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2 / 3)

夜合花

白鶴江入京①,泊葑門②,有感

柳暝河橋,鶯清台苑,短策頻惹春香③。當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詞韻窄,酒杯長,剪蠟花、壺箭催忙④。共追遊處,淩波翠陌,連棹橫塘。十年一夢淒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⑤。重來萬感,依前喚酒銀罌⑥。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注釋】①白鶴江:在今江蘇武進,與運河相逢。②葑門:在今蘇州東南角。③策:馬鞭。④壺箭:古以銅壺盛水,壺中立箭以計時。⑤吳館:春秋時吳王夫差為西施建造的“館娃宮”,在蘇州靈岩山,此指詩人舊館。⑥銀罌:一種大腹小的酒器。

【譯文】濃密的柳蔭把河橋遮藏,亭苑中黃鸝的叫聲格外清亮。短短的馬鞭時時牽惹春花的清香。當時和那位美人也曾在這裏夜泊,我們相依相偎共入溫柔之鄉。我的詞才顯得笨拙,隻好盡情地痛飲美酒佳釀。我們共同剪著蠟燭結成的燈花,隻嫌漏壺的滴聲太快太忙。更難忘,我們終日在一起嬉戲遊玩,在綠樹成蔭的大路上散步談心,在橫塘的水麵上泛舟逐浪。一年間恍如一夢,我感到無限淒涼。仿佛是西湖的旅燕遠遠飛翔,吳國館娃宮裏的舊巢也空空蕩蕩。重遊故地時我感慨萬千,和往常一樣,呼人連連把美酒斟上。山雨迅急而來,岸上的落花輕狂,伴隨著幾隻歸巢的烏鴉,飛向昏暮蒼茫。如果再登到與故人同宿過的樓上,還有誰能與我共同憑欄,指點評說著芳草與斜陽?

【賞析】吳文英在蘇、杭各有一姬,一去一死,本詞的“有感”,即是感其蘇州去姬而作。上片從姑蘇風光落筆,以“短策頻惹”交代頻頻出遊,“惹”字,不光是惹動春香,更是揭開了回憶的序幕。下片驚醒,倍覺淒涼。“溪雨急”三句,雖是及目所見,但與其說是詞境,不如說是心境。本篇雖是悲感萬種之作,卻選用響亮、飛揚的詞韻,即是借此表現詞人急狂、蒼茫的失落無依之情。

霜葉飛

重九

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半壺秋水薦黃花①,香噀西風雨②。縱玉勒、輕飛迅羽,淒涼誰吊荒台古③。記醉踏南屏④,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⑤。聊對舊節傳杯,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小蟾斜影轉東籬⑥,夜冷殘蛩語。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漫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注釋】①薦:獻上祭品,祭奠。②噀(xùn):含在口中的噴出。③荒台:即彭城(今江蘇徐州)戲馬台,為項羽閱兵處。南朝宋武帝劉裕曾於此大會眾賓僚。④南屏:杭州西湖南有南屏山,且有“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鍾”。⑤蠻素:代指愛妾。⑥小蟾:小月。

【譯文】殘斷的雲煙嗬我的離愁別苦。令我情懷關切的事,是那斜陽映射的一片殘紅,漸漸隱沒於經霜的林木。提了半壺秋水,插上黃色的秋菊,香氣噴溢猶帶著西風冷雨。縱然放開勒轡馳馬飛奔,像翔鳥般輕飛迅疾,誰有心去憑吊淒涼、荒敗的古台遺跡。記得曾經醉態朦朧,踏歌南屏,揮舞彩扇,寒蟬悲咽,我倦怠醉夢竟將身邊的小蠻和樊素忘記。姑且在重九佳節傳杯暢飲,無奈塵埃封閉了信箋,蠹蟲蛀蝕了笛管,一首殘斷的詞章,經過一年也懶得將它續完。初月映著東籬的斜影暗暗轉移,夜晚冷淒,殘剩的蟋蟀發出悲啼。我早早便生了白發,隻因愁思萬縷。突然驚起的狂風將我的烏紗帽卷去。隨意地將茱萸觀看仔細,隻願定下明年今日的約期,登到翠霧彌漫的山頂高處舒懷暢意。

【賞析】重五為思親之日,本詞所思顯然是一起“醉踏南屏”之人。上片“斷煙”一句定下全詞基調,陳洵說“起七字已將‘縱玉勒’以下攝起在句前”(《海綃說詞》),次句寫斜陽,雖然“紅”為暖色,隻因隱於“霜樹”,倍覺清冷。“半壺”二句關合時節,“半”字貌似無心,實已暗含蠻素既去,詞人亦身若不全之意。“縱玉勒”二句情緒激蕩,下片“慵”字承上“倦”字而來,“殘蛩”亦與“寒蟬”相應,隻是夜深更見時久。末“但約”二句,僅為無望之望而已,“現在如此,未來如此,極感愴卻閑冷,想見覺翁胸次”(陳洵《海綃說詞》)。

