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那還是在何裏發·拉多德執政期間,他手下有兩名得力的大將叫哈裏德和馬裏克,他倆雖然同朝為臣,但卻麵和心不和,經常勾心鬥角,暗地裏互相爭鬥,以致於國王交給他們的事情也經常出差錯,可是國王對這一切卻毫無覺察。

哈裏德和馬裏克為什麼暗地裏鬥爭呢?原因很簡單,原來國王認為馬裏克的能力比哈裏德強,所以經常委派馬裏克為些重要的事情,這樣一來,引起了哈裏德的強烈不滿和妒忌。但是這種不滿和妒忌不敢當著國王和大臣的麵發泄,所以跑回家發泄,久而久亡,哈裏德的孩子也把馬裏克及其家裏人當成了仇人。他們在背地裏說馬裏克的壞話,說國王受了馬裏克的蒙敝和欺騙。隨著時間的推移,馬裏克愈發受到國王的重用,哈裏德也愈發忌恨馬裏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國王把馬裏克封亞美尼亞藩王時,情形才有一定的好轉。

馬裏克到亞美尼亞當藩王後不久,有一天來了一個騙子,他自稱是哈裏德派來的,特意給送來一封哈裏德的親筆信,一定要麵見馬裏克才行。馬裏克不相信哈裏德會給他寫信,所以當時就把信拆開了,仔細地辨認筆跡,逐字逐句地推敲,最終他認定這封信是偽造的。鑒於此,馬裏克決定見見這個造假信的騙子,那個騙子聽說馬裏克要見他,不由得心裏一陣高興。就這樣他來到了馬裏克麵前,畢恭畢敬地向馬裏克好並祝福。馬裏克想看看他如何把戲演下去,所以讓他坐下來說,這個騙子也不客氣,坐下來開始曆數馬裏克在亞美尼亞的功績,極力吹捧馬裏克。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不喜歡聽好話的人。但馬裏克卻是個例外,他頭腦非常冷靜,他既然認定此人是個騙子,那決不會改變對騙子的看法。馬裏克等騙子把話說完後,便直接了當地對那個騙子說:

“你千裏迢迢,不辭勞苦來到我這裏,難道就是為了說些奉承話和送封信嗎?而且這封信是你偽造的,你有什麼打算?不過你放心,我不會讓你白跑一趟的,我會盡快處理這件事的!”

馬裏克的這番話無疑給了那個騙子當頭一棒,他拚命保持著鎮靜,努力把謊圓下去,他一口咬定這封信是真的,並且還一個勁的說:

“願安拉保佑您事事如意,我沒有騙您,這封信確確實實是真的。我這次前來送信,什麼目的都沒有,我隻是來送信,假如有什麼冒犯了您,您盡管說,但您不要說我是騙子,我沒有理由騙您,因為天下之大,我去哪兒都能謀生,我何必要欺騙您呢?如果您不相信,可以派人去哈裏德那裏核實一下。”

馬裏克當然要去核實一下此人的身份了,他要讓這個騙子在事實麵前低頭認罪。於是他對這個騙子說:

“這樣吧,為了證明你的話是真是假,我現在派人去趟哈裏德那裏。如果這封信是哈裏德寫的,那我將要重重獎賞你,還要讓你當官,如果你不想當官,我可以給你三十萬元現金,外地駱駝五匹和三十匹布;如果這封信是假的,我就要重重處罰你,那時你就會失去雙手,還會被拔去胡須!”

馬裏克說完便吩咐仆人把騙子暫時關押起來。等到確認了,這封信的真假後,再對這個騙子做出處理。他提起筆來給哈裏德寫了封信,內容如下:

“尊敬的哈裏德,我有一件事想問您,今天有一人持您的親筆信來拜訪我,可是我卻覺得信上的筆跡與您的筆跡不符,現在將這封信送去,請您鑒別一下信的真假。請您將結果盡快告訴我,以便及時處理。”

仆人拿著這封信,飛馬趕到哈裏德府上,把馬裏克的信連同騙子的信一同交給了哈裏德。此時哈裏德正在與朋友們閑聊,他不動聲爭地接過信,對送信的仆人說:

“你先回去,等明天再來,那時我會告訴你一切的。”

仆人走後,哈裏德把信的事情對朋友們說了一遍,然後以平靜的口吻說道:

“有人假冒我的名義,並模仿我的筆跡給我的冤家對頭馬裏克寫了一封信,現在我想請教一下大家,對於這種明目張膽的招搖撞騙該如何處置呢?”

