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成熟後,種子就會離家,尋找合適的土壤生根、發芽。
路邊的碎磚縫裏長出了一株噴瓜,噴瓜熟透後會把種子和果漿噗噗噗地噴到周圍。蒲公英隨處可見,它們的種子像輕盈的絨毛,在風中告別花托遠走高飛。楓樹的果實嫩綠、精巧,乘著暴風雨強大的氣流展開翅膀,去異地他鄉安家落戶。
昆蟲也愛旅行,方法千奇百怪,有些比噴瓜、蒲公英和楓樹的種子巧妙得多,比如曳絲飛蕩的蜘蛛。雖說蜘蛛在分類學上不算昆蟲,但是誰在乎呢?我可不想因為這個就放棄對蜘蛛的觀察,它們從出生、離家到結網捕獵都離不開絲,非常奇妙,我就以自己熟悉的一種蜘蛛來講講吧。
鄉下的蜘蛛數量很多,品種也不少,其中最漂亮的是彩帶蛛,它的肚子上有黑、黃、銀三色條紋,腿上也是棕白相間,而它織出的東西更是精美絕倫。寒冬臘月,田野裏的昆蟲已經紛紛藏起來冬眠,而我沿著朝陽的牆根搬開石頭、撥開草叢,一次次陶醉在發現蟲窩的樂趣中,其中彩帶蛛那小巧玲瓏的巢最讓我激動不已,有幸看到這樣的自然傑作,我覺得幸福極了。
彩帶蛛的巢就貼近地麵吊在幾根絲上,那是一個鴿蛋大的小袋子,袋子用潔白的絲線織得又厚又密實,能防止雨水滲入。袋口微收,向下散射著漂亮的棕色和黑色的絲織條紋。
袋子的內壁鋪著一層蓬鬆的棕紅色絲團,像柔軟的絲棉被暖暖裹著中間的小桶。小桶也是絲製的,打開桶蓋,美麗的橘黃色小卵映入眼簾,數量約有五百多粒。
這個孕育著閃亮珍珠的絲袋難道不像植物飽滿的種莢嗎?它的種子又會以怎樣的方式旅行到四方呢?
二月底,小彩帶蛛陸陸續續孵化出來,這時小桶緊閉的桶蓋就會自動裂開,好讓孩子們毫不費力地離開。小彩帶蛛鑽進棕紅色的絲棉被,老老實實地呆著,它們要在那裏等上四個月,直到身體長結實才會出去。
七月裏驕陽似火,迷迭香叢中的絲袋享受不到半點陰涼,也許是因為空氣受熱膨脹了,絲袋突然在烈日下爆開,破裂的緞子向外翻出,把一團棕紅色的絲棉噴了出來。一堆小蜘蛛本來呆在昏暗悶熱的袋子裏,忽然見到一片光明,顯得異常興奮。
接著的幾天,它們耐心地蛻掉皮,換上一身合適的旅行裝,隻等時機一到就會離家,那場麵就跟熱氣球集體升空似的。
出發時間安排在上午,太陽剛照過來,小蜘蛛就接二連三爬上細枝頂端,到達後立刻迅速返回,有的腳下一滑從枝上掉下,卻沒摔到地上,而是懸在了半空。
原來,每隻小蜘蛛的肚子就像一個吐絲器,它們一邊走,絲線就一邊被拔了出來。掉下來的小蜘蛛落到矮些的枝條上,又反身沿著剛才那根絲爬回去加固,然後再往下跳,這是它們在為隨後的出發試用吐絲器呢。不久,一張稀薄的網就出現了,它以細枝的頂端為頂點,向下麵的枝條輻射出許多條絲線。
這時,起風了,枝頭上的小蜘蛛一隻一隻升上半空,看不出借助了任何力量,就像忽然長出了翅膀。
又一陣微風吹來,第二撥小蜘蛛冉冉升起,這次速度很慢,我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最後果然在它們的屁股後麵發現了極細的絲,那些絲迎風飄搖,在陽光下閃閃爍爍。
小蜘蛛被輕柔的氣流送向遠方,身後的絲漸漸拉長,蕩來蕩去的,碰到什麼東西就會粘上,仿佛在半空中搭起了一座橋。風漸漸大了,幾座性能欠佳的橋被攔腰吹斷,細絲那端的小蜘蛛們忽地飛旋而上,越來越小,最後消失不見了。
多麼奇妙的旅行方式啊,隻要有風,想去哪裏安家都可以,就算暫時不合適,也能等待下次起風時再次出發,最終到達自己滿意的地方。
說起蜘蛛對絲的使用,最廣為人知的不是旅行,而是結網!不管是在多小的花園裏,你都能看到蜘蛛結網,它們真是當之無愧的紡織家。在晴美的天氣裏,沿著花園小路走一走,從迷迭香叢到小灌木,到處都有蜘蛛忙忙碌碌的身影,隨便哪一位的工作都能讓我停下腳步,看得如癡如醉。
現在,迷迭香叢中恰巧就有一個絕好的觀察對象,它才剛開始打基礎。
這是隻小彩帶蛛,也許就是上次我看到它們離家的其中一個。它不慌不忙地在迷迭香枝葉上來來去去地溜達,每隔一小段距離就停下來用梳子似的後腿把一根絲固定好。盡管看上去無章可循,但它充滿了幹勁,在迷迭香濃烈的香氣中,像一位熱情洋溢的年輕藝術家那樣創作著,很快就把分散在各處的加固點連接起來,做出了一張在我看來亂糟糟的網架,但小蜘蛛可不這麼覺得,這個扁平的、錯綜複雜的網架正合它心意,是接下去建造正式捕蟲網的穩固平台。
捕蟲網的第一根絲出現了,它橫穿過整個網架,在中間位置有一個白色的小點,後麵的織網工作都要以它為軸心。
小蜘蛛從白點出發,沿著第一根絲爬到網架邊緣後迅速返回,然後再次出發到網架邊緣、再返回,每次都鋪下一根從白點向外放射的輻射絲,而且每鋪好一根它都要把多餘的絲固定在小白點上,於是白點慢慢變大,成了一個白色的絲墊,穩穩連接著所有的輻射絲。在欣賞一個美觀整齊的蜘蛛網時,一般人都會認為那些輻射絲肯定是一根緊挨著一根鋪好的,否則就不會那麼均勻。而我眼前的小蜘蛛東跑跑西跑跑,看似毫無規律,其實那是深諳建築技巧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