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回來了,在屋裏同老婦人談了很久,大概是好消息。小男孩也在場,看上去很高興的樣子。
“他是個好孩子,他的善良、誠實會讓他成為一個出色的手套工匠的,就讓他在這裏生活吧。”老婦人說。
小男孩就這樣成了這個家庭的一員,每天他都跟婦人學習怎樣製作手套。除此之外,他沒有別的工作,在這裏他不用天天出去討錢,不再受饑渴的折磨,他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孩子,笑容在他臉上出現的越來越多了。但他也有不愉快,那就是和“小美人”玩時,“小美人”是那隻可愛的小狗的稱呼。他總是被老婦人罵或者說:“如果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小男孩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冥思苦想,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每當晚上有“格達。格達。”的聲響,他就以為是銅豬來了,可是跑出去一看,什麼也沒有。他總是用銅豬已經走遠了來安慰自己。
“快去幫幫那位先生,他是個好人。”當一個年輕的畫家提著一大卷畫布和一大箱畫畫用的東西吃力地走過來時,太太吩咐小男孩子,“你幫先生送過去,他是我們的鄰居。”
小孩提起一個顏料箱,沿著那熟悉的道路——銅豬帶他來過這兒,跟在畫家的後麵,穿行在畫廊裏。那熟悉的畫像雕塑時時進入小家夥的視野。體態豐滿的維納斯,嚴肅、聖潔的聖母,受苦受難的耶穌,他們是那樣的真實、自然,像活脫脫的真人站在畫框裏一樣,讓人無法不在這裏留連。
小家夥看著這熟悉的一切,跟著畫家來到布隆齊諾的畫像前停了下來,小家夥最喜歡這幅畫像,那天騎在銅豬背上久久注視的就是這幅畫。孩子們在欲將走下地獄的耶穌身旁微笑的等待著,等待進入天堂的時刻。
“謝謝你,小朋友,你放下顏料箱就可以回去了。”畫家對著直直地盯著畫像的小男孩說。
“我能在這看你畫畫嗎牽看你怎麼把他們畫到白布上,看你怎麼畫出這些孩子的微笑。”孩子問道。
“小家夥,你回去吧,我並不是馬上就畫。”畫家回答著,取出一支素描筆,快速地在畫布上揮舞著,眼睛凝視著這不朽的作品。
簡簡單單的幾根粗細線條,便勾勒出耶穌的形象,就像那幅不朽的作品一樣,一種泰然,一種博大,這就是畫家的功底,看似隨意的舞動,卻能產生預期的效果,畫筆在他們的手中便能創造不朽,創造美,創造富麗。
“你怎麼還不走,還是回去吧,老媽媽該等急了。”畫家說。
小男孩隻好失望地離開了畫廊,回到家裏。他隻好坐在那裏跟老婦人學加工手套,而不能在畫廊裏多呆一刻,雖然他人在這裏坐著,但心卻早已走進了畫廊,走到了耶穌麵前。他整天這樣心不在焉,時常被針紮破手,他不再是個機靈的小家夥了,越來越顯呆笨,也不像原來那樣開心,不再同“小美人”玩耍了。他的大腦裏隻有畫廊,他再也忍不住了,晚上,趁著大人不注意,悄悄地跑到了廣場上。這裏依然那樣美,星星在天上眨著眼睛,像一種孩童的稚氣,也很美。小家夥走過萬籟俱寂的廣場,走到銅豬麵前,輕輕地親了一下銅豬那光滑的鼻頭,抱著銅豬的脖子,騎在了背上。
“親愛的老朋友。”他親切地說,“你知道我多麼思念你嗎牽今天我來看你,咱們好好玩一玩。”
