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田野蟋蟀(一)(1 / 1)

我十分驕傲,在簡樸寒酸的生活中,自己一直表現得像個戰士,既不抱怨貧窮,也從不讓夢想之燈熄滅。我夢想的家園雖然到來得很遲,

可是更顯得珍貴,當我全身心回到它們中間,發現田野裏的朋友們從未離我遠去時,是多麼欣慰啊!

在世間寥寥幾種享有盛名的昆蟲中,田野蟋蟀的聲譽來自它們那舒適的住所和美妙的歌喉。

記得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常常在田野裏捕捉蟋蟀,不管我把腳步放得多輕,每當靠近它家門口的時候,這機敏的小家夥都早已逃進屋裏。這時候,我隻要把一根稻草伸進洞口輕輕抖動,好奇的蟋蟀就會禁不住跑出來看看,要是這次還抓不住它,下次隻靠稻草就不會讓它上當了。

在所有昆蟲當中,隻有蟋蟀在成年後有固定的住所。這些住所總是位於朝著太陽、環境衛生的地方,從門廳到臥室,全是蟋蟀一間一間挖出來的。至於建築技巧,除了人類,沒有誰比它更高明。

在風雨交加、天寒地凍的秋冬季節,許多昆蟲都躲在臨時的庇護所裏,比如一團棉花、一片樹葉、一道石縫,這些庇護所隻能勉強容身,有時它們索性就呆在露天,而蟋蟀卻住在自己安穩的家裏。

蟋蟀的家安在向陽的斜坡上,下大雨時,雨水可以迅速地順坡流掉。它們的家門口通常有一叢綠油油的青草,有時候蟋蟀會在家附近吃草,但是絕對不會碰這一叢。茂盛的草葉像屋簷一樣遮擋著大門,當四野安靜下來時,蟋蟀就坐在陰涼的屋簷下撥動它的琴弦。

進入微微傾斜的門口,有一段不到手指粗的通道,整潔、幹燥,樸素但不簡陋。往裏走到盡頭,最多三十厘米深,就是蟋蟀的臥室,這是整座住宅裏最寬敞的房間,四壁也打磨得較為光滑。

要想詳細了解蟋蟀蓋房子的過程,還要從它們出生那刻開始。

四月,我找來十個花盆,填上土壓實,然後往每個花盆裏放入一對蟋蟀,為了不讓它們逃掉,我在花盆口還蓋了一片玻璃。我給它們提供新鮮的萵苣葉子吃,開始耐心地觀察蟋蟀的產卵過程。

六月的第一個星期,我看到雌蟋蟀開始長時間在原地呆著不動,它把產卵管垂直插進土裏,過了很久才拔出來,然後把地麵的小洞抹掉,溜達一會又換個地方重複剛才的動作。

兩天以後,我小心翻開花盆裏的土,看到了蟋蟀的卵:它們彼此挨著,一堆堆直立在土中,顏色草黃,形狀是兩頭圓潤的圓柱形,長度約為三毫米。卵的位置在土壤裏兩厘米深的地方,每個花盆裏大約有五六百枚。

天氣越炎熱,蟋蟀卵的孵化速度越快,過了十五天左右,卵的前端出現了兩個黑紅色的大圓點,這就是未來蟋蟀的眼睛。卵殼的頂端也出現了一條隆起的環形線,很快,裹著繈褓的小蟋蟀從裏麵一頂,卵殼就沿著這條環形線裂開了,像掀開了一個小香水瓶的蓋子一樣。

在卵殼口,小蟋蟀脫掉繈褓,露出了跳蚤般大小的瘦弱身體。它用大顎拱鬆土壤,鑽出地麵,沐浴在陽光裏。它敏捷地奔跑、跳躍,用長長的觸須在四周探索著。不到一天,它那灰白色的外衣就變成了漂亮的黑色,隻在胸前留下一抹灰白。

我把這五六千隻小蟋蟀放在園子裏,可惜它們很快就被天敵幾乎吃光了,我隻好走出園子,去田野裏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