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學問淵博的豬
一頭絕頂聰明的豬,住在一個非常出名的圖書館的院子裏。他深信自己由於多年圖書館的生涯,已經成了淵博的學者。
有一天,一隻八哥來訪問。這頭豬立即按照慣例,對客人進行自我介紹。
“朋友,相信我吧!”他說,“我在這個圖書館裏待的時間很長了,我對這兒的溝渠、糞坑、垃圾堆,都有著深刻的了解,甚至屋後山坡上的墓穴都拱翻了好幾個。誰要是想在這個圖書館得到知識而不找我,那他可就是白跑了一趟。”
八哥說:“你所說的都是圖書館外麵的事,那裏麵的東西你也了解嗎?”
“裏麵?”這頭學問淵博的豬說,‘哪我最清楚不過了。裏麵無非是一些木架子,上麵堆滿了各色各樣的書。”
“你對那些書也了解嗎?”八哥問。
“怎麼不了解呢?”這位淵博的學者說,“那是最沒意思的了。他們既沒有什麼香氣,也沒有什麼臭氣.我咀嚼過好幾本,也談不上有什麼味道,幹巴巴的,連一點兒水分也沒有。”
“可是人們老在裏麵待著,據說他們在裏麵探求知識的寶藏呢!”八哥又說。
“人們?你說他們幹什麼!”這位豬學者說,“他們確實是那樣想的,想在書裏找點什麼東西。我常常看到許多人把那些書翻來翻去,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仍然把書丟在架子上又走了。我保證他們在裏麵連糠渣萊葉都沒有得到一點,還談什麼是寶藏!我可從不做那種蠢事。與其花時間去啃書本,還不如到垃圾堆翻幾個爛蘿卜啃啃。”
“算了吧,我的學者!”八哥說,“一個從垃圾堆裏啃爛蘿卜的嘴巴,來談論書本上的事,是不大相宜的。還是去啃你的爛蘿卜吧!”
有誌氣的小切葉蟻
在密密的森林裏,生活著一群切葉蟻。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爬到大樹上,把樹葉摘下來,切成碎片,運回家中,然後將碎葉反複咀嚼,嚼成一團團葉餡,堆在一間間“蘑菇房”裏,施上糞便,培植蘑菇。
不久,一個個小蘑菇鑽出葉餡,慢慢長大,漸漸成熟。切葉蟻們便帶著子女來到餐廳裏,啃破蘑菇的頂端,津津有味地吃第一道菜——蘑菇黏液。黏液吃完了,又開始品嚐第二道菜——蛋白質。切葉蟻靠辛勤的勞動,總是吃得飽飽的。他們的子女,也一個個長得壯壯的。
眼看小切葉蟻們已經長大,要獨立成家了,父母送給每個子女兩籃又鮮又胖的蘑菇。
小切葉蟻們都說:“才兩籃,怎麼夠吃呢?”
父母立即又摘了幾籃送給他們。子女們還是嫌少。父母再送給他們幾籃,他們仍是不滿意:“這能吃幾天呢?吃完了怎麼辦?”
父母安慰說:“孩子們,你們放心吧,這裏的蘑菇很多,你們什麼時候缺吃的,隻管回來取就是了。”
小切葉蟻們依舊一個勁兒地搖頭。父母生氣了,說:“孩子們哪,你們說怎麼辦才好呢?”
小切葉蟻們不要蘑菇,每個取一團有蘑菇孢子的葉餡帶走了。成家後,他們像父母一樣,勤勞地切葉嚼餡種蘑菇,他們的食物總是吃不完。
一隻蝸牛、兩隻蝸牛
一隻蝸牛,背著他的小房子走啊走。他看不見別的蝸牛,以為隻有自己背著房子走啊走。
他不能跟別的蝸牛說話,隻好跟他的小房子說話——
“天黑了,我們要小心,別再掉進溝裏了。”
“刮風了,塵土會迷住我的眼睛,請讓我進屋躲一躲。”
“下雨了,到處是水,我要把我的小房子變成一條船……”
這隻蝸牛覺得自己太辛苦了,他越走越慢,快要背不動他的房子了。忽然,他聽見“嗚——嗚——”從遠遠的地方傳來唱歌一樣的聲音。
他正在發愣,這時有一股小風吹來,像吹螺號一樣吹響了他的房子,“嗚——嗚——”
這隻蝸牛就想:也許,在那遠遠的地方,也有一隻蝸牛,風也吹響了他的房子……
這隻蝸牛就朝著遠遠的“嗚嗚”聲走過去。
兩隻蝸牛見麵了。
這隻蝸牛說:“咦,你的房子跟我的房子一樣的!”
