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信美,終非吾土⑥,何日是歸年?
【注解】
①小桃紅:《秋澗樂府》作《平湖樂》,即《小林紅》。係作者任平陽路總管時作,共十首,這是第五首。平湖,即平水,在今山西臨汾縣西南。
②秋煙:秋天野外籠罩的霧氣。
③橫練:橫鋪著的白絹。形容江水的清澄平靜。南朝齊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④入手:到手。流轉:流逝。這句是說應珍惜時光,及時行樂。
⑤春風麵:形容女子美麗的容顏。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畫圖省識春風麵。”
⑥“江山”兩句:用漢末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句意。信美,確實美好。吾土,故鄉。
【譯文】
隔著秋日的煙霧傳來采菱姑娘的喧鬧聲,秋江澄靜有如橫鋪的白絹。眼前的風景不要流逝呀,且讓我們一起盡情觀賞留連,畫船上美人笑意盈麵。江山的確美好,可是它終歸不是我的故鄉,而哪一天又是我回去的日子呢?
〔越調·平湖樂〕
堯廟秋社①
社壇煙淡②散林鴉③,把酒觀多稼④。 霹靂弦聲⑤鬥高下⑥,笑喧嘩,壤歌亭⑦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⑧不羨日夕佳。
【注解】
①堯廟秋社:堯廟,在平陽境內的汾水之東(今山西臨汾西);秋社,秋日祭祀社神,社神,土地神。
②煙淡:香火之煙變淡。
③散林鴻:散,分散,離開,指烏鴉紛紛離去。
④多稼:出自《詩經·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種既減,既備乃事。”指廣種、豐收。
⑤霹靂弦:指霹靂琴上的弦。
⑥鬥高下:指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⑦壤歌亭:堯時老人引擊壤而歌得名。
⑧朝來致有,西山爽氣:典出《世說新語·簡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一語。致:盡,極。爽氣:清爽氣息。
【譯文】
秋日在社壇祭北完社神後,那裏的香火之煙漸漸地變得稀少了,那些爭食祭品的烏鴉飽餐後也都紛紛離去。參加祭社的人們縱酒豪飲,祈求五穀豐收。歡樂的村民彈撥著霹靂琴弦彈唱,載歌載舞,那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互爭高低,難分上下。琴聲、歌聲,加上人們喧嘩的笑聲,熱鬧非凡,響成一片,在壤歌亭外如畫的山野風光映襯下,世風顯得更加淳樸敦厚。堯廟周圍的山景和空氣,更加清爽宜人。夕陽的佳景不再值得去豔羨了。
白樸
白樸(1226~1306年),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穀,願籍隩州(今山西曲沃縣),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父親白華為金代樞密院判官,與元好問有通家之誼。金亡後,飽經喪亂,曾隨元好問避難山東,寓居聊城,在學問修養方麵得到元好問的指點和幫助。入元以後,不願出仕,移家金陵(今江蘇南京)。常從諸遺老放情山水之間,日以詩酒為樂。工雜劇,為“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雜劇十六種,現存《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散曲清麗婉約,間有曠放之作。現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篇。
〔雙調·慶東原〕
忘憂草①,含笑花②,勸君聞早冠宜掛③,
那裏也能言陸賈④,那裏也良謀子牙⑤,
那裏也豪氣張華⑥?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⑦。
【注解】
①忘憂草:即荒草。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卻憂愁。
②含笑花:木本植物,初夏開花,花如蘭,開時常不滿,如含笑的樣子,故名。
③聞早:趁早。冠宜掛:即宜辭官。《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遂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後因以掛冠指辭官。
④能言陸賈:陸賈是漢高宜劉邦的謀臣,為人很有辯才,從劉邦定天下並曾兩次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趙佗歸漢。
⑤良謀子牙:呂尚,又名薑尚,字子牙。為人足智多謀,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封於齊,人稱薑太公。
⑥豪氣張華:張華,字茂先,西晉著名文學家。晉武帝時任中書令,曾力勸武帝排除眾議,定滅吳之計。滅吳後,出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以文人而有武略,故稱豪氣。
⑦“千古”兩句:是說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非功過,都已成為陳跡,到頭來,不過供漁夫樵子晚間的談資而已。
【譯文】
看看忘憂草,想想含笑花,勸你忘卻憂愁,趁早離開官場。能言善辯的陸賈哪裏去了?足智多謀的薑子牙哪裏去了?文韜武略的張華哪裏去了?千古萬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漁人樵夫們一夜閑話的資料。
〔仙呂·寄生草〕
飲
長醉後方何礙①,不醒時有甚思?
