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七言絕句2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①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釋】①龍鍾:這裏作淚痕解。
【譯詩】哪裏是我的家,迢迢千裏路望不到盡頭,思鄉的淚沾濕了我的雙袖,模糊了我的麵容,騎在馬上,我與你匆匆相逢,請你轉告我的家人,我依然平安無恙,縱然我,仍舊仆仆風塵四處奔走。
【賞析】唐玄宗天寶八年,岑參因調任赴安西。這首詩,是赴任途中作。詩中前兩句,雖不乏思鄉真情,但類似抒寫,古典詩歌中較為常見。本詩之好,主要在後兩句,以自然質樸的話語,說出了令人叫絕的特定的真實情感,故能打動人。
江南逢李龜年①
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①李龜年:著名樂工,受唐玄宗恩遇,後流落江南。
【譯詩】往昔,我們多次相見,交心,在崔九的客堂,在岐王的府第,你絕妙的技藝,震撼我,刻骨銘心。想不到,我們各自漂零,落花時節的江南,是風,把我們吹拂,把我們吹在一起。
【賞析】杜甫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逝世,本詩是去世前不久的作品,從本詩的寫作背景以及杜甫和李龜年的人生遭遇看,詩中抒發的是世事難料、人生無常的感慨。
但本詩後兩句,具有超越內容的限製的普遍意味,自成千古絕唱,故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引用。
滁州西澗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詩】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靜靜,靜靜的樹叢中,幽深著濃密,快樂的黃鶯,快樂的歡啼。晚潮,夾著春雨,流淌的河水,流得,分外湍急,隻有一隻孤舟,橫亙在河裏。
【賞析】此詩是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
詩歌描寫了滁州西澗幽冷的風景:清幽的芳草在澗邊寂寞地生長著,惹得詩人特別愛憐;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樹林,樹林之中有黃鸝在鳴唱。這兩句可以視為此詩中的靜景,草“幽”,樹“深”,其境界是很幽冷的,與韋應物好靜的性格相契。以下二句可視為此詩中的動靜結合之景:傍晚之時,春雨急驟,澗中之水橫衝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則一片安閑,周圍闃無人蹤,隻有渡船被春水衝激著,橫在河中。
詩中沒有刻畫主人公,但我們可以覺察到主人公正安閑地看著這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有動有靜、風格淡遠的風景畫。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縣)人。天寶十二載(753)中進士,安史之亂起,曾遊吳越,大曆末,為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後與夫人相繼卒於洪州。其詩多羈旅題詠之作。其中《楓橋夜泊》一首尤為傳世名篇。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詩】月亮沉落了,秋霜彌漫高天,一片靜,隻有烏鴉在啼叫,江邊的楓葉若隱若現,江中漁火點點,照著我的愁,我怎能安眠。聽,夜半時分,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鍾聲,悠揚鏗鏘,悠悠傳到我的小船。
【賞析】此詩描寫作者夜泊楓橋時的情景。
這是一個初冬的晚上。明月已經西沉,鴉啼聲聲,寒霜布滿天地之間。首句寫出了初冬夜間淒冷的風景,第二句寫詩人淒冷孤寂的情懷:江上的漁火和江邊的紅楓,兩兩相對,泛著暗紅的光,在霜氣滿空的天地間,這一點漁火映著江邊的楓葉,顯得格外孤寂。詩人看著這些景物,愁緒滿懷,難以成眠。這一句點出了詩人的“愁懷”。詩人緣何而愁呢?在下文點明了:半夜裏,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鍾聲,一聲一聲傳到獨宿江上的詩人的耳裏,使得客居他鄉的詩人情懷尤其不堪——詩人是因為客居他鄉對此淒清風物而生愁思的。“客船”點題並上貫全詩,使眼前之景都染上了詩人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