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害則害:病雖病。害,病。則,這裏作“雖”講,下句的“瘦則瘦”同。意即病雖病,也甘心被他折磨。

⑩孤幃繡衾:孤單的羅帳,繡花的被子。

怕則怕黃昏到晚:李清照《聲聲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句從其詞意中點化出來。

【譯文】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遠遠分離,轉瞬間花好月圓的歡聚就變成月缺花飛的悲淒。手拿著餞行的酒杯,眼含著惜別的淚水。剛說一聲“保重身體”,心中悲痛極了教人難以割舍。“好好地雲吧,祝願你前程萬裏!”

〔南呂·一枝花〕

不服老

[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②。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臥柳。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③,打馬藏鬮④,通五音六律滑熟⑤,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⑥,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⑦,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容⑧,歌金縷⑨、捧金樽、滿泛金甌⑩。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翫府遊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瓴毛老野雞,蹅踏得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翫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口燕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注解】

①南呂:宮調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屬這一宮調的曲牌。把同一宮調的若幹曲子連綴起來表達同一主題,就是所謂“套數”。

②煞:拈、弄的意思。休:語助詞。

③分茶攧竹:兩種古遊戲名。分茶,指把茶均勻地分注在小杯裏待客;攧竹,即畫竹。

④打馬藏鬮:兩種古遊戲名。打馬,一種賭博遊戲;藏鬮,類似猜謎。

⑤五音六律:五音,亦稱“五聲”,即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古代審定音樂高低的標準,把樂音分為六律各六呂,合稱十二律。

⑥銀箏女:指樂妓。

⑦玉天仙:指妓女。

⑧金釵容:指歌妓。

⑨金縷:即《金縷衣》,樂府曲名。

⑩金甌:盛酒器。

占排場:為首、第一。功名首:功名居第一。

都帥頭:總頭領。

翫(wán):觀賞。

每:們。

乍:初。圍場:打獵場。

蹅(chǎ)踏:踩踏。

鑞(là)槍頭:用鑞做的槍頭,通常用以比喻好看而不實用的樣子貨。這裏借指別人的中傷。鑞,錫與鉛的合金,比銀軟得多。

匾:同“扁”。

銅豌豆:這裏用來比喻作者的性格無比堅強。

恁(nèn):那些。

斫(zhuó):砍。

錦套頭:錦緞製的套頭,喻圈套、陷阱。

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花園,也稱兔園,又稱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東。梁孝王好賓客,司馬相如、枚乘等辭賦家皆曾延居園中,因而有名。這裏代指汴京。

東京:五代至北宋都以汴州(今河南開封市)為東京。

洛陽花:指牡丹。古時洛陽以產牡丹花著名。

章台柳:指妓女。唐代許堯佐傳奇《柳氏傳》載,韓翃與妓女柳氏有婚姻之約,後因離別阻隔三年,朝翃作《寄柳氏》詞說:“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按,章台原為漢時長安中街名。

蹴鞠(cù jū):古代一種踢球遊戲。

打圍:古代指打獵時合圍,後泛稱打獵。

插科:戲曲演員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發笑的動作。常同“打諢”合用,稱“插科打諢”。

口燕作:不詳。可能是一種表演性的遊戲。

雙陸:一種類似下棋的遊戲。

歹症候:惡習、壞毛病。

兀自:還的意思。

則除是:除非是。則,同“隻”。

煙花路:指妓女聚居地。

【譯文】

〔一枝花〕采摘那露出牆頭的朵朵紅花,攀折路邊的條條彎柳。采的花蕊紅稚嫩,折的柳條青翠柔細。處處拈花惹草,純粹的一個浪蕩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擺布,直把她們玩弄得成了殘花敗柳。

