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言古詩3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關西望族。15歲即以門蔭入宮為三衛郎,過著任俠使氣、裘馬清狂的生活。後入太學,折節讀書,曆官洛陽丞、京兆府功曹、鄠縣令、櫟陽令、尚書禮部員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後卒於蘇州。世稱韋左司、韋江州、韋蘇州。其性高潔,其詩高雅閑淡,所作山水田園詩較多,人比之陶潛。後世或以陶、韋並稱,或以王(維)、孟(浩然)、韋、柳(宗元)並稱。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①
兵衛森畫戟②,燕寢凝清香③。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屙近消散④,嘉賓複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⑤,性達形跡忘⑥。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嚐。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⑦。神歡體自輕,意欲淩風翔。吳中盛文史⑧,群彥今汪洋⑨。方知大藩地⑩,豈曰財賦強。
【注釋】①郡齋:指蘇州刺史官署齋舍。當時韋應物任蘇州刺史。燕:通“宴”,宴會。②森:密密地排列。戟:古代一種兵器。③燕寢:私室,內室。燕,通“宴”,意為休息。④煩屙:煩躁。屙,本指疾病。 ⑤理會:通達事物的道理。⑥達:曠達。形跡:指世俗禮節。 ⑦金玉章:文采華美、聲韻和諧的好文章。這裏指客人們的詩篇。⑧吳中:蘇州。⑨群彥:群英。汪洋:眾多。⑩藩:這裏指大郡、大州。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譯詩】官邸門前畫戟林立兵衛森嚴,休息室內凝聚著焚檀的清香。東南近海層層風雨吹進住所,逍遙自在池閣之間陣陣風涼。心裏頭的煩躁苦悶將要消散,嘉賓貴客重新聚集濟濟一堂。自己慚愧所處地位太過高貴,未能顧及平民百姓有無安康。如能領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釋,性情達觀世俗禮節就可淡忘。鮮魚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葷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盡管品嚐。大家躬身飲下一杯醇清美酒,抬頭聆聽各人吟誦金玉詩章。精神愉快身體自然輕鬆舒暢,心裏真想臨風飄舉奮力翱翔。吳中不愧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學士簡直多如大海汪洋。現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裏是僅以財物豐阜而稱強?
【賞析】此詩作於韋應物任蘇州刺史時。
這是描寫韋應物平時生活的:在儀仗森嚴的官署裏,刺史休息的屋子裏彌漫著清香之氣。剛剛下過一場雨,官署中一片涼爽。原來身體有病,如今漸漸好了,來了客人一起嚐時鮮蔬果、飲酒、聽友朋詩作。作為刺史,雖然心裏牽掛著尚有饑饉的百姓,但目前宴飲賦詩的清雅場麵使韋應物“神歡體自輕”,甚至有飄飄欲仙的感覺。在宴集過程中,他也進一步認識到蘇州一帶是文化發達、文人眾多的地方,益發感覺到唐朝非隻經濟發達,亦且文化繁榮。作為刺史,韋應物是有得意之情的。
此詩的“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二語為曆代說詩者激賞,謂其氣象森嚴中有閑適,下字凝煉準確。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①
淒淒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②,殘鍾廣陵③樹。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④。
【注釋】①校書:校書郎,官名,掌校勘書籍。②棹:船槳,這裏指船。③廣陵:今江蘇揚州。④沿:順流而下。洄:水流回旋。
【譯詩】淒愴地離別了親愛的朋友,船隻泛泛地駛入茫茫煙霧。輕快地搖槳向著洛陽歸去,曉鍾殘音還遠繞廣陵樹木。今日在此我與你依依作別,何時何地我們能再次相遇?人情世事猶如波上的小船,順流洄旋豈能由自己作主?
【賞析】離別之作免不了淒惻之情,然而此“情”的表達則深淺有異。韋應物是深情之人,離別好友而去的情感也被他寫得真摯動人。
“淒淒”二字即是他離別朋友的情感基調。自己乘舟向洛陽歸去,已滿懷離別之情;舟行漸遠,鍾響漸微,隻有餘音,但廣陵樹色猶可望見。想到友人也許正引領目送,更難禁離思。“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寫出了多少動作,襯出了多少離情!兩句雖不在字麵上言情而情自見。
詩的後半首慨歎離別容易會麵困難。“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兩句,既是對“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的情感補充,也是別情難禁的思緒延續,這是離別時幾乎每人都會想到的問題,雖然普遍,但都會令人惆悵。更何況世事飄浮不定有如波上之舟,前途未卜呢?因而對這一次離別格外傷感。
是的,傷感。詩一開始“淒淒”二字已使全詩充滿了傷感。
此詩的動人之處在於以景襯情。如果說“淒淒去親愛”還是述情的話,“泛泛入煙霧”、“殘鍾廣陵樹”則是以離別者眼中愁慘的風景來襯托、補充離別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