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緊扣詩題:正寫終南山之雪,又以“城中增暮寒”反襯終南山之雪。據說此詩是祖詠赴科舉考試時所作,要求作一首五律,祖詠寫了四句就擱筆了。問之,答曰:“意盡。”確實,詩人已完完全全地寫出了終南雪後初霽之景。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詩】酣睡的春天,酣睡,不覺,天色已曉,處處聽到,鳥雀在啼叫。夜裏的聲聲風雨,不知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賞析】讀此詩須從以下幾點著眼:
詩人本是性愛山水之人,對一草一木一樹一鳥莫不合情,因此,夜裏詩人聽著風雨聲,就擔心花兒飄零,早起一看,果真如此。詩人對此是惋惜的。
風雨使花兒飄零,乃是自然現象,詩人對此自然無可奈何。然而春光冉冉,又將過去,詩人擔心的就不僅是美麗的事物被風雨摧殘,更有惜春之意,慨歎春光易過、歲月易逝之情。
但詩人不是一味傷感。春暖花開是一種風景,鳥啼落花也是一種風景,世上本無處不是風景,詩人對此殘春,也仍然是滿懷愛憐之情的。
這首小詩語言淺顯,讀來琅琅上口,詩人的情思也被表達得曲折盡致,因此得以廣為傳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詩】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州,夜幕降臨,遊子的心一片惆悵,廣袤的郊野,綿延著天際,遠遠望去,地上的大樹,仿佛長在天上,江水多麼清澄,水中的月亮,就在我小船的近旁。
【鑒賞】時作者正在吳越漫遊,這首詩寫黃昏時泊舟唐建德城的景象。妙趣在三、四兩句,放眼望去,遠處的曠野使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還低矮,天上的月亮映入清江就在舟中的人旁,唯詩人靈敏的藝術感覺才能這樣觀察入微,所見的美景也處處隨人的感覺在流動。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①。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注釋】①顰蛾眉:皺著眉頭。
【譯詩】美人緩緩卷起珠簾,她愁蹙雙眉一人獨坐,隻見她淚痕滿麵,都不知她心裏恨誰。
【賞析】此詩是寫一位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的。
是春日,也許是秋日、夏日,一位容貌姣好的女子卷起珠簾臨窗而坐,這一坐就是很久、很久。她就這樣一動不動、一言不發地坐著,時不時緊蹙她好看的眉毛,時不時有一兩行清淚潸然而下。
她在思念遠離家門、久久不歸的心上人麼?她在怨恨薄情郎麼?詩人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
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動人的怨女圖。畫中的女子有無限的深情、無限的怨恨,但她的這種情、這種恨哪堪向人道說、傾訴?她就這樣地幽怨著,這樣地靜坐著。
我們當然不必尋根究底。單是這樣一幅畫,不已經很美了麼?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①,名成八陣圖②。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注釋】①三分國: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②八陣圖:為諸葛亮所造。八陣,即天、地、風、雲、龍、虎、鳥、蛇。
【譯詩】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江水東流,推不轉,你布陣的石頭,千古遺恨,是你,未能阻止先主,吞並東吳。
【賞析】杜甫一生寫有不少關於諸葛亮的詩篇,且有數量不小的名篇名句流傳於世。本詩旨在讚頌諸葛亮輝煌的一生,崇敬之情溢於篇中。“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十個字,展現了諸葛亮的高大形象和豐功偉績。後兩句,既表達作者對劉備晚年伐吳失敗的微詞,同時也對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遺恨表示深切的同情。
全詩跌宕有致,感情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