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2 / 3)

全詞結構曲折多變,轉換似雲斷山連。一般情理卻寫得撲朔迷離,而又深摯動人。

夜遊宮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裏。橋上酸風射眸子①。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②?

【注釋】①酸風:淒涼的風。吹人眼酸流淚,故稱。②蕭娘:女子的泛稱。

【譯文】樹葉下透過斜陽餘輝映照著水麵。細浪輕輕卷起,一直流向沉沉千裏。橋頭上刺眼的寒風吹得我雙眸酸極。久久佇立,看著黃昏裏,街市的燈火點點燃起。走進破舊的房屋,坐在寒窗下心勞意悲。聽到幾片,天井的梧桐葉飄飛、凋墜。不留戀單被孤眠的滋味,再三地掀被坐起,有誰理會,隻為蕭娘,寄我一封書信,攪得我輾轉不寐。

【賞析】這首詞是為思念情人而作。上片寫秋日黃昏景色。落葉、夕陽、流水,是盛後衰敗,一去不回的典型事物,在暗淡的景物中看流水沉沉,心情定當憂傷。為什麼去“橋上”,受酸風射眸子?為眺望遠方的情人。當夜幕降臨時,不能望遠了,隻能看街市燈火。為什麼移目燈火?那閃爍的燈光中,該有一段美好的回憶吧!下片寫長夜不眠的孤寂淒清。“古屋寒窗”寫淒涼。“井桐飛墜”寫蕭索。一個“聽”字把不眠的愁思寫得活靈活現。“再三起”原來為一封情書。全詞沒有正麵直接的寫相思愁苦,作者是通過典型環境的創造,主人公傳神的細節來表現的。特別是傍晚橋上的翹首企待和若有所失的複雜感情,都能得到形象而含蓄的表露。而且這種相思情,是由傍晚到黃昏到深夜,由水濱到橋頭(室外)到窗底到單衾(室內),層層渲染、步步推進的。末句一語雙關,既是因為蕭娘寄來的書信,又是因為自己有無限情思要向蕭娘傾訴。為此而“再三起”,盡供讀者想像。這是本詞藝術獨到之處。

賀鑄(1052-1125年),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宋太祖孝惠皇後族孫。授右班殿直。元祐中,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晚居吳下,博學強記,長於度曲。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抒發懷才不遇之慨歎及縱酒狂放之作品。風格多樣,情深語工。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

青玉案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①,隻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②,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注釋】①瑣窗:雕成連鎖形花紋的窗。②冉冉(rǎn rǎn):流動的樣子。蘅皋:長著杜蘅的水邊高地。杜蘅,香草名。

【譯文】你那輕盈的步履不肯來到橫塘,我依舊佇立凝望,目送你帶走了芬芳。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錦瑟般美好的時光。在那修著偃月橋的繁花錦簇的院子裏,朱紅色的小門映著花格的瑣窗。可這隻能是我的想象,隻有春風才能知道你生活的地方。滿天碧雲輕輕飄揚,長滿杜蘅的小洲已暮色蒼茫。佳人一去而不複返,我用彩筆寫下這傷心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傷心多深多長,就像這煙雨籠罩的一川青草,就像這滿城隨風飄轉的柳絮沸沸揚揚,就像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迷迷茫茫。

【賞析】本詞寫對心目中情人的眷戀、懷想和閑愁。上片寫眷戀和懷想。開頭突兀,既是心目中人,卻“不過”,自己也隻是“目送”。怕是有無端阻隔,情意難通了。接下去又別出心裁,去猜想她與誰在一起共度華光。繼而四處神尋,落得無限悵惘。下片寫相思的愁苦。在美好的夜晚,在充滿幽情的水濱,戀情激發了詩情。想自己飛揚的文詞可能打破種種阻隔,贏得她的芳心。可筆未提紙未鋪,卻是“愁都幾許”。連用三個比喻,隻能說“愁無窮盡”了。那麼,全詞是否借思念美人而不見,愁思纏綿而無窮,還另有意味呢?值得玩味。不過須強調的是,賀鑄他為詞不屑於紅綃翠袖的,他落筆高遠,不同俗常。

感皇恩

蘭芷滿汀洲①,遊絲橫路。羅襪塵生步迎顧。整鬟顰黛,脈脈兩情難語。細風吹柳絮、人南渡。回首舊遊,山無重數。花底深、朱戶何處?半黃梅子,向晚一簾疏雨。斷魂分付與、春將去。