銅豬沒有動,靜靜地站在那裏,清澈透明的泉水依然從它的嘴裏流淌出來,小家夥坐在上麵等待著夜晚的到來。一種焦急的等待,一次漫長的等待,突然感覺有什麼在揪他的褲角,他回過神來看,原來是“小美人”,這個頑皮的小家夥怎麼會到這來,我出來時怎麼沒發現它也跟在後麵。小狗汪了兩聲算是打個招呼,也是一種詢問:“你跑到這裏幹嘛,欣賞夜色,我陪你好嗎牽”小男孩被小狗的到來嚇了一跳,它的出現,預示著不幸事情的發生。因為它沒穿“皮襖”就跑了出來,這怎麼了得,它粉紅色的皮膚怎麼能經得住這樣冷的天氣。每次它同太太出門,總是要穿上它專用的“羊皮大衣”,另外,在這樣冷的天氣老婦人也不會讓它出門,今天,它什麼也沒穿跑到這裏,一定會被凍壞的,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太太的責備,小狗凍壞時的可憐相,一大串東西,小家夥瞬間想了許多。但是還是想不到該怎樣安置這個小狗,送回它去牽不行,那樣就不能和銅豬在一起了,好不容易溜出來,他不想這樣輕易放棄。不送回去,小狗會凍壞的,突然,他想到,把小狗抱在懷裏,讓自己的體溫給它取暖,他抱起發抖的小狗,親了銅豬一下。告訴銅豬,小狗也在它身上。
這時,兩個巡夜的憲兵走了過來,“小美人”看到這兩個家夥便叫了起來,驚動了兩個憲兵,兩個憲兵看到了銅豬背上的小男孩和“小美人”。“小家夥,哪弄來這麼昂貴的小東西,是不是在老爺家偷出來的。”說著便伸手從小男孩手中奪走了“小美人”。
“啊,不要冤枉我,它是我家的。”孩子解釋道,“請您還給我,兩位老爺。”
“你怎麼說我們也不會相信,如果真是你的,叫你的家人到局裏領取。”憲兵說著留下他們的地址,抱著“小美人”離開了廣場,留下小男孩孤零零地在廣場中。
小家夥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該怎麼回家交代。不如到阿爾諾河投河自盡,不能,他的責任告訴他自己,我應對家人有個交代,哪怕讓家人打死,也算是我對這件事情的一種補償。主意已定,他奔向他的住所。
門已經從裏麵反鎖了,他的個子又不夠高,夠不到門環,隻好撿起街上的石頭敲起主人的大門。“哐,哐”聲打破了黑夜的沉寂。
“是誰,這麼晚了,有事嗎牽”像是老爹的聲音。
“我,快開門,老爹,我把‘小美人’丟了,你們懲罰我吧。”小家夥急促地說。
老婦人被吵醒了,聽到“小美人”丟了的消息,她差點喊了起來,當她看見“小美人”的“羊皮大衣”還安然地掛在牆上時,她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氣憤了。
“什麼,你竟然把它弄到警察那裏去了,那些粗野的家夥會折磨死它的。”她衝著小男孩大聲吼道,沒有了先前的和善與慈祥,一種小男孩“母親”的粗野呈現在男孩麵前。“你還在等什麼,還不去警察那裏要回我們的小寶貝。”婦人又向老爹嚷道。小男孩不敢說一句話,站在一邊小聲地嗚咽著。這件事驚動了這裏的所有人,包括上午那位畫家。他關切地把孩子抱了過來,詢問事情發生的經過。從孩子不太清晰的描述中,他了解了一些騎著銅豬遊玩畫廊的事情,但他不理解這些事情。當然,這也不奇怪,這件事畢竟太離奇了,真有些天方夜譚。畫家沒有深究這件事,他安慰了一下小男孩,也勸太太別動這樣大的氣,但這一切根本沒用,直到“小美人”被老爹帶回家,老婦人才平和下來,小男孩也露出了笑臉,全家的氣氛才變得融洽,畫家安慰小男孩並送了幾幅畫給他。
“天啊,太美麗的畫麵了,裏麵有很多有意思的景物。”但在小男孩看來,最有意思的是那張銅豬的畫像,活生生地映在紙上,跟小男孩在廣場上見到的銅豬沒有多大區別。“這是最漂亮的一張。”就連銅豬身後的景物還有所描繪,不得不讓小男孩稱讚。
“唉,我要是能拿起畫筆畫出我的所愛,那該是多麼美妙呀。”小男孩想著,“那樣,我也能收藏世界了。”
從這以後,每當他獨處一室時,他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鉛筆,拿出那幅銅豬的畫像臨摹起來。真不錯,他畫得很好,盡管有些偏差,盡管頭的方向不正確,盡管腿的粗細不一致。至少,看到這幅畫的人說這是一隻豬。太棒了,讓我們為這個小家夥的成功而高興吧。此時的小男孩的心裏更是美滋滋的。這是他第一天的作品,此時,他用鉛筆的動作還很死板,所以畫得有些不勻稱、不逼真。