那隻蝸牛說:“一樣的嗎?那咱們換一換試試。”
他們就換了房子。咦,這隻蝸牛從換來的房子裏聽見說話的聲音,是那隻蝸牛一邊走路一邊對他的房子說的:“天黑了,我們要小心,別再掉進溝裏了。”“刮風了……”“下雨了……”
這隻蝸牛這才明白,原來做一隻蝸牛都要這樣走路,都要這樣吃苦的。想到別的蝸牛都在吃苦,他也就覺得不怎麼苦了,背上的房子也不那麼重了。
女媧煉石補天
水神共工撞折了擎天柱,天塌下一角,使女媧神萬分震驚。她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人類正經曆著非常慘烈的災難,心中十分難過。她沒有辦法去懲罰那造成了這災難的水神共工,但為了救人類脫離苦難,她決心曆盡千辛萬苦去修補好蒼天。
要補好蒼天,談何容易,那是一件艱巨而又繁重的工程。可是作為人類的慈愛母親的女媧,為了心愛的孩子們的幸福,她沒有把艱難和辛苦放在心上,獨自承擔起了這個重擔。
女媧先到各條大江和大河那裏去收集來許許多多的五色奇石。隨後,她燃起熊熊的天火,將五色奇石放在大火上燒煉。一天、兩天、三天……熊熊的天火將五色奇石煉成了膠狀的液體,她又用這些液體來做粘合劑,攀上高聳的山,將蒼天上一個個壞了的地方,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修補起來。多麼艱巨的工作啊,漏了的天滲著濕濕的冷水,一不留神,剛剛補好的地方又裂開了。女媧神不辭辛苦地工作著。終於有一天,蒼天補好了,災難消褪了。
怎樣才能使修補好的蒼天更加牢固呢?女媧神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抓來了一隻無比巨大的烏龜,砍下了它的四隻腳,用這四隻烏龜腳代替天柱,把它們立在大地的四方,將人類頭頂上的天空像帳篷似地撐了起來。這烏龜腳真是一種十分獨特的而又十分結實的柱子,有了它們的支撐,天再也不會塌下來了。
在共工撞壞不周山人類遭受這不幸災難的時候,有一條作惡的黑龍興風作浪,呼喚來滾滾的洪水淹沒房屋莊稼,它還張開無情的血盆大口吞噬人類。女媧怎能容忍這條惡龍殘害自己的子女,於是她又從西方不辭辛勞地趕到中原,與那條惡龍展開了搏鬥。三天三夜,女媧神終於殺死了那條惡龍。跟隨惡龍殘害人類的各種野獸,一看惡龍被女媧神殺死了,馬上都遠遠地逃走,誰也不再敢出來殘害人類了。
補好了天,殺死了惡龍。女媧又開始治理遍地的滔滔洪水。她找來許許多多的蘆葦,把它們堆積成一座座小山。小山越堆越多,連成看不到盡頭的一大片。接著女媧把這些蘆葦山都點著了,大火熊熊,火光衝天。隨著大火,蘆葦山變成了一座座灰燼山。蘆葦的灰燼有很強的吸水能力,不久,滔滔的洪水便被吸盡了。
殘破的天雖然被女媧神修補好了,但畢竟不是原來的那個天了。因為不周山是西方的天柱,它被撞斷後,西北的天空就有些傾斜,所以太陽、月亮、星辰都不由自主地朝那邊跑,落向傾斜的西天;東南的大地,因陷下了一個深坑,所以大川小河裏的水,都不由自主地向那邊流,於是東南邊就形成了大海。
後羿射日
東方海外的山穀裏,有一棵千丈高的扶桑樹,樹下住著十隻金鳥。
本來天帝規定,每天隻許一隻金鳥飛上樹頂,去照亮世界,滋生萬物生長。可是,有一天十隻金鳥違反了天帝的規定,一下子都飛上了扶桑樹。這下子可壞了,天上出來了十個太陽,大地上的莊稼被曬焦,草木被曬死,老百姓沒有吃的,活不下去了,有的便躲進了山洞。有個叫羿的天神,把這件事向天帝察告了。派羿去人間處理這件事。