〔梁州〕我是個全天下最有名氣的花花公子。但願那些紅顏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駐。我在如雲的美女中消遣時光,借酒忘憂消愁。品著茶,畫著竹,沉醉於打馬、藏閹這些賭博遊戲之中,十分自在。精通五音,熟悉六律,太無聊了,使我心頭發愁。整天以妓女為伴,她們或在銀台前撫弄銀箏,笑倚銀屏;或者是攜玉手、並玉肩,一起登上玉樓;或者是唱著《金縷衣》曲調,捧著盛滿酒的金樽及華貴的酒器。你暫且不要以為我已老了。我可以說是風月場上最有名的頭號老手,比所有的風流浪子更風流。我在姑娘群中還算是個總頭領,曾遊玩過許多州府。

〔隔尾〕那些嫖客們,個個都如同那些剛剛從茅草崗、沙土窩裏蹦出來的小兔子,初次踏進妓院的門檻,我已經是個經籠罩、受索網、飽受磨難如同長著蒼老羽毛的老野雞,踏踩過妓院,狎妓經驗豐富老到。經受了不少的暗算和中看不中用的妓女,雖然如此,也不曾甘落人後。所以不要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能甘心這樣虛度年華。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那些紈絝子弟們,誰讓你們鑽進他那鋤不斷、砍不下、解不開、擺不脫、慢騰騰、好看又心狠的千層圈套中呢?我賞玩的是梁國之月,飲的是東京美酒,觀賞的是洛陽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會圍棋、蹴鞠、狩獵、插科打諢,還會唱歌跳舞、吹拉彈奏、滑稽表演、雙陸博戲。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賜給我的這些惡習,還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閻王爺親自傳喚,神鬼自己來勾,三魂歸入地府,七魄喪入黃泉,蒼天啊,到那個時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沒的場所去。

《不伏老》是一首帶有自述心誌性質的著名套曲,氣韻深沉,語勢狂放,在清澈見底的情感波流中極能見出詩人獨特的個性,因而曆來為人傳頌,被視為關漢卿散曲的代表之作。

依照曲文看,這首套曲當作於中年以後,當其時,元蒙貴族對漢族士人歧視,戰亂造成人們生活的顛簸,加之科舉的廢置,又堵塞了仕途,因而元初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沉抑下僚”,落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在文人群體內部急遽分化之際,關漢卿卻選擇了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歲月滄桑的磨煉,勾欄生活的體驗,使他養成了一種愈顯成熟的個性,那就是能夠突破“求仕”、“歸隱”這兩種傳統文人生活模式的藩籬:那就是敢於將一個活生生的人與整個封建規範相頡頏的凜然正氣;那也就是體現了“天地開辟,亙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鍾嗣成《錄鬼簿序》)的一種新的人生意識。正是在這首套曲中,詩人的筆觸將我們帶進了這樣意蘊深廣的心靈世界。

在首曲〔一枝花〕中,詩人以濃烈的色彩渲染了“折柳攀花”、“眠花臥柳”的風流浪子和浪漫生活。“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句中的“出牆花”與“臨路柳”均暗指妓女,“攀花折柳”,則是指為世俗所不齒的追歡狎妓,然而,詩人有意識地將它毫無遮掩地縈於筆端,恰恰是體現了他對封建規範的蔑視和對生活的玩世不恭。因此,詩人在首曲短短九句詩中,竟一口氣連用了六個“花”、“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這是說:攀花折柳要攀嫩的紅蕊、折柔的翠條。

“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這是顯示他的風月手段。顯然,勾欄妓院中浪漫放縱的生活情趣,其間不免流露了一些市井的不良習氣,但我們更應看到,詩人的這種情調實質上是對世俗觀念的嘲諷和自由生活的肯定。“浪子風流”,便是他對自我所作的評語。“浪子”,這種本是放蕩不羈的形象,在此更帶有一種不甘屈辱和我行我素的意味,因而結句寫道:“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臥柳”。“半生來”,是對詩人自己“偶倡優而不辭”(《元曲選序》)生涯的概括;“一世裏”,則是表示了他將在一生中的著意追求。