第三天後,第二隻銅豬在第一隻銅豬旁誕生了。顯然,進步是顯著的,這隻銅豬要比前一隻強許多。等到第三隻銅豬出爐時,人們一眼便能看出這是波塔·羅莎街的小銅豬。小家夥真是個棒小子,這麼短的時間竟有這麼大的進步。
漸漸地,手套的買賣越來越不好幹,他隻好奔波在城市中賣自己的產品。但境況並沒多大轉變,他從畫銅豬當中悟出一個道理,隻要美麗就可以在紙上體現。在四處賣的過程中,他發覺佛羅倫薩本身就是一幅大的水彩畫或者一幅大油畫,隻是它需要你去欣賞、去繪製。例如:廣場上的正義女神像,她的眼睛被遮住,手中拿著一杆可稱量任何東西的天平,也正因為這樣,她被稱為和平和正義的象征。小男孩看著她,畫著她,在男孩的筆下正義女神很逼真,越來越形象,惟一的缺陷是他所畫的全都是無生命的東西。
突然,一個晴朗的早晨,他看到了蹦來蹦去的“小美人”。
“太美了,我要把你留在我的畫冊裏。”他有些興奮地說,“但是,你必須一個姿勢站下去。”
這怎麼可能,“小美人”自由慣了,它又不懂人的語言,怎麼能一個姿勢等他畫完呢。小男孩為了把它畫下來,隻好委屈“小美人”了,用繩子把它捆住,包括“小美人”的脖子和小腦袋,為了不讓小狗動來動去,保持一個動作,隻好把繩子捆得很緊,不幸的是,女主人看到了這一切,厲聲道:“你這個狠毒的孩子,這麼可愛的小狗你都下這麼狠毒的手,你要勒死它嗎牽”她無法再說下去,踹了孩子一腳,便坐在那裏哭了起來。她無法接受自己竟收養了這樣狠心的孩子這個現實,她更看不下自己最心愛的“小美人”竟受到如此苦痛的折磨,她抱起“小美人”親個不停。生怕再被小男孩“勒死”。
老婦人還沒停止對“小美人”的愛撫,這時,從門外走進一個人,那就是送給小男孩畫像的畫家——老婦人的鄰居。
若幹年過去了,在1834年佛羅倫薩的一次畫展上,一幅畫讓人想起了過去的一切,其中這幅畫的內容非常真實,是我們的生活,許多人在它前麵評頭論足。那也是讀者所熟悉的畫麵,一個小男孩正在認真地畫捆在自己麵前的小狗,因為這位“模特兒”不願老老實實地讓這個小男孩畫,所以它受到了如此對待。也正因為這件事,他差點被收養他的縫手套的師傅趕出了家門,幸運的是,他被一個著名的畫家發現了。發現了他的繪畫天才,因為在此之前,他通過自學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小男孩的命運因此改變了,他在畫家的指導下學習畫畫,在生活中尋找素材,一個天才的畫家就這樣在坎坷與勤奮中產生了。他畫出了許多有意義的作品。
這幅親切的畫麵是每位讀者所熟知的畫麵——破衣爛衫的可愛小男孩,偎依在公爵廣場附近的銅豬身上,可憐的小腦袋依在銅豬的頭上,那種親密勁讓人羨慕。男孩已經熟睡,香甜的夢好像已經做起,嘴角的微笑證實了這是一個美夢,聖母雕像旁的燈光普照在小男孩憔悴卻很可親的臉上。這幅畫在畫展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鍍金的畫框算是對這幅畫的器重和對畫家的褒獎,框角上的桂冠更是對他作出成績的肯定,然而與這些不同的是一條黑紗帶從畫上垂下,表示對作者的沉重哀悼。
因為這位偉大的天才畫家幾天前與世長辭了。鍾聲
——為《席勒紀念冊》而作
安徒生
在遙遠的西方有座小城,它坐落在德國的公國答騰堡附近,城中繁花錦簇,花盛葉茂,金合歡爭奇鬥豔,一朵朵的花兒爬滿了枝頭。還有那彎著腰的蘋果樹和梨樹們,剛結出的果子壓得它們一個個抬不起頭來。這座普通的小城名叫馬爾巴赫,從地圖上根本就找不到它,更別說聽過了。它位於奈加河畔,獨特的花城之美讓人留連忘返。河水長年累月不停地流動著,經過人口密集的村落,穿過古代騎士的城堡,流過晶瑩剔透的葡萄園,最後流入清澈見底的萊茵河水中。