【注釋】①蘭芷(zhǐ):香蘭、白芷,都是香草。汀(tīng)洲:汀,水邊平地。洲,水中陸地。

【譯文】香蘭白芷長滿汀洲,飄轉的遊絲在路上蕩蕩悠悠。她邁著輕盈的腳步,前來把我迎候。顧盼之間,她用纖手撩著秀發,並把那雙美麗的蛾眉輕皺。我們相互對視,似有深情卻無法傾訴。細風吹得柳絮漫天飛舞,她默默無語地乘船南去。回頭再也望不到昔時的同遊之處,隻有山巒無重數。在那百花錦簇的地方,哪裏才是她居住的金屋?梅子已經一半黃熟,傍晚時又下了濛濛疏雨。春天啊,你要走就走吧。並請把我的煩惱傷心也一並捎去。

【賞析】這也是一首愛情詞。全詞寫相見不能相愛的悵恨。上片寫兩人乍見又別的情景。首兩句寫景,汀洲雖美,但突然飄來的遊絲卻橫路阻擋,已暗示著愛情被意外飛來的變故所阻。雖然,伊人仍是熱情迎候。但之後便“整鬟顰黛”表現出一副尷尬的姿態和滿腹的心事,但是感情仍默默相許。為什麼?不知道。結果是“人南渡”,她又飄然回去。下片寫相思的愁苦。“回首”二句,寫舊地重遊。汀洲不見了蘭芷,卻“山無重數”;寫隔絕之深。“朱戶何處?”花事將盡,春光不多,可她杳無蹤影。在迷惘中,又一場疏雨,更增添了失戀的淒楚,結句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了結。全詞不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且景物深化了情思。“滿”充滿愛的希望,“橫”出現了枝節,“吹”造成了離別。步步推進。抒情委婉而曲折,情景疏淡而又濃烈。似情非情,或許又有寄托。

淡妝多態,更的的、頻回眄睞①。便認得琴心先許②,欲綰合歡雙帶③。記畫堂、風月逢迎,輕顰淺笑嬌無奈。向睡鴨爐邊,翔鴛屏裏,羞把香羅暗解。

自過了燒燈後④,都不見踏青挑菜⑤。幾回憑雙燕.丁寧深意,往來卻恨重簾礙。約何時再,正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

【注釋】①的的:明媚的樣子。眄睞(miǎn lài):顧盼。②琴心:即以琴傳情。③綰(wǎn):旋繞打結。合歡帶:以繡帶結成雙結,以示歡愛。④燒燈:燃燈,即元霄放燈。⑤踏青:春日郊遊。也是一節,但各地時間不同。挑菜,挑菜節,唐代風俗,農曆二月初二日曲江挑菜,士民遊觀。

【譯文】淡雅的服飾妝扮更增添她嫵媚清妍。明亮、深情的雙眼更頻頻斜送秋波,回首顧盼。她的秋波顧盼便使我明白她已將春心許諾,期盼著兩情遂願,挽起雙帶結合歡。記得風清月朗的元宵夜晚,她迎候在畫堂與我相見,微微蹙眉,淺洗笑靨,她竟是無限的嬌羞可憐。麵向著睡鴨造型的熏爐邊,鴛鴦雙飛的屏風裏,羞怯地將香羅帶兒悄悄解了挽合歡。

自過了元宵燈節之後,直到清明節都未見她到郊外踏青、挑菜。幾次我托那雙飛的燕兒,叮嚀它替我傳遞深情摯愛,卻恨那重重帷簾阻礙著燕兒往來。約個佳期何時能再?正是春色濃鬱美酒暖懷,卻落得春日漫長、愁情閑散、百無聊賴。懶洋洋身心倦怠,想安睡卻忽又起來,春日在花梢上還閃耀著光彩。

【賞析】這也是首愛情詞。寫愛情的暗合暗散,甜苦交替。上片寫回憶。追敘伊人如何美貌動人,以身相許。首二句寫她的動人神采,“頻回”令人銷魂。次二句寫伊人愛得主動和熾熱。“記”字領起五句,寫兩段故事:一段是“風月逢迎”的幽會,有崔鶯鶯“待月西廂”的風情。著重寫她的嬌媚可愛,情柔色媚,於是便情不自禁。第二段寫“香羅暗解”的偷情,感情由愛的熾熱布升到狂熱。寫得大膽直露。一個“羞”字情態逼真。有人譯賀鑄愛情詞“寫得如一枝臨風牡丹,豔麗照人”,可作本詞寫女主人公的確評。下片寫乍聚乍散後的思念。開頭連數三個節日,都是情人幽會“合理”的機會;她卻不再露麵。伊人對己不可謂不鍾情,其中委曲不提,反引人思考。以下寫寄語燕子的期待與翹盼,晝夜無聊的悵惘,寫得也一般。本詞最成功的還是塑造了女主人公嫵媚迷人、大膽摯愛的形象。整個故事前後對照強烈,融敘事、抒情、寫景於一爐,辭采情意兩美,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浣溪紗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餘春。惜春行樂莫辭頻。巧笑豔歌皆我意①,惱花顛酒拚君瞋②,物情唯有醉中真③。

