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想教育故事2(2 / 3)

徐曠幼年時,因為戰亂頻繁,全家人在逃難中離散了,他和哥哥文林流浪到河南的愜師縣。為維持生計,哥哥去幫別人賣書賺錢,他在家裏做飯,哥兒倆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哥哥的工作給徐曠的學習創造了條件。白天,哥哥出去賣書,徐曠做完飯就到山上撿些枯柴回來。晚上,哥哥帶著賣剩下來的書回到家裏,徐曠就用枯枝點火照明,專心致誌地閱讀。由於這些書第二天要拿出去賣,賣掉就再也見不到了,所以必須讀得很快。徐曠常常一讀就是一夜,每天都讀好幾本書。他讀書雖然快,但也能夠融會貫通,過閱讀邊思考,所以讀書的效果很好。僅僅幾年工夫,他就讀完了四書五經,並對這些書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

有一次,京城裏來了一位頗有名望的老先生,在太學(古時候官辦的最高學府)裏主講《左傳》。徐曠去聽了幾次課,發覺老先生並未闡明《左傳》的精妙之處,就和老先生辯論起來,最後老先生不得不承認徐曠的見解中肯。

後來,徐曠因為學問出眾,被朝廷推舉到太學講授“五經”。由於他功底紮實,基礎雄厚,講起來舉例生動,論證有力,使聽講的人心悅誠服。

嶽飛沙中練字

嶽飛是南宋時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小時候,家裏因為遭遇水災,被衝得一貧如洗。全家人隻好依靠母親幫人家做針線活、紡紡紗、織織布,賺點錢糊口過日子。

嶽飛雖然家境貧寒,但十分喜歡讀書。他白天上山拾柴,晚上就在母親的教誨下,把枯柴點起來照明讀書。沒有錢買紙和筆寫字,嶽飛就想了一個主意,把路邊的細沙弄回家,在地上鋪平當成紙,然後折一段樹枝當成寫字的筆,就一筆一畫地在沙子上認真寫起來。寫完了,嶽飛就把沙子抹平,又重新開始練習。

經過刻苦學習,嶽飛掌握了許多知識。嶽飛的母親看著兒子的進步,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就省吃儉用,為嶽飛找了一個私塾老師。從此,嶽飛的進步更快了。

讀了幾年書,嶽飛十幾歲了,家裏因為實在太窮,沒錢交學費,嶽飛隻好停止讀書,到一個地主家裏去幹活。

嶽飛雖然每天要幹許多繁重的農活.但仍然不放棄學習。白天勞動空閑時,夜晚睡覺前,他都用來讀書寫字,有時甚至通宵不眠。

嶽飛還一麵讀書,一麵練武,後來成為文武雙全的抗金名將。

布萊葉發明盲文

布萊葉是盲文的發明者,於1809年出身在法國庫普雷城一個皮鞋匠家庭。3歲那年,他不慎被鑽子刺傷了眼睛,從此雙目失明。小布萊葉是個樂觀向上的孩子,他對自己說,一定要頑強地生活,創造自己美好的世界。在家裏,他摸索著練習走路,有時候撞翻了桌子,撞倒了椅子,自己摔得頭破血流。但他一點也不灰心,他堅信,隻要多練習,慢慢就會習慣了。小布萊葉6歲那年,父親把他送到教堂去學習,這是小布萊葉夢寐以求的事情,因此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每天都堅持去上課。神父給他講人文地理,講曆史故事,講科學發現……他聽得津津有味,並努力將它們牢記在心裏。

在小布萊葉10歲的時候,神父把他推薦到了巴黎皇家盲童學校。當時,盲人讀的書本都是用厚紙和布條糊成的,一個個凸起的法文字母拚成字句,使書本又大又重,認一個字也很不容易。但小布萊葉憑著一股求知的拚勁,居然摸索出了一套辦法,認字速度十分快。

畢業後,布萊葉留校當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他感到這種舊的讀書方法很不實用,於是,他決定研究出一種專供盲人摸讀的書和文字來。經過五年時間的反複研究,布萊葉終於創造出了“點字盲文”。這種盲文由打在厚紙上的6個點子組成,通過它們不同的排列方式和多少,可以表示所有26個字母。可是,由於長期的勞累,布萊葉在發明的盲文還沒有被公認之前,便離開了人世,終年隻有43歲。

一張包裝紙

羅丹是法國著名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等。羅丹幼年時便十分喜愛繪畫,不過那時候,家裏十分清貧,根本沒有多餘的紙給他用來畫畫。但什麼困難都阻擋不了羅丹對繪畫的熱愛,沒有紙,他就跑到街上,用磚塊、石子兒在街上、牆上、沙灘上畫……幾乎家鄉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羅丹繪畫的痕跡。

一天早晨,小羅丹一家人圍著餐桌吃早餐,媽媽將帶有包裝紙的食品打開,隨手將包裝紙扔到了餐桌底下。

小羅丹的注意力立刻就被那張紙吸引了。小羅丹難以抑製心頭的興奮,他迫不及待地抬起頭來問媽媽:“媽媽,地上的紙可以給我嗎?”

