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柴野愚
柴野愚,生平、裏藉均不詳。
〔雙調·河西六娘子〕①
駿馬雙翻②碧玉蹄,青絲鞚③、黃金羈④,入秦樓⑤將在垂楊下係。花壓帽簷低,風透繡羅衣,嫋吟鞭⑥月下歸。
【注解】
①河西六娘子:雙調宮曲牌名。
②雙翻:指馬在急速奔跑時,前麵兩蹄和後麵兩蹄都雙雙翻動。
③鞚:有嚼口的控馬絡頭。
④羈:馬絡頭。⑤入秦樓:指去會關女。《陌上桑》雲:“日出東南偶,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成了美女代稱,秦樓也就借指關女的住處。
⑥嫋吟鞭:意謂摔著響鞭。
【譯文】
馬身佩戴著青絲做的控馬帶、金黃色的馬絡頭,騎著這雄健的奔馬,急不可待地策馬疾馳,直奔秦樓與自己的心中美女相會,將這駿馬係在垂楊之下。相會完畢,走出秦樓,穿過花叢,花枝低垂,掃拂著帽簷。夜風涼透衣,消散了全身的熱情,心中感到由衷的滿足和舒暢,情不自禁地響起了手中的花鞭,趁夜而歸。票固,生卒年不詳,字伯堅,沂州(會山東臨沂)人。曾任揚州路總管、中書左參觀等職,曾屬意歌妓金鶯兒,後作〔醉高歌過紅繡鞋〕曲以寄之,遂遭彈劾而去職。現存小令僅此l首。
賈固
賈固,元(約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後在世)字伯堅,山東沂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太祖洪武初前後在世。工散曲。官至中書左參政事。
〔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①
寄金鶯兒
樂心兒比目連枝②,肯意兒新婚燕爾。畫船開拋閃③的人獨自,遙望關西④店兒。黃河水流不盡心事,中條山⑤隔不斷相思。當記得夜深沉,人靜情,自來時。來時節三兩句話,去時節一篇詩,記在人心窩兒裏直到死。
【注解】
①醉高歌過紅繡鞋:中呂宮帶過曲,由“醉高歌”和“紅繡鞋”組成。
②比目連枝:即比目魚和連理技,古人常以之比喻男女間的真摯情意。
③拋閃:拋棄。
④關西:指陽關以西。
⑤中條山:在山西西南部。
【譯文】
你也稱心,我也樂意,我們倆的感情相互傾慕,如膠似漆,如那比目魚、連理枝,勝似新婚燕爾。船兒開啟了,不管離愁有多沉重,它還是拋下了岸上的人遠去了。金蘋兒遙望離人旅店,牽掛在心。可我對鶯兒的感情仍一往情深,綿綿情意如東流不止的滔滔黃河,悠悠相思越過中條山的峰巒疊障,飄向遠方的情人。當初,夜深人靜悄悄來時的幽會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來時三言兩語,兩眼脈脈含情;離開時作詩一篇,傾注滿腹戀情,銘刻心間,至死不忘。
湯式
湯式,生卒年不詳,字舜民,號菊莊,寧波(今屬浙江)人,一說象山人,元末曾補本縣吏,後落魄江湖間。元亡後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時曾為文學侍從,永樂年間尚健在,工散曲,《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錦屏春風”。有散曲集《筆花集》傳世。現存套數68套,小令170首。
〔正宮·小梁州〕①
九日渡江
秋風江上棹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山容瘦,老樹替人愁。[幺]樽前醉把茱萸嗅②,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③,難比舊風流④。
【注解】
