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天牛的預感(1 / 2)

七月,是大天牛的繁殖季節。

我常常看到雌天牛背著雄天牛在橡樹幹上遊逛。雌天牛的產卵管可以自由伸縮,插進開裂的樹皮下麵,一旦覺得地方合適,就在那個縫隙裏產下卵。此時,雄天牛會用有毛的舌頭愛撫雌天牛,把它的後背擦得閃閃發亮,隔一會兒再進行交配。在四個星期的時間裏,雄天牛日日夜夜都騎在雌天牛背上,隻是偶爾才爬下來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一個月後,雌天牛已經無卵可產了,雄天牛也累得精疲力盡,它們分開幾天後就相繼死去了。

天牛的卵被一層薄薄的樹膠固定在樹皮的裂縫裏,幾天之後,弱小的幼蟲孵了出來,它們的身後還拖著白色的卵殼,就立刻向樹幹深處鑽去,因為那裏才有它們未來三年的食物。它們用頭部的刨刀挖掘著,把枯死的樹皮刨成粉末,最後就消失在一堆木屑中。

這時它們還隻是挖掘,等通向樹幹中心的通道挖到了一定深度,幼蟲才安安心心地吃起東西來。

幾個月後,灰蒙蒙的天空預示著寒冬將至,我也開始儲備過冬燒的木頭。

為了觀察天牛幼蟲,我叮囑伐木工給我找來最老、蛀痕最多的樹幹,他覺得很可笑,因為優質的木材更容易燃燒,但最終我還是如願以償了。

在伐木工拿來的橡樹幹上,一處處傷口和蛀痕清晰可見,這些都是天牛幼蟲留下的,它們就住在甜美多汁的樹幹中間,讓我們剖開樹幹看看吧。

天牛的幼蟲模樣非常奇特,就像一段會動的小腸,年長的有手指粗,小的也有粉筆那麼粗,它們的上顎又黑又短、力大十足,而身體卻細膩潔白。這些幼蟲要在樹幹中生活三年,它們在粗壯的樹幹裏一邊挖掘通道一邊前進,挖出來的木屑就直接吃掉,一點也不浪費,就是這些木屑中的營養把它們養得白白胖胖的。

相對於肥胖的身體來說,天牛幼蟲的腳纖細無力,根本起不到支撐的作用,然而這些幼蟲又能自如地爬行。天牛幼蟲的腹部分為七節,上麵長著圓形的突起,這些突起可以讓它們任意地膨脹或縮小。當它們前進的時候,就脹大後部、壓縮前部,伸長的身體向前移動了一步後,它們再用前部的突起作為支撐,把後部拖上來。就這樣一伸一縮,進退自如。但是,如果把天牛幼蟲放在光滑物體的表麵,由於沒有摩擦力,它們就隻能蠕動,而無法前進了。

另外,根據我的觀察,幼蟲身上似乎既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是啊,在漆黑的粗樹幹中,要視覺和聽覺有什麼用呢?為了證明這點,我還做了兩個實驗。我剖開樹幹,用尖東西在幼蟲的身邊刮,模仿其他幼蟲啃樹的聲音,然而它們什麼反應也沒有。我還把天牛幼蟲放進氣味濃鬱的柏樹樹幹中,甚至還試過在它們旁邊放一撮樟腦,可它們連抖都沒抖一下。

至於味覺,天牛幼蟲在橡樹幹裏的三年隻吃樹幹這一種食物,大概新鮮多汁的它們就覺得好吃,幹癟的就覺得難吃。當然,不同天牛愛吃的樹木種類有所不同:大天牛把幼蟲安頓在橡樹中,小天牛則選擇山楂樹、杏樹等,山楊楔天牛隻要黑楊樹,色斑天牛更喜歡榆樹……

盡管感官不發達,但天牛的幼蟲卻具有神奇的預知能力。它們已經預感到成年天牛將要麵臨的困境,所以在漆黑的樹幹裏辛勤工作,為成年天牛鋪設出一條自由之路。

當幼蟲鑽進樹幹的時候,通道就像麥稈一樣細,三年之後,像迷宮一樣的通道逐漸變成手指粗細,成年天牛不僅擠不進舊的通道,而且它的甲殼、觸角也沒辦法在曲折的地方轉彎。要想出來,成年天牛該怎麼辦呢?挖掘一條新路嗎?

為了尋找答案,我曾經把一段橡木幹從中間劈開,在裏麵挖了一些大小合適的洞穴,洞穴離樹皮表麵隻隔著兩厘米。在每個洞穴裏,我都放入一隻在過冬的木材中發現的剛完成變態的成年天牛,最後再把兩半樹幹合起來捆好。被我抓住的天牛會發出很大的叫聲,很像用濕手指摩擦玻璃的聲音,等它們覺得不再危險,就又安靜下來。天牛們在封閉的樹幹裏敲敲打打,我期待著它們能打通通道逃出來,可是,樹幹裏的聲音漸漸消失了,當我打開這個囚籠時,發現裏麵的天牛全軍覆沒,它們還不太會用自己精良的工具,隻刨下來很少的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