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天牛的預感(2 / 2)

我想,也許是因為樹皮太厚,而它們還不習慣使用新的工具吧。於是我又找來直徑和通道相當的蘆葦管,蘆葦管裏有一層天然的隔膜,隻有三四毫米厚,而且比樹幹柔軟多了。可惜,仍有一些天牛不能鑽透隔膜。於是我相信,盡管身體更強壯,但成年天牛卻無法從樹幹中挖出通道逃脫,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幼蟲完成的。真難以想象,天牛幼蟲是怎麼鑽通橡樹樹幹的呢?

在大自然裏,父母本應成為孩子的保護者,而對天牛科的昆蟲來說,幼蟲卻成了父母的保護人。為了將成蟲引到充滿陽光的世界裏,它勇敢地為沒有挖掘能力的成蟲挖出長長的通道,為無法轉身的成蟲調整自己的睡覺姿勢,為毫無抵禦能力的蛹裝修舒適的臥房……

下麵就讓我們來看看天牛幼蟲到底是怎麼做的吧。

在一生的大多數時光裏,天牛幼蟲都在漆黑的樹幹裏遊蕩,它挖的通道十分扁平,隻能讓身體勉強通過。它在粗壯的樹幹裏爬上爬下、四處流浪,但是當離開的日子即將到來時,它會毅然放棄這種溫暖、安全的環境,做好一切準備去麵臨外麵世界的危險。

天牛幼蟲爬出自己安全的庇護所,慢慢向樹皮挖掘。在外麵,它們的天敵啄木鳥正虎視眈眈地等候著肥嫩的獵物送上門來。但是,天牛幼蟲仍然冒著被吃掉的危險,堅定地向著光明前進。它預知到未來成蟲的身體是圓形或橄欖形的,所以在挖出口長廊的時候,把長廊挖成一部分呈圓柱形、一部分呈橢圓形的樣子,十分寬敞。為了讓成年天牛盡可能快地爬到外麵,它把出口長廊盡量修得短一些,而且把連接縱向長廊和橫向長廊的一段路修成了緩緩彎曲的弧形,方便笨拙的成蟲通過。到出口長廊的盡頭,有些冒失的幼蟲直接在橡樹表皮鑽出了一個窗戶,有些則謹慎地保留了一麵薄薄的窗簾,時候一到,成蟲們捅破窗簾就能出去了。

出去的通路一旦挖好,天牛幼蟲就開始為自己修建豪華、堅固的蛹室了。它慢慢退回到長廊裏,在出口一側鑿了一間寬敞的橢圓形蛹室。蛹室長八到十厘米,將來成蟲可以在裏麵自由活動。在蛹室裏麵,四壁裝飾著一層薄薄的細條紋木質絨毯,這是天牛幼蟲從牆上一條條銼下來又精心貼回去的。

蛹室的大門由三層組成:外麵是一層木屑,裏麵是一扇白色的堅硬小門,像一個橢圓形的帽子,外麵疙疙瘩瘩的,像橡栗的外殼,裏麵則被銼得又光又滑;在小白門裏,常常還有一層木屑。那個石頭般的小白門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在化蛹時刻即將到來時,天牛幼蟲的胃會把食物中的鈣保存下來,或者通過化學反應得到鈣,簡直就像一個石料工場,而小白門就是一個鈣質豐富的硬殼。

修好通道、裝飾好房間、封好出口之後,靈巧的天牛幼蟲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疲倦地睡在柔軟的墊子上。這時候,睡的方向也很重要,如果反了,將來成蟲就會被困死在房間裏。因為天牛幼蟲身體柔軟,可以隨意轉動,但是從蛹中出生的成蟲卻披著堅硬的盔甲,身體僵硬、無法彎曲。好在聰明的幼蟲早就預感到這一點,把頭朝著門口,進入了蛹期。

春天快要過去的時候,睡足了覺的天牛在蛹中醒來,聽到光明的召喚,準備爬向外麵的世界了。它幾下就掃清了眼前的木屑,然後用堅硬的前額或腳頂住小白門,用力一推,整扇門就從門框中脫落了——迄今為止,我發現的所有脫落的小白門都完好無損,沒有一個破碎。再清除掉最外麵的木屑後,道路終於通暢了。

天牛沿著通道爬到樹幹的出口處,輕而易舉地咬破了窗簾。溫暖的陽光照在天牛的腦袋上,它那長長的觸須因激動而微微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