【注釋】①巧笑:美好的笑貌。豔歌:描寫愛情的歌辭。 ②惱花:為花所引逗、撩撥。顛,狂。瞋(chēn):怒,生氣。 ③物情:物理人情。

【譯文】我不信那芳美的春色偏偏厭棄老人,老人曾經幾次依依難舍地送別殘春。珍惜春光,及時行樂,切不要推辭太過殷勤。巧媚的笑靨,柔豔的歌吟,全合我心願,隻惱花去匆匆,飲酒發狂顛,拚著讓你嗔怨。須知人情冷暖,惟有在醉中真情方顯。

【賞析】這首詞似乎是寫老人惜春玩春及時行樂的,結合賀鑄的為人似乎不然。他不甚貪圖酒色。據史書記載,他喜歡評論時政,敢於詆訶權貴顯要。終因此官運不濟而悒悒不得誌,最後退隱蘇州。本詞當為晚年所作。如果說,辛棄疾曾以“聊發少年狂”見情態,那麼可以說,賀鑄是“大發青春狂”了。上片寫惜春。首二句似在論理,老人也有惜春的權利,春天也一視同仁地青睞老人。第三句是結論:既然如此,那就要像少年一樣及時行樂,不辜負大好春光。下片寫玩春。一玩賞美女的巧笑,二喜歡流行的情歌,三愛花憐草,四舉杯狂飲,結論是,人隻有在醉時保持純真。明智的讀者一定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佯狂”,也不難聽出放歌中憤懣不平的聲音。

浣溪紗

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笑撚粉香歸洞戶①,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②。

【注釋】①撚(niǎn):以指搓轉。通“撚”。洞戶,互相通達的戶。戶,單扇的門。②夜來些:同夜裏一樣。

【譯文】樓角上剛剛消逝了一縷晚霞,昏暗的淡黃色楊柳棲息著烏鴉。美人帶上了明月去采摘梅花。笑吟吟手撚花枝返回了門戶,還垂下簾幕窗紗加意兒庇護。那東風乍暖還寒比昨日還冷氣刺骨。

【賞析】本詞通篇寫景,不作一情語,卻寄情於言外。首句寫晚霞映樓角,也是“夕陽無限好”的意境,“初消”一詞使人頓生“烈士暮年”的感覺。“淡黃”又見一景物,與之相映成趣,使晚景增色生輝。宋人胡仔對此評價為“造微入妙”,早春傍晚的景色極其概括。更美的還是第三句,抵得上一幅“月下采梅”的畫卷。足見作者晚年情趣。下片寫美人夜歸後的情景。首句寫實,又一幅“美人撚梅”圖,用洞門、長廊作背景,清麗可人。下麵“更垂”是虛寫,“東風”是襯寫。許多不可言喻或難言之隱便盡在其中了。否則,何以在熱烈的“笑”中會有“寒來些”的感覺呢?不管是耶非邪,作者上詞中“不信芳春厭老人”的積極人生觀還是應肯定的。

汴京。

【譯文】美人之家,一座門垂珠簾的彩樓俯臨著渡口。借著微風,彩簫發出流蕩的幽怨哀音,斷腸的聲韻我在馬上奔波時也曾聽聞。宴席在廳堂擺開,麗人們豔妝成群,她調弄著琴韻,我認出她微蹙黛眉的歌吟。麝香配製的蠟燭煙霧氤氳,手把荷葉杯飲酒時間苦短,當有些微微醉意的時候,便去更衣就寢。掩閉了彩繡屏風,枕上鴛鴦互相偎依親近,芳香的氣息越來越暖暖融融。環繞著回廊陰影,淡淡月色裏傳來稀疏的鍾聲,歡愛中有多少銷魂情景。