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
曲埋萬丈虹霓誌②。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③,但知音盡說陶潛是④。
【注解】
①方何礙:卻何礙。即無礙。方,卻。
②“糟醃”三句:是說讓酒把事業功名、千古興亡、雄心壯誌等統統都淹埋掉。糟醃:用酒糟浸漬。醅(pèi):未過濾的酒。淹:淹沒。曲:酒曲,指代酒。虹霓誌:氣貫長虹的壯誌。
③不達時:不識時務。屈原:戰國時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因救國救民的理想不能實現並屢遭迫害,卻不願同流合汙,乃自投汩羅江而死。自漢代班固以來,即有人指責屈原“露才揚己”、“不識時務”。這裏是一種貌似達觀而其實憤世嫉俗的反語。
④陶潛:即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性喜飲酒,“造飲輒盡,或在必醉”(《五柳先生傳》)。作者引陶潛為知己,是欣賞他的隱逸情懷和嗜酒習性,也正是緊扣題旨而發。
【譯文】
長醉以後沒有妨礙,不醒的時候有什麼可以想的呢?用酒糟醃漬了功名二字,用濁酒淹沒了千年來的興亡史事,用酒麯埋掉萬丈淩雲壯誌。不識時務的人都笑話屈原不應輕生自盡,但知己的人都說陶淵明歸隱田園是正確的。
〔雙調·沉醉東風〕
漁夫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①,卻有忘機友②。
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萬戶侯③,不識字煙波釣叟。
【注解】
①刎頸交:生死相交,願以性命相許的朋友。
②忘機友:彼此沒有機詐之心的朋友。
③萬戶侯:古代貴族的封邑以戶口計算,漢時分封諸侯,最大的侯爵食邑萬戶。後以萬戶侯指代高官顯貴。
【譯文】
秋江岸上黃蘆搖曳,渡口旁邊白蘋點頭,堤旁上綠楊蔥鬱,江灘頭紅蓼茂盛。在這秋日的江南水鄉,持一支釣竿,駕一葉扁舟,泛舟江上。雖沒有刎頸之交,卻有許多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那點綴在秋江上的白鷺沙鷗,就是我最親密的伴侶。這樣的生活是多麼自由自在、舒適愜意啊!讓那些居廟堂之高的萬戶侯們空羨慕吧。問我是誰嗎?我隻是一個一字不認的江上釣魚老翁。
〔仙呂·醉中天〕
佳人臉上黑痣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①?