來到了人間,同百姓商量對付金鳥的辦法。羿有射箭的本領,就在百姓的助威下,向天上射出了一支利箭。一下子就射下了一隻巨大的金鳥,天上的十個太陽就落下來一個。剩下的九隻金鳥氣壞了,它們憤怒地扇動翅膀,向羿撲來。這九個太陽的烈焰仍然烤得大地發焦,羿又一連射出八支利箭,樹上的八隻金鳥掉下來了。天上隻剩下一隻金鳥,也就隻剩下一個太陽了。
羿還要張弓把它射下來,一位老人攔住了羿,對他說:“讓它留在天上,有它照著,萬物才能生長。”剩下的這隻金鳥,也不敢胡作非為,這樣,大地上頓時變得涼爽起來。
由於羿的行動惹怒了天帝,天帝就把羿貶到了人間,再不讓他做天神了。後來羿為了百姓的安寧,又在洞庭湖邊斬斷了長蟒,在桑林捉住了大野豬,一連射死無數毒蛇猛獸,千千萬萬的老百姓都非常高興,大家都尊敬地稱他“後羿”,稱他是為民除害的英雄。
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年,秦王贏政一心想統一中原,平定天下,就派兵四處征伐,滅掉趙國後又派大軍直逼燕國,攻占了燕國好多城池,並打算一舉滅掉燕國。
燕國的太子丹知道燕國無力抵抗強大的秦國,為了挽救燕國,他就想用刺殺秦王的辦法來阻止秦國的進攻。
後來,他終於物色到了一個勇土,名叫荊軻,荊軻表示願意為他效命。燕太子丹就一直把荊軻待如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衣食也和荊軻一起分享,荊軻從心底感激燕太子丹。
當燕太子丹把刺殺秦王一事告訴荊軻時,他爽快地答應了,同時提出,扮成使者去見秦王。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他要帶上燕國的督亢(今河北涿縣一帶)地圖和逃亡在燕國的秦國將軍樊於期的人頭。
燕太子丹不忍心殺死樊於期,荊軻就私下找到了樊於期,把自己的主意告訴了他。樊於期也深恨秦王,聽後,馬上就拔劍自殺了。
太子丹準備好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匕首上還染有毒藥,隻要它刺到人,人就會立即死去,他讓荊軻把匕首藏在圖中,在秦王觀看地圖時,突然發難,然後又給荊軻配備了一名助手,選定日期出發。
到了出發的那一天,燕太子丹和荊軻都知道,此去秦國必死無疑,不可能活著回來。燕太子丹特意和其他送行的人都穿上了白衣,戴著白帽,在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為荊軻設宴餞行。到臨行的時候,高漸離擊築,荊軻唱了一首歌,歌中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悲壯的歌聲表達了荊軻誓死的決心,大家聽了都傷心得流下了眼淚。荊軻頭也不回就走了。
荊軻到了秦國以後,不幸刺殺秦王沒有成功,最後被秦王的衛士殺死了,但其慷慨悲涼的俠客形象卻流傳千古。
小鄧肯賣東西
鄧肯是美國舞蹈家,現代舞派創始人。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親就離了婚,鄧肯便和她的哥哥姐姐跟隨母親一起生活。
有一次,鄧肯的媽媽給一家商店編織了一些東西,準備用賺來的錢買食物,可是東西編織好以後,商店卻不肯要了。她媽媽非常傷心,因為這些東西賣不出去,就沒有錢給家裏買食物了,那麼全家人就要挨餓。她媽媽越想越傷心,最後就坐在門檻上哭了起來。
