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等著,崔永元出來是這樣的:出來,一看,所有的座位全部被小孩占據了,包括他坐的位子。他事先就和工作人員說好:不許和小孩說任何規矩。這就是崔永元。這是和小孩打交道的一種思路。小孩進來之後根本沒人管,放鬆!崔永元就站在沙發後麵。一個小孩坐在沙發的扶手上,無限信賴地靠著崔永元。這得有什麼樣的信賴啊,這可是第一次見麵!我覺得我是做不到。我也看過有的少兒節目主持人,聲色俱厲:“這都哪個學校的學生啊,這麼沒規矩。有沒有人管啊?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我們開始。”轉身,對著鏡頭,做親切狀,甜甜的聲音:“小朋友們——”
假如我的孩子在場,我得對孩子說:孩子,閉眼。千萬別看變臉這一幕。我對孩子的所有真善美的教育,都隨著這個變臉抵消了。而我們可愛的崔永元同誌,就站在那兒被一個小孩無限信賴地靠著。然後他這樣開口了,讓人大感意外:“我們來認識一下啊,像我這樣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叫崔永元,綽號孩子頭兒。”接下來那個小孩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我叫李小龍,來自湖北,外號九頭鳥。”接下來,“我叫……綽號……”這些小孩都是什麼人呢?在北京參加全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大會的代表,都是各地選出來的。他們原來準備的開場白是這樣的,麵對鏡頭這樣自我介紹,比如湖北那個吧:我來自湖北大別山區。這塊土地是用烈士們的鮮血染成的。我代表多少多少少先隊員向全國的兒童們祝賀“六一”。可是,崔永元就輕輕一句“我叫崔永元,綽號孩子頭兒”,誰還能說那些背誦的詞兒?你覺得這是不是一種特殊的溝通能力啊?平視啊,談話氣氛啊,都在裏麵了。
人物剪影
敬一丹:1955年生於哈爾濱。5年的知青生活、末代工農兵學員。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任黑龍江電台播音員,後回母校讀研究生並留校任教,然後調中央電視台至今。曾連續獲得3屆“全國十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觀眾眼前的敬一丹永遠都是穿著色調素淡的職業女裝,化著淡妝,大度泰然的神情。她始終以一種傾聽和積極交流的姿態麵對觀眾,娓娓地敘述著她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一切,不經意間便將觀眾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了。
讀·品·悟
古希臘寓言中說,舌頭這種東西的確像個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詞語來讚譽你,也可以用最惡毒的語言來詛咒你,它能把螞蟻說成大象,也能把小醜說成國王。這就是說話的威力吧!平常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有力量,這種力量能否表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他說話的能力。崔永元受人歡迎的原因,不正是因為他與觀眾沒有距離的交談方式嗎?
“說話”是我們天天在做的事情,但善於說話,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使別人樂意接受,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學家理查德?班得勒說過,當你對一個人說話時,你不是想給他傳達信息,就是想改變他。但對方是否會接受你的意思,換句話說,你溝通的目的是否能夠實現,卻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的人不重視這個問題,認為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溝通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其實,溝通是雙向的交流,它的成敗不取決於你說了什麼,而是取決於對方的反應。對方不接受你,那你說得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我們溝通得好不好,並非取決於我們說得好不好,而是取決於我們被了解得有多好。 美國的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係和他的為人處世能力。”可見,一個人的社交能力是多麼重要,而人社交能力的體現,很大程度上就是人說話方式的體現。正如敬一丹在演講中講到的一樣,“自來熟”的人,絕對要有超過一般人的交際能力。
人一生的成長過程是不斷與人交往的過程,與家庭成員交往,學會自理,學會生活;與學校師生交往,增長知識,學會學習;在社會大環境中交往,學會生存,學會成熟。青少年的交談能力,不僅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生活能力,而且還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那就讓我們努力掌握“說話的藝術”,成為一個處處備受青睞的人吧!
鏈接:
說話的魅力並不在於你說得多麼流暢或是滔滔不絕,而在於你是否善於表達真誠。最能推銷產品的人並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善於表達真誠的人。當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對方也就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而喜歡你說的話,進而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