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漫步章台路。又見梅樹梢頭褪了紅粉,初綻的桃花綴上了桃樹。繁華街巷歌舞人家一片寂靜,往年築巢定居的燕子,返回到舊日居處。黯然凝神佇足。懷念起癡憨嬌小的那人,乍見她窺探門戶。大清早淺淺塗了額黃,揚起擋風的紅袖,輕盈盈笑語如珠。前次來訪的劉郎今又重到,尋訪鄰裏,同時歌舞的姐妹,唯有從前的秋娘,眾人稱頌聲價猶如當初。我吟詩撰文,猶記她知音傾慕。而今不知她陪伴著誰,到名園露天飲酒,東城閑遊漫步。往昔樂事已隨著孤雁遠去。探尋春色滿目都是,傷心離別的意緒。官道綠柳低垂著金色絲縷。天色晚騎馬歸去,池塘裏落下纖纖的飛雨。那座令人相思斷腸的院落嗬,滿簾是隨風撲飛的柳絮。
【賞析】《瑞龍吟》一調,始見於周邦彥詞。此調為雙拽頭三片(中片字句與上片同)。
這首詞雖也是懷舊之作,“不過人麵桃花,舊曲翻新耳”(周濟《宋四家詞選》)。也是唐人崔護式的故事。但描寫卻十分細膩,結構也縝密,且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第一片寫故地重遊,景物依舊;暗寓人事已非的感歎。“還見”是說依舊。“愔愔”是樓空人去。燕子歸了舊處,她呢,歸向何處?由此“尋舊”引出中片的“懷舊”。第二片回憶當年邂逅的情景。著重描繪了她服飾情態。“黯”作“念”的形態,可見傷神。初見的她,給人印象深刻。“癡少”,原是一位活潑多情的純真少女,她是初次賣笑,因而一顰一笑,動人情懷,至今曆曆在目。怎不令人懷念。舊地勾起舊情。第三片抒發對昔日的懷念和今日孤寂悵恨的傷感。前度劉郎,當是作者自指。是暗喻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二仙女相愛的故事(劉義慶《幽明錄》),以此寄托鍾情癡戀小女子的舊情,還是以唐劉禹錫自況,來抒發仕途失意的悲憤,都可作聯係。應該說二者兼有。既然尋訪無著,又便引發思念,想他如何為她譜寫新曲;他又如何陪自己宴遊縱情極盡歡樂。“事與孤鴻去”,又回到現實的淒清哀怨,顯示無恨惆悵。末句寫景照應開篇,餘音嫋嫋,令人傷感。
全詞今今昔昔,往複回環,離合順逆相間,虛虛實實,動靜結合,足見結構的縝密,敘事的曲折精妙,與所抒纏綿而沉鬱的複雜感情達到至臻完美的和諧境界。
風流子
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羨金屋去來①,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苺牆②。繡閣裏、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③。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觴④。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⑤。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注釋】①金屋:原是金屋藏嬌中的金屋,這裏指閨閣。②土花:苔蘚。苺牆:長滿青苔的牆。苺,苺苔,青苔。③絲簧:借代管弦樂器。④清觴(shāng):清酒。觴,盛有酒的杯子。⑤伊行(háng):她那裏。
【譯文】清新的綠波漲滿小池塘。風兒吹得帷簾搖晃,細碎的簾影舞動映著斜陰。羨慕那在華麗閨房飛去飛來,舊日的歸燕築巢在屋梁:綠色苔蘚又伸延繚繞,在前番長過苺苔的高牆。遠望她那閨房裏,深深的地方必是繡鳳的幃帳。聽得到她吹奏絲簧。幽怨滿懷,似乎欲言又止,怕誤了佳音芳信;未唱歌先已抽咽,連清酒也厭入愁腸。遠遠知道她梳理了新妝,推開了紅窗,該是期待明月照西廂。最苦的是我咫尺天涯,夢中魂靈兒,今夜也不能到她身旁。問啥時才能向她傾訴衷腸,互通情款,互訂密約,寄與她明鏡,偷換她的異香。天公與人行個方便,叫人霎時間相見又有何妨!
