力。母親的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正是早產兒所需要的,因此應首選母乳喂養。對低體重兒,母親應擠奶,每天至少擠8次,每次都應盡量擠淨(如果每天隻擠1~2次,奶量會很快減少),將擠出的奶用杯和小勺或滴管哺喂小兒。出生第1天的低體重兒喂奶量為每千克體重60毫升,將總量分成8次,每3小時喂1次。第2天每千克體重喂奶80毫升,第3天每千克體重喂奶100毫升,第4~7天每天每千克體重喂奶量增加20毫升,第8天每千克體重喂奶200毫升,用以上的奶量維持到嬰兒體重達1800克,然後讓他盡早開始自己吸吮母乳,但應幫助他把奶頭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低體重兒的第1次哺喂應在生後6小時內,以防低血糖的發生。母親可擠出少量的初乳及時哺喂。如果實在沒有初乳,須借助他人的母乳時,須注意對方的身體情況,並將奶煮沸消毒後再喂。

母乳不足加喂代乳品

一般來說,小兒能得到足夠的母乳,又沒有其它不適的情況,睡覺安穩,醒著的時候,比較安靜愉快,不愛哭鬧,隻有到了接近喂奶時間才會有饑餓的表現,體重也能按規律增長,這時就不必急於給小兒加喂其它食品。如果小兒吃不飽,會出現吃完奶不久就又哭鬧,吸吮嘴唇、手指,來回轉頭找奶吃,睡不香甜,體重增長很少甚至不增,這就說明母乳不足,小兒吃不飽,需要加喂其他代乳品。喂母乳的同時加喂代乳品的方法叫混合喂養。采用這種方法喂養的小兒,應特別注意喂養的方法。有的小兒吃代乳品時,吃得很快很香,吃母乳時吃幾口就放開奶頭哭。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每次先喂母乳,讓小兒把乳房吸空後,再喂代乳食品。乳房排空後,能刺激母乳的分泌,增加奶量。假如乳房經常留下一些奶,就會影響乳汁繼續充分地分泌,母乳就會越來越少。如果由於其他原因,媽媽不能按時給孩子喂奶時,可用代乳食品代替一兩次,但一天內用母乳喂養小兒不能少於三四次。否則,會影響乳汁分泌。如果小兒體重正常增長,就不要任意增加代乳食品的量。

代乳食品不能加糖太多,搞得太甜。用米湯代替一部分白糖加在牛、羊奶裏,是個好辦法,因為米湯有香味,可以代替一部分甜味的刺激作用,還能保證小兒需要的熱能。奶嘴孔不要過大。小兒吃慣了比較甜的牛羊奶,會覺得母乳淡,很不痛快。這些情況都會造成小兒不願吃母乳,以致影響乳汁的分泌,使它越來越少。因此,媽媽在哺乳時要細心留意,防止這些情況發生。

嬰兒人工喂養方法

如果母親沒有奶或者因母親生病不能、不宜喂奶時,那麼就隻有采用人工喂養了,喂嬰兒鮮牛奶或全脂奶粉。

必備器具

1奶瓶2、3隻:最好選擇口大圓型、耐熱玻璃做的,容易洗刷,用開水煮也方便。

2奶嘴3、4個:選擇不太硬、大小與母親乳頭相同的。奶嘴上的眼兒不要過大或太小。把奶瓶倒過來,乳汁以5~6厘米的間隔滴落的就可以。

3奶嘴罩:需能用開水煮的。

4計量勺和刮平刀。

5瓶刷。

6長筷子和瓶夾子。

7消毒器:蒸煮器也可用鍋代替。

8食品盒:將衝調用具放置在一起,用起來方便。

9碟子或盆、搪瓷盤。

10擦拭布。

11奶瓶用的洗滌劑。

12小型奶瓶:用來喂果汁和涼開水。

13奶粉盒。

器具消毒

嬰兒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照顧嬰兒者和穿帶在身上的用品必須清潔。特別是調乳器具是直接入口的東西,更需充分注意,每一次都要認真地消毒,雖然麻煩些,但在出生後3個月內必須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