哈裏德的朋友們知道哈裏德素來與馬裏克麵和心不和,於是各抒已見有的竟然說這是馬裏克講和的計謀。他們讓哈裏德將這個造假信的人處死。哈裏德聽完他們的意見後連連搖頭。他說:

“你們所提出來的方法都不行,你們好好想想,馬裏克現在已經成了王爺,他的地位比以前高了許多。而且我們之間的恩恩怨怨也長達二十餘年,這一點幾乎家喻戶曉。多年來,馬裏克和我之間的仇恨與忌恨劇增,如果要是有一個出麵斡旋,我們之間的關係肯定會大大改善。現在這個機會來了,這個製假信的人的出現,讓我看到了改變現狀的可能。我要利用此人和那封假信來消除我和哈裏德之間的隔閡和假信,屆時我們兩人肯定會握手言和。如果我殺了製假信的人,那麼我就失去了一個很好的與馬裏克和好的機會。現在我要給馬裏克寫封信,告訴他那封信是我寫的。”

眾人聽了哈裏德的話都表示讚同,對哈裏德的這種作法表示讚賞,誇他胸懷若穀,具有大家風範。

麵對眾人的誇獎,哈裏德並沒有大多的得意,他的頭腦現在非常冷靜。他叫仆人拿來筆墨,備好紙張,稍思索一下,提筆給馬裏克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尊敬的亞美尼亞王馬裏克大人:

您好!

您的來信收知,在此祝您萬事如意,請相信我是誠心誠意的。

多年來,我們有許多誤會,因此我深感內疚,為此我修書一封,並派人送到你的府上,不料卻被您誤以為是假信,我特此說明,那封信確實是我所寫。如果這封信引起了您的誤解,那麼我向您道歉。

從您處理這封信的作法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您人格的魅力,您為人處事非常謹慎,這一點令我望塵莫及。現有一事相求,望大人應允,請大人饒了送信人的魯莽,不要對他施以刑罰,在此,我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

最後祝您身體安康。

哈裏德即日拜上。

哈裏德寫完這封信,取出他的大印,印在了信封上。第二天馬裏克的仆人如約前來取信。仆人取到信後急速趕了回去。馬裏克看了信後,非常高興,因為他也早想與哈裏德和好,無奈他放不下架子,這次一封信使他和哈裏德和好,讓他覺得又驚又喜。他吩咐侍衛將那個騙子帶來。他對騙子說:“我早就知道

那封信是你編造出來的,現在不管你承認與否,我都要給你獎勵,因為你幫了我一個大忙。我曾答應過給你兩種獎賞,現在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

那個騙子想也沒想就說:

“尊敬的亞美尼亞王,我希望您賞賜我金錢,駱駝和布匹,因為我非常需要它們。”

於是馬裏克吩咐仆人給他拿來三十萬元金幣、五匹駱駝和三十匹布。另外還賞了他一件十分華麗的繡著金錢的衣服。

這個靠製假信和說謊話的人成了一個富翁,他感謝上帝給了他這麼好一個機會,讓他碰上了一個好人。他把金幣和布匹放在了駱駝背上,然後興高采烈地向家走去。走著走著他覺得應該去趟哈裏德家,因為這次行騙是打著他的旗號去的。應該去謝謝他。在哈裏德家的門前,騙子用力地敲著門。衛兵打開門問他有什麼事,他說有要緊事要見哈裏德。衛兵進去稟告哈裏德,說有一個穿著華麗,趕著五匹駱駝的人要拜見他。哈裏德聽後,讓衛兵把騙子領進來。騙子進來後,哈裏德問他:

“你是什麼人?找我有什麼事?”

