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原野上,有一類昆蟲專門負責清理地麵的糞便,而且成績斐然,那就是垃圾堆上的尋寶者——食糞蟲。
食糞蟲和牲口群形影不離。它們長得胖乎乎的,毫不出眾,但渾身上下都擦得光亮無瑕,還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味。要說食糞蟲中名氣最響的,就要算聖甲蟲了。
六七千年前,古埃及人就注意到了聖甲蟲的奇特行為。每年春天,尼羅河兩岸的農民在澆灌菜地的時候,總能看到一種黑色昆蟲匆匆路過,又急急忙忙地滾著一團駱駝糞往回走,它頭朝下、後腿朝上,全力以赴推著巨大的糞球,讓田裏的農民生出滿腹疑團:這糞球是什麼?這胖乎乎的蟲子要推著它去哪?
聖甲蟲的神秘舉動引起了古埃及人的極大興趣,他們從這個糞球上看到了世界運動和生命循環:聖甲蟲推著糞球從東到西,表示世界正在死去;糞球被埋在地下二十八天,等同於月亮的一個變化周期,也意味著世界正在重生;世界誕生後的第二十九天,聖甲蟲把糞球挖出來打破,扔進尼羅河中,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循環;而在尼羅河水的浸潤下,又將有一隻新的聖甲蟲從糞球中爬出。
聖甲蟲名字的由來正是因為古埃及人對它的崇敬。法老時代的傳說並不荒唐,我的研究說明了其中多少具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我住在鄉下,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羊群經過房子旁的大路。羊糞是聖甲蟲最喜歡的食物,它質地均勻、富有彈性,比騾馬的糞便精細得多。更走運的是,這裏有位年輕的牧羊人天生好奇又愛讀書,而且時間充裕,因此成了我觀察聖甲蟲最好的助手。
就這樣,我、牧羊人和他可愛的牧羊狗一道,黎明趕著七十隻羊離開牲口欄,在連綿的小山丘上度過了許多個美好的上午,搜集著聖甲蟲生活的點點滴滴。
初夏的中午,天氣還不算太熱,一坨羊糞落在百裏香叢生的山坡上,新鮮的氣味隨風飄散。不久,幾百隻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食糞蟲蜂擁而至,熱切地擠在這塊大蛋糕上,都想按照自己的口味分得一塊:有的在表麵挑挑揀揀,有的鑽到中間尋找精華部分,有的在底托上挖掘,還有的專門等著切碎塌下來的糞塊。除了那些饑餓難耐、一見到食物就當場吃掉的家夥,大多數食糞蟲都謹慎地把糞塊收集起來,留待將來慢慢享用。
新鮮的糞便頗受歡迎,方圓一公裏的食糞蟲們都興奮異常。一個住得較遠的家夥剛要午睡,濃鬱的糞香漫進了它的地下室,主人立刻打破天花板,展開紅棕色的觸角,邁著笨拙的碎步拚命往這邊趕。這家夥身材粗壯,一身烏黑的盔甲在耀眼的陽光下閃閃發亮。它剛坐到餐桌旁,就把原本歡天喜地圍在那裏的遠方親戚們擠到了一邊,大把大把抓起眼前的食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聖甲蟲!
聖甲蟲抓著一團糞便嚐了嚐,覺得味道很好,便立刻開始製作糞球。製作工具是現成的,聖甲蟲的頭部邊緣有六個扁平的鋸齒,排成半圓的弧形,就像一個寬寬的耙子。這把耙子可以把食物中的粗纖維剔除幹淨,而把精細可吃的部分梳理過後攏在一起。此外,聖甲蟲前腿的外緣也各有五個堅固的鋸齒,可以當成鏟子使用。
讓我們來看看糞球的製作工序吧。聖甲蟲一頭鑽進糞便,揮舞著鏟子挖掘,很快就抱出一捧糞塊,它把糞塊稍微耙過後便攏到四條後腿之間。這些後腿,特別是格外細長的最後一對,末端長著尖尖的爪子,有點彎曲,可以抱住糞球進行修整加工,使之成為標準的球體。糞塊經過弧形的後腿輕輕一壓就變得圓滾滾的,這就是最初的糞核。新的糞塊被不斷裹到糞核上,有時裏麵摻的纖維太多,聖甲蟲就用前腿輕輕拍打那裏,把頑固的纖維結結實實地壓進糞團裏。
糞團在聖甲蟲的四條後腿間搖晃著、旋轉著,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玩的滾雪球遊戲。要想得到一個又圓又大的雪球,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用一小團雪在地上滾動,用手堆不可能做得那麼勻稱、那麼大。而聖甲蟲在製作糞球的時候,既不會滾動,也不會離開糞球的頂部,它在球頂轉來轉去地拍打,就像工匠雕塑泥巴一樣。如果需要加工底部,它就彎下腰,腦袋著地,倒立著工作。讓人類工匠望塵莫及的是,聖甲蟲製作出來的球體極為標準,不借助任何機械,純靠手工完成。
此外,糞球製作的速度也令人吃驚:剛才還是一粒豆,很快就變成了一個杏,現在已經像蘋果那麼大了。我甚至還見過貪吃的家夥頂著烈日醉心於工作,最後造出了拳頭大的糞球,肯定能讓它吃上好幾天了。
完美的糞球誕生後,聖甲蟲決定立刻離開周圍亂哄哄的食客們,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把食物儲藏起來。和同類中的西班牙蜣螂、糞金龜等相比,聖甲蟲的糞球體積較小。但食物再少,也比它的主人重得多,要想把它運走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滾動搬運。對於凹凸不平的地麵,球體上的每一處都可以作為支點,花最小的力氣就能推走。也許聖甲蟲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把食物加工成球形的吧。
那曾經讓古埃及農民目瞪口呆的動作再次上演,聖甲蟲果斷地用後腿抱著糞球,把爪尖插進去作為旋轉軸,用中間的兩條腿托起糞球,兩條前腿依次向後移動,就這樣腦袋朝下、屁股朝上,倒退著走了起來。
哎呀,前麵出現了一個陡坡!聖甲蟲爬到半路腳底一滑,糞球骨碌碌地滾了下去,它自己也摔了個六腳朝天。聖甲蟲翻過身來,馬上跑過去找回糞球,這回可要加倍小心了,它慢慢地向後移動,聰明地繞過一根草莖,謹慎地踩著滑溜溜的沙粒,終於一步一步登上了坡頂。忽然,一隻新來的聖甲蟲靠近了糞球,似乎是想幫忙,它背朝著前進的方向抓著糞球,後腿著地,仰著腦袋往後拉,過了一會兒,看到主人沒有趕走自己的意思,它便收起腿,賴在糞球上不動了。
接下來的路上,可憐的糞球主人不僅要搬運食物,還額外負擔了外來者的重量。外來者顯然是個好吃懶做的家夥,即使糞球滾歪它都不動動身子,隻等主人費力地把自己和糞球一起推回正確的路上。沒走多遠,一根堅硬的草棍插進了糞球,怎麼推也推不動。主人繞著糞球檢查了好幾圈也不得要領,但是它沒去求助外來者,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推,推不動就再耐心檢查。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外來者覺得有點不對勁,終於從糞球上爬下來查看。兩隻聖甲蟲焦急地四處搜索,抖動的觸角不時合上又打開,最後終於在糞球底下發現了草棍。它們立刻從兩頭往糞球下麵鑽,隨著身體的深入,柔軟的糞球慢慢從草棍上被頂起來,再經過搬運工頭朝下一使勁,就整個脫出草棍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