①小梁州:曲牌名,也入中呂、商調。中間有“幺篇”換頭。
②茱萸:是一名越椒,是一種帶香氣的植物。《續齊諧記》載:重九日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災。
③黃花時候:即菊花盛開的時候,此處指九月九日。
④舊風流:指過去的風流人物。
【譯文】
大江上空,秋風瑟瑟,一葉孤舟蕩江飄流,煙霧彌漫,江水浩渺無邊。孤獨傷心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泊舟登上江樓,一片淒涼,眼前所見,無法寫出讚美的詩句,因為蒼山是那樣的形容枯瘦,老樹也似乎在替人發愁啊![幺]我在這江樓過重陽節,不能與家鄉親友共同登山賞菊,隻能舉樽獨醉,采一株菜芙嗅嗅香味。不知還有幾個知己摯友尚能白頭健在啊!而今獨旅異鄉,人事全非昔日,同是這金風黃花的季節,而隨著歲月流逝,眼前的孤獨寂寞,已難與舊日的風流氣派相比了。
〔雙調·慶東原〕
京口①夜泊
故園一千裏,孤帆數日程,倚逢窗自歎飄泊命。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鍾聲。一夜夢難成,三處②愁相並。
【注解】
①京口:即今江蘇鎮江,與湯式故鄉寧波相隔遙遠。
②三處:即指城頭、江心和山頂上。
【譯文】
故園寧波距此相隔千裏之遙,一葉孤帆須數日航程才能回歸,獨倚篷窗深深地喟歎道:命中注定一生流離不定,這怎不令人自怨自歎!城頭上的鼓聲、江心的浪聲和那山頂的鍾聲,整整一夜,此起彼伏,聲聲叩人心扉。攪擾得人一夜連夢也做不成,這三處的聲音,使滿腔愁緒一並襲來,更覺淒涼惆悵。
〔雙調·蟾宮曲〕
冷清清人在西廂,叫一聲張郎①,罵一聲張郎。亂紛紛花落東牆,問一會紅娘,絮一會紅娘②,枕兒餘衾兒剩,溫一半繡床,閑一半繡床。月兒斜風兒細,開一扇紗窗,掩一扇紗窗。蕩悠悠繞高牆③,縈一寸柔腸,斷一寸柔腸。
【注解】
①張郎:指王實甫《西廂記》中的男。角張君瑞。
②紅娘:指《西廂記》中的女主角崔鶯鶯的使女。她替張君瑞和崔鶯鶯中間牽線搭橋。
③夢繞高唐:宋玉《神女賦》中寫楚襄王遊高唐,夢見巫山神女願薦枕席,臨去致辭,自謂“旦為行雲,暮為行雨”,後人把男女歡合之所稱作高唐。
【譯文】
崔鶯鶯孤單寂寞,冷清清一個人獨居西廂,焦燥不安地又是叫張郎,又是駕張郎。東牆內崔鶯鶯的思緒就如同這春殘花落一樣,紛擾意煩,亂作一團。她絮絮叨叨盤問著紅娘,沒完沒了。她孤枕獨裳,寂寞淒涼,徹夜不眠,雙眼直盯著半開半掩的紗窗,月兒偏斜,微風習習,盼著意中人望眼欲穿,害得崔鶯鶯夢繞巫山,柔腸寸斷。
〔雙調·天香引〕①
西湖感舊
問西湖昔日如何?朝也②笙歌,暮也笙歌。問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幹戈③,暮也幹戈。昔日也④二十裏沽酒樓香風綺羅,今日個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光景嗟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解】
①天香引:雙調宮曲牌名。
②“嘲也”、“暮也”二句:是說朝朝暮暮都在演奏音樂。
③幹戈:指戰爭。
④“昔日也’三句:形客西湖昔日的繁華景象。
【譯文】
試問西湖昔日怎樣呢?朝朝暮暮,笙歌不斷。再問西湖今日又怎樣呢?朝朝暮暮,戰火不斷。昔日的西湖,酒樓林主,繁華似錦,歌舞相伴。可今天的西湖,隻有兩三隻打魚船在湖中飄蕩,在西風殘照裏,出沒於碧波之中。大好的光陰在戰亂間消失,人們的意誌在戰火裏銷磨。昔日的西湖盛況,今日都化作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