宴清都

連理海棠

繡幄鴛鴦柱,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芳根兼倚,花梢鈿合①,錦屏人妒。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②。障灩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③。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④,春盎風露⑤。連鬟並暖⑥,同心共結,向承恩處。憑誰為歌長恨⑦?暗殿鎖、秋燈夜語。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注釋】①鈿合:即鈿盒,有上下兩扇。②燕股:釵有兩股如燕尾。③嫠(lí)蟾:無夫的嫦娥。嫠,寡婦。④華清:即華清池。⑤盎:池 。水盈溢。⑥連鬟:古時女人所梳雙髻,叫同心結。⑦長恨:指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一雙連理的樹幹如相依的鴛鴦,支撐出錦繡的篷帳。紅花濃密繁茂,情意綿長,綠葉如碧雲低垂,護衛著連理的海棠。美麗的樹根交相倚護,柔嫩的花梢如鈿合相互依傍,引惹得錦屏中的美人嫉妒感傷。和煦的春風中,海棠花如美人熟睡,雙雙倚臥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進入甜蜜的夢境,玉簪金釵遺落枕旁。多情的人高舉紅燭,用手把風來遮擋,遍照穠麗的海棠,盡情地細心觀賞。月宮中的嫦娥見此情景,更加幽怨哀傷。人世間千千萬萬的人都感到孤單淒涼,有幾人能像楊貴妃那樣賜浴華清池,盡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風光。他們在溫暖的芙蓉帳,同心共結,鬢發相傍。指天為誓,願世世代代成伴成雙。可為什麼生離死別兩茫茫,憑誰創作長恨歌,把綿綿此恨永久傳唱?幽暗的宮門緊關緊鎖,秋夜孤棲何其漫長?對著一盞青燈,隻能獨自淒傷。盼望著伊人歸來,把舊日的盟約踐償。雙雙化作這連理的海棠,朝朝暮暮,花葉相依相傍,永遠成對成雙。

【賞析】此詞詠連理海棠,卻與一般的借物寓情的詠物詞不同,它並沒有明顯的主觀表露,指涉不確,但若細玩詞意,還是能理出一個大致的頭緒。上片寫樂景美態,令人又妒又羞,下片“華清”五句承上,仍寫連鬟同心,然而“憑誰”句轉折一落千丈,直至歇拍。按此,則本詞先寫樂,後寫哀,條理井然,隻是下片“人間萬感幽單”似乎來得有些突兀,陳洵在《海綃說詞》中認為此句“將全篇精神振起”,其實是很有道理的,詞人一開始雖極寫樹姿花態,並借助典故牽入李、楊情事,但言外之意並不限於筆墨之內,“錦屏人妒”等句便是暗示,可見作者寫作目的更深更遠,可謂措詞委折,“其中所存者厚”。

齊天樂

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古柳重攀,輕鷗聚別,陳跡危亭獨倚。涼颸乍起①,渺煙磧飛帆②,暮山橫翠。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③。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豔流水。素骨凝冰,柔蔥蘸雪④,猶憶分瓜深意。清尊未洗,夢不濕行雲,漫沾殘淚。可惜秋宵,亂蛩疏雨裏。

【注釋】①颸(sì):涼風。②磧(qì):沙洲,沙岸。③秋鏡:指秋水如鏡。④柔蔥蘸雪:形容白皙的纖手。

【譯文】煙波淒迷,我和桃葉在西陵路上相遇,十年間離魂縹緲像隨著潮水落去。古老的楊柳如今又重新攀折,輕迅飄忽的鷗鳥忽聚又忽離,我獨倚高亭追尋著往日登臨的舊跡。涼風驟起,渺茫的煙霧彌漫沙洲,船帆似鳥翼飛起,暮色中的遠山橫著一道翠碧。隻有江邊的野花,同我共對著明鏡般的秋水,映照著我的形容憔悴。在燈燭暗淡的華堂裏送客,她眼波回轉,顧盼生輝,猶如芳豔澄澈的流水。嫩蔥一樣雪白的纖指、凝冰一樣素潔的玉臂,還記得跟她一道分瓜品嚐的深意。當年她用過的酒杯,我原封保存不忍清洗,空入夢鄉,漫灑零落的淚滴,卻不見相思愛戀的雲雨。可惜秋天的寒夜,在稀疏的秋雨裏,蟋蟀雜亂地悲啼。

【賞析】首句提到西陵路,有注家指實為西湖一橋名,按此,則本篇當為懷念杭姬而作。陳洵說:“此與《鶯啼序》蓋同一年作,彼雲十載,此雲十年也”(《海綃說詞》)。篇首以邂逅之地提起,“十年”句一跌,“古柳”二句先今後昔,“陳跡”句歇步。“‘涼颸乍起’,轉身;‘渺煙磧飛帆,暮山橫翠’,空際出力;‘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收合”。換頭開始追敘,至“清尊”句煞上,末以淒景作結,倍覺傷感。

花犯

郭希道送水仙索賦

小娉婷清鉛素靨①,蜂黃暗偷暈②,翠翹攲鬢③。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睡濃更苦淒風緊。驚回心未穩,送曉色、一壺蔥茜④。才知花夢準。湘娥化作此幽芳,淩波路,古岸雲沙遺恨⑤。臨砌影,寒香亂、凍梅藏韻。熏爐畔、旋移傍枕,還又見,玉人垂紺鬢鬒⑥。料喚賞、清華池館,台杯須滿引⑦。

【注釋】①靨(yè):酒渦。 ②蜂黃:形容水仙黃蕊。 ③翠翹:翡翠頭飾。 ④蔥茜(qiàn):青翠色。 ⑤湘娥三句:相傳舜南巡不返,歿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追之不及,南望慟哭,自投湘水而死。 ⑥紺(gàn)鬒(zhěn):美發。 ⑦台杯:大小杯重疊成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