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
叵奈揮毫李白,
覷著嬌態,灑鬆煙點破桃腮②。
【注解】
①“疑是”兩句:楊妃,即唐玄宗寵愛的貴妃楊玉環。安史之亂時,玄宗奔蜀,至馬嵬坡(在今陝西興平縣西),六軍請殺丞相楊國忠,楊貴妃亦被迫縊死。這兩句是說眼前這位佳人仿佛活脫脫的楊妃,懷疑她怎麼能從馬嵬坡的災禍中脫身。
②“曾與”五句:傳說詩人李白為唐玄宗撰寫新詞,命楊貴妃捧硯。作者設想李白在揮毫書寫時,有意將墨水灑在楊貴妃的臉上,因而留下這顆黑痣。叵(pǒ)奈:無奈,可恨。覷(qù):看。鬆煙:指墨。古人以鬆木所燒的煙灰製墨。桃腮:形容臉頰如桃花般豔麗。
【譯文】
莫不是楊貴妃還在,她是怎樣逃脫了馬嵬坡的災難呢?曾經代替唐明皇捧硯,供李白揮毫,美麗的麵龐讓所有的婦人都失了顏色。可恨李白,看嬌態出了神,竟筆頭一歪,把墨點在了桃花般豔麗的臉頰上。
〔仙呂·一半兒〕
題情①
雲鬟霧鬢勝堆鴉②,淺露金蓮簌絳紗③,
不比等閑牆外花。
罵你個俏冤家④,一年兒難當一半兒耍⑤。
【注解】
①此首諸本皆屬關漢卿名下,原選歸白樸,不知所據,現仍其舊。
②雲鬟霧鬢:形容女子頭發濃密蓬鬆,綽有風致。堆鴉:形容女子頭發烏黑而有光澤。
③金蓮:指女人的小腳。簌:指小步走動時衣裙發出的聲音。絳紗:指紅色的紗裙。
④俏冤家:對情人的呢稱。
⑤難當:元代俗語,賭氣。
【譯文】
雲霧一般的烏黑鬢發好像堆積的鴉羽,微微露出小腳,輕輕地移動腳步擦得紅色的紗裙沙沙直響,可不要拿好和那些平常的賣笑女子相比。笑罵你一聲俊俏的小冤家,一半兒是情懷難以承當,一半兒是鬧著玩耍。
〔中呂·陽春曲①〕
知幾②(二首)
知榮知辱牢緘口③,誰是誰非暗點頭,詩書叢裏且淹留④。閑袖手,貧煞也風流⑤。
【注解】
①中呂:十二宮調之一。陽春曲是它的曲牌。
②知幾:了解事物發生變化的關鍵和先兆。《易·係辭下》:“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幾:隱微預兆。
③知榮:就是要懂是“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學。緘(jiān)口:把嘴巴縫起來。《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後因以緘口表示閉口不言。
④淹留:停留。《離騷》:“時繽紛其變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⑤“貧煞”句:即使貧窮到了極點也是榮幸的。風流,這裏作榮幸、光彩講。
【譯文】
知道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卻牢牢地閉著口,明白誰是誰非卻隻暗地裏點頭。姑且在詩書堆裏停留吧,對世事悠閑地袖手旁觀,窮死也風流。
〔中呂·陽春曲〕
題情
從來好事天生儉①,自古瓜兒苦後甜。你娘催逼緊拘鉗②,甚是嚴,越間阻越情忺③。
【注解】
①好事:指男女間的愛情。《琵琶記·幾言諫父》:“誰知好事多磨起風波。”儉:約束,拘檢。
②你娘:即親娘。緊拘鉗,緊緊地加以拘束鉗製。
③間阻:從中阻攔。情忺(xiān):情投意合。
【譯文】
美好的愛情天生要經受磨難,自古來瓜兒都是先苦後甜。奶娘催逼管束又緊又嚴,可是越阻攔,我和他的情意越纏綿。
〔越調·天淨沙①〕
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②,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③。
【注解】
①越調:十二宮調之一,天淨沙是它的曲牌之一。
②簾櫳:窗戶上的簾子。李煜《搗練子》:“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③飛紅:落花。
【譯文】
山綠了,陽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風。樓閣上少女憑欄眺望,高卷起簾櫳。院子裏楊柳依依,秋千輕輕搖動,院外有飛舞的春燕,啼喈的黃鶯,小橋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飛紅。
〔駐馬聽〕
吹
裂石穿雲①,玉管②宜橫③清更潔④。霜天沙漠,鷓鶘風裏欲偏斜。鳳凰台⑤上暮雲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注解】
①裂石穿雲:形容笛聲高亢。
②玉管:笛的美稱。
③橫:橫吹。
④清更潔:形容格調清雅純正。
④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時所建。相傳建前該處有鳳凰飛集,故稱。
【譯文】