騙子忙跪在哈裏德麵前,磕了三個響頭後說:

“尊敬的哈裏德大人,實話跟您說,我曾經模仿您的筆跡寫了一封信,去拜見亞美尼亞王,他發現真相後,他不但沒有殺我反而賞給我許多東西,我相信一定是您說了好話,才讓我發了財的,所以我來這裏向您表示謝意。”

哈裏德聽後什麼都明白了。他心裏也很高興亞美尼亞王馬裏克能和他和好,要是他臉卻沒有流露出一點高興的樣子,他問那個騙子:

“馬裏克都賞給了你一些什麼東西?”

那個騙子說:

“亞美尼亞王很慷慨,他賞給了我三十萬塊金幣,五塊金幣,五匹駱駝和三十匹布。我認為這些錢物應該都屬於您,所以我把東西都帶來了。請大人笑納。”

哈裏德聽後哈哈大笑,他站起身來,把騙子扶了起來,他對騙子說:

“馬裏克賞你的東西你就留著吧,我不會收你的東西。你替我辦一件好事,我應該感謝你才對。你大概不知道馬裏克是我多年的老冤家吧,就因為你那封信緩和了我們之間的矛盾,使我們握手言和,所以我不僅不會責怪你,反而要像馬裏克那樣獎賞你。”

說完,哈裏德吩咐仆人拿出二十萬塊金幣、十匹駱駝和五十匹布送給了那個騙子。那個騙子高興地不知怎麼是好了。他接過那些東西,趕上駱駝回家了。到家後,他向他妻子講述了這件離奇的事。他妻子聽後也很高興,並連聲說這是上帝在幫助他們。從那以後那個騙子再也沒有行過騙,靠著哈裏德和馬裏克賞給的財物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偷金盤的人

在巴格達城裏有一個窮人,他為了維持生計,四處借錢。不久他就債台高築,卻無力償還。為了還債他每天出去幫助別人幹活,盡管他每天很辛苦,卻掙不了幾個錢,每天除去吃飯幾乎剩不下錢,可債主們卻不管這一套,他們紛紛上門來向他討債。債主們一看他確實沒錢,便變賣他家當抵債,縱是如此,他仍欠別人的很多錢。為了躲避隔三差五上門催債的債主,他隻好背井離鄉,逃往別的城市,就這樣,他變成了一個流浪漢。

他忍受著疲勞與饑餓,漫無目的地走著。有一日,他來到了巴格達城,他看著滿街的人們都穿得很整潔,可自己的衣服卻破爛不堪,想到這裏,他心中便一陣淒涼。他盡量避開那些繁華的鬧市,專揀偏僻的小巷行走。走著走著,他看見前麵有一群人在邊走邊說著什麼。他好奇心大起,便跟上了去。他跟著他們一直來到一個大戶人家的院子裏,看著院子裏那些擺設,他估計這可能是一座王府。院子的正中央擺著一張桌子,桌子後麵坐著一個相貌出眾的人,他見眾人擁進來,便站起身熱情地請他們坐下,流浪漢一看這場麵心想,這裏富麗堂皇,賓客滿座,奴婢成群,千萬別被人趕出去。

這時,他見有人牽著幾條狗向他走來,他趕忙躲在一旁。隻見這些狗身上披著繡金線的綢緞,脖子上掛著金鈴。狗被拴在一個角落裏,依次排開,在每隻狗的麵前都放有一個金盤子,不一會兒有人在每有隻金盤子裏放了一大塊肉,等人走了以後,流浪漢便想上前去吃盤子裏的肉。他剛一走到盤子前,狗們便立即低聲吼起來。這時,有一隻狗似乎很同情流浪漢,它沒有低聲吼叫,而是抬起頭看著他,意思好像是讓他取食盆中的肉。流浪漢也不客氣,伸手把裝有肉的金盤子拿了起來,大口吞食著盤子裏的肉,不一會兒那塊肉就被他消滅了。吃完肉後,他又把金盤子放到了狗了麵前,那隻狗往後退了幾步,好像是讓他把金盤子拿走。流浪漢不忍拒絕狗的這份好意,便把金盤子揣在懷裏拿走了。

