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單寫這位貴婦人的這種奢糜生活,詩歌就與齊梁豔體毫無二致了。王維此詩的目的,是要將這種貴婦人與“顏如玉”但“貧賤江頭自浣紗”的貧女相比。正因為前文絕大部分篇幅寫貴婦,蓄足了力,更顯得貧女無人憐愛的落寞。貧女和貴婦人,也象征著賢才和庸才,此詩的意義,就不再停留在對兩種處境不同的女人的詠歎上了。
蜀道難
李白
噫籲口戲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②,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③,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④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⑤,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⑥,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⑦欲度愁攀緣。青泥⑧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曆井⑨仰肋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石永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注釋】①噫籲口戲(yī xū xī一須希):感歎詞。②蠶叢、魚鳧(fú浮):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先王。③“爾來”二句:說蜀、秦兩地長期隔絕。戰國秦惠王滅蜀置郡,蜀地才與秦有來往。④太白:山名,在今陝西眉縣東南一帶。⑤“地崩”句:據《華陽國誌·蜀誌》所載,秦惠王許嫁五女子於蜀王。蜀王派五壯士去迎接,回到梓潼,一大蛇入洞,五壯士奮力抓住蛇尾往外拉,突然山崩地裂,壓死五壯士。秦王也因此打通蜀地。⑥六龍:古代神話中替日神趕車的羲和,以六龍駕車在空中運行。回日:擋住日神的禦車。高標:指蜀峰。標,指標幟者,引申為峰巔。⑦猿猱(náo撓):善攀援的獼猴。⑧青泥:山嶺名,在今陝西略陽縣西北,是古時的入蜀要道。⑨捫參(mén shēn)曆井:參、井,星宿名,古人以天上星宿同地上州國相對應,分成若幹界域,為“分野”。參之分野為蜀地,井之分野為秦地。“捫參曆井”指由秦入蜀路途高險,好似伸手可觸摸到天空的星辰。⑩巉(chán禪)岩:山勢高峻。喧豗(huī):喧囂聲石永(pēng)崖:石永,水擊岩石聲,此處用作動詞,指急流衝擊山崖。劍閣:棧道名,在今四川劍閣縣北,為四川與陝西的重要通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化用左思《蜀都賦》語“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形容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匪親:匪,同“非”。匪親指不可信賴的人。錦城:指錦官城,今成都。谘(zī資)嗟:歎息。
【譯詩】啊!何其高峻,何其峭險!蜀道之艱難,難於上青天!蠶叢與魚鳧,古蜀國先王。開國的事跡久遠渺茫。歲月漫漫又過去四萬八千年,蜀道還未與秦地通人煙。唯有小鳥展翅飛,能從太白抵峨眉。山崩地裂,壓死迎親的五壯士,方才修成棧道,與陡峭的山路相接。上有入雲的高峰,駕龍的日神也被擋回;下有湍急的河川,衝波倒流漩渦轉。翱翔高飛的黃鶴尚不能越渡,攀援敏捷的猿猱更一愁莫展。紆曲盤桓的青泥河,走一百步就有九道彎。伸手可觸星辰,快快屏住呼吸,坐下撫胸長歎息。請問你,西方遊曆何時歸?險道峭岩怎麼能攀登!隻看見,古樹枝頭鳥哀號,雄雌相隨林間繞。又聽見,月夜裏杜鵑聲聲啼,悲聲回蕩空山響,愁難消。蜀道之艱難,難於上青天,聽此話,頓時憔悴變容顏!綿延的山峰離天不到一尺遠,倒掛的枯鬆斜倚絕壁懸崖邊。瀑布飛瀉激流湧,爭相喧囂,衝山崖、轉巨石,萬山如同雷鳴響。蜀道這般艱險,歎你遠方人為何來此地?劍閣關,高峻又險惡,一人把關,萬人攻不破。守關人若信不過,即會變豺狼,釀成大災禍。早上躲猛虎,晚間避長蛇。虎蛇磨牙吸人血,殺人好比斬亂麻。錦城中雖說能享樂,不如早回家。蜀道之艱難,難於上青天!回身向西望,禁不住悵惘長歎。
【賞析】此詩是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所作,據說詩人賀知章讀了此詩,驚呼李白是“謫仙人”。
全詩共分三段。“噫籲口戲”以下十九句,寫蜀道的高峻及其開辟曆史:蜀國開國以來,秦蜀間無路可通,太白山和峨嵋山之間隻有飛鳥往還;五個力士和五女被壓死後,山也分為五嶺,鑿石架木方可通行。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隻好折回去,水波也被衝折倒流;山路紆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問君”以下十四句,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劍閣”以下十四句,寫蜀中地形險要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這首詩以雄奇奔放的筆調,采納傳說、民諺,誇寫蜀道之艱難險峻,從一句中心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衍生出千奇百怪的意象,詩中反複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給詩歌營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氣氛來。為了營造這種氣氛,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將驚人的想象與高度的誇張相結合,刻畫出一幅奇險壯觀的山川圖來。詩句長短不拘,參差錯落,詩語汪洋恣肆。可視為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