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他年人畏伏,元戎掌握顯身名。
石彪看畢,稱謝不已。古春仍寫一詩,送與於公,其詩雲:
巍巍體貌若天神,炯炯雙眸耀朗星。
聲似洪鍾欺項羽,麵如冠玉賽陳平。
擎開赤手安邦國,誓展丹心佐帝廷。
他日救時真宰輔,後人誰不羨忠貞。
於公看罷曰:“重蒙老師獎許,恐學生無有是日。”古春答曰:“山僧昔年許公宰輔,今日豈肯謬言。日後三君貴顯,方知山僧之言不妄。”複歎曰:“山僧閱人多矣,不意今日將相奇逢於此。”又歎息者數聲。三人見古春三歎,遂問其故。古春曰:“山僧歎息者,奇三君之數耳。”
四人正談飲之間,隻見一俊俏後生,領著一披發女子進店來。後生朗唱一曲,謳音清亮;女子亦吹一曲蕭,清韻可人。於公問後生曰:“汝是何方人?姓甚名誰?”後生答曰:“小人姓蕭,名韶,原是北方人氏。父親因到南邊教演吹唱,年老欲還家鄉,不料病故。母親又三年前已死,遺落我兄妹二人,不能還鄉。幾次欲賣身葬父,小妹又無倚仗;幾次欲賣妹搬喪,又不忍同胞分散,隻得趕趁度日。不料於今唐賽兒作亂,米粟甚貴,難以度日。若得達官稍助盤費,我兄妹二人帶得父母靈柩回家,存歿感恩非淺。”
於公見說,心中惻然,曰:“觀汝所言,一點孝心。吾欲助汝盤纏,奈賽兒作亂,關河阻隔,難以回家。汝能依吾一事,令汝忠孝兩全。”石亨聞言問曰:“於兄如何令他忠孝兩全?”公曰:“吾聞賽兒作亂,昨夜正思欲施一計以除之。今見蕭韻伶俐,又能吹唱。觀他是孝心之人,此事可托。吾欲授一奇計於蕭韶,令他潛地投入賽兒營中,使其內中取事,以除一方大害。除了賽兒,就是盡忠;那時搬喪回去,就是盡孝。”即喚於康取銀伍兩,付與蕭韶,曰:“汝將一半銀子,把父母靈柩權寄在寺院或墳塋空地之處。吾令授汝一計,必然成功。”蕭韶見公惠此大恩,即拜於地曰:“蒙達官厚德,使蕭韶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公曰:“吾有一友姓許,見任騰縣知縣。我修書一封,附一奇計在內。汝與妹子即投賽兒營中,依計而行,無有不中。”公遂修書附計,令蕭韶同妹子前去。
蕭韶領了,即辭於公,往別徑取路到滕縣,呈上於公書計。許知縣見了,暗羨曰:“吾友此計果奇。”即令蕭韶與妹投入賽兒營中,行陽施陰奪之謀,用裏應外合之策。許知縣會合傅總兵之軍,殺了賽兒,除此一方大害,實於公指示之謀。其計甚秘,功為許知縣所得,故杭人有言公初出衡門第一功者,即此之謂也。於公即遣蕭韶去後,二石與古春不知所附何計,各各暗中稱羨,俱皆作別而行。
石亨與石彪往別路來投見其伯石岩。石岩一見大喜,曰:“吾正思汝二人,今日到此,足慰我懷。”因領亨、彪來投見傅總兵。傅總兵見亨、彪英勇貌偉,遂留於麾下。後因收妖賊有功,升亨為鎮撫之職。不數月,其伯石岩病故,無子,亨遂襲其指揮之職。石彪亦有功,遂授把總之職。
且說於公自別古春與石亨叔侄,取路徑到濟南府來,收拾嶽父董鏞靈柩。董鏞原中進士,選為翰林庶吉士。居位不數月,因劾當道,反被當道唆言官劾其越職論事,遂降為濟南府府學教授;在學三年,升為永豐縣知縣,未及到任病殂。董鏞為教官時,甚得諸生之心,雖上司亦皆敬仰。於公因搬喪到彼,三司府縣諸生,皆有祭賻之儀。公該受者受,該卻者卻。一惟以禮自處。諸生亦皆雅重於公。公即辭諸友眾官,搬喪而回。拜見父母,安葬嶽丈已畢。諸親友皆來吊奠。事完,當有良友高孟升、吳彬庵、吳雄、劉貢父等,來拉於公同去看書。未知在於何所,後篇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