流浪漢帶著金盤子來到一家金鋪,把金盤子賣了二百塊金幣。他拿著這二百塊金幣做起了小買賣,由於他善於經營,成了一個小富翁。

又過了幾年,小富翁變成了大富翁,俗話說:飲水不忘挖井人。他時時刻刻想著那隻金盤子,忽有一日,他心血來潮,便想到金盤子的主人那裏看看。他命令仆人準備了一份厚禮。他帶著禮物再一次來到了他曾經拿金盤子的地方,到了地方後,他並沒有急著進去,仔細想著兩次來這裏的不同情景,想著想著心中便多了一份感慨。過了一會兒,他覺得該進去了,於是便推門走進院子,剛一進院子,他嚇了一跳,隻見院子裏長滿了野草,滿地的破碎瓦,一副蒼涼的景象,早沒有了幾年前的豪華氣派,他不知這是怎麼回事,他在院子裏仔細搜索著忽然見院子的廢墟上坐著一個衣服破爛、滿麵愁容的人。他快步走過去問道:

“請問這家主人去哪裏了?這裏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那人抬起頭來,對他說道:

“我就是這家的主人,因為遭了一場大難,所以才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他聽完那人的話,在吃驚之餘也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同情,他想到他曾經也有過這種遭遇。

那人看了他一眼又繼續說道:

“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為什麼如此關心這座院子和它的主人?”

他看著那人講起了他與金盤子的故事,最後他說道:

“我靠那隻金盤子發了財,現在我給你帶來份厚禮,這是我的補償,希望你能收下,同時我也很感謝你?”

他說完後,本以為那人一定會接受他的好意和禮品,沒想到那人冷冷地拒絕了,他感到不解,便問為什麼。那人答道:

“你的這種報恩方式,凡是有點骨氣的人都不能接受。想當初,我的一隻狗送給你一隻金盤子,你想想我能收回狗送出的盤子嗎?現如今,雖然我一無所有,但我並不太在意,你讓我接受這份厚禮無疑是對我的一種侮辱。在我眼裏,你的禮物一文不值,也許你會說我假清高,這沒關係,我不在乎別人說我什麼,我現在覺得自己很富有,因為我擁有最寶貴的東西——骨氣。你走吧,我不會接受你的禮物。”

他被那人的一番話感動了,他覺得此人確實有點骨氣,這更加堅定了他要報答他的決心。於是他好言相勸,並邀請那人同他一起做生意,做生意的錢就算是他借給他的。那人一聽,覺得這種方式能接受,便答應了他的邀請。就這樣他倆一起回到了巴格達,沒過幾年,那人也成了一個富翁。善良美麗的少女

許多年前,在東方有個叫阿拉伯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裏有個非常殘暴的國王。有一天他做了個惡夢,醒來後便下了道命令:不準許老百姓做任何形式的好事,不允許他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救濟,否則一律砍去雙手。

命令發出後,全國的老百姓怨聲載道。但懾於國王的殘忍,他們隻好按照國王的旨意去做,他們不敢做任何的好事,走在大街上裝成誰也不認識誰,生怕有什麼出格的行為被砍去雙手。所以老百姓每天都在膽顫心驚地生活。

有個靠乞討為生的老人,因得不到好心人的施舍快要餓死了。這天他實在餓得不行了,便求助於一位善良的少婦,乞求少婦給他點吃的。少婦聽了老人的話,覺得老人確實很可憐,她本想給老人些食物,可她又怕觸犯了國王的命令,無奈之下她對老人說:

“老人家,不是我不想給你食物,但是,假如我幫了你的事讓國王知道了的話,我的雙手就要被剁掉了。”

那老人聽後,仍苦苦哀求道:

“善良的人啊,看在上帝的份上,就請你給我點食物吧,否則我就要餓死了!”