時光飛逝,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春節就要來到了。天上飄著陣陣的飛雪,寒風呼呼地吹著,在那些生活貧苦、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家裏,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天氣。對於他們來說,在這種昏暗的季節中,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街道兩旁到處都是陰暗的老式房屋。大街的一側一座矮房顯得很特別,窗戶低低地敞開著,遠遠望去讓人看來心裏發酸,可想而知,住在房子裏的人生活肯定很簡樸,甚至苦不堪言。但是,對於這樣有著樸實的家庭來說,在他們心靈中總是帶有一種樂觀的態度,把生活看得是那麼的美好。
這一切感動了上帝,不久後,孩子的母親疼痛難忍地躺在床上,嘴裏還在呻吟著。遠處教堂裏的鍾聲“鐺。鐺。”響了起來傳到了她們家中,伴隨這莊嚴的時刻,鍾聲由遠及近,由小變大飛進這位慈善、樸實,正在向上帝祈禱的婦女心中。而她的心漸漸地飛到了上帝那裏。就在這一刻她生了一個男孩,給他們家帶來了勃勃生機。教堂的鍾聲不停地在她耳邊回蕩著,令她十分快樂,鍾聲帶著歡樂飛越了每個城市,跨過了五大洋、四大洲,傳遍了整個國家。小男孩出生了,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頭發還閃閃地發著光,像是抹了一層金色。就在這寒冷的冬夜,在一個普通人家裏,一個嬰兒伴隨著世紀的鍾聲誕生了。父母相互親吻著他,搖晃著他,並在他們的《聖經》中寫道:“1759年11月10日,上帝給我們送來了一個兒子。”後來,孩子在父母的祈禱下,有了個名字叫約翰·克裏斯夫·弗裏德裏希。
這個出生在貧苦家庭的孩子,雖然生長在馬爾巴赫這樣的小城裏,但他後來卻變成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的確,這種事誰也不會想到,就連那口掛在教堂上的曾經為他敲響世紀之歌的古鍾,也不會想到他今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可是他卻為古鍾寫了一首讚美的詩歌。
小男孩漸漸地長大了,地球也在不停地轉動著。後來,他們搬到了另外的城市去住。而他們的鄉親朋友仍舊留在那裏,過著艱苦的生活。一次空閑的時候,小男孩隨母親回到家鄉探望朋友。當時他隻有六歲,可是,聰明的他早就了解了《聖經》中的所有內容,以及一些優美的詩句。每一個深秋的夜裏他總是要坐在凳子上聽他的爸爸給他講許多有關蓋勒爾特的童話故事和救世主神童耶穌的故事。當他一聽說耶穌為拯救世上的人類被叛徒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小男孩就流出了心酸的眼淚,他的母親也不禁痛哭欲絕,心都要碎了。
這是他們第一次回馬爾巴赫探親,因為他們家剛搬走不久,這裏的變化也不太大。房屋依舊像從前那樣的陳舊,矮矮的土牆,遍地的塵土,牆壁傾斜得快要倒塌,破爛的窗戶大開著,墓地的墳又多了幾堆,環境依舊那麼惡劣。而那教堂古樓上的古鍾卻不見了,它被摔在緊挨著土牆的草地上,鍾身邊已綻開了一道長長的縫隙,再也聽不到它的聲響了,鍾樓上又安上了一座新鍾,以便用來代替舊鍾的工作。
母子倆來到墳地,走到古鍾附近,母親慈祥的麵容展開了微笑,輕輕地對小男孩講述了從前發生的事情。多少年了,這口舊的古鍾曾經為孩子們受過洗禮、為大人們結婚、為死了的人安葬而敲響著鍾聲,它還在許多大的晚會上唱出歡樂的歌聲,為火災發出信號,它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幫助。孩子聽了母親的話後,將它牢記在心中,這口曾為人們造福、伴隨人們生活的古鍾,永駐在人們心中。母親還說,當她在生他的時候,渾身上下疼痛難忍,是古樓的鍾聲發出響亮的聲音,給她唱著優美的歌聲從而減輕了許多痛苦。後來這古老的鍾聲還為小男孩受過洗禮。這時,激動的小男孩看著這口大鍾,彎著腰在鍾上輕輕地親了一下,無論它有多麼陳舊,無論它躲在多麼髒的雜草叢中,渾身長滿了鏽,它的精神卻是那樣的偉大。