“當然,孩子,”媽媽拍了拍小羅丹的頭,“不過要先吃飯。”

得到媽媽的同意,小羅丹根本就吃不進去飯了,他滿腦子都是地上的紙,都是設想要畫在紙上的畫。於是,他馬上爬到桌子底下去拉那張紙。

誰知,過了好半天,他也沒上來。爸爸怒斥道:“你在桌底下幹什麼?快上來吃飯!”可桌子底下的小羅丹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

媽媽趕緊彎下腰看小羅丹究竟在做什麼。隻見小羅丹正趴在桌子底下,拿著小鉛筆頭,在那張紙上一筆一筆地畫著爸爸的皮鞋呢。脾氣暴躁的爸爸可不管他在幹什麼,一把把他從桌子底下撤出來,啪啪打了他兩巴掌。小羅丹被打得哇哇大哭,可是無論哭得多麼厲害,他的手裏始終緊緊地抓著那支筆和那張紙。

一個落榜生

冬冬本來是某中學最優秀的學生,為了迎接高考,他做了很多努力,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

但不幸的是,高考成績下來後,冬冬卻落榜了,他的高考分數和自己所報的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差了整整10分。

冬冬難過極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願麵對這個事實。在拿著成績單回家的路上,冬冬一直在想:自己怎麼麵對家人呢?同學們又會怎麼看自己呢?

他一直在街上瞎逛到晚上,天都好黑好黑了,才怯生生地敲開了自己家的門。

看著給自己開門的母親,冬冬說:“媽媽,我努力了,可我沒有成功。”看著眼含淚水的兒子,媽媽說:“孩子,隻要你努力了,做到問心無愧,你就是成功的。孩子,你要相信自己。”聽了媽媽安慰的話,冬冬再也忍不住了,失聲痛哭起來。

在媽媽的幫助下,冬冬終於慢慢地走出了陰影,並在來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自己先站起來

曾經聽過這麼一個宗教故事。

從前,有個生麻瘋病的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等人把他指到有神奇力量的水池邊。但是他躺在那兒近40年。仍然沒有往水池目標邁進半步。

有一天,天神碰見了他,問道:“先生,你要不要被醫治,解除病魔?”

那麻瘋病人說:“當然要!可是人心好險惡,他們隻顧自己,絕不會幫我。”

天神聽後,再問他說:“你要不要被醫治?”

“要,當然要啦!但是等我爬過去時,水都幹涸了。”

天神聽了那麻瘋病人的話後,有點生氣,再問他一次:“你到底要不要被醫治?”

他說:“要!”

天神回答說:“好,那你現在就站起來自己走到那水池邊去,不要老是找一些不能完成的理由為自己辯解。”

聽後,那麻瘋病人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來,走向池水邊去,用手心盛著神水喝了幾口。刹那間,他那糾纏了近40年的麻瘋病竟然好了!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走一段時間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自己就是上帝

一個命運坎坷的人又一次遇上了危難,他四處求告,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哪怕他提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小要求,都會遭到人們的斷然拒絕。

絕望之中,他暗暗祈求上帝:“上帝啊,也許隻有你才能保佑我了!”

被他的誠意所感動,這天夜裏,上帝給他托了一個夢。

“孩子,我會保佑你的。”

上帝撫摸著他的頭,輕聲對他說。

“既然保佑我,你明天就現身吧,讓我真實地看見你的存在,哪怕隻讓我看見一分鍾!”

他哀聲說道。

“好的,我明天一定現身。

不過,我不會以我的真身出現,我會以一個化身出現。

明天早晨起來,你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我。”

為了看見上帝,他第二天早早就起床了。

洗漱完畢,他到鏡子前梳頭。

他從那麵鏡子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跟夢中的那個上帝還真有些相似。

“原來,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

從此以後,他獲得了自信。

自信改變了他的一切,運氣好轉了,人際關係也融洽了,一切都比過去順利多了。

最讓他感到奇怪的是,當他臉上寫滿自信的時候,那些曾經拒絕過他的人也樂意幫助他了。

觀念決定心態,心態決定習慣,習慣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

天賦和命運

有一天,上帝一時高興,一口氣造了十個人。他給這十兄弟同樣的大腦、四肢和五官。造好了後,上帝語重心長地叮囑:“孩子們,到世界上去吧!不過,要學會使用你們的天賦。”

很多年後,十兄弟中,除了一個最小的懶漢,其他九人,在學業或事業上都有了成就。

麵對兄長們的成功,懶漢非簾傷心。他埋怨上帝:“你同樣造出了我們,為什麼又不給我們同樣的命運?”

