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言古詩4(3 / 3)

【注釋】①長幹:地名,江蘇南京秦淮河南,古時有長幹裏。②妾:古代婦女的自稱。③展眉:舒展蹙皺的雙眉,表示高興。④瞿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四川奉節縣東。灩澦堆:瞿塘峽口的大礁石,五月水漲淹沒,船隻易觸而沉。冬日水退,露出百餘尺。舟人有:“灩灩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瞿塘大如袱,瞿塘不可觸”之歌謠。⑤三巴: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⑥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東的長江邊上,距南京五百裏。

【譯詩】還在頭發剛覆蓋額頭的童年,我們就折枝攀花玩遊戲。你跨著竹竿當馬騎,相互投擲青梅逗弄嬉戲。同住一個地方,兩顆天真幼稚的心靈,幾乎沒有半點嫌疑。十四歲懵懂與你結為夫妻,羞澀時時泛上臉龐。麵壁而坐低頭不語,任你千呼萬喚,也不回眸看你一眼。十五歲才曉事不再羞澀,眉宇間展現感情的微笑,一心與你同生共老。我常存美好的願望,夫唱婦和長相廝守;你不會久別不歸,我也不會登上那讓人心碎的望夫台。我十六歲正值豆蔻年華,你卻離家遠行,來去都要渡過那險灘瞿塘峽灩澦堆。五月春水高漲湍急,我不得不為你的船隻安全擔心。峽江兩岸的猿啼,聲聲哀切響入雲霄。家門前你留下的蹤跡,處處都長滿了青苔。青苔又深又厚,簡直無法清除。落葉紛紛,今年的秋風來得特別早。進入八月來,雙雙蝴蝶在西園草叢歡快飛舞,觸動了我的傷心處,孤寂地坐等紅顏慢慢地衰老。何時你能出巴返家,首先要預寫書信來家。迎接你哪怕路途千萬裏,就是跋涉到長風沙,我也要把你相迎。

【賞析】這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男女結合了。這位女子對愛情很專一,願意忠貞不渝地守著丈夫。但丈夫出了遠門,到三峽一帶去了。女子思念著丈夫,設想丈夫在三峽孤苦危險的生活。門前零落了,石階生苔了,秋風又起了,可是丈夫還沒有回來。女子目睹成雙成對的飛蝶而暗自神傷,原來姣好的容貌今已漸漸憔悴枯槁。丈夫何時能來家信呢?要是他要回來了,她就是到千裏之外去迎接他也不會嫌路途遙遠的。

不光是思念,其實這位女子也有了怨恨:為什麼你一去就杳無音訊、不再惦記我了呢?

詩歌從女子自小寫起,一直到苦苦地思念遠行之人,寫得婉轉動人。詩歌富於民間氣息和南朝樂府民歌氣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因此成為男女從小相悅的代詞。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於河南嵩山。貞元十二年(796)始登進士,年已46歲。貞元十六年任溧陽尉,後辭官。元和元年(806)複任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元和九年(814)遷為興元軍參謀,卒於赴任途中,友人張籍等私諡為貞曜先生。其詩主要為自述一己之窮苦情懷,多有不平之鳴。長於五古和樂府。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險,詩風冷峭,為著名的苦吟詩人,與韓愈齊名,為韓孟詩派的開創者。又與賈島相類似,世有“郊寒島瘦”之說。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婦貴殉夫,舍身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譯詩】像那古老的梧桐樹,彼此相守到枯老。像那河中的鴛鴦,成雙成對廝守終身。貞節婦女的美德,是嫁夫以死相隨,舍棄自己的生命理應如此。我的心靜如古井裏的水,風再大也掀不起任何波瀾。

【賞析】這是一首陳腐的說教詩。

在封建社會裏,女人出嫁後必須“從夫”,丈夫死後女子必須守節,要是女子守節的事跡“卓著”,皇帝還會給予褒獎,樹貞節牌坊。這一事封建禮教曾使多少婦女在落寞痛苦中死去,她們為了所謂的“貞節”付出了多麼巨大的代價啊。

這首詩就是宣揚這種禮教的:喪夫之婦心如古井之水難道是可能的麼?她們有痛苦,但誰能理解呢?她們敢表露痛苦的心情麼?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①,報得三春暉②!

【注釋】①寸草:細微的草。②三春暉:春天的陽光。

【譯詩】慈母飛針走線,為遊子縫製征衣。臨別時一針一線縫得細密均勻,擔心遊子歸來遲晚,縫製不牢破綻難堪。兒子嗬,怎能報答盡母親養育之恩?就像細微的小草,報答不了,春天陽光給予它的溫暖。

【賞析】天下最博大、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了。

這首詩選取了一個細節: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滿懷著慈愛替兒子縫衣。那一針一線之中融入了母親多少的愛和惦念牽掛呀!兒子出了遠門,何時能歸來呢?兒子出門的日子裏,母親哪一天不在牽掛呢?遠遊的兒子知道母親將每日倚在門口、盼望著兒子歸來麼?兒子怎能報答這一片比海還深的慈愛呢?母親難道需要兒子來報答自己麼?要知道,天下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出了做兒子的人對母親的感念、對母愛的銘記,而兒子的這片心意,與母愛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啊!

此詩唱出了偉大的母愛,唱出了遊子對母愛的銘記,因此廣為流傳。古今人情相同,天下做兒女的人,誰不感念母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