聽到這話,少婦的心都要碎了,她實在不忍心看著這個靠乞討為生的老人餓死在自己的麵前,於是她鼓足勇氣給這個老人拿了些食物。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幾天,國王便知道了這件事。他大為惱怒,命人將那少婦給抓了來,要砍去她的雙手。全國的老百姓聽說了這件事後都深深地同情這位少婦,同時也在心裏咒罵那凶殘的國王。那少婦自從被砍掉雙手後,丈夫也離開了她,無奈,她隻得回到了自己的父母身邊。

國王不僅凶殘,而且十分好色,凡是有些姿色的女子都逃不出他的魔掌。一次他對他的母親說他想再娶一個妻子,請母親為他挑選一個。他母親說有個少婦長得十分漂亮,美中不足有點殘疾,問他不知是否樂意。國王一聽忙問是什麼殘疾。太後告訴他,那個少婦被砍掉了雙手。國王一聽隻不過失去了雙手,沒有什麼大礙,便讓母親安排見那少婦一麵。於是太後就安排那少婦和國王見了一麵,國王一見那少婦便深深地喜歡上了她,並宣布立刻娶她為妻。兩人結婚後感情一直不錯。一年過去了,那少婦為國王生下了一子。這位少婦也就是如今的王妃,便是當年因救助老人而被砍去雙手的人。她因相貌出眾心地善良受到國王的格外恩寵,這引起了國王其它妃子的強烈嫉妒。這些惡毒的妃子聚在一起想了一條毒計,她們上書國王,說新王妃出身不好,曾經當過娼妓。國王輕信了她們的謠言,二話不說,便將新王妃連同她的孩子一同趕出王宮。這個王妃一下子淪為了普通百姓,沒有了雙手,還帶著一個嬰兒,她每每為自己悲慘的命運而暗自流淚。她本想自盡,但有年幼的孩子不忍拋棄,自己的父母又剛剛離開了人世,她實在無跑可走了。於是過上了乞討的生活,由於有國王的命令管製,少婦常常討不到一點吃的東西,隻是偶而有幾個大膽的好心人施舍給她一些食物。這一天,她口渴難忍,便來到一條河邊,低頭喝水,不料她一彎腰,身後背著的孩子便掉入水裏她失去了雙手,無法救孩子,眼看孩子快要被淹死了,她不由急得大哭了起來。她的哭聲引來了兩個過路人。兩個過路人問清原委,對那少婦說:

“不要著急,我們有辦法救你的孩子。”

說完便對著滔滔的河水祈禱起來。說也奇怪,隨著他倆的祈禱聲,她的孩子從水中浮上來了,波浪把那孩子推到了少婦的腳邊。那兩人把孩子抱起,放回到了少婦的懷裏。那少婦用胳膊緊緊摟著安然無恙的孩子,連聲謝著那兩位好心的過路人。可那兩人不但沒走,反而問她願不願意再得到兩隻手,少婦當然願意了。於是,他倆背對著少婦又祈禱起來。不一會兒,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少婦又長出了兩隻手,少婦高興得不知該說什麼好,突然她對著那兩人“撲通”一聲便跪倒在地。其中一個年長的人趕緊拉起少婦,並對她說,不要感謝他們,這是你做好事積的德,隨後他又問少婦認識他不,那少婦仔細端詳了半天,也沒想起在哪裏見她過。那人哈哈一笑,對少婦說,他就是一年前她曾經幫助過的老乞丐。說完這些話後,那兩人一縱身就不見了,那少婦直到現在才明白,原來是上帝在幫助她。戴麗蘭母女躋身官場記

很久很久以前,巴格達城有兩位騙術極其高明的人,一叫艾哈默德·戴乃孚,另一個叫哈桑·舒曼。他們倆到處騙人,害得人們叫苦連天,有不少人見了他倆就躲,生怕遭到他們的戲弄。當時,這裏的國王是哈裏發魯奈·拉施德,他對艾哈默德·戴乃孚和哈桑·舒曼的才能十分欣賞,便以高薪聘他倆為自己的貼身護衛,並發給他們每人一套名貴的衣服。他任命艾哈默德·戴乃孚為禁衛軍的左隊長,任命哈桑·舒曼為禁衛軍右隊長。他倆每月的薪水是一千金幣,左右禁衛軍手下各有四十名隊員,哈裏發對他們的表現非常滿意。

當時,艾哈默德·戴乃孚和哈桑·舒曼在省長哈立德的陪同下,前麵有人為他們鳴鑼開道,他們在後麵則騎著高頭大馬,洋洋得意地向哈裏發宮中走去。開路的人在前麵不住地喊:

“哈裏發國王聖諭:任命艾哈默德·戴乃孚和哈桑·舒曼分別為禁衛軍左、右隊長。所有的居民都要竭力支持他們的工作!”