自從玉釵離分,她寄來銀色的信箋封住了淚痕,跳舞的繡鞋從此蒙起灰塵。任隨那木蘭舟,載著離愁別恨,輾轉過了南浦,背著夕陽西下的餘輝遠遠消隱。請記住明年,當薔薇花凋謝之後,別誤了有情人歡會的佳期良辰。長安已經遙遠,南楚梅花剛綻出香嫩,請你便先折一枝梅花寄芳春。到長安城東門之外,隻憑著芳草引路,去尋訪郎君。

【賞析】這首詞當作於紹聖年間,賀鑄離汴京去江夏(今湖北武漢)任上。作者用綺麗的語言,描述了與一位美貌的歌女一見傾心的故事始末。也屬於豔詞一類。上片寫一見鍾情,歌女以身相許。開頭先寫她住處的華貴,可見身份不凡:次句寫她的才藝:“曾聞”是“明星”無疑了。可見相見之難。“宴堂”二句寫邂逅相遇,彼此一見鍾情,歌女馬上借琴寄心,眉目傳情。可見那女子的多情和熱烈。“麝蠟”五句不惜繁筆鋪陳,細細刻劃兩人的對飲,寫他們的偷情。末三句又作概括:歡度良宵。下片寫離別後情景和相約的誓盟。開頭寫歌女,從“淚封”、“生塵”中表現她對愛情的專一。而自己雖轉而又背,卻始終載著離恨;也可見男主人公一往情深。既然兩人心心相印,便有了“記取”的密約。最後寫寄梅報春,等待春的消息。可見愛得深摯而熱烈。

全詞敘事有始有末,篇幅雖短卻曲折波瀾;寫柔情蜜意不怕露骨,但形象的刻劃是十分成功的。

張元幹(1091-1160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福建永福(永泰)人。北宋末年的太學生。官至將作監承。高宗紹興時,不願與秦檜同朝,致仕南歸。金兵南侵時,他為李綱幕僚,積極支持李綱抗金,反對朝廷議和。後因作詞贈主戰派胡銓,觸犯秦檜而被削職。張元幹詞早期受秦觀、周邦彥影響,詞風清新婉麗。南渡後,詞作多以抗金為主題,變得慷慨激昂,豪放悲涼。對後來的陸遊、辛棄疾等人以積極的影響。有《蘆川歸來集》和《蘆川詞》傳世。

石州慢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爭發。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消肌雪①。孤負枕前雲雨②,尊前花月。心期切處,更有多少淒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

【注釋】①肌雪:指人的皮膚潔白如雪。②孤負:同辜負。雲雨:借指男女相愛。

【譯文】寒水緩緩消退,岸邊留下一線沙痕。春意漸漸回臨,空闊的沙洲煙靄紛紛。晴日朗照,溪邊的新梅香氣氤氳。數枝梅花爭相吐蕊,裝點新春。我獨在天涯滿腔怨恨,試想我現在是何等的悲愴傷神?長亭門外,群山重疊,望不斷的遠山遙岑,正是令人憂愁的節令時分。遙想深閨中的你,一定也是墨緒紛紜。畫樓的層門緊閉,春風暗暗使你的容顏瘦損。我真是對不起你啊,讓你獨守空閨冷衾。辜負了多少樽前花月的美景,浪費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歸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進閨門。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著回去向你訴說詳盡。可等到我們再度相逢,恐怕又要過一年光陰。

【賞析】有人曾誤認本詞為周邦彥所作。但詞中抒發的離愁雖恨和委婉精妙的筆法,確是深受周詞流風的影響。全詞也是寫客居中思鄉懷人之情的。上片寫春回大地的美景,抒漂泊天涯的離愁。首三句色調淡雅,意境曠遠,給人以靜穆而有活力的美感。次二句抓住早春的特征,特寫溪邊的“數枝梅”,一“生”、一“爭”寫出春天蓬勃生機。按理,它應使人精神為之煥發,可終因審美主體的孤寂心境,美景反勾起離愁,愁眼所見處處是愁:連綿的群山阻隔了遊子,青青的芳草隔斷了歸路……“春”引出“愁”來。下片寫對親人的思念和久別的感慨。“情切”承上啟下。“畫樓”三句是想像中親人深閨獨居的淒清,想得真切。“孤負”二句則是設想,應有而未有,這才令人悵恨。“心期”以下五句是寫希望。“切處”,足見思念之久、之深、之極。但即便重見,也已是“經年離別”了,失去的永遠無法彌補,這才叫真正的離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