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七言古詩1(2 / 3)

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亂烽煙彌漫,朝政昏暗無常。那些梨園子弟,一個個地煙消雲散,隻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經合抱,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玳筵弦琴瑟急促的樂曲,又一曲終了,明月初出樂極生悲,我心中惶惶。我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裏邁步艱難,越走就越覺淒傷。

【賞析】此詩寫觀舞後之感,並由此產生身世、家國感慨。

杜甫童稚之年時曾見過公孫大娘舞劍器,如今垂老之年杜甫在夔州複見其弟子舞劍器。公孫大娘的劍器之舞,其劍光明亮閃爍好像後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輕捷猶如群神駕龍飛翔;始舞時,鼓聲暫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罷舞時,手中的劍影,猶如江海上平靜下來的波光。公孫既逝,幸有李氏猶存其技,杜甫與李氏攀談之後,才得知一些情況。五十年的時光倏忽過去了,國家也由開元盛世轉為安史之亂後衰微局麵,原來的梨園子弟如今煙消雲散,隻有李氏的舞蹈尚有一些開元盛世留下來的風姿。玄宗去世已多年、墓木已拱,杜甫和李氏如今一起淪落在蕭瑟荒涼的夔州城裏。原來滿懷宏圖的杜甫如今垂垂老矣,見到李氏猶如見到故人,不勝人生、家國的感慨。老杜自言足生厚繭,遲行荒山,不禁百憂交集,去處惘然。

此詩寫公孫氏舞劍之語固然俊逸勁利,但重心顯然是在對人生、對國事變幻的感慨上。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①

元結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②,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③,使舫載之④,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⑤,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⑥。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山為樽⑦,水為沼⑧,酒徒曆曆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⑨。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

【注釋】①石魚湖:在今湖南省道縣東,湖中有石頭似遊魚,石魚凹處,可以貯酒。 ②漫叟:元結自號。公田:歸封建朝廷、官府控製所有的土地。③據:依靠;引:伸。魚:指石魚湖中的“石魚”,元結將其凹處修之以貯酒。④舫(fǎng):小船。⑤巴丘:山名,在湖南嶽陽。傳說後羿殺巴蛇於此,蛇骨堆積如丘,故名。君山:島名,在洞庭湖中。酌:舀取。⑥長(zhǎng):增加。此處指助興。⑦樽(zūn):酒器。⑧沼:酒池。⑨廢:阻止。

【譯詩】我漫叟用公田產的米釀好了酒,乘休閑的時候帶著這酒來到湖上,隨時可得一醉。在歡樂迷醉時,靠著湖岸伸手向那石魚舀得酒來,用小船裝著,請所有在座的人喝。感覺中就像是神仙斜靠著洞庭湖邊的巴丘山,而從君山島上舀酒,諸位仙友環繞洞庭湖坐著,載酒的船隻悠悠然乘著波濤來往,於是作這首歌以助興。

這小小的石魚湖,就好像是煙波浩渺的洞庭,夏日裏的湖水將要齊岸,湖中的君山島山色青青。把山作為酒杯啊,讓湖變成酒池,咱們飲酒的人兒啊,一個個坐在沙洲和島嶼。任憑連日來強風掀起大浪,休想擋住咱們的運酒船。我坐在巴丘山,手持長瓢去舀來美酒,與諸位共飲,來驅散心頭的煩愁。

【賞析】元結在代宗時,曾任道州刺史,其時他寫了好幾首吟石魚湖的詩。他的《石魚湖上作序》雲:“泉南上有獨石在水中,狀如遊魚。魚凹處,修之可以貯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洄流,及命湖曰石魚湖,鐫銘於湖上,顯示來者,又作詩以歌之。”有詩雲:“吾愛石魚湖,石魚在湖裏,魚背有酒樽,繞魚是湖水”。

此詩乃歌詠石魚湖風景,抒發詩人淡於仕途進取,意欲歸隱的胸懷。詩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魚湖,以君山作比石魚;接著敘述在石魚的尋歡作樂;最後說明即使有大風大浪,也不能阻止飲酒作樂,借以忘憂。詩的格調清新自然,乘興而發,毫無拘束,足見詩人胸襟之開闊,和及時行樂的思緒。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湖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三歲即孤,由兄嫂撫養成人。貞元八年(792)中進士。授宣武軍節度府觀察推官,累遷四門博士、監察禦史。貞元十九年(803),因上書言關中旱災,觸怒德宗,貶為陽山令。後改任江陵府法曹參軍。元和元年(806),召為國子博士。後曆任河南令、職方員外郎、比部郎中、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以行軍司馬從裴度討淮西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諫憲宗迎佛骨,險遭殺身之禍,經斐度等營救,貶為潮州刺史。當年冬,即改任袁州刺史。第二年召為國子祭酒。曆官兵部侍郎、京兆尹,官終吏部侍郎,世稱韓吏部。卒後,贈禮部尚書,諡曰文,世又稱韓文公。韓愈詩筆力道勁,氣勢雄渾,力求新奇,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形成了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尤其是他敢於以文為詩,即以古文的章法句式為詩,以大量的議論入詩,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對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影響甚巨,後人對其詩的褒貶,也主要著眼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