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蜘蛛向一個方向鋪幾根輻射絲後,就跑到對麵鋪幾根,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要是集中在同一個方向的輻射絲過多,而對麵空著,整張網就會由於張力而變形,使中心的絲墊向密的地方偏移,織成的網就會是歪的。小蜘蛛的做法保證了輻射絲之間的平衡。它按照自己的想法總共鋪了三十二根輻射絲,絲與絲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就像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圖案,它蹲在太陽的中心,顯得十分驕傲。
小蜘蛛準備再次出發了,這次它把一根非常細的蛛絲固定在絲墊上,然後繞著絲墊向外轉圈,遇到輻射絲的時候就在上麵固定一下,織出了一圈圈酷似螺旋花紋的圖案。螺旋線越往外間隔越大,用的絲也越粗,而蛛網中心的螺旋線則細密得多,這是小蜘蛛的休息區,這個休息區很小,要等它成年後才能織出手掌那麼大的休息區。
在繼續工作之前,小蜘蛛發現由於支撐網架的枝條很亂,造成有些地方的輻射絲不夠完美,這可絕對不能大意,將來獵物會從這裏逃走的,它立刻在這些枝條上補了幾根絲,把所有的空隙都填滿了。
現在,小蜘蛛開始從最外圈向中心出發,它沿著和剛才相反的路線行進,每走一圈,身後的螺旋線就變密一些。它的動作飛快,看得我眼花繚亂,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發現其中的技巧:小蜘蛛一邊爬,一邊用外側的腿從紡絲器中拉出絲線,然後交給內側的腿;接著,外側的腿在輻射絲上測量出與內圈間隔合適的點,由內側的腿負責把絲安在點上,蛛絲黏黏的,一碰到輻射絲就牢牢粘住了。在返回的路上,小蜘蛛發現有些地方的螺旋絲挨得太密,讓整張蛛網看起來不夠均勻,於是毫不猶豫地把之前鋪的一小段絲毀掉,團成小球放在下一個連接點上。
漸漸地,小蜘蛛接近網中央,到達了休息區的邊緣,如果換作其他蜘蛛,會立刻撲向絲墊,把它團成小球吃下肚,但優雅的彩帶蛛卻不忙,它先從休息區下緣到中心點織了一條曲折的白色絲帶,作為主人的簽名,然後才過去把絲墊吃掉。
蛛網織好了,小蜘蛛腦袋朝下穩穩當當地坐在網心,等著第一個獵物上門。趁著這張網還新鮮無損,我們來好好看看它吧。微風習習,蛛網上的絲線在明亮的陽光下一閃一閃,和最初搭網架用的絲不同,裏麵隱約可見一個個結點,仿佛一串晶瑩的念珠。我用玻璃片取了一小段絲帶回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大吃一驚,蛛絲的精巧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這段在我看來已經極細的絲,其實是由更細的絲一圈圈繞出來的空心管子,管子裏流淌著和樹膠一樣黏稠的透明液體,液體通過管子壁緩緩滲出,使蛛絲表麵變得黏黏的。我拿一小根麥稈輕輕碰它,結果立刻就被粘住了。把麥稈往回拿的時候,管子上的絲被拉直了,長度增加了一倍,最後絲繃得太緊彈了回去,可是仍舊沒斷,而且重新卷成了管子,黏液又慢慢滲了出來。蜘蛛就是靠它黏性極強的蛛網困住獵物的。
蛛網上的黏液吸水性很強。有時彩帶蛛在天亮之前就開始結網,剛搭好網架,園子裏就變得晨霧彌漫,雖然濕重的霧氣對網架沒有影響,但會破壞捕蟲網,吸收過多水分的蛛絲會變得潮濕、破碎,這樣一來,彩帶蛛不得不暫時停工,等天氣好轉再繼續。
然而,我卻常常看到彩帶蛛的網像一幅巨大的輕紗,橫跨在潺潺的林間小溪上,那裏有許多蝴蝶和蜻蜓出沒,食物豐富,可它難道不擔心濕氣溶化蛛絲嗎?與其說吸水性強是蛛網的缺點,倒不如說它帶來的好處更大。彩帶蛛喜歡在白天捕食,如果沒有特殊構造的保護,蛛絲在陽光的暴曬下很快會幹燥收縮,而實際上它無論多曬也能保持黏性和彈性,因為蛛網周圍的空氣中含有水分,蛛絲能夠根據黏液中水分流失的程度從空氣中進行補充,調製出稠度適中的黏液,源源不斷地滲出蛛絲表麵。
既然蛛絲總這麼黏,為什麼蜘蛛自己不會被粘住呢?
還記得蛛網中央的休息區嗎?蜘蛛日複一日地呆在那裏等待獵物上門,從不擔心被粘住,因為休息區的絲和外圍的不同,是實心的直線絲,沒有黏液。當獵物在外圍蛛網上粘住時,主人會爬過去查看,這時也很安全,它已經給自己塗了一層像油似的物質,能在蛛網上來去自如。
當我返回園子探望迷迭香上的小彩帶蛛時,正看到一隻小飛蟲撞到網上,它的掙紮讓蛛網振動起來。小彩帶蛛向著振動的方向飛快爬去,隻見它張開後腿,把噴湧而出的絲撒鋪成薄網,一層層包裹在小蟲身上,等小蟲不再動彈後,它靠過去輕輕一咬,第一個獵物就被毒液麻醉得失去了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