隨著曲牌的轉換,“序曲”中低回的音調頓時變得清晰明朗,格調高昂:“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郎君”、“浪子”一般指混跡於娼妓間的花花公子。而世俗觀念不正是以之為貶,對與歌妓為伍的書會才人視為非類嗎?關漢卿卻反貶為褒,背其道而行之,偏以“郎君領袖”、“浪子班頭”自居。不難發現,在這貌似詼諧佻達中,也分明流露出一種對黑暗現實的嘲謔和對自我存在價值的高揚。然而現實中的非人遭遇,畢竟也曾產生過“十分酒十分悲怨”(〔雙調·新水令〕),所以才“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但一旦陶醉在自由歡樂的生活氣氛中時,“分茶扌顛竹(兩種娛樂遊戲),打馬藏鬮(兩種博戲),五音六律滑熟”,頓時又感到“甚閑愁到我心頭?”接著,詩人以三個連環句盡情地表現了風月場中的各種生活,以及由此而發的滿足和自幸:我曾與歌女作伴,妝台前拔弄著箏弦,會意的歡笑,使我們舒心地倚在那屏風上;我曾與麗人作伴,攜著那潔白的手真感到心甜,我們並肩登上高樓,那是多麼喜氣洋洋;我曾與舞女作伴,一曲《金鏤衣》真動人心腸,我捧起了酒杯,杯中斟滿了美酒佳釀。

詩中,作者有意選擇了循環往複的敘述形式,熱情洋溢地展示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情趣,從而顯示出他那極其鮮明的人生態度。

正因此,當有人勸慰他“老也、暫休”時,詩人便斷然予以否定:“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占排場”,這是宋元時對戲曲、技藝演出的特殊稱謂。顯然,關漢卿把“占排場”視作“風月功名”之首,已經不是指追歡狎妓之類過頭話,而是嚴肅地將“編雜劇,撰詞曲”作為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也正基於此,他才“更玲瓏又剔透”,才表露出誓不伏(服)老、無比堅定的決心!

但是,人不服老,畢竟漸老,因而〔隔尾〕中“子弟每”兩句,就隱隱地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感傷,“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打獵的地方,此指妓院)上走”,而“我”已是“經籠罩、受索網”的“蒼翎毛(青蒼的羽毛,足見毛色之老)老野雞”。

然而,這瞬間的哀意又很快隨著情感的衝動而煙消雲散,這一切不過是些“窩弓冷箭鑞槍頭”,詩人並“不曾落人後”,因而雖說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再次表達了詩人珍惜時光並甘願為理想獻身的堅定信念!

如果說,前三支曲在情感的騷動中還隻體現了詩人的外在心態,那麼在〔尾〕曲中,那種桀驁不馴的情緒就達到了高潮,詩人內在的精神力量逼人而來:“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銅豌豆”原係元代妓院對老狎客的切口,但此處詩人巧妙地使用雙關語,以五串形容植物之豆的襯字來修飾“銅豌豆”,從而賦予了它以堅韌不屈、與世抗爭的特性。在這一氣直下的五串襯字中,體現了一種為世不容而來的焦躁和不屈,噴射出一種與傳統規範相撞擊的憤怒與不滿!當人在現實的摧殘和壓抑下,詩人對自身的憧憬又難免轉為一種悲涼、無奈的意緒。

“誰教你”三字典型地表現了關漢卿對風流子弟也是對自己落入妓院“錦套頭”(陷阱、圈套)的同情而催發出的一種痛苦的抽搐。這就不由得使我們想起被縛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羅米修斯,鷹啄食著他的肝髒,他卻昂首怒吼:“我寧肯被縛在岩石上,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仆!”他對自由的執著,對人生的追求,甘願以生命相交換!