這口古鍾激勵著他奮發向上,在他心裏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小男孩越長越大。雖然生活在貧苦的家庭,瘦高的身材,紅得發紫的頭發,臉上還長著許多雀斑,可是他那雙迷人、漂亮的大眼睛,晶瑩閃亮,像深海的水一樣。後來,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最令人羨慕的就是考上了軍官學校,而且在那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這是一所隻有有錢人家的子弟才能考進的學校。這對於他,對於他們家人來說,是多麼風光、多麼令人敬仰啊。他終於享受到了腳穿高皮靴、脖套硬衣領和頭戴撲粉假發的待遇。從“齊步走。”、“立正。”和“向前看。”這些嚴肅的話語中學到了許多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這便為他今後的成就和功績奠定了基礎。
終有一天,那口古老的鐵鍾會被送到火爐中熔化掉,那它將燒成什麼樣子呢牽誰也不清楚。而藏在這位年輕男孩心中的古鍾又會變成什麼樣子牽也叫人猜不著。總之,在他心中有一口金色的會唱歌的古鍾。就在那麼一天,它將自己發出的鍾聲傳遍全世界,傳到宇宙中去。
聽著“齊步走。立正。向前看。”的口令,聲音越來越宏亮,而這個年輕的小男孩心中的鳴響也就越來越響亮。他在軍校出類拔萃,同學們都對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超越了國界線。他生活、學習在這裏也不隻是為了受教育、穿製服和有一個好的歸宿。他有著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才華,因而,他就好像古鍾裏的鍾舌,而我們大家隻能作為鍾的外部構件,受著他的控製。
這一天,陽光明媚,公園裏非常熱鬧,隻見許多人擁擠在一起好像開什麼慶祝會。夜裏,無數的燈光把天空照得通明,當時場麵宏大,景象是那麼輝煌。就在這一時刻,他流著淚,帶著滿腔的熱血,將要離開自己的國家。他之所以離開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母親和親朋好友,是因為他再不這樣做就會在普通生活的漩渦中埋沒了自己。
還記得那口破舊的古鍾嗎牽它仍舊躲在馬爾巴赫的教堂旁邊的草地上,完好無損,可沒有人再提起過它。風兒不停地從它身邊刮過,原想著給它講述一些關於他的事情。曾經是這口古鍾在他出生之時為他傳來歡樂的歌兒。風兒還告訴它,他是如何度過寒冷臘月,告訴它,不久前的他在外國因為過度勞累倒在森林裏。在那裏他獲得了財富和對未來的希望,完成了一半的《斐愛斯柯》的手稿。風兒又對它說,每當藝術家們聽完他讀的這部悲劇以後,竟無人理會,都悄悄地離去玩九柱戲去了。風兒又告訴它,他在逃亡的日子裏走到一家令人氣憤的小店,並且在那裏住了很長一段日子,店裏氣氛很雜亂,主人天天不是吵就是鬧,有時還酗酒,每當他又開始暢懷放聲詠歌的時候,其他的人隻是庸俗地繼續吃喝玩樂。在這些艱難困苦的日子裏,他的心靈一片空白,每當他要放下心來作詩的時候,總要受盡煎熬,經過一番艱苦的磨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