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脂蜂也是一種借居的蜜蜂,我們在礦石附近的石堆上,常常可以看到坐著吃各種硬殼果的蝸牛。它們吃完後就跑了,石堆上留下一堆空殼。在這堆空殼中,我們能很容易找到采脂蜂的巢,它們是利用樹脂塞進空殼後做成的。

我們很難知道采脂蜂巢內的情形,因為它的巢總是做在蝸牛殼的螺旋的末端,離殼口有很長的距離,裏麵的構造外麵根本看不到。我拿起一隻殼照了照,看上去挺透明的,也就是說這是隻空殼,以後很可能有采脂蜂在此安家落戶,於是我把它放回原處,讓它作為將來的采脂蜂的巢。我又換一隻照照,結果發現第二節處似乎有東西存在。是什麼呢?是下雨時衝進去的泥土?還是死了的蝸牛?我不能確定。於是我在殼的末端鑽了一個小洞看見了一層發亮的樹膠上麵還粘有一些沙粒,我驚喜地知道,我得到的正是采脂蜂的巢。

采脂蜂對巢在蝸牛殼中的位置比較挑剔,它們總是選擇大小適宜的一節做它的巢。在大的殼中,它的巢就在殼的末端;在小的殼中,它的巢就築在靠進殼口的地方。它常常用樹膠做成薄膜,然後將細砂嵌在上麵做成各種圖案。起初我也不知道這就是樹膠。這是一種黃色半透明的東西,很脆,能溶解在酒精中,燃燒的時候有煙,並且會伴有一股強烈的樹脂氣味。根據這些特點,你可以判斷出采脂蜂做巢所用的材料是樹幹裏流出來的樹膠。

在這個用樹膠和砂粒做成的蓋子下麵,還有用砂粒和細枝做成的壁壘,也可以叫做第二道防線。這些東西把殼的空隙都填得嚴嚴實實的。采棉蜂也有著類似的防禦工程。不過,采脂蜂的這種防禦工程隻有在大的殼中做巢時才能見到,因為大的殼中空隙較多。在小的殼中,如果它的巢離入口處不遠,那麼這個第一、二道防線就可以省去了。

采脂蜂的小房間位於第二道防線的後麵。在采脂蜂所選定的一節殼的末尾,共有兩間小屋,前屋較大,有一隻雄蜂,後室較小,有一隻雌蜂,采脂蜂的雄蜂比雌蜂要大。有一件事科學家們至今仍無法解釋,那就是母蜂怎樣預先知道它所產的卵將是雌的還是雄的呢?也就是說,它是怎樣知道產在前屋的卵將來就孵出雄蜂,而產在後屋的卵將來孵出的就的雌蜂呢?

采脂蜂在築巢時,若不小心疏忽了一個小環節,那麼它的後代將會悲慘地死去。我曾經在觀察時遇到過這樣一隻倒黴的采脂蜂,它選擇了一隻大的殼,把巢築在殼的末端,但是從入口處到巢的一段空間它忘記用廢料來填充。竹蜂也是把巢築在蝸牛殼裏的,它往往不知道這殼的底部已有了主人,一看到這個殼裏還有一段空隙,就在這段空隙裏築上自己的巢,然後用厚厚的泥土層把入口處封好。

七月來了,悲劇就開始了。下麵采脂蜂巢裏的蜂已經長大,它們咬破了膠膜,衝破了防線,想要飛出去看一看外麵的世界,可是,它們的通路早已被竹蜂一家堵住了。它們試圖通知那些鄰居,讓它們暫時讓一讓,可是無論它們怎麼鬧,外屋那些鄰居始終沒有動靜。是不是它們故意裝作聽不見呢?不是的,竹蜂的卵孵化的時間較長,至少要到明年春天才能長成呢!難怪它們一直無動於衷。采脂蜂無法衝破泥土的防線,而被活活餓死了,這一切悲劇的發生都隻能怪那粗心的母親,如果它們早能料到這一點,那麼這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果那粗心的母親得知是自己活活殺死了孩子們,不知道該有多恨自己!而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並沒有使采脂蜂的後代有絲毫的覺醒,事實上,采脂蜂還在不斷地犯這樣的錯誤,這與科學家所說的“動物不斷地從自己的錯誤和經驗中學習和改進”的理論相悖。不過也難怪,那些被關在殼裏的小蜂們永遠不可能走出那個被封死的巢,這件事也就隨著小蜂們的死去而永遠地埋在了泥土裏,這個已成了千古奇冤的事件根本無法教育采脂蜂活著的下一代,因為采脂蜂及采脂蜂的後代對這件悲慘的事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