這時,小鄧肯走過去對媽媽說:“我們在這裏哭也不是辦法啊。媽媽,把這些東西給我吧,我一定會把它們賣出去的。”說著,就從媽媽手裏接過籃子。她先從籃子裏拿出媽媽織的帽子和手套戴在頭上和手上,然後挨家挨戶去叫賣。
聰明的小鄧肯把自己家的困難編成一首歌,每到一家就唱出來,並把帽子和手套展示給他們看。漂亮的帽子和手套立刻受到了農婦們和孩子們的喜愛,很快,帽子和手套全都賣掉了。小鄧肯高興地跳著舞,拿著賺來的錢去買家裏需要的食物了。
在後來的生活中,鄧肯遇到了更多的困難,但她從不屈服,總是鼓足勇氣,想出辦法克服它們。她的勇氣和智慧終於使她成為一位偉大的舞蹈家。
兩個釣魚人
山洪暴發了,兩個釣魚人被困在河中間的沙磧上。渾濁的水洶湧著,沙磧的麵積在逐漸縮小。
“我們遊過去吧!”第一個釣魚人說,“趁這沙磧還沒有被完全淹沒的時候。”
“我以為,”第二個釣魚人表示意見道,“還是不要冒險的好!因為第一,也許這水不會再漲了;第二,我們說不定會有被營救的機會。誰料得定就不會有小船經過這裏呢?”
他們研究了一會兒,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第一個釣魚人下水了。開始,浪頭推著他直往下遊衝去,到了河中心,他被浪頭淹沒,看不見一點形跡。
留下的釣魚人歎著氣說:“唉!不聽我的勸告,偏要去冒無謂的風險,有什麼辦法呢!說到遊水,我的本事不比他差.然而我就懂得小心謹慎。”
過了一會兒,第一個釣魚人的腦袋又出現在下遊的水麵,他像遊得有些吃力,然而卻漸漸接近對岸了。
“他能到達岸上嗎?很難說!”。第二個釣魚人想,同時張望著有沒有過路的小船來搭救自己。
不久,遠處的岸上出現了一個黑點,證明第一個釣魚人是達到目的了。
“他僥幸遊過去了。”留下的釣魚人想,“我雖然還被困在這裏,但我並不後悔。冒那麼大的風險,太不值得。——咦,水怎麼漲得這樣快?糟糕!還沒有小船經過……”
沙磧已經沒有了,而且,留下的釣魚人已被水淹到胸部了。
“唉,我這回大概完蛋了!”這個釣魚人無可奈何地歎著氣,但隨即又對自己說,“不過,我並不後悔。我是小心謹慎的,沒去冒險。死在小心謹慎裏,總比死在危險裏強!”
他剛說完,水就漫過了他的頭頂。
最高的跨欄
巴頓是美國陸軍名將。18歲那年,他進入西點軍校學習。在西點軍校,巴頓總是尋找機會,刻意訓練自己的膽量。
有一天,教官招集學員進行馬術訓練,並在操場上擺出許多高低不同的跨欄,讓學員們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進行挑選,有些學員挑了低一些的跨欄,以便能夠順利。
輪到巴頓時,考官問他:“巴頓,你需要哪一種跨欄呢?”
巴頓不假思索地回答:“最高的那種。”
身邊的一名學員疑惑地看著他:“你跳得過去嗎?可別為了出風頭,摔個鼻青臉腫啊!”巴頓平靜地回答:“跳不跳得過去無所謂,我隻是想鍛煉一下自己,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膽小如鼠的人。”
說完,巴頓跨上戰馬,像狂飆一樣朝跨欄疾馳而去。隻見他累勒韁繩縱馬一躍,戰馬便騰空飛過了那道最高的跨欄。
“好!”觀看的學員們情不自禁地為巴頓叫好,紛紛鼓起了掌。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的教官,對巴頓的勇氣和膽量更是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