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3 / 3)

在那白雲鐐繞、峰巒疊翠的深山裏,建造幾間茅草小屋,住在這優美寧靜的山裏,不知不覺中冬去夏來,寒暑交替,完全忘記了人世間的煩惱和憂愁。閑暇時,就同那樵夫、漁民說說家常事。疲困時,就和衣而臥,倒在葫蘆架下,美睡一場。你知道吧,你能領會這種生活的樂趣嗎?比起那狂濤巨浪的政治風波、萬分險惡的宦海生涯來強了許多。

〔正宮·叨叨令〕

道情

一個空皮囊包①裹著千重氣;一個幹骷髏②頂戴著十分罪。為兒女使盡些拖刀計③,為家私④費盡些擔山力。你省的也麼哥,你省的也麼哥,這一個長道理何人會?

【注解】

①空皮囊:比喻人的肉體、軀殼。

②幹骷髏:形容人幹癟的骨架。十分罪:承受著百般折磨。

④拖刀計:挖空心思,使盡機關。

⑤家私:家產。

【譯文】

一個空皮囊,裏麵不裝東西,隻包裹著一重又一重的一具幹瘦的骷髏軀殼,要承受著百般地折磨。為了兒女們汁,挖空心思,使用各種機巧手段;為了家產,不惜費盡力。你知道吧,你能領會這種生活的好處和樂趣嗎?這個長生道理,又有誰人能夠知曉呢?

鄧玉賓子

鄧玉賓子,同知鄧玉賓的兒子,名字、籍貫、生平、事跡均不可考。其散曲僅存小令〔雁兒落過得勝令〕。作品表現了他對社會黑暗以及為官的危險的深刻認識,因“識破抱官囚”而不願再“事王侯”,所以走上了“塵世不同群”、“心遠山林近”的隱居道路。他深受老莊道家思想的影響,認為人生如夢,禍福無常,看破紅塵之後“惟與道相親”,持一種消極避世的人生態度。雖然不滿於現實,卻隻在山光水色以及道家教義中尋求解脫。其曲作韻律和諧,用典自如,既有自我感情的抒發,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傳達,堪稱是元人散曲中的藝術珍品。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閑適

乾坤①一轉丸②,日月雙飛箭。浮生夢一場,世事雲千變。萬裏玉門關③,七裏釣魚灘④。曉日長安近⑤,秋風蜀道難。休幹⑥,誤殺英雄漢;看看,星星⑦兩鬢斑。

【注解】

①乾坤:代指天地空間。

②轉丸:旋轉的圓球。

③萬裏玉門關:東漢名將班超,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後因久在絕域,垂老思鄉心切.便上疏說;“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後漢書·班超傳》)

④七裏釣魚灘:在此指東漢隱士嚴先,“少有高名,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後漢書·嚴光傳》)。

⑤曉日長安近:指運氣好,可以得到君主的信任。

⑥幹:“幹祿”之幹,意為求取。

⑦星星:形容鬢發斑白。

【譯文】

無垠的宇宙空間如同小小的轉丸,永恒的時間歲月也如同稍縱即過的飛箭一般。浮生如一場空夢,虛妄不定,世事如雲,變幻無常。人生有仕途坦蕩、春風得意之時,也有失意無奈、受挫歸隱之事。要使官運亨通、一路高升,實在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求取功名厚祿,則宦海險惡,仕途坎坷,英雄也會落個悲慘的下場。仔細看看,已是老之將至,兩鬢斑白,仍舊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