在那時,巴格達城中有一家很特殊的居民,家中母女二人,騙術極其高超,手段不凡,人們都對這母女倆懼之三分。其中母親叫戴麗蘭,女兒叫戴乃白,人們常常稱他倆為“奸詐狡猾的戴麗蘭、騙術高超的戴乃白”。母女倆對戴乃孚和哈桑·舒曼的底細清清楚楚。她們聽到外邊鳴鑼開道,傳達聖諭,得知哈裏發已經任命戴乃孚和哈桑·舒曼為禁衛軍左、右隊長,心裏很不服氣,覺得母女倆並不比他倆差。戴乃白坐在一邊跟母親發牢騷、嘟囔道:

“媽,我不明白,哈裏發怎麼就看中了他們倆,當初,戴乃孚還不是被埃及人趕出來,無可奈何之際,才狼狽不堪地來到了巴格達城。如今他略施小技,就把哈裏發給蒙騙住了,得到了哈裏發的重用,竟然做了禁衛軍的左隊長,真讓人不可思議。而那個哈桑·舒曼長得一臉苦相,腦袋光得可以當鏡子照了,還什麼右隊長,簡直有損哈裏發的形象。唉,說什麼也沒用了,人家現在是好吃好喝,每月還拿優厚的俸祿,出則駕高車,騎駿馬,入則擁嬌妻美妾。再反過來想想咱母女倆,真不知道我們哪一點兒比不上他們,論才能、說騙術,他們都是我們母女倆的手下敗將,再說長相他們更是與我們無法比擬。可是好事全輪到人家頭上了,這世道真是不公平!媽媽,現在你快站出來表現表現自己吧,讓他們知道你的厲害,其實,你不用大動腦筋,隻需要稍微耍點花招,就足以讓他們大開眼界了。這樣一來,說不定哈裏發也會重用你,給你封個一官半職呢。”

提起戴麗蘭,巴格達城的人都知道,是個大名鼎鼎的女子,有人堪稱她為女中豪傑,還有人稱她為世上少有的手段不凡的騙子手,這樣稱呼一點都不過分。她的騙人手段不同凡響,她能言善辯,能將死人說活,她的丈夫曾經是巴格達城很有名氣的大人物,在哈裏發宮裏任禁衛軍隊長,兼任宮廷裏的飼鴿官,每月薪水很高,達一千金幣。他非常喜歡飼養和訓練信鴿,他所喂養的信鴿不僅羽毛光滑美麗,而且頭腦也很聰明,在關鍵時刻,這些信鴿都能夠完成很重要的任務。她丈夫非常喜愛那些信鴿,把它們看得比什麼都寶貴,他死後留下一男兩女,男孩叫勒勾圖,大女兒已經結婚,才能不很出眾,而二女兒長得貌若天仙,聰慧過人,還沒有出嫁。

戴麗蘭聽女兒發著牢騷,自己心裏也不是滋味。當初,丈夫在世時,這個職位由他擔任,如今卻被兩個無名小卒所取代,她打心眼裏不服氣。在女兒戴乃白的慫恿下,戴麗蘭決定大顯身手,在哈裏發麵前表現表現自己,也讓他另眼相看。她想,憑借自己的才能,隻要稍微動動腦筋,就可以讓戴乃孚和哈桑·舒曼成為自己的手下敗將。

戴麗蘭心裏這樣想,便開始行動了,她站起身來,換上了一套華麗的衣服,外麵又披上了一件長毛的袍子,頭戴麵紗,腰係寬帶,然後將一隻水壺盛滿水,在壺嘴上用線綁了三個金幣,她用紅色的和黃色的線織了一麵旗幟,脖子上掛著一大串又大又重的念珠。她這樣全副武裝起來後,便出發了,她一邊數著念珠,一邊呼喚著主的大名,進城施展她的才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