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修補過糞球上的破洞後,它們接著趕路。又經過一片百裏香、幾道車轍和斜斜的沙坡,糞球的表麵不停地在地麵滾動,變得愈發堅硬和光滑。此時餐廳的地點也確定了,糞球的主人開始動手挖地基。它舞動著耙子和鏟子,把挖出來的土不斷拋到身後,不久就消失在漸漸成形的洞穴中。每次它抱著一捧土返回洞口扔掉時,總要看看糞球是否安全,而且隔一會兒就要把糞球往洞口挪一挪。在此期間,那隻外來者一直趴在糞球上,看起來像是睡著了一樣,主人也就沒有提防它。隨著餐廳的麵積逐漸擴大,主人每次出來的間隔拉長了,裝睡者立刻抓住大好時機,一溜煙爬下地,推起糞球就跑。等主人發現時,糞球已經滾到好幾米外了,主人急忙追了上去。小偷見自己拖著糞球跑不快,趕緊掉轉身子,裝出把糞球往回推的樣子,被主人押送著老老實實回到了洞穴前。
後麵的工程一切順利,不久,一個配有通道的拳頭大的餐廳就挖好了。主人喜滋滋地把糞球推進餐廳,然後用土封好洞口,把小偷和火辣辣的太陽都擋在了外麵。田野的蟲鳴和溫熱的空氣從天花板透了進來,屋子裏昏暗又涼爽,豐富的食物從地板一直堆到房頂,主人的盛宴開始了。
聖甲蟲天生具有超群的消化能力,它一旦開始進食就不會停下來,能從白天吃到黑夜,直到把餐廳裏的儲備吃得幹幹淨淨,才又回到地麵尋找新的食物。
無憂無慮的日子持續了一兩個月,酷暑來臨了。
六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天,牧羊人興衝衝地來找我,他在閑逛時看到一隻聖甲蟲從土裏鑽出來,就好奇地挖開洞口查看,結果在裏麵發現了一個怪東西。
那個東西真的很奇特,樣子像一個褐色的小梨,有三四厘米高,摸上去很硬,弧線非常優美勻稱。看到它,孩子們都圍了上來,露出渴望的目光,如同看著一個漂亮精巧的玩具。
牧羊人告訴我,他挖的時候還不小心弄碎了一個完全相同的小梨,裏麵有一枚白色的卵,大小和麥粒一樣。這就是聖甲蟲的育兒室嗎?為什麼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球形呢?難道梨形隻是一個偶然的產物?
為了解開謎團,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在山坡上碰頭了。搜索十分順利,很快我就找到了一個聖甲蟲剛建好的洞穴。牧羊人一邊用小鏟挖開洞口,一邊用手拂走泥土,我則趴在地上瞪大眼睛觀察。整個洞穴都敞開了,瞧啊,一個完美無缺的小梨橫著躺在潮濕溫熱的土裏,我的心激動得怦怦直跳,就像考古學家首次挖掘到木乃伊一樣欣喜若狂。接著,第二個小梨被找到了,它和第一個小梨像兩滴水珠一樣相像,而且就在它的旁邊,一位聖甲蟲媽媽正溫柔地摟著它做最後修整。
早晨柔和的陽光逐漸曬得人脖子發燙,上午快要過去了,我也收獲了一打大小、形狀都幾乎相同的小梨,而且在挖掘現場好幾次都有聖甲蟲媽媽陪伴。從那天起直到九月,整個伏天我幾乎每天都去山坡上尋找,除了找到上百個梨形糞球外,還把它們的洞穴結構和實際用途了解得一清二楚。
由於我已經找了許多次,所以一眼就能看出聖甲蟲的洞穴:封閉的洞口旁會留下一堆挖洞時翻出來的土。在小土堆下,有一個不算深的門廳,緊接著是一條水平延伸的走廊,最後就到了寬敞的臥室。臥室足有拳頭那麼大,聖甲蟲媽媽可以在裏麵自由活動,好把留給未來寶寶的食物揉搓成勻稱的梨形,之後它就會離開,而小梨中的卵將靠太陽的熱力孵化。
小梨橫躺在紅土臥室裏,它是聖甲蟲媽媽用精選羊糞做成的,不像成蟲吃的食物那麼粗糙。羊糞裏麵的碎屑都被挑了出來,剩下的部分富含養分和油脂,濕潤而且質地均勻,很容易被捏塑成梨形。小梨剛剛做好的時候,表麵還像黏土一樣柔軟,很快就會因為空氣幹燥而形成一層用手指都捏不碎的硬殼。這層硬殼把裏麵的卵與外麵的炎熱、嘈雜隔絕開來,營造出一個無比安靜的空間。
那麼,蟲卵會在小梨的什麼位置呢?我猜一定是在圓圓的梨肚中心,那裏麵溫度變化小,而且幼蟲出生時不論從哪個方向吃,都有足夠厚的食物層。出乎意料的是,當我用小刀的刀尖一點一點在梨肚中搜索時,竟然一無所獲,裏麵是實心的,除了食物什麼也沒有。
蟲卵到底藏在哪兒呢?就在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細細的梨頸裏。小心剖開梨頸,可以看到一個牆壁光滑的孵化室,橢圓形的白色蟲卵就躺在這裏。蟲卵很大,有一厘米長,隻有一頭粘在梨頸的頂部,其他部分都不接觸牆壁。由於梨形糞球大多是水平放置的,所以裏麵的卵可以說是懸在半空,而空氣正是最柔軟、溫暖的床墊和被子。要是住在梨肚中心,新鮮的空氣不容易進去,溫度也比較低,蟲卵在孵化之前就會死掉。
這就是聖甲蟲媽媽為什麼要把糞球做成梨形的原因:球形的梨肚可以保持食物新鮮,細長的孵化室既透氣又保暖,而且幼蟲一出生就有東西吃。築巢搭窩、保護後代是母性的本能,為了讓子女過得安全和舒適,很多動物都成了手藝超群的能工巧匠,比如溫柔的蜂類,它們有的編織棉絨,有的捏塑黏土,有的用泥漿和碎石蓋房子,有的醉心於挖掘地下隧道。聖甲蟲的生活環境和蜂類迥然不同,但是精妙的築巢術完全能與之媲美。
凝聚著智慧和母愛的梨形糞球又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前麵說過,聖甲蟲會把糞便揉成球後再滾動,那是它為自己準備的食物,而留給孩子的梨形糞球完全是在地下完成的。
聖甲蟲媽媽找到糞塊後,並不急著加工,那裏要是藏著小蜣螂、蜉金龜這些入侵者就糟了,所以先要打碎仔細檢查一遍,確認沒問題才重新團起來,帶到地底下進行加工:最先做好的部分是圓圓的梨肚,梨肚的一側凸起了一塊,凸起部分的中心又凹了下去,看上去像個淺淺的火山口,這就是未來孵化室的底部;聖甲蟲媽媽用它的爪子和耙子做工具,一邊加高火山口,一邊把內壁塗抹得均勻光滑;火山口被不斷地加深,四壁也同時拉長、變薄,把蟲卵安頓在裏麵後,聖甲蟲媽媽用一個塞子封住頂端,小梨就做好了,最後隻需要修整修整表麵就大功告成了。