【賞析】這首詞抒寫的是對往日一位女子思念的深情。南宋王明清《揮麈餘話》載:“周美成為江寧府溧水令,主簿之室(也作姬)有色而慧,美成常款洽於尊席之間,世所傳《風流子》詞蓋所寓意焉。‘新綠’、‘待月’皆簿廳亭軒之名也。”傳聞雖未必確鑿,但周邦彥寫此詞此事也不會憑空抒發,且其生性風流不無旁證。愚意倒願其是實,這樣可為本詞抒情的高超手法提供生活依據。
上片寫春日黃昏的景色和對深閨中那情人可望不可及的憂傷。首兩句有馮延巳《謁金門》中“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影子和寓意。接著以“羨”字領起四句成八字對偶,寫心頭的淒苦,一字見深情。後兩句情更切,能聽到熟悉的琴聲,卻見不到她的倩影。隻一簾相隔,如關山萬疊,令人痛苦。最後四句又兩相對偶,可有不同角度理解。較合情理的是;前兩句寫我從琴聲中得知情人的徬徨苦悶;後兩句是自己有情難表無法排遣的愁苦,都委婉深沉。
下片是想像中的情人,她如何大膽出來與自己幽會偷情。前兩句引崔鶯例希望她有此大膽。接著兩句又寫自己知其不能的惆悵。然後一“問”字又領四句,再含兩典,表達熱切的期望。最後在無可奈何中呼告蒼天。相思之情層層推進,抒發淋漓酣暢。雖大膽卻又不直露,雖荒唐卻又覺純正情深。
論家認為周邦彥詞善於引用前人詩句,融化典故,自然貼切,渾然無跡,本詞可見一斑。
蘭陵王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①,津堠岑寂②,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注釋】①別浦:原指銀河,這裏借指分別的水路。②津:渡口。堠(hòu):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津堠,指碼頭上可供守候、住宿的處所。
【譯文】楊柳的陰影綿延筆直,煙霧裏絲絲垂條撥弄著碧綠。隋堤上,曾經幾次看過,它垂拂著流水飄綿飛絮,送別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登高遙望杭州故鄉,誰理解,我厭倦客居京城繁華的苦澀?十裏長亭的道路,年去年來送行者,算起來攀折柳條寄別情總該千尺多。閑來尋思舊日蹤跡,曾趁著淒哀的弦音舉杯敬酒,華燈照著離別的宴席。梨花雪白,預示著換用榆柳新火,催促著寒食節的到來。離愁縈懷嗬,航船順風而馳像一隻飛箭,半竿竹篙劈開了溫暖的波麵,回頭顧盼之間便遠遠地駛過了幾座驛站。望一眼送行人就在正北的天邊。淒哀悲涼嗬,愁恨在心中堆積。漸漸地人已離去,送別的河岸彎彎曲曲,津渡的土堡一片靜寂。斜陽漸漸地沉落,晚霞映照得春色絢麗,一望無際。不禁想起明月下,水榭邊,攜手歡愉,還在夜露凝結的橋頭傾聽明亮的笛曲。深沉地思念那往事,恰似在夢裏,暗暗灑下淚滴。
【賞析】全詞分三迭。首迭借詠柳寫別離之恨。首句寫柳重在“弄碧”,由此推出“隋堤”,繼而有了“行色”,進而推出“故國”,全為“京華倦客”出場鋪墊。後麵二首又回到詠柳上,反複映襯欲歸不待的送別他人的“京華倦客”。陳廷焯說:“‘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二語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處。故下文接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盤托出。……‘閑尋的蹤跡’二迭,無一語不吞吐,隻就眼前景物,約略點綴,更不寫淹留之故,卻無處非淹留之苦;直至:‘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遙遙挽合,妙在才欲說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無窮。”分析本詞的縝密構思是中肯的。二迭寫自己的離別。首句“閑尋”是沉思追憶,節前情人送別自己的情景。接著一“愁”字拽回思緒,是岸上送別的情人讓他留意,結果隻有“望人在天北”的悵恨。三迭寫漸遠之後淒惻情懷。開頭五字兩頓,可知心情淒切之極。“漸別浦”二句實寫船行的孤寂,時間又漸近黃昏,於是又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往昔與她相聚的歡樂。是樂景寫哀,最後以“淚暗滴”收束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