這裏,關漢卿身上顯示的也是同樣的一種精神,他的憤怒,他的掙紮,他的嘻笑,也正是這種九死而不悔精神的回蕩!正由於詩人對黑暗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正由於他對統治階級的堅決不合作態度,關漢卿才用極端的語言來誇示他那完全市民化了書會才人的全部生活:“我也會圍棋、會蹴鞠(踢球)、會打圍(打也)、會插科(戲曲動作)、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一種棋藝)”。

在這大膽又略帶誇飾的筆調中,在這才情、諸藝的鋪陳中,實際上深蘊一種豪情,一種在封建觀念壓抑下對個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

至此,詩人的筆鋒又一轉,在豪情的基礎上全曲的情感基調也達到了最強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還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陰間)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既然他有了堅定的人生信念,就敢於藐視一切痛苦乃至死亡;既然生命屬於人自身,那麼就應該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堅定地“向煙花路兒上走”。這種對人生永恒價值的追求,對把死亡看作生命意義終結的否定,正是詩中詼諧樂觀的精神力量所在。

在藝術上,這首散曲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地添加襯字,嫻熟地運用排比句、連環句,造成一種氣韻生動的藝術感染力。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瀉的一組組襯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節奏,急促粗獷,鏗鏘有聲,極為有力地表現出詩人向“煙花路兒上走”的堅韌決心。全曲一氣直下,然又幾見波折,三支曲牌中“暫休”、“萬事休”等情緒沉思處,也往往是行文頓挫騰挪、勁氣暗轉處,讀來如睹三峽擊浪之狀,渾有一種雄健豪宕、富於韻律的美感。

〔碧玉簫〕

膝上琴橫,哀愁動離情;指下風生①,瀟灑弄清聲。鎖窗②前月色明,雕闌外夜氣清。指法,助起騷人興。聽,正漏斷③人初靜。

【注解】

①風生:即生風,這裏形容撫琴指法之快。

②鎖窗:即瑣窗,窗欞記得的是連鎖圖案的窗,與下句“雕闌”對。

③漏斷:即盡,指夜已深。漏,即漏壺,是古代滴水計時的一種儀器。

【譯文】

古琴橫放在膝上,悲哀的琴聲牽動起人的離情。指法迅疾如風,瀟灑地撥弄出淡雅之聲。鏤花的窗前明月當空,雕花的欄杆外夜色淒清。手指輕動,引起詩人的雅興。你聽,漏聲已斷,正是夜深人靜。

王惲

王惲(1226~1304年),字仲謀,號秋澗,衛州汲縣(今河南汲縣)人。曆任國史編修、監察禦史,出判平陽路,遷燕南河北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官至翰林學士、知製誥。任職期間,彈劾貪官,平反冤獄,政績昭著。一生好學,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詞曲家和書法家。著有《秋澗先生大全文集》。散曲存小令四十一首。

〔正宮·黑漆弩〕①

遊金山寺

蒼波萬頃孤岑矗②,是一片水麵上天竺③。金鼇頭④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⑤,風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⑥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注解】

①黑漆弩:正宮,宮調名,哀婉惆悵又較雄渾;黑漆弩,曲牌名,又叫鸚鵡曲。

②岑矗:岑,本指小而高,因突兀矗立於水麵而顯很高。

③天竺;指杭州天竺山,山上寺廟頗多有名,在此以它來比金山。

④金鼇頭:指金山最高處的金鼇峰。

⑤燃犀:據《晉書·溫嶠傳》載:溫嶠到牛渚礬(即采石磯),聽到機下水深難測,並有異獸怪物,便點燃犀角照明,果然見到奇形怪狀的“水族”。

⑥棹;船槳,此指船隻。

【譯文】

滔滔奔流的江水,碧波萬頃,遠望金山,突兀地矗立在水麵上,顯得十分高大。登上金山的最高處金鼇峰,釃酒臨江,滿飲三杯,頓覺豪情噴湧,不可自抑。逸興遄飛,如同巨大的神鼇一般,能夠吸盡滿目碧綠的江山。奇形怪狀的蚊龍猶恐點燃的犀角。所以掀風作浪,驚濤滾滾。任憑它夕陽斜下,天色漸黑,也不管其他的船隻紛紛掉頭而歸,仍要勇往直前,繼續登臨,飽覽秀美的風光山水,用來彌補平生觀賞江景的不足。

〔越調·小桃紅〕①

采菱人語隔秋煙②,波靜如橫練③。

入手風光莫流轉④。

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麵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