上帝哈哈大笑,把懶漢的九個哥哥找來,當麵考問。

“你是怎麼成為哲學家的?”上帝問老大。

老大說:“我主要學會了使用你給的大腦。”

“你是怎樣成為雕刻家的?”上帝問老二。

老二說:“我隻是學會了使用你給的雙手。”

“你是怎麼成為足球明星的呢?”上帝問老三。

老三說:“我主要學會了使用你給的雙腳。”

就這樣,在懶漢的哥哥們中,還有會用眼睛的畫家,會用耳朵的音樂家……

問完了懶漢的哥哥們,上帝又轉身問懶漢:“在你的一生中,你學會了使用自己的什麼天賦呢?”

懶漢張口結舌,無話可說。

這時候,上帝嚴厲地教訓懶漢說:“孩子,我給了你們同樣的天賦,你卻一樣也沒有學會使用,還責怪什麼命運呢?”

長不大的小柏樹

風伯伯來到森林裏,它有很重要的任務要完成。樹媽媽們都在叮囑著自己的孩子,因為她們就要送樹種們跟著風伯伯去遠方紮根生長了。

柏樹媽媽一個個地囑咐著孩子們該注意些什麼,到最小的孩子時,柏樹媽媽猶豫了。

“孩子,你一旦離開了媽媽的照顧,離開了周圍叔叔阿姨的保護,是長不好的,還是留在媽媽身邊吧。”

小柏樹種子沒有辦法,吸了吸嘴,紮進了媽媽腳下的泥土裏麵。而它的哥哥姐姐們,都隨著風伯伯離開了這片森林,到遠處的開闊地去紮根了。

春天終於來了,小柏樹種子從泥土裏鑽了出來。它抬頭望望媽媽高大的身軀,心想:幸虧沒有離開媽媽啊。看著媽媽,它覺得很安全。

下大雨了,媽媽挺直了腰杆,就像傘一樣擋住了很多的雨水,小柏樹就像住在溫室裏一樣溫暖。刮大風了,叔叔阿姨們包圍著小柏樹,大風對於小柏樹來說成了輕輕的微風,安然無恙。

但是小柏樹要長大,需要陽光和雨露,當它想迎接陽光雨露的時候,發現已經被媽媽的高大身軀遮住了。小柏樹要長高,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可是當它去努力的時候,發現已經被叔叔阿姨們吸收走了。

一年過去了,又一年過去了,小柏樹怎麼也長不成一棵大柏樹。

有一天風伯伯路過,小柏樹看到了,就大叫:“風伯伯,風伯伯,你好嗎?”

風伯伯很奇怪:“你是?”

“我是小柏樹啊,那年你帶走了我的哥哥姐姐,隻有我留在了媽媽身邊。”

“是你啊,怎麼你還沒有長大啊?你的那些哥哥姐姐,都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

小柏樹聽到這裏,很難過:我就是因為整天都在媽媽的保護下,才長不大的!”

駱駝和仙人掌

茫茫無垠的沙漠。

駱駝像哲學家一樣,一邊踱著步子.一邊沉思……

沙漠裏,沒有水,沒有草,有時風沙漫天,難辨方向。駱駝總是堅韌不拔地向前走去,走去。

一大,駱駝在沙漠裏發現了一棵仙人掌,驚異地停步問道:

“小東西啊,你怎麼能夠在這幹燥的沙漠中生活?”仙人掌笑著反問道:

“嘻!大塊頭啊,你怎麼能在沙漠中行走?”

駱駝說:“我嗎,因為我能吃苦耐勞,經過長期的鍛煉形成了適應沙漠生活的特殊習性和機能,所以我能在沙漠裏行走。你呢?”

仙人掌說:“我嗎,還不是同你一樣,就因為經過長期的鍛煉,養成了抗旱耐渴的習性,形成了適應沙漠生活的特殊機能,所以能在沙漠中生活。”

駱駝又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滿身是刺?”

仙人掌矜持地回答:“就因為我滿身生刺,才不致被動物吃掉。刺是我的葉子,這樣的葉子不會使身體裏貯藏的水分蒸發掉,所以我在沙漠裏不怕幹旱,能夠活下來。”

駱駝聽了點點頭,帶著敬意繞過仙人掌,向前走去,伴著沉思:

“不錯,凡是能在艱苦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磨煉,具有百折不撓、戰勝一切的意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