笛聲像裂石穿雲一樣高亢,笛子橫吹,音調就更雅正了。就像下了霜的天氣裏的大漠,連鷓鶘也想要飛舞了。鳳凰台上黑雲遮蓋,梅花竟被驚動,化為黃昏的雪花。人聲都沒了,笛子的聲音把江樓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胡祗
胡祗遹(1227~1293年),字紹開,號紫山,磁州武安(今河北磁縣)人。元世祖至元年間曾任應奉翰林文字、太常傅士、左右司員外郎等職。為官剛直正派,因觸犯權奸,被貶外任。晚年召拜翰林學士,托病不就。卒諡文靖,贈禮部尚書。有《紫山大全集》傳世。現存小令十一首。《太和正音譜》評其曲風“如秋潭孤月”。
〔雙調·沉醉東風〕
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①。
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②,
林泉下偶然相遇。
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③,
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④。
【注解】
①舒:展開,伸展。
②斤斧:斤,斫木也。《說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就是說,凡是專門用來砍物的都可以叫做“斧”,而專門用來砍木頭的斧就叫做“斤”。
③士大夫:本來是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這裏指漁夫和樵夫。
④談今論古: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譯文】
捕到了魚便心滿意足,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個拿起釣竿,一個收起斤斧。兩個人在林下水邊偶然相遇,交談起來,原來是兩個不識字的打魚砍柴的士大夫。他們兩個笑嗬嗬地談今論古。
〔中呂·快活三過朝天子〕
賞春
梨花白雪飄,杏豔紫霞消。柳絲舞困小蠻腰①,顯得東風惡②。野橋,路迢,一弄兒③春光鬧。夜來微雨灑芳郊,綠遍江南草。蹇驢④山翁⑤,輕衫烏帽。醉模糊歸去好,杖藜⑥頭酒挑。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兒童笑。
【注解】
①小蠻:唐代白居易的家妓,善於舞蹈。白居易有詩雲:“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事見孟《本事詩》)。後以小蠻腰形容柔嫩柳枝的擺動。
②東風惡:陸遊《釵頭鳳》詞:“東風惡,歡情薄”。這裏指東風輕佻。
③一弄兒:到處是、處處是。
④蹇驢:跛足的驢。
⑤山翁:作者自謂。
⑥杖藜:藜杖,泛指手杖。
【譯文】
《賞春》是由“快活三”和“朝天子”這二支曲子串起來組成的歌曲,抒寫作者盡情地享受春光的樂趣,和對閑適和諧的田園生活的讚美。全曲由兩個部分構00成:前九句(含“快活三”全曲和“朝天子”前五句)純然描寫江南春色,呈現出杏花春雨江南的迷人景致,洋溢著作者對江南春光的喜悅與驚訝的心情;後六句描寫作者乘著春光沽酒自飲陶然而醉,踏月歸家的情景,刻畫了作者逍遙自得無憂無慮的“山翁”形象。表明他不但醉於酒,而且醉於江南田園春色。這是一種隱者高士的心態。胡祗未曾有過歸隱田園的經曆,這隻是他的一種向往而已。
〔陽春曲〕
春景
幾枝紅雪①牆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②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一簾紅雨③桃花謝,十裏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別。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注解】
①紅雪:形容初春盛開杏花的繁茂。
②覺來:醒來。
③紅雨:比喻飄落的桃花。此出自唐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譯文】
幾枝初開的杏花紅雪般堆在土狀,點點青山如畫屏一樣隱現在屋上。一個春季,能有幾天這樣明媚,晴朗的陽春三月景致令人陶醉,隻適合醉眼朦朧地而不適合清醒地去欣賞。
花雖殘了,蜂兒卻把它釀成了蜜,雨雖來了,燕子卻借它調好了築窩的泥。綠蔭窗下,濃睡的我醒來已經很晚了。是誰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鳴叫的黃鶯。
像一簾紅雨飄下,那是凋謝了的桃花,十裏長的柳陰,樹影兒歪斜。一時間來洛陽賞花飲酒的人紛紛都告別了。春天歸去了,閑壞了舊日裏忙於采花的蜂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